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说戏讲茶唱门歌》经典读后感有感

《说戏讲茶唱门歌》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2-26 06:10:20
《说戏讲茶唱门歌》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5-02-26 06:10:20   小编:

《说戏讲茶唱门歌》是一本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书籍,作者通过讲述戏曲、茶道和门歌等文化形式,向读者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阅读本书让人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不仅让人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人对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热爱。

说戏讲茶唱门歌读后感篇一

很喜欢的一本书,慢慢的听完了,其实今天听完还没有意识到原来是因为完结了所以一下子没有声音了,还以为又断线了或者什么的,就从春田听到了南加,一直不太舍得一下子读完,就一点一点慢慢听。很多很细节很生动很丰满的小人物群像,不知道作者是如何收集到这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的,但是他们那么真实,又如此以一己之力或顺势或逆流于时代所强加于他们的沉重。这些故事多以一个突然的,意想不到的,欧亨利的结局作为终点,可能也就是大多数人的终点吧。

1/4页

说戏讲茶唱门歌读后感篇二

买之前没仔细研究下,说实话,我光顾着注意上面大写的《说戏讲茶唱门歌》了,而没有注意下面那行小字”江南旧事里的小民风流“……尼玛(#‵′)凸!就是一本类似于《城南旧事》的串烧故事,压根不是什么美食文,只是以作者的角度,追忆儿时所生活的有各种手艺人的街道,见证了既平静又热闹的江南小民生活。

该书旨在,记录匠人,留述往事。成功地刻画出了那个时代里的手艺人,用文字和插图留住逐渐陌生的民间行当,让后人不仅知道这些乡土风物的名词,真切地感知到了大时代背景下生存的无奈和自由的不可企及……甚至还从这一篇篇具体的人物故事中,去分担日益远逝的那个时代的忧伤和灼痛,或许,更确切的应该说是、的创伤。

2/4页

说戏讲茶唱门歌读后感篇三

《说戏讲茶唱门歌》这本书适合在心境平和、最好是慵懒散漫的时候,不按目录,随意翻看。也不急着读完,可以拖上一年半载,慢慢看、细细品,反正书中那些小巷子、老风流、风一般的往事,都已经兀自存在或灭绝很多年了。

每次看书,都要翻一下扉页,很喜欢这页的感觉,尤其是右下角那点点的红(不知是不是梅花),深深浅浅,看上去生长旺盛却又恬静淡然,绝无争相斗妍般的紧凑与繁华。

这也正是内文传递出的感觉,每一个市井买卖人都很小很平凡,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惊心动魄、生死存亡不沾边儿,却透着那么一种个性、清新:

卖肉的胡屠夫面恶、性狠、不吝鬼神、做生意却良心十足;

说大鼓书的徐三瞎子油嘴滑舌、机警变通、讨人喜欢;

修鞋做鞋的杨皮匠实诚、大方、却因一个错字死于;

翘兰花指的女修表师傅 优雅闲适、自信灵巧;

打铁的兄弟俩封闭、和睦、却受不了邻居们的风言风语而迁徙;

......

这些走街串巷或村头巷口摆摊的手艺人,已经和那些老行当一样,销声匿迹了。

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就是商场、高楼、汽车、电梯,越来越机械化、便利化、坚硬化。

旧时喝亮的叫卖,在街头巷尾都能听到,甚至在你想午睡的时候还来扰民,而现在只能偶尔听听相声演员的“说学逗唱”了。

上一辈爸妈会觉得拔根儿、糊风筝、找蝉蜕、揪鸡毛绑毽子,是莫大乐趣,而现在的小孩,幼儿园就会捧着iPad说无聊。

时代进步了,生活节奏快了,但偶尔累了烦了的时候,就体验一下旧时江南的生活,原汁原味的,也许能抹平心境,消去浮华,通过这些有血有肉不麻木的市井小民,弥补一下未曾体验过的风流。

3/4页

说戏讲茶唱门歌读后感篇四

《小民风流》是我给这本书起的简称。

书的全名实在太长了,叫《说戏讲茶唱门歌——江南旧事里的小民风流》。觉得责编有些做作,他的本意是想很有诗意地表达出书中的内容,结果弄出这么大不好记的名字。我是记了好几遍,还是说不全。作者谈正衡原来起的名字《故里人物》,简洁质朴,还是很不错的。

故里人物,听着就亲切。对这样的书,天然生出好感。书中一共写了六十七个小民故事。故事里有人活,人活在故事中。这些故事中的人,质朴、简单、豁达、努力,他们的人生经历最少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那些故事,我这代人或许还残留一点点碎片和影像,稍小的一代人就没有经历过了,但我们的父母对那些故事是知根知底的。

“头绳发卡雪花膏、牙刷木梳香肥皂,橡皮铅笔小剪刀,毛巾手帕鞋袜帽,围裙围巾袖子套,还有针头线脑不用挑……”,这是《说戏讲茶唱门歌——江南旧事里的小民风流》,中第十一个故事《货郎老五》中,货郎老五卖货时吆喝的一段话。一下子让我想起儿时听到的郭颂老师的民歌《新货郎》,“哎.....打起鼓来,敲起锣来哎,推着小车来送货,车上的东西实在是好阿,有文化学习笔记本,钢笔铅笔文具盒”,就是这样,这本书的大多故事,一下子唤醒童年里偎着光阴软软的清寒记忆。对了,整本书的语言,都是这样生动,有趣,直白,没有冗长的让人昏昏欲睡的句子。

作者谈正衡的简介是,“自小混迹民间,尤感兴趣于手工百业。下过放,业过医,教过书,做过机关干部,当记者、编辑二十余年,生性散漫,无党无派,现供职于江南某报业集团”。其实,真正的知深知浅的智者,自然不敢轻视民间的,民间有生命最本原的呼息,最质朴的底色,最初始的律动,泸上老画家戴敦邦就自号为“民间艺人”。

写世间小民的书很多,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沈寂的《老上海小百姓》,这本小书和这些书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本小书记述的时代稍晚些,大致年代在解放初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之间。这到补了许多写民间人物书籍的空子。作者是江南才人,故里的风物有着江南特有的灵气,随着笔尖淡淡地流出,传递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传达一种底层生存的力量,把那段从未走远的历史,深深地刻进小民的生命,灼人魂魄。字里行间,读着读着,到让人有了一股与命运纠结到底的豪气,从两肋喷涌而出。这本书,有点绵里藏针,老辣。

再说回来,看到这本《说戏讲茶唱门歌》时,先是相中的是它的封面,氤氲的水墨水乡画,扁舟、竹笠、白墙、青瓦、桃花,这些民间的边边角角,闪着柔和的珠光,穿越万水千山的人间烟火,铺展眼前。这本书由画家姚和平作画。据姚和平说,“最近几年,我曾就老街老屋的专题,独自一人带着速写本跑遍芜湖的老街老巷,我画下了眼前尚存的能够见证这座城市发展痕迹的老街、老房子”,扎实的功底,让书中的插图,充满了民间生活的滋味。

写文章的,画插图的,都来自民间,父辈的故事再远能远哪去呢,虽然故里旧物早就荡然无存,但我们不都是这样活过来的么。

忽然想去江南一游了。

4/4页

还剩1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