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的答案》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女在面对生活困境时,通过与一只特殊的雪花建立联系,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和勇气。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真挚动人,引人深思。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让人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温情和力量。
雪花的答案读后感第一篇
第一次读到这样的书,真的很惊讶,想着在中国做这种研究别人肯定觉得没什么用,哈哈,作者也说,他做这个研究,不贵,也不需要用到纳税人的钱。不过正是这种探究的态度,才是真正的科学。让我第一次发现,科学还是很美的。希望之后自己也能给别人提供这种美妙!
书中的图片真的美,让人感叹。还有就是书中提到了,胡克当年出的一本书,显微图谱,真是让人惊叹,大佬不愧是大佬,还是有科学精神的!
雪花的答案读后感第二篇
“大自然有些最精致的工艺品总是很微小,大家如果用放大镜看过雪花就知道了。”
——雷切尔•卡尔森
美丽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由天际飘落,世间万物都批上一层洁白的雪衣,看着这虽清冷却让人心境宁静的大自然美景,会生出许多珍惜生命之感。这本由两位美国作者肯尼思•利布莱希特和雷切尔•温共同合著而成的《雪花的答案——冰冻艺术中的科学》不仅让读者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更从科学的角度诠释这美景形成的根本科学原理。由此,激发许多读者的求知欲,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这便是这本《雪花的答案——冰冻艺术中的科学》带给读者的多重享受:美学的、艺术的、科学的、人文的,诸多的优良因素结合造就此书独特的魅力。全书收录170幅真实的雪花照片,各种形态,各种情境之中的雪花,漂亮,漂亮,漂亮极了。
这两天,所处的小城也下起了大雪,这是多年没有的盛况,广场腊梅花开,结伴冰天雪地里赏梅,难得的好心情,好景致。真是期待来年,万物丰收。
这世间没有相同的两片雪花,世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万物的独特在于用科学、文明的知识来发现,拥有正确性的知识便可如本书的作者一般将美与艺术与科学的种子播撒于渴求知识的心灵。
这本书里的各类形态各异的雪花的图片非常漂亮,让观者为之惊叹。小小的微不足道的雪花竟有如此神奇而复杂的形态,让人叹为观止。任何一张图片的摄制成功都是由作者及共相同爱好者付出辛勤劳动和技术才获得,能够有如许的雪的影像资料汇集成书,是旷日持久的坚持和热爱的精神力量在支撑。让人敬佩这些坚守着,为读者播撒智慧种子的前沿科普作者们。就像这位雪花界的大师——肯尼思•利布莱希特。他是物理系教授,研究晶体生长的分子动力学专家,实际上就是雪花的解构者。在此书中,作者以科学的原理解释了雪花形成的物理过程、数学运算和化学过程,将深奥的变化过程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现,非常棒。
晶莹剔透,美伦美奂的精密几何形态所有这些珍贵科学资料的获得都让读者在感叹大自然之中无处不缺少美,唯独缺少发现这些美的眼睛。读这本充满科学性、趣味性与艺术性的书籍,真的会涤荡纷杂的思绪,让人沉浸于雪花创造的神秘世界之中。在这个科学、艺术与大自然共同缔造的雪花世界里,感动莫名,正如爽朗的两位作者一样,无论身处何种艰辛之所,乐观以对之,心中有爱便是天堂之境。
看完《雪花的答案》,我决定再去冬日雪景中走一走,感受一番雪花的魅力。
雪花的答案读后感第三篇
冬天曾是我最讨厌的季节:北风卷地,踏出家门需要极大的勇气,连早上钻出被窝都痛苦万分。偏偏有人酷爱冬季,他们时常抱怨天还不够冷,甚至关在房间里制造冬天。为何乐而忘返?肯尼思·利布莱希特和雷切尔·温夫妇是一对雪花发烧友,工作和生活都与雪花为伴。透过《雪花的答案:冰冻艺术中的科学》一书,我们得以窥见这份引人入胜的、来自冬季的礼物。
我们通常说的“雪花”其实是泛称,单片的雪花更准确的叫法是雪晶。雪晶都是六角形的,有时候,两片雪晶会天衣无缝地交叠在一起,形成十二瓣的雪花,美丽绝伦。常言道,世上没有两片一样的雪花。作者给出了解释:雪晶在下落的过程中不断生长,温度和湿度都会影响最终的形态。哪怕是同一条下落路线,也可能有细微的变化——譬如旁边有另一片雪晶抢走了水分,或许风和尘埃的干扰。所以,没有两片雪晶能够经历的完全一致的环境。在实验室的人工条件下,作者尝试过设置同样的参数来制造雪晶,但相似的雪晶就像同卵双胞胎,仔细观察,仍能发现微妙的差别,这个它们各自独一无二的个性。
雪花转瞬即逝,从最完整的样子到融化不见只有二十几秒,用相机留住的真真正正称得上是“捕捉”到的。看过作者拍摄的雪花照片,保准让你的冬天充满动力——美丽的雪花并不难得,还特别喜欢粘附在我们的衣服上、头发上、随身携带的物品上;同时,它又不是谁都可以看见,直待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寻觅雪花的踪迹,是场有趣的游戏,参与其中,不会再抱怨天太冷,越低的温度、越是可能凝结出惊艳的雪花。作者研究了种种打光的方法,改造出最适宜拍摄雪花的设备,精益求精的作品固然美丽,但书中还收录了不少普通人拍摄的雪花照片。或许只是随手抓起手机,趁雪花还缠绵在织物上,赶紧记录下惊鸿一瞥,这样的作品有我们生活的温度,同样是动人的。
实际上,早在我们追逐雪花以前,就曾参与过雪花的“生命”。说起来颇有几分诗情:寒冷的冬天,我们呵出的气袅袅上升,眼前的白色升到我们看不见,却在高空为成长中的雪花贡献出一千个水分子。虽只占它们身体的极小一部分,但也许会改变雪花的关键形态,待落下时被我们拾起。这也是为什么在实验室里制造雪花需要屏气凝神,特别是想要按照心中的图纸设计雪花的时候。造物有灵,人与自然的互动常常在浑然不觉间,模糊了生命的界限,为世界增色。
对于像本书两位作者一样的雪花狂热爱好者来说,他们最常遇到的问题是他人的不理解。研究雪花有什么意义?用数千美元的设备拍摄雪花、建实验室制造雪花、向世人介绍雪花之美,究竟为了什么呢?他们或许是痴人,才会为自己的爱好全身心的投入,探索的好奇心、对美的追逐,实在无法用旁人的价值观来衡量。更何况,他们希望说与人知,大自然为冬季备下如此丰厚的礼物,若无人问津,辜负了美景岂不可惜?
——丁酉年读肯尼思·利布莱希特、雷切尔·温《雪花的答案》
雪花的答案读后感第四篇
文|轻禅
秋天即将结束,冬天还会远吗?有没有人已经开始期待下雪?
对于雪花记忆从儿时已经开始,一夜安眠后,睁开眼,白茫茫一片,忙不迭起来出门堆雪人,即使累的满头大汗,也乐此不疲。有时候也会轻轻抓起来一团雪,放在掌心细细的观察,惊讶于雪花精致漂亮的形状,感叹于大自然创作出如此精妙绝伦的作品。然对于雪花如何形成,雪花究竟有多少形状,却不得而知了。
好奇心随年纪增长渐消,阅读《雪花的答案》一书,才得知,不只有我如此,此书的作者肯尼思·利布莱希特和雷切尔·温亦是如此,小学之后很少再关注雪。但肯尼思与蕾切尔多年之后出自对雪花生成的好奇着手研究,于是在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帮助下,他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看到雪花不可思议的雪复杂结构,他们更是长途跋涉拍摄了无数雪花的照片,这便是《雪花的答案》一书的由来。
雪花究竟是什么?书中这样描述:“通常指的雪晶。雪晶指的是单个的冰晶,其中的水分子都以精确的六角形排列。”至于雪花,可以是单个的雪晶,也可以是一簇聚在一起的雪晶,还可以是飘落途中碰撞堆积在一起的许多雪晶。因水分子精确的以六角形排列,标准的雪花是6个分枝的星形,可这六角形结构却千差万别,也就造就了雪花的独特性——“没有两片雪花是完全一样的。”
为何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雪花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这就要谈及雪花的生长环境与过程了。
中古宇吉郎曾于1936年在实验室借助于兔子毛首次制作出雪花,随后研究出雪花形状的变量:环境温度与湿度。他通过仔细观察研究,绘制了一副图表“雪花形态图”。从雪花形态图可以看出,细长的针状晶是在湿度很大、温度约为-6摄氏度的环境下生成,大的星形雪花是在接近-15摄氏度的环境下生成。这是雪花生成的条件,如果反过来研究,便可以通过雪花的形态来推测雪花生成的环境条件。
雪花形态的不同还有另外一个因素,雪花降落过程中的运动轨迹,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环境条件下会形成形态各异的雪花。在温度湿度适宜时,水蒸气会凝结成六角形雪晶,它只是一个小平面,因小平面的六个角更多的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因此六个角长得快一些,逐渐形成分枝。雪花降落轨迹不同,即它在降落途中所经历的环境温度与湿度不同,形成的分枝也不同,这也就造成了雪花的千差万别。
言外之意,即使我们能保证雪晶最初形成的环境条件一样,也无法控制它们空中落下的轨迹完全一样。因此,“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是正确的,即使到了今天,聪明的人类可以在实验室培养雪花,也只能做到它们极其相似,却无法完全一样。
如此而言,小小雪花的世界的确隐藏着无数的秘密。
《雪花的答案》不仅给出了我们想要知道的答案,还为我们呈现了形态各异、璀璨夺目的雪花图片。这是大自然最伟大的杰作,同样也是一门最美丽的艺术。读这本书,可领略大自然神奇的魅力,也可将雪花的秘密讲述给孩子听,带孩子们去雪的世界与雪花来一次亲密的接触。
雪花的存在是瞬间,享受雪花的过程亦是享受降雪的过程,可让心平静下来,享受片刻的安宁。如此神奇的雪花世界,竟真有点期待它们快点到来了。
雪花的答案读后感第五篇
雪花是大自然的艺术品。
冬日的漫天飞雪素来让人联想翩翩。轻盈曼妙的飘雪,似乎总牵动所有人憧憬浪漫、自觉嘴角上扬。素裹银妆的世界宛如童话,无论年龄几何,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从不消散,就连树梢懒散挂着的一捧雪花都让人流连。最妙的,还是随手托起一朵飘落的雪花,欣赏晶莹的六瓣形态。
对雪花的喜爱,多数人都有。但可比肩肯尼思•利布莱希特的却极少。
肯尼思•利布莱希特对雪花热爱到什么程度呢?
他发挥自己作为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物理系教授的优势,专心研究雪花形成的物理过程,与热爱雪花的伙伴一起追寻雪花近20年,撰写了《雪花:冬季的秘密美丽》《雪花的艺术》《肯尼思野外观雪指南》等多本书籍。
他对雪花的热爱和物理研究的热情真可以说是融入了生命里,堪称雪花界的大师。
最近看到《雪花的答案》,是肯尼思的又一本关于雪花的科普书籍。
在这本书中,肯尼思不但解释了雪花形成的过程和科学原理,讲解了雪花的常见形态,展示了170多幅精美的真实雪花图片,还教读者使用常用的简易工具制作雪花标本。不仅如此,他更把热爱提升到艺术的境界,在实验室中反复尝试,去亲手制造一朵朵形态更加完美的雪花,甚至是自然界很难形成的雪花。
如果你对雪花的奥妙世界有所疑问,肯尼思会送给你《雪花的答案》。
肯尼思首先为大家澄清了两个概念:雪晶和雪花。
雪晶,是一个科学概念,指的是单个的冰晶,其中的水分子都以精确的六角形排列。肯尼思使用雪晶这个概念,是为了把相关物理学和分子动力学知识讲清楚,做到科学严谨。后文中柱状晶、针状晶等,指的就是雪晶。
雪花则是常用语,可以指单个雪晶、一簇雪晶或者堆积在一起的很多雪晶。在本文中,除了特定名词外,会按照日常习惯使用雪花来描述。
我们都知道,标准的雪花是有6个分枝并且对称的星形雪花,也就是常说的六瓣雪花。这是由冰晶的结构,特别是其中水分子的规则排列决定的。水分子的精确几何,让雪花最终呈现了完美的六重对称结构。科学之美,在一片雪花中展露无遗。
不同形态的雪花
雪花的形态很多样,常见的就有柱状晶、针状晶、冠柱晶、双层板状晶、星形雪花、星盘雪花、扇形雪花、星形树枝雪花等。此外,肯尼思还专门介绍了一些特别的雪花。
最小的雪晶称为钻石星尘,它的基本形态是六角形棱柱,大多数雪花都是由钻石星尘在下落过程中逐渐长大形成的。
最大的雪花是星形树枝雪花,不但有六个主要分枝,还有侧枝。侧枝长到非常大时,看起来像蕨类植物的叶子,叫做蕨叶状星形树枝雪花,简称蕨叶雪花。肯尼思说,蕨叶雪花是生长最快的雪花。
据称是作者与观雪伙伴曾拍到的最大的雪花——一枚蕨叶雪花
别看雪花只有小小一片,却是经过了一系列物理过程、数学运算和化学过程综合作用形成的。一片雪花最终能够呈现什么图案,是由雪花下落形成的过程决定的。
温度和湿度对雪花形状的影响非常大,一点细微的变化或者差异,都会改变雪花的形态。所以说“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雪花”,自然界中雪花形成的过程复杂多变,很难存在两片雪花经历了完全一样的形成过程。
既然雪花的形成过程如此易受影响,出现一些特殊的形状也就不足为怪。
比如不对称雪花,这是由于雪花各个部位的生长条件不尽相同导致的。
还有一种特殊的形态,是十二瓣雪花,这是由两个六瓣雪花恰好以交错的角度粘在一起形成的,形态非常迷人。
不对称雪花与 十二瓣雪花
更迷人的是肯尼思在实验室条件下制造出来的雪花。由于实验室条件可以严格控制,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细微的温湿度调节,因此所制造出来的雪花可以呈现出更多美感,堪称艺术品,肯尼思称之为专门设计的雪花。
肯尼思在实验室制造的双胞胎雪花
肯尼思用一本《雪花的答案》,为我们展现了雪花的丰富世界。他讲述的知识让我们对雪花有了全面的了解,那些精美的图片,让我们能够近距离欣赏雪花的独特魅力,大饱眼福。
若仍觉未能尽兴,大可以在下一场大雪来临之际,也学肯尼思来一场观雪之旅,寻找独特的雪花形态,尝试做出自己的雪花标本,该是乐趣无穷吧。
2017.11.10雾凇
雪花的答案读后感第六篇
雪,属于固态降水的一种。降雪的形成需要有充足的水汽、良好的动力抬升条件和足够低的气温,可以说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但是对于雪花为什么会呈现千变万化的美丽形态,我们目前还知之甚少。
其实,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雪花是六角形的了,早在公元前135年,西汉的韩婴就在他的著作《韩诗外传》中说“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在西方,直到1591年才由英国天文学家托马斯·哈利奥特辨认出雪花的六角形对称结构。
两个重要人物
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开始系统的观察雪花形态的人叫威尔森·本特利。1885年,年仅19岁的他发明了一种拍摄雪花的装置——把相机连接到显微镜上——成功拍摄了第一张雪花照片。此后46年他总共拍摄了超过5000张雪花照片。神奇的是,他只是美国佛蒙特州一个小镇上普通的农民,一生居住在自己的农场里,没有做过科学研究,给雪花拍照只是他冬天里的一项兴趣爱好。他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雪花照片集, 然后人们惊讶的发现,这几千张照片居然“没有两片雪花是完全一样的”。这本图集引起了科学家对雪花形态和形成原理的浓厚兴趣。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人是日本科学家中谷宇吉郎,因为他在1936年首次在实验室里制作出了雪花。这里要简单介绍一下人造雪花,这和我们常见的人造雪不同。今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为了保障比赛的高质量完成,奥组委在各个赛道都进行了人工造雪,因为人造雪更符合比赛对赛道的要求。但如果仔细观察过人造雪就会发现,人造雪不是雪花形态,也不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而是液态小水滴经过迅速制冷形成的小霰粒、小冰晶。
中谷宇吉郎制造的却是真正的雪花。为了模拟雪花在空中长时间不落地的状态,他尝试用一根极其细的线把雪晶悬吊起来,但实验中线上总是结满了小冰粒,无法形成单独的雪晶。经过无数次试验,最终发现使用兔子毛让雪花悬浮时,兔子毛的油脂会阻止小冰粒的生成,终于形成了单个的雪花。他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了影响雪花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并制作了雪花形态图(或称为“中谷宇吉郎图”)。
雪花形态图
一些特别的雪花
从雪花形态图可以看到,温度决定了雪花的形状,而湿度则决定了雪花个头的大小,湿度越大,越容易长成比较大的雪花。我们最常见的星盘状和树枝状的雪花生长于-15℃上下的环境中,而在-6℃上下主要形成的是一些柱状晶。
蕨类雪花是生长最快的雪花,在15分钟内就可以长到最大尺寸。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类雪花,它的分枝酷似蕨类植物的叶子。
蕨类雪花
冠柱晶:形状有点像哑铃,一般认为这种雪晶生长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温度环境。在生长之初,周围气温低于-6℃,因而形成了短粗的柱状晶,后来在下落过程中来到了一个更冷的环境中,周围温度低于-12℃,所以在柱状晶的两个末端长出了薄薄的六边形板状结构。
冠柱晶
三角晶:其实本身还是六边形,只是其中三个分枝长得特别快,就形成了顶端为平头的三角形,详细的形成原因目前还不明确,似乎空气动力效应起了某些作用,这种雪花在-2℃时比较普遍。
三角晶
12瓣星形雪花:也是比较好看的一种雪花,貌似打破了雪花六瓣的铁律。实际上是两个六瓣雪花在下落时中心黏在一起形成的。至于为什么两片雪花会黏合的如此完美,很可能是因为幸存者偏差,那些黏合得不完美的雪花后续会长成凌乱的冰晶而不会被人们关注,只有每两个分枝之间恰好相距30°左右夹角的才会最终长成一个漂亮的十二瓣雪花。
十二瓣星形雪花
雪花形成之谜
雪花呈现出美丽的对称性,源于冰晶的结构,尤其是水分子精确的几何排列规则。雪晶在一开始会生长成薄薄的六边形板状晶,之后由于六角形的6个角凸出来,收集到的水汽更多,可以更加迅速的生长,在板状晶的周围就形成了分枝,新生的分枝也会形成板状晶。形成板状晶和其上生成分枝这两种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所以能形成复杂的形状。
雪花上形成的六个分枝是独立生长的,但是它们看起却长得很像,这是因为雪花个头很小,不同的分枝都经历了相似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但每个分枝经历的温度和湿度又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我们细看之下每片雪花的分枝其实是存在微小的差异的,这也是自然界中不存在两片完全相同的雪花的原因。不过,在实验室里,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湿度,是可以人工制造出近似相同的雪花的。
目前我们对雪花形态的认识都只是基于观察和实验总结出的结论,对于其中的原理尚不清楚。为什么温度会影响雪花形状的不同?为什么在这个温度条件下会形成树枝状雪花而另一个温度下只能形成一些冰针冰柱?这些目前还都是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