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01 08:00:37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
时间:2025-04-01 08:00:37   小编: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收录了15篇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内容。这些手抄报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包括传统建筑、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内容。通过这些手抄报,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一

为了更好地防止火灾事故发生,我们必须要熟知并记住以下经常会用到的消防知识,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阳光般的生活,光辉灿烂的人生,尽在自我的掌握之中,我们不要让历史中的教训再次重演。我们共同呼吁:“让火灾永远成为历史吧,让火灾远离我们的家园,我们携起手来,把世界变成一个全新的礼貌大家庭。”我坚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必须会换来人类礼貌的进步,也将必须能谱写消防礼貌的新篇章,共享明天升起的那一轮太阳!

1/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二

《世界上下五千年》作为世界历史的通俗性普及读物,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世界历史。全书共分为古代文明、争战中的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等9部分,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世界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

推荐书籍的手抄报图片

2/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三

2011年10月29日清晨,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型小区新城南都的圆形广场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武进日报》举办的第二届独具地方特色的读者节将在这里举行。

八点多,在欢庆的鼓声中读者节拉开了帷幕,现场的气氛一片热烈。我们通过聆听本报副主编热情洋溢的发言,了解了《武进日报》的起步、发展、壮大。作为《武进日报》小记者的我,内心感到无比的自豪与激动。

期间,最吸引我们小记者目光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展和现场技艺展。一张张精美的图片配着详细的文字介绍,令我们大开眼界。更令我们痴迷的是许多民间艺人高超的技艺展示:惟妙惟肖的剪纸,栩栩如生的面塑,化腐朽为神奇的木雕,精美的掐丝珐琅画,香气扑鼻的横山桥百叶……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我们武进传统的地方特色。

平常喜欢做做手工的我最感兴趣的是捻纸艺术。一袭古人装扮的这位民间艺人的身旁摆放着许多制作好的别具特色的捻纸艺术品。通过采访了解到这位年近花甲的朱琪爷爷是朱熹的第二十七代子孙。他一边向我们这些好奇的小记者介绍捻纸的特点,一边熟练地捻着纸,盘着纸,向我们展示着捻纸的二十七道工序中的“搓纸”的过程。看着朱爷爷那熟练的身手,我觉得这是项简单的活儿。于是,我从爷爷手中接过纸也想试试。没料到,搓了一会儿就没信心了。因为搓出的纸不是太粗就是太细,根本没法做东西。爷爷笑着说:“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耐心,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就数数,念经,让自己不再浮躁”。爷爷还告诉我们,“捻纸”这门手艺是祖传的,只传内不传外。他是他的奶奶从小手把手教的。朱家历代在杨桥开豆腐店,十分有名。开豆腐店那会儿,朱琪奶奶看到邻居排队买豆腐的时间长了,就会用包大豆斋饼纸和其他一些花花绿绿的纸捻个蝈蝈儿、螳螂呀送给他们,很是好看。朱琪爷爷非常喜爱,也正因为这份热爱,朱爷爷与“捻纸”这门传统技艺结下了不解之缘。现在他的头发虽已花白,但精神却仍然非常矍铄,面色红润,腰板挺直,大概是因为这50多年一直有“捻纸”这一最大的兴趣爱好陪伴的缘故!说到动情处,朱爷爷两眼放光,不禁拿起旁边的面具脸谱手舞足蹈,跳起了避邪祈福的舞蹈来,我们连连拍手叫好。通过爷爷的介绍,我们进一步了解到,捻纸在过去是作为一种辟邪的物品,现在已成为一种工艺,早已名扬海外了。听到这儿,我的心中对朱爷爷这位我们中华名族传统的传承者充满了的敬佩之情。

可这样开朗的爷爷也有伤脑筋的事,现在这个社会人人、事事都赶时髦,赶潮流,没人再愿学这门手艺,就连自己的儿女也不愿试上一试。因此,朱爷爷的当务之急是想打破这门技艺“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多收几个徒弟,以至不让“捻纸”失传……

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精彩。回来的路上,看着两旁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大厦,花花绿绿的广告宣传,川流不息的汽车,我却没有了去时那般兴奋,心情反倒有一点沉重,为对民间传统技艺逐渐流失而担忧。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让更多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久弥新,永远展现它们的精彩与魅力。

3/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四

火对于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它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带领人类走向礼貌。大家离不开火,但是我们不正确地使用火是很危险的,容易造成火灾给国家和个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4/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五

沈石溪为中国最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被誉为“动物小说大王”。已经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作品曾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等多种奖项,《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会做生意的狐狸》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教材。

关于推荐书的手抄报

5/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六

近年来,我国大量的生产安全伤亡事故发生在以矿山开采、危险化学品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为主的高危行业,以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制造与加工业等行业。酿成这些事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一些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既缺乏基本的安全法律法规常识与安全知识,又缺乏必要的应急避险能力。

6/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七

12月31日,当这一天的钟声响起时,元旦就要来临了。火炬学校的全体师生正忙着庆祝元旦呢!参加活动的有黎校长、教导主任当然,还有我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教室呈椭圆形。教室的正中间竖着4个大红灯笼;五彩缤纷的长条皱纹纸在灯管上微微的飘动着;五颜六色的小气球似乎也和我们一起庆祝,只不过它们一笑,肚子就会爆炸。

7/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八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我喜欢在一个晴朗的午后,端上一杯香茗,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阳光温柔又钝重地洒下,透过皮肤一丝丝进入血液。伴随着书本里文字的起伏跌宕,我的心暖暖的,暖暖的。阳光把我的轮廓晒成金黄,混合着这慵懒的时光,酿成记忆。

8/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九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

9/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十

今天,老师教了我们《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让我了解了昔日圆明园辉煌的景象,也让我了解到圆明园是怎么被毁灭的。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一共修建了一百五十年,整个建筑富丽堂皇,收藏的珍宝不计其数,还有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1860年,英法联军在龚半伦的带领下,看见这么美丽的圆明园,都惊叹不已。他们就像野人一样,开始入侵圆明园,他们能抢就抢,抢不走的销毁,他们拿车来运,拿牛来拉,圆明园被盗走的文物大约有一百五十万件,其中有王羲之的画、铜虎首、铜牛首等等,现在已经有许多文物经爱国人士之手陆续回到祖国。但是我们还不能忘记这个耻辱。

最后,英法联军一把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一个富丽堂皇的圆明园就这样毁灭了,成为了一座废墟。当时烟雾把这座城市弥漫三天三夜。时至今日,有人提出重建圆明园,让它重现以前的辉煌,也有人不想重建圆明园,让人记住这件事,勉励国人不忘国耻。

少年强,则国强。我认为作为祖国的一份子,就一定要不忘国耻,保卫祖国。

10/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十一

火,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火苗是可以吞噬一切的舌头,这条舌头扫过之地便是一片废墟。熊熊的火焰肆无忌惮地扩张着它的爪牙,企图把所用的地方全覆盖在它的统治之下。哭声,喊声,警笛声,一切嘈杂的声响在这场大火中扭曲着,人们的恐怖感,紧张感被无限放大,黑暗中燃起的红光如同死神的召唤信号。

11/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十二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春节。“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来了,大人们都忙活起来了,小孩们都高兴起来了。

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了,站在窗前,我就能感觉到整个楼,不,是整个县城都早已苏醒了,多愉快的春节啊!家家户户、大街小巷红彤彤一片。

12/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十三

长城是我国古代人民用血肉筑成的,是世界七大奇迹之首。长城就像一条巨大的神龙,在我国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日夜不停地守卫着我们的祖国。

万里长城位于中国北方,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等地。长城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总长五万多公里,是人类历史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它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有六千七百多公里,通称“万里长城”。城墙平均高七八米,可以五马并齐。万里长城全部都用长条石和城砖砌成的。如果把长条石和城砖连起来,就能绕地球一圈多。万里长城不但雄伟而且美观,它像雄伟的巨龙穿行在丛林之中。城墙上面分布着成千上万座高大的烽火台,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些传说,比如《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很久以前孟姜女和范喜良新婚三天,被迫征去修长城了。在长城那边,范喜良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妻子孟姜女得知自己的丈夫范喜良累死在长城,便一直在长城上哭了三天三夜,结果把长城给哭塌了!

除了《孟姜女哭长城》这个传说,还有其它关于长城的传说。

长城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建筑,我喜欢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更是我们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所以我们要保护好长城。

13/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十四

说起装花团子,它的名气可不小呦!它可是我们常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装花团子衬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所以我们常州人非常喜欢装花团子。这个常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为人们的过新年、盖新房增添了不少喜气呢!

装花团子上的图案各种各样,有是人物的图案,有的是植物的图案,也有的动物的图案……

今天我们就在学校的大厅见到了传说中的装花团子,其中,我最喜欢青龙图了,一看见青龙,就给了我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青龙是古代四大神兽之一,所以青龙就象征着飞黄腾达的意思。这个青龙颗威武了,曲折蜿蜒的身体,身上长满了数不胜数的龙鳞,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霸气十足,它还张开了血盆大口,就给了我们一种可怕要屈服的他的眼神……听了我的介绍你喜不喜欢青龙图案的装花团子呢?

如今,装花团子非常稀少,作为常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让它永远存在于我们的世界里吧!

14/15页

中国文化遗产的手抄报(精选15篇)篇十五

仍记得

易安的凄凉

太白的愁绪

幼安的鬓间白发

仍记得

老生的面容

丑角的转扇

青衣的点点泪花

兰亭的矫若游龙

石碑上的一部胆巴

毛笔落下

行楷连绵成水墨画

红色桃符

门前年画

如烟似雾

瓷器上绽放青花

手执红灯笼

盘盛圆糖瓜

这是什么

这就是中国文化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