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读后感(一)
本书分为两个故事,一个短篇《伊豆舞女》,还有一个中长篇《岁月》。在我看来,《伊豆舞女》短小精悍,《岁月》则是很有沉淀感。 《伊豆舞女》的故事非常简单,在现实生活中不受待见的主人公作为游客邂逅了流浪艺人,并与流浪艺人中的舞女之间发生的联系的故事。全文虽然很短,但是情感细腻,如清淡缓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置身于落英缤纷的山谷,与舞女一起行走在伊豆的山间水畔。一路上的点点滴滴与伊豆风光、东方韵味相结合,让我读起来非常舒服。 主人公与舞女之间朦胧的情感,并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流浪艺人社会地位低下,很多村子都不让流浪艺人靠近,而主人公是一个富有的游客,身份差距很大。主人公与舞女之间的感情,也因此一直没有被点破。最终,在若即若离中,选择了分别。
这个短篇读起来非常清新,没有川端其他文章中的出轨、报复。没有那么浓烈的情感,但是所呈现的效果,同样意味深长。
至于中长篇《岁月》,这篇故事我同样很喜欢。松子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与年轻人选择了私奔,自己与父亲生活。之前有一段恋情,却被男方宗广抛弃,宗广另觅他人。随着岁月的流逝,父亲因病去世,重病的的宗广也死去。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本篇的男女感情,更多的是一种添头。川端康成想探讨的都在本篇的篇名中体现:岁月。岁月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能够让一个人的思想产生很大转变。在这一层面看来,《岁月》这篇的深度,我觉得是很高的。总而言之,这两篇文章,我都很喜欢。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二)
提起初恋,眼前会浮现出谁的身影呢?
我仔细一琢磨,坏事了!我可能是个多情之人,因为我脑袋里蹦出了好几个!
我很喜欢读文案,关于初恋,有这样一句话:“学生时代的喜欢,连作业本放在一起都很开心。”
对!这就是我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人!那个时候还是小学生,座位挨在一起,排队排在一起,作业本放在一起,都觉得缘分妙不可言,冲着这缘分,这以后必然是三生三世、生生世世的相爱呐!
后来这缘分,就随着时间而冲散了,要不是看到那句文案,记忆里的那个身影都差点消失不见了。
当然啦,还有其他文案:“我喜欢的少年打天上来,他无意掀翻烛火,却点燃我双眸盛满的暮色”。
不同的文案,好像能牵动记忆深处不同的人。
我记得高中时期特别喜欢跑厕所,因为那是所有人的必经之路,而我总能遇到那个会发光的男生。那天他穿着白体恤和蓝色牛仔裤,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一幕我铭记至今。
但初恋好像就是这样,充满懵懂的悸动,却无疾而终。
《伊豆的舞女》讲述的就是一个没有结果的初恋故事。
就像村上曾提到的那样:“就川端的作品而言,老实说,我喜欢不来。当然这并非不承认其文学价值,对于他作为小说家的实力也是认可的,但对于其小说世界的形态(ありよう),我个人则无法怀有共鸣。”
我对于文中的很多描写,也很难引起共鸣,但我这份不认同感,多是由于当代价值观与之前社会价值观的碰撞。我们读经典,一方面感受小说中描写的人文与景致,一方面体悟作者的观点与思想,但思想是与时俱进的,难以苟同的思想就当糟粕去掉就好。
书中的女主人公仅有十四岁,但当时的日本社会情况就是这样,小小年纪只能卖艺,为了谋生而奔波。《伊豆的舞女》的社会背景有点像民国时期的街头卖艺。
故事开篇茶馆的婆婆就带着鄙夷的语气回答男主人公的问题:
“那些艺人,今晚住哪里呢?”
“那种人,谁晓得住哪儿。小少爷!还不是哪儿有客人就住哪儿!”
这一问一答之间,让“舞女”这个职业多了一层暧昧的色彩。
男主人公初遇舞女时,以为她是十七八岁的少女。但后来听她哥哥说,才得知舞女只有十四岁。男主对舞女可谓是一见钟情,本是抑郁已久的他,不堪忍受满心的郁闷才来伊豆旅行的。在途中遇到了舞女,便决定与舞女一家同行。
结伴而行的途中,二十岁的男主看到了舞女在浴池泡澡的场景,他看到舞女的洁白的身体,第一反应毫无情欲,反而感慨:她还是个孩子呢!
当我读到这里时,内心偷偷吐槽:怎么能看女孩子的身体!
在这段旅行途中,年少不得志的男主与饱经风霜、天真无邪的舞女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他们本不是一类人,却对彼此欣赏,虽无过多交流,却惺惺相惜。我想这才是最为美好的情感,不带一丝目的,纯粹的互相爱慕。
偶然的相遇,在刻意的彼此接近中,男主曾经卑微的心因为舞女的倾慕而又找寻回了力量。这让我不禁想起来最近观看的电影《爱乐之城》,他们看似毫无联系,却被彼此的梦想吸引,但难抵现实,最终各奔东西。
剧情俗套,但满满的细节与细腻的情感让俗套成为经典。
伊豆的舞女读后感(三)
《伊豆的舞女》川端康成写于 20 世纪初期,彼时的日本正处于社会变革的浪潮之中,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社会阶层的差异以及人们内心的迷茫与挣扎,都在这部作品中有所体现。
故事在伊豆的青山绿水间展开,一位二十岁的高中生“我”,为了摆脱内心的苦闷与孤独,独自踏上了伊豆的旅程。在这途中,“我”邂逅了一群巡回艺人,并与其中的舞女熏子结下了一段短暂而刻骨铭心的缘分。
“我”与熏子的情感发展是微妙而渐进的。起初,“我”对熏子更多的是出于好奇和对美的欣赏。熏子的纯真无邪、灵动的眼神和羞涩的笑容,如同一股清泉,流淌进“我”干涸的心灵。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这种欣赏逐渐转化为一种难以言喻的喜欢。“我”开始关注她的一举一动,期待与她的每一次相遇和交流。 而熏子对“我”的感情也在悄然变化。从最初的敬畏和拘谨,到后来逐渐放下防备,展现出少女的天真活泼。她会在“我”面前表现出小女儿的娇态,偷偷地注视“我”,这种情感的交流虽然含蓄,却饱含深情。 然而,他们的爱情始终受到现实的重重束缚。社会地位的悬殊、传统观念的压力,都让这份感情无法自由生长。舞女熏子,她是纯真与美好的化身。她的羞涩、她的天真无邪、她那灵动的眼神和纯真的笑容,仿佛能驱散世间的一切阴霾。 她在面对“我”时的那种小心翼翼和欲言又止,充分展现了少女情窦初开时的懵懂与青涩。 “他还是个孩子呢?” “喂,不要碰这孩子!她还是个黄花闺女呢。”强调了熏子的纯洁和珍贵,展现出人们对她的保护,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贞洁的重视。 对舞女熏子,“我”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对她美丽和纯真的欣赏与爱慕,又有着因社会地位差异而产生的犹豫和克制。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我”在与熏子的相处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 在剧情的推进中,我们看到了“我”与艺人们同行的点点滴滴。他们一起走过蜿蜒的山路,一起在溪边休憩,一起分享着简单而快乐的时光。然而,这段美好的时光却注定是短暂的。“我”与熏子之间那尚未完全绽放的爱情之花,在现实的压力和无奈之下,不得不悄然凋谢。 川端康成以其精湛的语言艺术,将伊豆的美景与人物的情感完美融合。他笔下的伊豆,山峦叠嶂、溪流潺潺、烟雨迷蒙,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更是充满了诗意与温情。他的文字简洁而富有韵味,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诗,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拂面的微风和空气中弥漫的花香。 同时,作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社会阶层的差异使得像熏子这样的底层人民生活艰辛,爱情也受到诸多限制。这种现实的无奈,让整个故事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读完这本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那纯真的舞女形象、美丽的伊豆风光以及那段无疾而终的爱情,似乎还差个续篇~
伊豆的舞女
评价人数不足
(日)川端康成 / 2023 / 新世界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