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爸爸》这篇文章是一篇读后感,作者通过自己和爸爸的故事,表达了对父爱的感激和思考。在文中,作者回忆了小时候与爸爸一起玩耍、学习的美好时光,并描述了爸爸对他的教育和关爱。通过这些回忆,作者深刻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激发了他对未来的努力和成长的渴望。这篇文章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父爱的力量,也引发了读者对亲情的思考。
《我和爸爸》读后感(一)
书的纸质和颜色我都很喜欢
故事里面很多回忆都非常触动我
太多场景会让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以及和父亲在一起的时光
还有后面的香雪兰片段我很喜欢
可能我个人比较倾向这种寄情于景或者物像
有种诗意的升华
一团火
一股烟
一捧灰
一座坟
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让我想起来余华的《活着》和《第七天》
生命真的太脆弱了,在父亲重病那段时间,我第一次体会到那种恐惧,对死亡的恐惧。
看完后会让我更加珍重身边我爱和所爱之人
在无法预知的活着的日子里 用尽全力去爱和享受被爱
最后书信的内容 我也很喜欢 很有温度的情感,真挚朴实地用自己的故事描绘着宏大的爱 希望大卖[爱心][爱心][爱心][爱心]
《我和爸爸》读后感(二)
被《我和爸爸》感动,是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真实描绘了我们这代人和父辈之间别扭拧巴、又难以割舍的关系。渴望靠近但又不得不远离;有珍视和温情,但也有厌烦和冷漠。
成长至今,我仍会纠结爸爸妈妈到底是否爱我。事实是,我知道他们爱我,但我也无法否认他们也没有那么爱我。尤其是两代人在面对某一问题时会不可避免的站在彼此的对立面,我作为子女,努力去理解并说明原因,但他们作为父母会用毫无道理可言的、带着权利掌控感的一句话戳碎你所有的理智。往往在这样的时刻,我会想要逃得远一点,会庆幸自己没有在老家。但也不得不承认,生活中也有无数个瞬间,让你想要靠近他们,会想着能在他们身边似乎也不错。
读完这本的时候,妈妈正好发来消息说:“你爸说你都不给他打电话,空了打个电话。”我看到时有那么一瞬间的不安。那种想要关心但又别扭拧巴的情绪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说回本书,书中有一个蛮妙的点,就是正文部分插图从黑白变为彩色,也作者的心理状态变化。
除此之外,内容上关于人们对于至亲离世的恐惧与逃避也很让人有感触。“流泪”“难过”“脆弱”……这些在当前社会语境下被认为“情绪不稳定”的词,在故事中被接纳,甚至被妥善安放。
“父女”间向来鲜少有硝烟弥漫的战争,大多都是沉默寡言的冷战。这个故事或许会给读者在看待与爸爸之间的关系时,提供另一种角度或多一重情绪镇定剂。至少我自己是感受到了。
嗯,哪怕只是在没有冲突时的短暂“平和”,那也够了。
《我和爸爸》读后感(三)
谈不上梦想,但我一直想成为讲故事的人。
我生长的小城里有许多“神人”。黑瘦的大眼睛女孩不上学,她混迹于街道,用自己的办法填饱肚子。独眼的老太太不怕见人,每晚热辣地扭着秧歌。偶尔出没于西河沟附近,男扮女装的“老疯子”,把捡破烂的车挂满了别人丢弃的玩具、艳色连衣裙、飘轻的彩带和风车……在看见他以前,总能先听到风车呼噜噜转的声音,独特的美感让我常盼望与他相遇。
什么样的日子都好好地过,受东北沃土滋养的人们,血液里翻滚着强大的生命力。
这就是我想讲的,发生在东北小城的故事。
一切就从我的故事讲起吧。
于是在2019年初,我写下一篇题为《爸,爱你恨你都让我为难》的文章,文中的父亲是个变变脸抬抬手就能把我吓到缩在墙角求饶的暴君。也是被叛逆期的我冷漠对待,红着眼圈说着爱和抱歉的可怜男人。最后,他变成了那个受尽癌症折磨的爸爸,痛苦的模样成了女儿长久的梦魇。我把他写得如此糟糕,还自以为完成了一场父女和解。妈妈在我的公众号读到这篇文章,她说:
“你写的这个人我怎么好像不认识?”后来我们每次提到他,妈妈总要说:“爸爸才是这个家最细心最有爱的人,你小时候好看的小裙子都是他买的。他多爱你呀,你都忘了吗?”
但我还是对那些回忆视而不见。也许我在心里记着他的坏,原谅他,就能释怀,就不会再为他苦命的一生陷入无止境的难过。
在那之后,我的确开始沉迷于讲别人的故事,到2020年底已断断续续写了23个短篇,也尝试连载长篇小说但没有完成。我试着就这样不再想爸爸,直到2021年过年回家,我找到钥匙打开了书桌装日记本和小玩意的抽屉。
我看到了一沓薄薄的纸。
那是一张张刊载着诈骗案的剪报。在我独立后,案情揭秘是我们父女难得的共同话题,他从报刊上看到就剪下来,整齐地叠在一起,留着等我回家看。我回想起无数曾被我忽视的画面,保护我的他、担心我的他、只是听说北京的地铁多拥挤,就心疼得流眼泪的他……那些真实存在着的爱和守护终于被唤醒。一个可怜的、被错判不及格的父亲终于沉冤得雪。
于是就有了《我和爸爸》小漫画。随着点滴的回忆,一个个小故事在网络上和大家见面。我没有学过画画,想到哪里就画到哪里,最后竟奇迹般地成了一本书。我和爸爸一样,并不相信死后的世界,所以我不想说以这本书告慰他的“在天之灵”。我只想说,爸爸来人间走了一遭,他短暂的一生照亮了女儿的旅途。我爱他,感谢他,永远想念他。
漫画在连载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收藏心事的树洞,我和读者,我们像一群小孩,围坐在一起聊着爸爸妈妈,聊着烂漫的小时候,分享彼此有时有爱、有时心碎的故事。这样的互动无比珍贵,是读者赋予了这私人的、日记般的漫画存在的意义。
谢谢你跟我一起笑过、哭过、又擦干了眼泪。
我常会想起妈爱唱的那首属于东北孩子的摇篮曲: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声。琴声儿轻,调儿动听,摇篮轻摆动啊,娘的宝宝,闭上眼睛,睡了那个睡在梦中。
这首动听的歌谣会伴着你我回到童年睡得最安稳的那个夜晚。
孩子,睡吧,明天咱得支棱起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