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密码》是一本关于密码学的科普读物,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向读者介绍了密码的起源、发展和应用。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密码学的基本原理,让读者对密码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本书不仅增强了读者的安全意识,还启发了他们对密码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设计密码读后感第一篇
其实内容没有那么玄,挺浅显易懂的。与其说是“密码”不如说是“解密”,“解”的是那些有意向成为“设计师”但又不知道从何入手的人心中的“密码”。至于真正能“解”多少,就要看个人情况了……
1/14页设计密码读后感第二篇
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读完,觉得还是值得一读的,因为每一个人的故事如果是真实的,那么就是比较有意义的,事业的实现需要手段,但不能偏离价值观,人可以有欲望,但不能被欲望的海水淹没,我只是汲取作者失败的养分了。
2/14页设计密码读后感第三篇
精灵的10个意见是一个设计师10年甚至几十年慢慢完成的一个过程,个人觉得不仅仅是学设计的人可以读,每个意见每个步骤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说出了工作中做人的一种道理以及思考的方式,所以不仅仅是设计的密码。
3/14页设计密码读后感第四篇
站在图书馆把书看完了,虽说是说设计师的事但是道理的相通的,不一定在设计行业,在其它创意或文化行业都可以从中感受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如设计四个层次,六匹马的方面都 说得很通俗。你可以看得不累,本书 更多是职场的事多点,所以很不错的小书。
4/14页设计密码读后感第五篇
太神话的故事。跟我想象的内容有所出入。对于一个刚毕业的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走运的。而且,故事的情节安排的太简单了,一切都有一个神替毕业时安排,可是现实当中,怎么可能?虽然是引申意义,但是,还是建立在一些比较高的台阶上面才而已实现的设计师事业。
5/14页设计密码读后感第六篇
可惜晚了几年才读到这本书。不过依然还是很受用。不少问题正中了学艺术的人的软肋。比如学艺术的人总是缺少团队精神,不喜欢别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不喜欢人际交往等等。引用前言里作者的一段话,“如果你是一名学习设计的学生,正在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设计师而苦恼的话,那就认真地读读这本书吧,我想它一定对你有用,因为我有足够的经验告诉你这些。”真的值得一读。
6/14页设计密码读后感第七篇
对于即将毕业的我来说,这书或许我读得是时候。
它很好读,以至于让我第一次写书评,第一次在公车上看书。
感觉很多疑问都可以在这里面得到答案。作者是在医院写下这本书,想必具备一些真实性。人在生病是是很脆弱的,也会不断的回忆,同时也会在整理回忆。
很多很多复杂的东西,只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阐述,却比用一大堆废话去解释,更引人深思。
在文中感觉得出作者的自信,相信自己做得最好的自信。
7/14页设计密码读后感第八篇
这是一本写给那些有志成为真正设计师的人读的书,整本书没有介绍任何有关设计的硬件技巧,而是在传达做设计的观念,如何将自己定位成为真正的设计师。
之前老师教导我们不要太在意一些软件技巧、电脑性能的好坏、记住快捷键的多少,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观念,你头脑中的想法,有了想法再去找工具及技巧去实现,这才是在做好设计。
虽然我现在从事的不是设计行业,但我很庆幸遇到了几位好老师,谢谢他们让我接触到了真正的设计,现在对设计的兴趣并没有因为职业的变更而削减,在我心里我把设计定位成帮助人们化繁为简,辅助人们生活,美化人们生活的职业。
最后把这本书推荐给那些想真正了解或者从事设计这个行业的人们。
8/14页设计密码读后感第九篇
针对的都是比较经典的问题 初出茅庐的人这些方面确实有很多疑惑
里面一些观点还是很有见地的 不错的书 值得去读一下
这本书最有用的东西都集中在那些红底白字的地方
如果把这些重要的文字都揪出来放在一起 不会比麦当劳订餐菜单厚多少
不想买书的人在书店里翻一翻这些大字也能得到不少收获
不过买到手里面看感觉是不一样的
花这个钱不能说是上当 这样对作者不公平
因为大凡道理都是简明扼要的 就像浓缩果汁
有人帮你兑好水 稀释到喝的舒服也是不错的
花的钱很大一部分买的就是这个服务
这本书读起来会很快 而且从故事情结上来说比较白烂 讲的道理容易接受 所以不需要看很多遍
结论是 这本书最适合人群是那些将要毕业或刚毕业不久的人 最好方式是借朋友的 或者蹲在图书馆读一下午 买来读也好 读过记得送给好朋友
9/14页设计密码读后感第十篇
我想每个不同身份和目标、阅历的人读这本书的感受肯定不一样。
作为一个本科毕业正在读研的平面设计新人来说,还是有可吸收之处的,
比如了解这个行业的商业规范和规则,说实话看完之后并没有对自己的前程感觉充满期望,我也看到有些评论说看完此书觉得自己的前程特别清晰。
作为一个设计师范畴不那么商业的学生,更多的是学到了关于如何提高自己这方面的提醒,不要期望面面俱到,包装,版式,广告,插画,每天都在看,都在评价,都在尝试做一做,殊不知这样你每个区域都不会做的特别好,因为精力的分散。
我们设计的目的,是最重要的,即为客户服务,不赞成不反对,设计确实是要解决问题,但作为一名想长远从事此行业、学业的人来说,肯定明白当前中国设计处于起步阶段,那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听命于客户吗?
我这里不是说要赞成和客户直接对战,忽悠客户接受你的意图,我只是在想总有可以旁敲侧击的办法,让这个局面,得到一点改善。
10/14页设计密码读后感第十一篇
花了三个小时看完,当个故事看的。
本身是设计师,非科班。现还只处于入行阶段,所以书名对我的诱惑挺大。
看完之后,有些小心得:
一、设计师的发展过程
少年时代,爱好绘画-青年初期,就读艺术院校。当然也有非科班出生的,但坚持绘画,进而转向设计-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或许有的人经过一两次的选择,最后才从事设计工作-接触商业设计,开始入门-在工作中学习,总结。有的人能遇上导师,有的人则自己摸着石子过河-进阶-困惑-突破-破解,反复几个来回。当然有的人会选择退出。至于后面的情况,我不了解,因为我本身还未经历过。从本书中,看到了成功的梗概。更多的细节,没能看到。或许本书是写给刚入了门的设计师看的,也就没有详细写到。
二、设计师的转型
本书的最后几个章节,其实讲的是关于设计师如何成功地转型成为一个商人:设计界的商人。这部分所引起的诱惑,比前面介绍如何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更大。但就内容的实质却不及前面的部分,或许还是因为这是一本写给刚入门的设计师看的。但引起的思考更加深刻,有心的人,或许会认真的思考自己之后更长久的发展之路:成为优秀的设计师or设计商人。
三、他山之石攻玉
结合自己的情况,成为设计商人:游戏制作人。专注产品、借力。
11/14页设计密码读后感第十二篇
书中提到的道理,我们都懂。。。
很多道理,我们也都懂。。。
这本书,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话,那还比较有信服力,在设计行业,这本书还是值得即将毕业和刚毕业的人一读的。
关于我读到的,是要把基础打好,工作后也要保持学习的心,在设计行业,没有创意,很容易机械化。很多设计行业,我指书中提到的建筑设计,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等。想要锻造成设计业的风云人物,就要从小做起,夯实基础。虽然,天才很少,但是只要勤奋,也会比苦劳力的改图员更进一步。
从事设计行业,大学,标底了,这个书也告诉我们,想要不浪费时间和生命,就要跟好的大师学习,去好的学校学习,设计,真的是如此。所以,还是要加油呢!能出国就出国呢!
而且,对于我们没有什么背景的人来说,寻求别人帮助,一个团队的互帮互助是有必要的。这点,对于我不爱麻烦别人的人来说,必须要克服。特别是要对有经验的人多问。
这是我现在,刚毕业的所读到的,也是工作一年后有所感触的。
12/14页设计密码读后感第十三篇
早上醒来,在床上随手摸到这本书,开始看。总结:这是一本适合像我这种大四学生或者刚入职场的人看的书,因为它描述的是本应如此的道理和规则。
当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不太喜欢它的封面,但我被封面左上角的“为什么企业不喜欢聘用应届生?”而吸引,而且看到是中信出版社的缘故,我翻开看了一下里面的内容,觉得内容和排版还挺不错的,以讲故事的形式一路发展,不会乏味。
一开始看了就收不了手了,一直躺在床上看下去。为什么会这么着迷呢,因为我也是大四学生,也是设计行业,虽然做的是景观设计,景观设计在中国相对没有书中所说的设计行业发展得那么成熟,而是一个似乎任何有社会关系能接到工程的企业,就能招兵买马呼啦啦地开工。
个人觉得,这本所描述的密码有:①“日后的成功50%取决于事业开始迈出的第一步”;②要找一个好公司;③要找一个好老板;④ 练好手艺;⑤做到与众不同;⑤建立社会关系;⑥懂得“经营”一个好团队。
书中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比如主人公守望明媚以一个新人身份进到公司的时候的经常为同事们冲咖啡这些小细节,和明媚的勤奋,这些就是作者这样的企业家希望看到的员工。
作者“魏来”本身就是一个设计师,也是创立了“早晨设计”的企业家,所以这本书可读性还是挺好的,书中的那个精灵,其实就是魏来,他通过了精灵这个身份告诉读者种种“设计密码”,而不是以一个企业家的高高在上的身份告诉读者各种条条框框,这也是本书我很喜欢很欣赏的一处。这应该也是撰稿人魏来所擅长的吧。
“无论做什么,我一直都认为,我们必须要在内心深处,点燃起希望之火。”———这是书中目录前面的一句话。
PS:很少写过书评,对于总结书中脉络不太在行,所以就随便写点。
13/14页设计密码读后感第十四篇
我从来不读职场书的,没想到因为PPT的缘故,竟然从设计的方向,切入了职场书籍。
不读职场书的原因很简单,我是个以做老板为目标的人,职场只不过是其中的过程,我学好技术,就等着跨出做老板的那一步了。
现在看来,一个人思想的禁锢,居然可以到这种程度。可见,消费时代,固然书籍都已经在方所里面大卖了,仍然无法改变某人生活的固有路线。
总之,我是读到它了。
因为,似乎创业成为主流的时代,我开始觉得它不够潮了!于是,打工和职场才是下一道潮流。只是,之前的几年都任性过来了。现在再开始所谓的职场修行,应该不会太晚吧,因为总有本书名会这样写的。
最后的职场道路,以创业及创业的失败作为结局,这对我是不要紧的,我现在倒不以创业为目标,真要从职场到那一步时,再考虑。
这本书,告诉我,找工作,好公司的标准是什么?是客户。好的客户才能保证你设计的价值,干同样的活,拿更多的回报。或者直接说,不用加班。
差的客户和好的客户的要求,就有本质的区别,从差的客户练手,然后积累经验再服务好客户,应该是不可能成立的。于是,证明自己的能力,直接服务优质客户,才是做设计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好客户之后呢?
六匹马。
公司:大多数时候,你公司所在的行业,决定了发展的空间或机会。对于新人来说,崭新的行业的机会肯定比古老的行业机会要相对多些。
老板:每一次的目标是否达到,没有达到怎么解释,是否承担责任,或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给你钱越少的人,给你的尊重越少。从来不兑现自己话的人,要么没有能力,要么私心太重。这样的人即使再有才,也跟你没什么关系。
团队:真正聪明的人往往选择和比自己还能干的人一起工作,你只要用力于一个环节上,自己的利益在整体上就体现出来了,并通过团队放大获得自身的定位和价值。
信心:信心来自于成功做事的经验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家庭:家和万事兴。
老师:善于得到和接受他人指点的人。
至于设计的本质,《设计的设计》也给出了答案,设计是用来解决问题的。设计汽车是为了远行,里面的安全带是为了安全,至于外形除了要有什么空气动力学来提高油的利用率,也是满足内心更深层次的需求。设计这一切都是为了别人。所以,设计是一种沟通,艺术是一种表达。
1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