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种子帝国读后感100字

种子帝国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5 01:40:50
种子帝国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7-15 01:40:50   小编:

《种子帝国》是一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人类在宇宙中的漫长征途,以及文明的兴衰变迁。小说通过描述不同的人物、场景和历史事件,展现了无尽的可能性和复杂的宇宙秩序。它让人们深刻思考人类的未来与命运,引发了对科技、文化、社会和人性等问题的深思。

《种子帝国》读后感(一)

下面是摘自《大国乡村:乡村蕴含中国式未来》P76页。作为对《种子帝国》一书的评价。 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2021年10月16日:当前全球粮食生产总体充足,但饥饿人口增至8亿多。全世界粮食产量的14%遭受损失,17%被白白浪费。工业化、市场化的粮食生产,导致世界每年浪费约14亿吨食物,这些食物可满足49亿人的食物需求。美国每年浪费近4000万吨,占总浪费食物的30%-40%。 满足粮食生产率提高的、基于生命敌对性的农业科技,在其不断进步的同时,是生命的多样化被严重地破坏。多样性生命共生机制被破坏,导致的恶果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系统将面临危机。20世纪,地球上有30余万种植物绝迹,损失了约75%的农作物品种,剩余不到30%的农作物品种供应着全球95%的食品需要。欧洲的家畜品种资源有一半已经绝迹;全世界已经有2/3的鸟类繁殖力下降;成蛙因吞食有毒昆虫而中毒身亡,就连小小的蝌蚪也难逃厄运。2019年5月,联合国国际环境署下的组织发布报告称,与过去 1000万年的平均水平相比,当前全球物种灭绝的速度快数十到数百倍,而且还在加速。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的报告,从1970年到2014年的40多年间,哺乳动物、鸟类、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等物种减少了60%。2019年5月6日,联合国在巴黎发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这是联合国15年来对自然环境最全面的一次分析。报告显示,地球上约100万个物种正在面临灭绝,其中许多物种可能在几十年内灭绝。具体来看,超过40%的两栖动物、约33%的珊瑚礁、超过1/3 的海洋哺乳动物面临灭绝。此外,10%的昆虫物种也在急速减少,其中大部分为授粉者,对维护植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农业是借用天地之力的生命产业,工业是依靠人力的非生命产业。农业作为满足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产业,是具有公共性、公 ① 屈冬玉:《“不可想象!不可接受!”全球粮食生产充足,却有8亿人挨饿》,《中国日报》2021年10

《种子帝国》读后感(二)

资本是一种组织自然的方式 《种子帝国》以植物生长的逻辑线串联了写作。孟山都做的是植物生意,资本扩张也一如植物生长,最后石油化工的知识植株生长也贯穿了叙事的全过程。 附上读英文版时的笔记 Seed money一书既是孟山都的公司发展史,也是现代工业技术从石油化工产业向绿色革命演化发展的历史。第一部分是孟山都的石油化工阶段,roots是企业的起源,也是之后绿色革命的石油化工基础。从起家开始,这家化工企业就进入了糖、咖啡因和消炎镇痛药这些有成瘾性、具有伦理争议的化工品生产领域。这一阶段的也显示了化工产品与法规之间的紧张关系由来已久,同时在一战、二战的背景下,煤焦油战争观点展现以物质为基础的国际产业链与战争的联系,资源、生产和产业链是战争环境史很好的结构线索。 第二部分plants植株,孟山都开始以石油化工合成技术为基础进入2,4-d、2,4,5-t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草甘膦、抗农达等农药的生产业务,这是企业植株的主干,对象也是各种plants。启发主要是两点,一是毒害问题与环境保护主义,这一节涉及的时段恰好横跨了大众环保主义诞生前后,早期的2,4,5-t表现了前环境保护主义时代典型毒害问题,这些除草剂和DDT成为了《寂静的春天》的主要抨击对象。第二是化工污染与赔偿诉讼问题,本节大量的如多氯联苯、橙剂、含磷洗衣粉等目前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化工品,孟山都作为生产企业对这些产品都进行过辩护,比如主动赞助相关研究,还有就是利用不确定性问题的特点和因果逻辑证明的困难性将举证责任交给对方,这体现了诸多环境索赔问题科学证据下包含的不平等。 第三部分我的收获主要是集中于绿色革命内含的垄断性质问题,这些化工产品和基因工程手段是典型的成本高昂的绿色革命产物,而且为自己的产品找到出路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所以事实上存在剥夺农业从业者选择权的垄断性。最后是环境史的落脚点问题,绿色革命的美好愿景没有实现,批判绿色革命那解决方案又是什么呢,回到过去和有机农业都很难令人信服,我并不想知道如何解决,态度应该以什么样的呢。复杂然后呢? 脆弱性:如果以更加环境史的视角来看孟山都的发展历程,我感觉这本书也告诉我们如果人类来扮演自然的力量将会有什么祸患:当人类行为扮演了过于强大的自然选择压力的情况下,结果会受到反噬,从除草剂到基因工程再到新冠,技术文明的生态脆弱性是我们自己亲手创造的。

《种子帝国》读后感(三)

[美] 巴托·J·埃尔莫尔 著 / 黄泽萱 译 / 种子帝国 / 孟山都的过去与人类粮食的未来 /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 雅理

文图 / 左叔

如果你不想记住化学农药的复杂名称,不想了解农耕种业的发展历程,但又对“将饭碗牢牢捧在自己的手里”这件事情有所挂心的话,我准备简短地概括一下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有可能会剥夺你自己去阅读这本书的快乐,但如果跟我一样预见自己在看完之本书之后,会陷落在悠长的思考、莫名的苦闷之中,提前“剧透”一下,可能也是一件好事。

这本书所要讲述的故事,大概在一战前后,当时的世界还处在“化学经济”时代,化学领域研究和发现,推动经济突飞猛进,带来了人口高速增长,也带来了此后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

一家叫“孟山都”的化学公司,在群雄逐鹿的竞争中慢慢成为行业的龙头。它从焦煤的残渣、地下的磷矿中掘到了“黄金”,生产出便捷清除杂草、减少人工成本的农药,也确实推动了生产力的极大跃升。然而,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却成为一颗深埋的“定时炸弹”。

“草莽蛮荒”的发展,果然是“总有相似”的“必经过程”。一系列农药的毒害,并不仅仅影响在粮食领域,也借由战争的因素,撒落在东南亚的阔林雨林之中。大量使用的落叶剂,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了“不可逆”的破坏,也给当地民众带来生存危机。这段“黑历史”,在人类的文明发展历程之中,不应该必抹去。

战争结束,化工产业的毒害并没因此终止。农药的大量使用,也使得杂草和害虫加速了进化,形成了耐药性,唯一的出路是“加大剂量、提升毒性”。大剂量和强毒性,对于作物来说同样也具有毁灭性。这就倒逼着化学工业开始“创新”,走上了人工干预农作物基因的道路。此番变化,有我们更为熟悉的一个专有名词叫:转基因农作物。

原理听起来很简单,就是在农药残留大量污染的环境里,找到那些加速进化顽强生存下来的植物,再将这些植物的抗药性基因编码,截取拼接进农作物的基因里面。随着被基因改造过的种子被广泛种植,更来了更多的新问题。一方面,不采用基因技术的原生作物,难逃毒物的伤害而渐渐地退出市场;另一方面是杂草和害虫,在大剂量、强毒性的环境里进一步加速进化。

这场人类与植物,杂草与农作物之间的“攻防竞赛”带来的“蝴蝶效应”,是越来越脆弱的生态环境,以及不断被卷入“转基因种子系统”中的粮食安全问题。因为技术壁垒,对海外转基因种子的过度依赖,一旦出现断供的情况,粮食安全问题就会浮出水面。此类隐忧,叫人如何睡得安稳。

人类文明的悲哀,是无法摆脱“先乱后治”的怪圈,总是在用新的问题去解决旧的问题。一段一段的“黑历史”里面,有逐利、有短视、亦有无知无畏的茫然。落笔在疫情期间的这本书所提及的这一段历史,不知道后人会如何来看待。

我们坦然将问题交给了未来,然而答案可能就在现在。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