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的世界》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在时光穿梭中的经历,勾勒出一幅充满忧伤和温情的画面。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让读者反思人生的意义和珍惜当下的重要性。这部小说让人感慨万千,值得一读。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一)
最先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是通过信阳传媒网论坛bbs.xy5.cc一网友介绍购买的,结果我读玩了,感受颇深,嗯~~~怎么用言语来表达呢?总的来说就感觉是心灵的一次洗礼,真的,我不是在夸大,我现在准备开始读第3遍了,我也希望从这里吸取到一些人生的哲学。
1/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二)
茨威格摒弃了浮华激荡的文采,不紧不慢又充满哀伤绝望的讲述自己的故事和那个时候的欧洲。很多时候历史总是相似的,一战前到二战前的欧洲和我国居然有很多共同之处。其实我一直很喜欢这种社会白描似的历史读物,比王侯将相史逼真多了。读完了不奇怪茨威格会在几年之后自杀辞世,那种无国无家被掷向虚无的绝望。
2/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三)
那种以为战争离自己十分遥远,极权社会一去不复返的念头,在看完本书后,彻底打消。
南京之行没有去成纪念馆,但走在南京街头,仍然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和别处完全不同的感觉。它让旧的和新的共存在一个时空里,它一直在向前走,但留下了肃杀的痕迹。
希望记住的不只有耻辱和仇恨,更是对和平的珍惜。
3/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四)
很惭愧,过了而立之年才读到茨威格的作品,而这第一本昨日的世界就深深的震憾了我,随着他的思绪,我体会到了他那颗善良、向往自由的心,他细腻的笔墨使得我似乎跟随着进入到那个充满文学艺术激情的维也纳,去随着这个优秀的人去见识更多优秀伟大的人,去随着他游历欧洲、美洲,和那个时代文学巅峰的大师们一起畅谈。啊,这个茨威格,怎么没能早遇见你呢?
4/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五)
原来那个版本的错别字更多。真搞不清楚是不是三联书店出的。。。。
原来那个版本的错别字更多。真搞不清楚是不是三联书店出的。。。。
原来那个版本的错别字更多。真搞不清楚是不是三联书店出的。。。。
原来那个版本的错别字更多。真搞不清楚是不是三联书店出的。。。。
原来那个版本的错别字更多。真搞不清楚是不是三联书店出的。。。。
5/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六)
读了“昨日的世界”,更加深入到了解到战争带给人的灾难是多么的可怕,了解到一战二战对当时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破坏,军国主义这种根本不智慧的思想是完全不能有的!宽容并不代表软弱,是我们该有的人道主义!对希特勒这种残暴野心勃勃的战争分子,我们一定要作为反面教材随时警醒自己!诚然,像目前中国和日本的国际关系,也不能用武力解决,历史是一面镜子!
6/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七)
读本书益处有三: 1.它带领我们参观了昨日的欧洲,看到了19世纪艺术辉煌的维也纳,20世纪初浪漫的巴黎,几经毁灭与重生的柏林…… 2.它为我们引荐了20世纪前半夜众多璀璨的文艺巨星,天才霍夫曼斯塔尔,隐士里克尔,心怀世界的罗曼罗兰,与旧制度斗争的弗洛伊德…… 3.它令我们思考很多问题有关于艺术地位,关于启蒙教育,关于性在社会扮演角色,以及最最重要的关于战争与和平,信任与怀疑。
7/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八)
原本想当茨威格的个人传记轻轻松松来看,结果看完后心情却很沉重。
印象很深的一句话:“不过,每个影子毕竟也都是光的孩子。只有那些经历过光明与黑暗、战争与和平、兴盛与衰败的人,才算真正生活过。”
我觉得茨威格的一生莫过如此吧,只有经历过真正的“得到”,才会对无尽的“失去”有歇斯底里的痛感与无奈。曾经的太平盛世,戏剧艺术文学齐飞;如今的战后衰败,流亡饥寒死亡并存。一个一生坚持和平的世界主义者,直至生命终结,都没能听见诗歌的韵律在耳边再度响起。
反思过去 更应珍惜现在 我对自己说到。
8/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九)
从茨威格的笔下读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他用流畅的言辞将时代的变化娓娓道来,在后面几章,不难感受到他的痛苦和绝望。
他在一个和平时代长大,一个昂扬的充满各种惊喜的时代,艺术/文学/音乐百花齐放,群星璀璨,他结识了很多人,去了很多地方,用他的真诚去感受和拥抱世界。可当战争来临,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遭遇了一战和二战之后,他的和平主义/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分外令人动容。
9/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十)
开始使用豆瓣记录读书。其实想了想,还是希望有一个地方能记录读过的书,而且必须写读后感。嗯,这样子挺好的。读昨日的世界,是因为以前跟我们家honey推荐布达佩斯大饭店之后,他看完说让他想起很喜欢的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所以在看罗马人的世界实在磕磕巴巴地不行的时候,决定开始看昨日的世界。大概还处于罗马人的世界中没有缓过来,昨日的世界看的并不是太投入,而且多半是在往返家中的火车上完成。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段,是昨日还着华服饮美酒犹太同伴,今日却被四处驱逐衣衫褴褛被祖国抛弃。"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这种话题总是分外伤感。
10/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十一)
是读过茨威格《昨日的世界》,我开始对历史、极权主义和战争有了一点新的认识,不再觉得这些是远离生活的范围,并有意识地读一些与之相关的文字。
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茨威格,奥地利人,犹太人,他宿命般的身份与强大的写作能力,使得他用文字叙述的一切,让人信任也让人深思。
11/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十二)
难得的好书,但读起来有些沉重。虽然作家记叙的是100年前左右的欧洲,但今天读起来还是令人悲伤。全书共16部分,从第9部分《1914年战争爆发的最初时刻》开始,很大篇幅充满了悲情;尤其是涉及一战、二战的章节,读的过程和读过之后,都不敢往别的地方多想。茨威格这个“欧洲人的回忆”的一部分,已成为今天我们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习以为常的一部分。但愿这个“欧洲人的回忆”中最极端的部分,永远停留在回忆中。
作品优秀无需多说,看这个版本感受较深的有二:一是翻译水平应该较高,读起来自然流畅;二是注解有深度,文字简洁但内容详尽,且有新意。如p.60关于“人间喜剧”的注释就是很好的例子,从中能发现不少新知识。
12/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十三)
精彩绝伦。
每天只能读两三页,然后花很长的时间排遣其中感情。自认读过很多悲剧小说,但没一部让我这么难受。以前疑惑,一位才华横溢的高富帅,受不起人人都在经历的时代的变故而自尽。读了自传,我都要自杀了,他以细微的洞察力展现出那些精致的美好,它们或是苦苦追寻或是触手可得的,终都擦肩而过。
事实上,这本书对自己那些失去都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其中大部分篇幅都在阐述那个社会和时代是如何演变发展而成,讲述社会的种种现象,各个社会阶层对这些现象的不同态度。从他们的态度就映射到他们的文化追求,生活目标。然后茨威格讲了一下他自己,他的追求的失去。没有任何情感描述,但其中深刻的情感已不言而喻。
我对他对社会的观察的细致入微,对时代的揭露一针见血而惊叹!
也对他的个人经历和情感唏嘘不已。
13/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十四)
我彻悟了;有罪的不是那些散步的人、那些漫不经心的人、那些无忧无虑的人;有罪的是那些用语言来煽动战争的人。倘若我们不用自己的语言去反对他们,那么,我们也是有罪!
我要反对的敌人—那种把他人置于痛苦与死亡的假英雄主义;那种丧失良知的预言家的廉价乐观主义。
纵然在付出巨大牺牲的条件下可能取得胜利,但这胜利也补偿不了牺牲。
基于此,我要用戏剧形式去描写一个“失败主义者”的特别悲惨的处境。
失败者在心灵上其实是一个更为坚强的人。
任何形式的权势都会使一个人变得冷酷无情;任何胜利都会使全体人民思想麻木。
14/15页《昨日的世界》读后感(十五)
一个最有名的传记作家写的自传必然诗让人享受的,即使讲述的是欧洲坠落的历史。在这个故事中我最大的感受不仅仅是战争的无情,历史的波诡云谲,还有就是茨威格和我很像:不喜欢人与人政治与政治的争斗,他在开头时就说他父亲遗传给他的特点是不喜欢名利,觉得不属于自己的不该要。这一点还体现在他对每个友人豆大家赞美,而且不是为赞美而赞美,是真的看到他们身上进而灵魂中的闪光点。全书中没有一句是对人的贬损。然而即使他曾在一战中为唤回人性做出了一些有影响力的事情,二战中还是无能为力并被人嗤之懦夫地死掉了。我悲观的认为不仅仅战争年代,和平年代的如今我们这样与世无争的作家性格也无法与真正的人性里的斗争和欲望作斗争的。本书译者也文笔流畅准确,后记也算是点睛,我在书中很多处情不自禁留下笔记,打破了不留痕迹的原则。因为本书的主题,我不能说是我最喜欢的书,但绝对是给我很大冲击的书,是要留藏的书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