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自然百科》观后感精选

《自然百科》观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4 02:45:23
《自然百科》观后感精选
时间:2025-04-24 02:45:23   小编:

通过观看《自然百科》,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影片生动展示了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系统的奇妙平衡。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这部纪录片引人入胜,让人深思生命的宝贵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自然百科》观后感(篇一)

这是一部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电影。矿物,植物,动物都早于人类产生,人类试图对它们产生某种形式的拥有,因此产生了标本、电影、胶片。 这是一部文献综述类型的电影,展示了在泛电影领域,动物、植物、矿物的影像和存在状态。 这是一部反战的电影,记述了以上三者在战争中所受到的破坏。 电影的音效张弛有度,第一部分是痛苦无助的嘶叫,第二部分是宁静的轻音乐,第三部分是采石机械的巨大轰鸣。 最喜欢植物的章节,植物盘旋生长的部分有大美而不言,喜欢关于植物生命模式的介绍。 动物部分看得我好痛苦,诚然,这些动物的痛苦是客观存在的,这些录影也是客观存在的,不过这样展出真的有益处吗?例如动物实验的部分。shoot的双关很巧妙,人类啊,当你征服了万物,你也站在了坟场中央。 不讲述人类的电影令人思考,不是以比喻或寓言的方式,因此它的确是在记述人类以外的存在。这些存在本身就足够壮丽。 下一部片必须看剧情片。

1/3页

《自然百科》观后感(篇二)

15th BJIFF 意料外的文本极少,画面间的联系性也较跳脱,每一块有模糊的内在逻辑…仅依靠影像,在过度开放的解读空间下,需要很投入的去思索 联想 才能摸到自己感受的线,是影院外很难看进去的片// 通向未来的化石,开篇炸雷终于清醒不困了,原以为是化石的开采没想到是普通的石头运向普通的采石场。突然插入集中营和生命残酷的死去,观感上整个片子传递了对生命平等态度,人类动物植物化石都是一样,只是植物不动被人关进屋子,动物会动被人物理压迫关进屋子,人与人之间划分派别把人关进屋子,而后是关于生命流动。第一部分努力救治动物和最后集中营惨死的人远远的呼应 明明都是生命。最后普通的石头被铸成碑石,这是通向未来的化石,是未能自然变成化石的人类们的人造化石。 人类真的是一直在自己创造的秩序和规则里玩个不停呀。

植物部分观感上比动物部分无聊的多,由此联想分析道动物在自主进行有目的和无目的行为,而人类在观察并解读其行为时具有发散性联想。植物则被习惯当成背景板,无声无为因而被下意识归到环境的一部分而忽略其个体性,记录植物运动规律的镜头很有趣。

直到用相机对准特写,捧起至花盆 单朵的枯萎与绽放 才从习以为常的整片中发现那一株。

植物的共生性更好 斗争也是沉默的 发生在根茎与树顶阳光的争夺 再或者直接作用于躯干的绞杀。

这一切具有着声音 极其微弱 微弱 需外界屏蔽一切才可察觉的 微弱

植物少有无可替代的成对器官 因此每一截都又是一段完整的生命 无限蔓延的基因

植物无我的姿态,是能活到地球平均物种寿命的践行者、人类快速的发展探索制造自己的一套套逻辑、规则游戏,可能结局通向提前把自己玩没/ 植物同样是在运动的,只是更静默缓慢又无声

2/3页

《自然百科》观后感(篇三)

“动物寓言集”聚焦于人类文明对动物世界的介入,shooting animals with a camera and a gun,拍摄者作为人的道德自觉与影像记录的客观性在画面中彼此角力。人性的冷酷与科技对动物生命的改善交替呈现,甚至“文明的善”也是通过血腥手术的画面来展示,介入是直接的、震撼的。在观影过程中,迟到观众走向座位打断光线投在银幕上的影子、就着动物痛苦画面大快朵颐的观众、拿着赠票带小孩来结果小孩被吓哭的观众,这些糟糕的观影体验,反而成了电影主题在现实中的延续,形成了一种诡异的呼应。串联画面的关于梦的寓言故事,诗意地提供了一种逃离的可能。(给字幕加一份烤全鸡!)

第二集转向植物,“植物标本集”,以被夜灯衬托得格外壮观的热带植物园的画面展开,几处非常喜欢的片段:介绍植物世界的广播搭配植物标本的制作,研究员对每一片叶子的精细操作,映衬出植物世界的博大与人类介入的微小;高大树木的仰视视角突然被一截机器臂的出现打断,视角随着机器摇臂的上升转为冷静的俯瞰;我非常极其特别讨厌的虫子,巨大的昆虫艺术装置在恢弘的交响乐下出场,与科研人员在植物培育中引入益虫的画面穿插交错,一种“艺术的放大”与“科研的日常”形成诗性循环。这一集观影过程中一度要落泪,不知道在哪一幕,突然感觉之前读《隐墙》最后三页时留下的情绪伤口,悄然被抚平——人类不过是一个伟大故事中,极其渺小、却真实存在的一部分。这集最后,一位死于战争的植物学家的标本集出现在画面中,泪终于崩不住了,“我的儿子最初在这片山林中受到了大自然的道德教育,他也在这片山林中死于战火。”战争结束,尸体归于土,叶片与笔迹成了记忆的存根。

前两集已足够动人,第三集还有更深重的冲击。开篇以浪漫的笔触介绍化石,它的拉丁语是 fossilis,词源来自动词"fodere",意为“挖掘”,时间如摄影机,挖掘、记录、铭刻,可以说,化石是最早的电影,在电影院看到这段文字真的非常感动。但接着,便是断壁残垣与现代工业机器输送石块的画面交替出现;反法西斯战士的资料画面与现代流水线上的建筑材料同框存在。石头成为水泥、水泥成为建筑,人类在这些建筑中签署战争协议、建造集中营、执行对异见人士的处决,也是在这样的建筑中保存了为正义而死的战士的档案、制作铭刻历史的纪念牌。镜头最后停留在水泥凝固的铭牌旁,鲜花安静地置于其上,无声而庄严。第三集没有一处人声,只有机器的轰鸣、文件翻动的摩擦、铭牌制作的叮当。这种真实的质地,在面对庞大的历史悲剧时,有一种沉默却强大的力量。

这部电影是纪录片,也像是一首诗,第一集里提到的shooting animals with a camera and a gun,整部电影更像是把镜头对准自然和历史、把gun换成civilization的观察,观影感受非常私人,但电影传递的感情却又关乎人类共同的记忆与尊严。昨天电影散场之后,我放弃了往常的习惯,摘下耳机,听着一路都市生活的高分贝噪音从电影院走到地铁口,虽然到了地铁口我就受不了光速开了降噪,毕竟电影和生活还是有差的:)。今天出门的时候我遇到一簇在路边卡车轮胎下努力呼吸长大的小黄花,虽然我没拍照,但我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瞬间微小生命的意义,这簇小花也算是这部电影最温柔的一帧延续吧。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