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风筝入门》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通过介绍中国传统风筝的历史、制作过程和使用技巧,让读者对这一古老的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文章生动地描绘了风筝的形态和各种精美的图案,展示了风筝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同时,文章还提供了一些制作风筝的实用技巧和注意事项,使读者可以亲手体验风筝制作的乐趣。这篇文章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还激发了我对风筝制作的兴趣。
中国传统风筝入门读后感篇一
风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风筝有多个流派,但一直缺少具有权威性的、适合大众入门学习的图书产品。
本书是中国风筝协会官方出品的第一本风筝科普图书,包含中国风筝文化科普,中国传统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的详细讲解,三种“可以放飞”的风筝制作案例。本书由中国风筝协会的多位风筝专家联合编写,内容系统、有趣、可操作性强。
中国传统风筝入门读后感篇二
风筝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风筝有多个流派,但一直缺少具有权威性的、适合大众入门学习的图书产品。
本书是中国风筝协会官方出品的第一本风筝科普图书,包含中国风筝文化科普,中国传统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的详细讲解,三种“可以放飞”的风筝制作案例。本书由中国风筝协会的多位风筝专家联合编写,内容系统、有趣、可操作性强。
全书分为7课,第1课讲解放风筝的技巧,学生可以用教材提供的配套材料包中的风筝,用书中讲解的技巧,到户外放飞风筝,让学生先体会到放风筝的乐趣。第2课讲解风筝文化,让同学们了解风筝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风筝文化,更进一步了解风筝。第3章讲解风筝的结构和原理,为后面制作风筝打好理论基础。第4-7课,分别讲解如何制作“干”字、“米”字、“来”字、“田”字风筝,分为:学习目标、材料准备、工具准备、实践制作、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拓展创新,六个部分,仅仅围绕课程目标,展开理论学习。附录部分为风筝赛分类及各地风筝赛时间表,为学完课程后还想进一步了解风筝并想参加风筝赛的同学提供参考。
对于风筝文化感兴趣的初学者,这本书非常好的上手指南。对于学校,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劳动课、美术课、体育课参考教材。 (本书附赠风筝材料包,学生可以配合图书内容,学习使用。)
中国传统风筝入门读后感篇三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还记得上学时学到这句的时候,我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场景太适合放风筝了啊! 在我家那边有一个早年的军校,军校旁边就是一个大大的广场,每年春天那个广场上会飘扬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放风筝的人涵盖各个年龄阶段,我每次看到天上那些风筝,心情都会变好。 又到了一年初春时节,春暖花开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不,是已经到了眼前,我家楼下的花已经开了。 更棒的是今年大家出行都自由了,踏青、赏花、放风筝,这本书简直来的太应景了! 《中国传统风筝入门》——一本保姆级的风筝自制教程,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做一个风筝,小时候我爷爷给我做过,我印象特别深刻是一个小燕子的风筝,虽然不大,但我真的开心了很久很久。 我特别喜欢的一位作家葛亮有一本作品名字叫做《北鸢》,其中就以风筝为引讲述了主人公的成长与蜕变,里面同时也提到了专门制作风筝的手艺人,只不过随着时间的迁移,这一行手艺也逐渐没落了。 风筝最早发明于东周春秋时期,相传墨翟以研制三年,以木头制成木鸟,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到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风筝,承载了绘画艺术,承载了传统文化,也承载了人类对于大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春天马上就要来了,如果能亲手制作一个风筝拿出去玩,想想就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呀! 这本书为我们讲解了有关风筝起源和发展的基础知识,详细地介绍了各地的风筝文化及特色。书中收纳了来自全国的60只风筝作品,是一场视觉盛宴,也是一场风土民俗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之旅。 看过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我的想象力有多匮乏,而风筝的种类与设计有多么的繁多。 除了我们常见的硬翅软翅类风筝,居然还有“车夫与独轮车风筝”“弹大提琴的老克勒风筝”“脸谱造型风筝”等等,果然人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无穷大啊! 这本书分为了文化篇、放飞篇与制作篇,从了解风筝到制作风筝再到放飞体验,有关风筝的书,这一本就够了呀~ 我们每天沉迷于电子设备,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空间与游戏,难免头晕眼花头昏目涨,不如挑一个阳光正好的日子出去放放风筝吧,放松放松心情,舒缓一下精神。 这人间值得呀~
中国传统风筝入门读后感篇四
手把手教你做风筝 读《中国传统风筝入门》 你爱放风筝吗? 你喜欢做风筝吗? 你喜欢学习怎么做风筝吗? 这本《中国传统风筝入门》手把手教你做成风筝。 01 保姆级风筝自制教程 这是很特别的一本书,全书会先介绍风筝的历史,让你知道风筝的历史,当然还有全国各地各种各样不同的风筝。 如果你对广场上那些风筝有印象的话,那么,你大体作为一个风筝爱好者,要学习一下它的文化历史,以及不同地区的风筝的文化差异。 当然最重中之重就是教你放风筝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做风筝。特别是在制作的过程中,还让你运用材料等制成后,还专门留了笔记页,方便你学习。 有没有一种想起小时候某种学科的结构,老师先给你讲,然后给你发材料,然后按分步和合作的方法进行小制作。 有点儿那样的意思吧,如果你喜欢,也可以找一起喜欢放风筝的朋友来合作完成这件事。在学习的过程中,这种合作是常见的。 02 教科书级别的教学方法,想不会都难 这是一本像极了教科书一样的入门书,很适合零基础的小白,去学习制作自己的原创风筝,同时一方面感受制作的乐趣,一方面也感受到放风筝的趣味。 全书从风筝的文化,如何放飞的过程,还有各种注意事项,到制作的全体过程,都非常细致,彩图多样化,非常好的入门书。 书中不仅有许多的小知识提示,还有标准的图示方法,便于初学者按照进行制作,这样制作过程更加直观。 你是否知道25度恒温才会让风筝的骨架不易变形;还有风筝的三步曲“扎、糊、绘”你更加擅长哪一步? 03 小知识锦囊妙处多多 清朝晚期就有风筝了,这个小知识你知道吗? 这样迷你的小知识在这本书中随处可见,所以,一起在期待中学习吧! 风筝一直可以说是一项休闲运动,但是亲属就有特别喜欢放风筝的,无论是在春天还是冬天,都有许多人喜欢到宽阔得地方放风筝。 2023年,愿你在文字里与自己相遇,见证烟火滚烫,人间美好。
中国传统风筝入门读后感篇五
风筝真的算是童年的回忆了,还记得小时候就买个风筝玩能玩一天,现在已经没有当初的那种心情了。
风筝在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历史上最早记载是来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上面记载了墨子用了三年的时间制成了骨架为木头的木鸢,而这也就是风筝的前身。“风筝”一词实际上首次出现在唐代诗人李白的《登瓦官阁》,诗中有一句“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这里的风筝不是我们现在的风筝,而是指风铃,毕竟文言文,后面怎么样演变成现在的风筝书中并没有详细描述到。
但前面提到的木鸢实际上就是木质骨架的风筝,还有叫纸鸢的实际上就是指用竹质骨架和用纸裱糊蒙面的风筝。最开始风筝是指能在空中飞且能够发出声音的飞行器,而不能够发出声音的则叫做纸鸢,但是现在我们和不怎么做区别了。
书中还有提到风筝有一个特别的用法就是用作军事防御,当时韩信攻打未央宫,他就利用风筝来测量军队与军队之间的距离。此外“四面楚歌”的故事也与风筝有关,当时韩信派人风筝配竹笛放飞,笛声再配合着楚歌让楚军想起了故乡。
唐朝时候风筝开始成为一种受众非常广的娱乐活动,男女老少都能够进行放风筝。风筝鼎盛时期是在元明清。说实话传统风筝的种类有震惊到我,居然有这么多种,比如软板类、硬板类、立体类、龙串类等等十多钟,每种类型的风筝大小孩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超大型,类型真的是多钟多样。
感觉小时候买的那种风筝就一个类型,可以说是劣质风筝?买的风筝的结构也没有书中表述的那么多,尤其是书中出现的连接器,好像我买的就一个放飞线,可能这就是低玩和高玩的区别吧,风筝轮也是属于那种比较豪华的一类了。
不同地区的风筝也是有不同的特色,让我印象最深的风筝就是南通风筝和潍坊风筝,因为刚好有认识的人在这两个地方,世界风筝之都就在潍坊。风筝的图画也是多种多样,鬼怪类动物类,最让我吃惊的还是书中收录了衣服类的风筝比如龙袍,虽然制作困难要求很高,但是放飞看起来总感觉有一点奇怪。
整体下来还不错,简单了解,可惜对于我这种手残党图省事可能就直接买了,但是说不定以后有机会自己可能会按照书中所说的那样去尝试放风筝。
中国传统风筝入门读后感篇六
我没想到这书这么薄,一百页,但是该有的也都有了。
不看不知道,风筝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的吉祥物之一,就包括风筝。
我记得小时常放风筝,买不起漂亮的大风筝,外公会拿张纸和竹签子糊吧糊吧两下,也挺能飞的,有时候不小心挂树上破了回家一把鼻涕一把鼻涕的,看着外公补了半天。那时候就羡慕外公,什么都会。
自己当父母了,娃想放风筝,说得最多的就是:等哪天去公园了再买一个。不是大方,完全就是不全做,小学的时候也做过手工,现在反正就是不会了。
百度也就几个字,要不就是几分钟视频,看得一知半解的,似懂非懂,娃总是不尽兴。今天终于找到这本《中国传统风筝入门》:很薄的一本书,但是内容很全了,当然,我说的是说对我种门外汉,我觉得很有亲和力,我就想知道一点文化概念,然后了解一下怎么飞怎么做就好。
平日里加班加点的,累都累死了,最好不要给我来什么大部头,我就是简单直接的,随便能讲点故事当然更好,至少我回头可以和娃说去嘛,显然妈懂得好多!
尤其是每部分是由相关诗词开篇,这太合适装逼了,偷笑,看书哪里只是为了博学,偶尔博学不起来,装逼不迷是要的。全书一共三个部分:文化,放飞和制作,非常干脆,我喜欢!
文化部分主要是讲解了中国传统风筝的起源、发展过程、种类和流派,让大家了解风筝相关的文化知识。
这部分有是实物图的,这里的实物图也不是随随便便复制粘贴来的,是征集了全车十几个省、市近60只风筝作品,可以说是优秀中的代表作,让我这样的门外汉从视觉上先入了戏,直接提高了鉴赏水平。
放飞篇讲解了如何放飞风筝以及放飞风筝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让读者可以用正确的方法,安全地将风筝放飞。
这部分比较简单,玩嘛,要是复杂点,那也不要玩了。
制作篇讲解了风筝扎、糊、绘三项基本技艺,然后系统讲解了“干”字、“来”字、“田”字风筝的制作案例。
这个非常有意义,就是风筝是传统文化,那么体现在哪里,除了色彩结构美术上的传统艺术,它到底有什么不同,就因为风筝与汉字文化的相关,我们所有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转化而来的,而生活就是文字的原型,风筝更是如此。
中国传统风筝入门读后感篇七
小时候住人民公园对面,5块钱一个风筝,粉色的、绿色的、蓝色的...偶尔有几个拖着长长的尾巴,10块钱。那时候对风筝的印象大致就是燕子的造型,没那么多花样,色彩饱和度也偏高。7、8岁的我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美学,只知道很快乐,爸爸给买一个风筝,风吹过来,我便跑起来,越跑越快乐。风吹在脸上暖暖的,小小的我努力操纵着风筝,啊....说是操纵,其实也没什么技术,就是跑。边跑边笑,看见它飞高了就很快乐。
十美图放风筝
后来...这种快乐不见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
最近遇见了《中国传统风筝入门》这本书,通关儿时,死去的记忆回来了。
平铺是风筝 好用心!
打开书,有了儿事不同的记忆与层次。
在介绍风筝典故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想挖地道攻打未央宫,他利用飞行的风筝测量军队与未央宫的距离。
垓下之战时,楚军被汉军围困,汉将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并配上竹笛,夜晚放到空中,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楚军听到了乡音,思念故乡,人心涣散,最终一败涂地,这就是著名的“四面楚歌”的故事。
学霸看世界的眼光果然和我们不一样,小小一个风筝都能展开一场阳谋。对了,风筝原来是指能够发出声音的飞行器(不能发出声音的称为纸鸢),但现在我们通常把纸鸢也称为风筝。
好了,说完学霸和风筝的典故,那来看看我们凡人。比如我,风筝的技艺每一道工序我都尊敬!但长大后看风筝...最重要的不就是...好看吗!
书里曹雪芹创作的“扎燕”系列风筝真是绝美。和记忆里色彩斑斓但饱和度略高的公园风筝不一样,这只黑底上用金鱼绘成的风筝实在是太美了太巧秒了。
曹雪芹创作的“扎燕”系列风筝
曹雪芹以拟人手法构思了一系列风筝。他以”肥燕”代表持重成熟的壮年男子,“瘦燕”代表千娇百媚的成年女子,“比翼燕”代表恩爱的夫妻,“半瘦燕”代表喜动好胜的少年,“小燕”代表活泼天真的儿童,“雏燕”代表牙牙学语的胖娃娃,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燕子风筝家族。而这个家族又不是一般家族,它寄托着曹雪芹的理想和世界现。
个人偏爱,典故和美学,这本书其实还介绍了各个地域文化下的风筝,比如作为上海人的我,第一次看到“老克勒”风筝,太有趣了,大家也可以找找自己地域的风筝。
弹大提琴的老克勒风筝
另外关于制作,书里有很详细的步骤,这里就不多赘述了(是的,反正技术我也讲不清。)
风筝张着翅膀沐风飘摇,在丝线的牵引下,自由且松弛。
春日悄至,风舞纸鸢。
在疫云渐渐散开的2023春天,我们一起放风筝吧......
中国传统风筝入门读后感篇八
书籍:中国传统风筝入门
主编:范军
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又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了,想起小时候会和家里的大人一起去放风筝。在外边踏青,跑跑跳跳,放风筝是特别开心的回忆。不过,自己不会做风筝,很喜欢那些在天上飞来飞去各式各样的风筝。也对风筝到底是怎么来的十分好奇。
《中国传统风筝入门》一书就把关于风筝的“前世今生”讲得明明白白,作为中国风筝协会官方出品的第一本风筝科普图书,它的主要目的就是 要认识风筝,制作风筝,制作能飞的风筝!
关于风筝的起源
中国传统风筝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在没有纸以前它叫木鸢,有墨子发明鲁班改进的说法。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被用在木鸢上,木鸢也因此改名叫纸鸢。晚唐五代,户部郎李邺在纸鸢上添加了丝弦或竹器,经风一吹,发出筝鸣之音,纸鸢便开始被叫作“风筝”,材质也多是竹质骨架。
风筝的种类
传统风筝按结构、功能和形状可分为软板类、硬板类、软翅类、硬翅类等13种之多,根据地理气候等不同,还有南方风筝、北方风筝和西部风筝。天上风筝争奇斗艳的样子,回头一定好好看看,分分它们的种类。
曹雪芹和风筝
曹雪芹不仅写出过《红楼梦》,还曾经写过《南鹞北鸢考工志》,创作了“扎燕”系列风筝。在《红楼梦》第七十回里大观园的姑娘们一起放风筝,每个人的风筝都有不同的寓意,像探春的是软翅子凤凰风筝就象征着她是“老鸹窝里出凤凰”。
放风筝还有放走晦气的意思。黛玉说:“可是呢?把咱们的拿出来,咱们也放放晦气。”众人都说:“林姑娘的病根儿都放了去了,咱们大家都放了罢!”
图源:《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放飞风筝
放风筝有讲究,要选好场地,注意风力风向,整理好风筝轮和线,一人放飞和两人放飞都要注意风势,逐步放线。放不起来的话,书里还有详细的分析列表指出各种问题。
制作风筝
这是本书的核心了,要制作一个能飞起来的风筝才是最终的目的。这里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介绍了风筝四艺“扎、糊、绘、放”,从用竹子扎制骨架开始到最后的构图画面,一步步来。风筝的种类也是相对简单的“干字风筝”开始一步步来,不能一上来就吓跑了小朋友。后边还有“来字风筝”“田字风筝”的介绍想想上辈人没有那么多电子产品,就能做出风筝,九连环,滚铁环等好多玩具,自己就感到惭愧。现在要和孩子一起重新学习风筝啦。
本书的装帧很有特点,展开就是风筝的样子。详细的讲解风筝的制作过程还有做笔记的地方,每章节都附加上小知识点和很多关于风筝的古诗词,在品味其中的韵味过程中,更好的了解风筝的故事。
草长莺飞二月天,在如此全面细致的指导下,做好风筝也不是很难啦。踏青时候,让风筝放飞希望,让健康平安都回来吧!
中国传统风筝入门读后感篇九
立春已经过去了,眼看着春天就要来了。虽然现在的北方,还有些阴天等下雪,但是过不了几天,天气就好像被翻过去的日历牌,一下子就变成另一番景象。
北方的春天多风,有时候还挺大。但是,小时候,每到春天,我都要拖着我的大风筝去广场上放。别的小孩的风筝都是雁子之类的造型,只有我的风筝是一只数米长的蛇。每次放之前,都担忧自己的奔跑是一场徒劳。放起来之后,又格外小心,生怕我的大风筝被风带了去,再也回不到我的手上。风大的时候,风筝远走高飞,只有那细细的一条线被我紧紧地攥在手里。又骄傲又担忧的小情绪,就是那春天的糖,让我回味至今。
现在,工作忙,抬眼春天就过去了,根本顾不上放风筝,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小孩会放风筝。我的数米长的大蛇风筝也随着搬家遗落在了路上。自己做一只风筝去放的念头,不知道在今年能不能实现。
好在,我遇到了《中国传统风筝入门》这本书,让我越发有自信实现这个念头了。
《中国传统风筝入门》是中国风筝协会官方出品的第一本风筝科普图书,介绍了风筝的起源,种类,地域特征,放飞方法,制作方法等内容,涵盖全面,解说详细,图文并茂。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创始人墨子发明了“木鸢”(风筝),后来,鲁班用竹木制作了“木鹊”,直到今日,竹木仍是制作风筝的常用材料。
晚唐时期随着造纸技术的发展,纸被用在了木鸢的制作中,从此“木鸢”变成了“纸鸢”。
关于风筝,也出现在不少文学作品和影视剧里,像清代李渔创作的戏剧《风筝误》,清代曹雪芹创作的小说《红楼梦》,前几年大火的电视剧《陈情令》。
同时,风筝也是绘画的载体,寓意吉祥的风筝图案,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06年6月,潍坊、南通、西藏风筝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后,北京、天津等各地的风筝也先后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风筝的种类有很多,像软板类、硬板类、立体类、龙串类等等。而且不同的地域风筝也各有特点。
南方的风筝一般都自带哨口或者弓弦,放飞的时候可以发出声音。像南通的哨口风筝,一般都在一米以上,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哨口风筝上布满了口哨,放飞时会发出各种悦耳的声音。
北方的风筝更多的是采用有吉祥寓意的蒙面,像五福捧寿风筝。
西部的风筝骨架偏轻。西安的风筝画风写实,如果你哪天去西安玩,抬头看见一位农夫在天上推着车也不要惊讶,那是有人在放风筝。
书中内页,右下为五福捧寿风筝
制作风筝不仅仅是有竹条就可以了,还要准备绑扎线,快干胶,锉刀等。同时还要准备好绘画工具,给亲手做的风筝画上一个美美的图。
骨架的安排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对于初学者而言,干字型的风筝、来字型的风筝和田字型的风筝是不错的选择。书中教学内容详尽,并辅以说明图,看完以后我还是有信心能够做好的。
书中内页实拍,制作方法讲解
放风筝的技巧书中也做了详细说明,无论是凭一己之力,还是二人合作,书中都讲了注意事项。附录中还贴心地列举了放风筝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书中内页实拍,放风筝常见问题
如果你想重温儿时的欢乐时光,如果你想制造更多的亲子时光,如果你想让孩子远离手机电脑,更多地去户外活动,不妨读读这本《中国传统风筝入门》,亲手做一只风筝和孩子一起,去享受春风和阳光吧。
中国传统风筝入门读后感篇十
清朝诗人高鼎在《村居》一诗里曾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山东潍坊风筝节
鸢[yuān ],古书上说是鸱(chī)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外形与鹰略同的一种凶猛之鸟,古人在诗词里常用它来指代风筝。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飞。”
相传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花了三年的时间才做好一只木鸢,即风筝的前身与起源,但它却只飞了一天就坏了!
(公输班) 鲁班在墨子的基础上,削竹制成喜鹊,竹制喜鹊在天上飞了三天都没有落下来:“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以为至巧。”
楚汉相争期间,韩信想挖地道攻打未央宫,于是对风筝的结构和用料加以改良,将风筝放到未央宫城墙上,通过飞行的风筝线长度测量地道长度。
在垓下之战中,韩信先是以“十面埋伏”之计围困住项羽及其楚军。
为了瓦解楚军的军心,韩信派人用牛皮制成风筝并配上竹笛,夜晚放到高空中,风吹竹笛所发出的凄凉之音,加上汉军嘹亮高亢的楚歌,楚军恍惚间被“四面楚歌”击溃!
东汉时,随着造纸术的发明,纸被用在木鸢上,竹质骨架的纸鸢随之取代了木质骨架的木鸢。
五代时,纸鸢被用于娱乐活动,纸鸢的头部被挂上竹器,发出类似于古筝的声音,因而纸鸢转变为“风筝”。
山东潍坊风筝节
山东潍坊风筝节
山东潍坊风筝节
山东潍坊风筝节
山东潍坊风筝节
山东潍坊风筝节
不过,“风筝”一词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认知中,却是来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登瓦官阁》,用以指代风铃:“ 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 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
唐朝时,放风筝开始演化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娱乐活动。
元明清时,风筝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鼎盛时期。此时,具有玩赏价值的风筝,在日新月异的工艺与美术的双重结合之下,留下了诸多与风筝题材相关的诗词画作。
如今,风筝已成为大众户外休闲运动的内容之一,制作和放风筝都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风筝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娱乐、比赛、海内外国际交流等项目,而且还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
山东潍坊因墨子成了世界风筝的发源地,因而有“鸢都”和"世界风筝之都"的称号。据说,清朝中叶,潍坊还涌现了诸多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
现代的风筝成了潍坊旅游推广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每年的风筝节每年4月20日至25日是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极大地促进了潍坊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这本书让我初步了解了风筝的演变史及其多种多样的制作方法,也许有一天我用得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