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兵》是一部让人震撼的电影,讲述了一位狙击手在战争中的艰难选择和内心挣扎。影片通过精彩的枪战场面和紧张的剧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奈。同时,影片也揭示了狙击手职业的复杂性和高度技术要求。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更对狙击手们的勇敢和无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狙击兵影评篇一
算看了两次,第一次快跳着看,没看明白,第二次把快进部分又看了一遍,稍微明白了点,也就是说,这是两个儿子和两个爹的故事啊,中尉儿子为了让将军爹承认他信任他,决定和另一个塞内加尔儿子拿下山丘,可惜最终死在了山丘的炮台上。而塞内加尔儿子的爹放弃逃亡,回来跑到山丘上,宰了几个德国兵,把自己儿子给救了,可惜自己死在了回来的路上。
狙击兵影评篇二
影片重温了一战时期的法兰西在殖民地招募士兵的史实,Omar Sy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这段历史很少被谈及,黑人士兵对法国的贡献不应被遗忘。出于对这段历史的兴趣,我选择在首映日当天观看这部电影,我自己本身也对马修导演和奥玛·希的表演十分期待。电影镜头的叙事风格十分写实,很好地把我带到正在发生战事的战场之上,但人物的塑造与故事的发展略显单一,不论是Thierno在战争中的成长,还是Bakary对儿子T.的爱与付出,其表现形式显得平乏且单调,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宏大历史背景下人物关系的复杂性,也未能多维度地展现历史如何在幽微之处改变人的一生。与《触不可及》相比,新片对人物的刻画可以说是黯然失色,只剩下一个甘心为儿子付出一切的父亲形象,他也许高大,但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却显得天真而粗糙。尽管如此,我想我仍会选择走进影院,只为记得这一段不应被辜负的真实。
狙击兵影评篇三
跟着法国殖民者看被殖民地历史,角度肯定是有法国白人殖民阶层的眼光,所以由这样的作品来看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显得更有意思。
法国正发生很强烈的难民认同危机,2020年已有麦温的《到达挚爱》获奖戛纳来一窥阿尔及利亚家庭难民二三代的认同代沟、母女关系、性别争论。之前浅浅写过一篇影评《难民、少数族裔、女性染上的法国国家病能治吗?》
到达挚爱 (2020)
6.0
2020 / 法国 阿尔及利亚 / 剧情 / 麦温 / 麦温 路易·加瑞尔
而这部2022年提名戛纳一种关注单元、更多用商业化的名称“狙击兵”字眼去涉猎爱看动作片的男性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的男性观众——白人和非洲人,目的十分明显:
针对非洲裔——结尾用纪录片字幕去呈现一个主题:塞内加尔的士兵们遗骨被找回葬在凯旋门下;
针对白人青年——白人中尉为战争理想而战,也抢下留非洲裔下属和父亲体现白人阶层的人本主义;
如果一旦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无论非洲裔还是白人青年都是国家需要团结的人群,世界各国都在电影行业运筹帷幄。
电影的摄影和调色值得一看,对低成本创作者有启发,但不是适合我国价值观的作品,需要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