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总结了高考作文中经典的美句,包括了15篇通用的句子。这些句子不仅可以提高文章的文采,还可以展现出作者的修辞技巧和思维深度。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美句,考生可以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境界。
第一篇
1.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污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
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
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
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竟能在枝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
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海中似的自由遨游。
2.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
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
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
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3.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人们都爱莲花,爱她的亭亭玉立,爱她的不蔓不枝,爱她的香远益清。
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雨润万物。
4.古往今来,大凡有所建树者,无不是临渊之后退而结网者。
如果哥伦布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辟风斩浪,扬帆远航,他又怎么会有发现新大陆的壮举?
如果哥白尼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苦心观测,创立新说,他又怎么会写出《天体运行》这部巨著?
如果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开通丝绸之路,张骞怎会有通西域那鞍前的潇洒?
如果只是“临渊羡鱼”,而不去开辟海上航线,鉴真又怎么会东海那水上风流?
1/15页第二篇
人生,不过是一些连接起来的片段,如流水账式的早晨,充满激情的上午,沉闷的中午,充满细节的下午,入睡前自省的晚上……
我有写日记的习惯,被本人称之为“每日一剂”。即使白天没空,忘了,但一到晚上就想起来了。不写睡不着,不写总觉得今日有事没做。今日的心情就放不下来,生怕忘记了什么重要的细节一样,总会有牵挂。现在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已做的和未做的经常交错到一起,很容易忘记和混乱。明天又有明天的事和不同的心情,所以写日记应该是个很好的习惯,我们可以流水账式的记,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情自如地去记,既想到哪就记到哪,想到什么就记录什么。有些事情直到发生了还是理不顺,或不可理喻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杂乱无章的和流水账似的,想理顺很不容易。
把自己所有的心情和杂乱无章的事情记录下来,回头看你会惊奇的发现,只要你串一串,你的日记是篇很好的散文。你杂乱无章的生活其实并不凌乱,而是按照你自己特有的生活规律发生了下来,这个规律当时你还找不到,但是你现在找到了。每个人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你要是按照别人的和书上说的规律去套,你可能就迷失了你自己,或者很假的去生活。一些原来串不起的事情现在也可以串起来了,甚至可以找到缘由了。回头再看,你还会发现,你日记中记录的才是你真实的生活,你朴实的生活,你真实的自己。
人经常会迷失自己,所以要经常寻找自己。记录你每天的真实生活,你不会迷失自己,你甚至不断的在寻找自己,找到你人生各个阶段不同的自己。
一位学禅者问禅师:“什么是禅?”禅师说:“这好比问一条鱼,什么是大海?大海就是你身上的一切。”禅如此,文字亦如此。人生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道路,不同的生活态度,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可去强求。
日记就是记录这些散点的本子,将你的人生各个事件串了起来,每天不同的感受,每天不同的味道,都在字里行间变化着,变化着……
生活如此,日记亦如此。
日记,便是你人生的辑录。
2/15页第三篇
秋雨洗刷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碧透。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飘浮着。
秋雨霏霏,飘飘洒洒。如丝,如绢,如雾,如烟。落在脸上凉丝丝,流进嘴里,甜津津,像米酒,像蜂蜜,使人如醺,如梦,如痴,如醉。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像满天飞舞的细沙;为大地绿物,带来一份希望,滋润在叶梢,也为河塘的水鸭,带来一股愉悦的情趣,觅寻着秋的奥秘。
秋雨唰唰地下着。细密的雨丝在天地间织起一张灰蒙蒙的幔帐。
3/15页第四篇
清明节前,汤河两岸换上了春天的盛装,正是桃红柳绿、莺飞燕舞的时光。阳光照着已经拔了节的麦苗,发出一种刺鼻的麦青香。青稞,已经在孕穗了。路旁渠道里的流水,清澈见底,哗哗地赶着它归向大海的漫长路程。
——柳青《创业史》
当春间二三月,轻飔微微的吹拂,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他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 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时,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 多的生趣。
——郑振铎《海燕》
喜鹊在枝头。春风杨柳燕影斜。风如酥,花似火。十里桃花相映红。
雨后春笋,争相破土而出。
小麦青青,一片粉花翠浪,远处近处的田畴里,春风泛起涟漪。
阳春三月,微风和煦,绿柳含烟。
漫天飞着软绵绵的柳絮。
——宗璞《花的话》
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布着芳香的气息,带来了生活的欢乐和幸福。杜鹃隐藏在芒果树的枝头,用它那圆润、甜蜜、动人心弦的鸣啭来唤醒人们的希望。成群 的画眉像迎亲队似的蹲在玛胡树的枝头。楝树、花梨树和醋栗树都仿佛被自身的芬芳熏醉了。何利走到芒果园里,看见芒果花开得像满天星一样。
——(印)普列姆昌德《戈丹》
4/15页第五篇
这时节,百花还没有长出蓓蕾,冬眠的动物还没有开始苏醒,枝头的绿意,也真正才只有才那么一星点儿,若有若无,就像何逊诗中写的:“轻烟渗柳色”,稍不经心,不定就真以为盘旋在树梢的只是一缕缥渺的轻烟。
——袁鹰《长安柳色》
一场场黄风卷走了北方的严寒,送来了山野的春天。这里的春天不像南方那样明媚、秀丽,融融的阳光只把叠叠重重的灰黄色山峦,把镶嵌在山峦的屋宇、 树木,把摆列在山脚下的丘陵、沟壑一古脑地融合起来,甚至连行人、牲畜也融合了进去。放眼四望,一切都显得迷离,仅仅像一张张错落有致、反差极小的彩色照 片。但是寻找春天的人,还是能从这迷离的世界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你看,山涧里、岩石下,三两树桃花,四五株杏花,像点燃的火炬,不正在召唤着你、引逗着 你,使你不愿收住脚步,继续去寻找吗?再往前走,还能看见那欢笑着的涓涓流水。它们放散着碎银般的光华,奔跑着给人送来了春意。我愿意在溪边停留,静听溪 水那热烈的、悄悄的絮语。这时我觉得,春天正从我脚下升起。
——铁凝《洗桃花水的时节》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和熙的东风吹遍了原野上的每一个角落,和暖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唤醒了大地的万物,给大地带来无穷的希望。啊!原来和暖的 春天来临了。堤上的杨柳,岭上的树木,都长出了新枝嫩叶,呈现着无限的生机。在春水绿波上自由自在游泳的白鸭、天鹅在欢乐地嬉戏。原野上的花儿也纷纷盛开 了,艳丽的桃花更是争先开放。万紫千红、群芳竞艳。蜂蝶在花间飞舞,鸟儿在树上歌唱,首首都是迎春曲,赞美着春天的明媚,歌唱着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希望。春 天给大地换上了新的衣裳,使人恢复了清新的感觉。田间的农人们,随着春天的来临,为春耕忙碌起来了。他们一边耕种,一边高声地歌唱,整个田野都洋溢着欢乐 的歌声和气氛。春光是这样的美好,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因此,我们一定不让它虚度,要好好地珍惜这明媚而又短暂的春光。
——凌应俭《春天》
逐渐增加的太阳的热力使大地回春。春天像一位童话里面美丽的仙女,它从海洋上跃登海南岛,又从海南岛跃登大陆南端,一路向北传递春天的消息。她所 到之处,冰雪融了,树木抽芽了,鲜花开放了,冬眠的动物睁开惺松睡眼醒过来了。虽然从南到北,从雷州半岛到黑龙江流域,路程遥远,这位美丽的仙女也得跑上 五六个月。但是,一到立春,她已经越过广州北去了。她走过的道路,马上变成了一条五彩路,鹅黄嫩绿、姹紫娇红,叶儿花儿都充满了生机。那些铃状的花朵,像 吊钟花之类,仿佛在发着一个阵微妙的声音,像一个个带有野性的小姑娘那样放纵地笑道:“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5/15页第六篇
贾平
对联作为一种高考题型,最早可追溯到1932年,时年的清华大学入学试卷中,陈寅恪先生命了这样一副上联:孙行者
当时的考生周祖谟巧对了“胡适之”,也有对“祖冲之”的,至今作为美谈。
在2004年的全国及有关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都不同程度地设置了一道对联考查题,被视为是一大亮点。因为它替代了句子仿写、句式变换、句序排列等题型,同时也视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回归——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脉搏和精神。其实这种回归也体现在今年央视的春节和元宵两台晚会中,以对联为线串起了整台晚会。
这节课我主要谈以下三个个问题:
一是历年高考中有关对联的题型;
二是对联的特点与撰写;
三是有关老师和专家对2005年高考对联题型的预测。
历年高考对联题
1987年: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句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句?选出最恰当的一个( )
A 柳絮池塘淡淡风 B 榆荚临窗片片雪
C 带水芙蓉点点雨 D 丁香初绽悠悠云
1991年:阅读下面三副对联,回答13——14题
1、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耳间皮厚腹中空
3、 座上日月照珠玑
堂前黼黻焕烟霞
13、上面三副对联都出自中学语文课本,请你依次写出这三篇课文的作者。
14.下面是对作者在文中使用上述对联用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①用来指出知识分子要认真读书,更要关心国事;
②用来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
③用来批判炫耀财富的朱门大族。
B.①用来赞扬旧社会正直的知识分子;
②用来讽刺徒有虚名的知识分子;
③用来揭露富贵人家的奢华。
C.①用来说明我国知识分子有着既致力于学问又关心政治的传统;
②用来批评主观主义的作风;
③用来点染官宦人家的富贵气象。
D.①用来歌颂既重视学问又重视品德修养的人;
②用来挖苦没有真才实学却好大吹大擂的人;
③用来显示高贵门第的权势与财富。
1992年:下列这副对联说的是( )
10.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A.贾谊B.诸葛亮 C.屈原D.文天祥
2004年高考:
全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卷对联题: 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第一题:
扫千年旧习
祖国江山好
第二题: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6/15页第七篇
“轻舟冉冉雾弯环,细雨丝丝罩远山。”每年暮春,青油油的梅子透出黄澄澄的色彩,江南地区进入了梅雨季节。这时的骄阳,已不大肯露面,有时云开一 线,露了露笑脸,又驾起云霞,躲进了天宫,于是,洋洋洒洒,下起雨来;有时也会出现“东边日头西边雨”的奇景。从浙江天目山和苏南茅山地区涌来的山水,大 量涌进太湖。湖水暴涨,来不及外泄入海,出现了水涨帆高、桥低岛矮的景色。在蒙蒙细雨中,太湖白浪滔滔,感情显得格外充沛,色彩也异常鲜明,宛若一幅泼墨 未干的丹青!
——章左声《春涨》
阵阵南风把浓郁的麦香吹进了村庄,庄稼人的鞋底上像抹了油似地闲不住了。大自然把一封封漂亮的书信传递给人们,人们读着这些熟悉的笔迹:柳絮飞舞 了,榆钱飘落了,蝴蝶和落在地上的油菜花瓣依依惜别,豌豆花变成了肥绿的嫩荚。这是春天向夏天告别的最后一幕。这一幕需要的道具是如此之多:男人们整理着 套绳的框、桑把、扫帚;女人们收拾着簸箕、篮子,缝补着破了的口袋。特别是早晨,月落星稀,一声声清脆的夏鸡啼叫声:“夏季了——嚓,夏季了——嚓!”把 人们从睡梦中叫醒的时候,各家茅屋前的磨镰刀声音,汇成了一股强大的音流。
——李准《黄河东流去》
天气是醉人的温暖,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季。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北面与西面山上全罩着淡蓝色的衣帔;小燕子来回在林中穿,跳。在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残春,到处有媚丽的光景使人流连。
——王统照《山雨》
这天晚上,在皮尔兹瓦塞河上一间客舍里,我们用桦木在壁炉里生火,坐在炉边,回味这次旅行的经过,自感荣幸。在我们一生中,再不会有这样第二个春天了。夜深时我们步出户外,天空晴朗、繁星闪烁。但就在这星光里,春天悄悄的走了。明天我们醒来时已是夏天了。
整个北半球所有的角落,春天都来过了。它像一种声音,不断地扩展开去,直至在空间里消失了为止;也像一阵风,在大地上吹过,我们看不见它本身,却 觉察到它所引起的变化。它像麦田上一阵轻吹,也像流云投下来的飞影。它又像充塞着宇宙的生命,你接触到它,却只能接触到一部分。而当你以为正面对它时,它 却悄悄的走了。当然,只是在日历上的春天才是这样突然消逝了的,在实际上季候的转移都是逐渐的。
——(美)艾温·威·蒂尔《春满北国》
7/15页第八篇
1、对联常识
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内容关联而不重复,平仄相对(仄起平落,即上联最后一字是仄声,下联最后一字是平声)
2、附参考对联
A、写景
桑柘几家湖上社
芙蓉十里水边城 福州西湖开化寺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昆明黑龙潭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杭州龙井
水青石出鱼可数
人去山空鹤不归 杭州放鹤亭
意静不随流水转
心闲还笑白云飞 峨眉洪椿寺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北京陶然亭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上海豫园得月楼
石室云开,见大地山河三千世界
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栏干
福建永泰方广岩
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应
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武夷山石湖涧
万石峰中月色泉声千古趣
八方池里天光云影四时春 建晋江县草庵
放开眼孔,看晓日才上,夜月正圆,山雨欲来,溪云初起; dá
洗净耳根,听林鸟争啼,寺钟荅响,渔歌唱晚,牧笛催归。 邵武熙春山
2004高考对联知识讲解
B、写人
丹心应结平权乐
碧血常开革命花 杭州西湖秋瑾墓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杭州西湖岳坟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老臣心 扬州史可法祠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八大家 四川眉山三苏祠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成都武侯祠
C、怀人抒情说理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北京潭柘寺题弥勒佛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安徽采石矶太白楼
说一声去也,送别河头,叹万里长驱,过桥便入天涯路
盼今日归哉,迎来道左,喜故人见面,握手还疑梦里人 贵阳城北关头桥
烟雨湖山六朝梦人言为信,我始欲愁,仔细思量,风吹皱一池春水
英雄儿女一枰棋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如何结局,浪淘尽千古英雄
8/15页第九篇
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
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
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
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9/15页第十篇
作文题: 读《毁树容易种树难》
仔细阅读下边这篇短文,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做到:
1.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正确,紧扣原文发表感想,联系实际具体、恰当。
2.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3.注意书写格式,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标点写在格内。字数不要超过一千字。
4.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否则扣分。
注意:本题要求写读后感,如果根据原文改写或扩写,则不给分。用诗歌形式写也不给分。
毁树容易种树难
杨树横着种可以活,倒着种也可以活,折断它再种仍然可以活。
可是,十个人种杨树,只要有一个人毁它,就没有一棵活杨树了。
种树的有十人之多,种的又是很容易活的杨树,却经不住一个人毁它。原因是什么?毁树容易种树难。
10/15页第十一篇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短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做到:
(1)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紧扣原文发表感想,联系自己的事例要具体、恰当。
(2)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3)注意书写格式,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每标点也占一格。字数最多不得超过一千字,否则扣分。
(4)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否则扣分。注意:本题要求写读后感,如果根据原文改写或扩写,则不给分。用诗歌形式写也不给分。
画蛋
达?芬奇(公元1452-1519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善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训练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作文题:读《画蛋》有感
11/15页第十二篇
细续下面这篇文章,把它改写成一篇“陈伊玲的故事”。要求做到:
1.按原文内容写一篇以陈伊玲为中心的记叙文,不要另外编造情节,不要写成《第二次考试》的缩写,否则扣分。如写成诗歌、读后感之类,均不给分。
2.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注意材料的剪裁和组织。
3.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4.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5.字数以六七百字为好,最多不得超过八百字(包括标点),否则扣分。
6.注意书写格式,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每个标点也占一格。
第二次考试
声乐专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二百多名考生中,有一个二十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时的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林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那次公开的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当陈伊玲镇静地站在考试委员会的几位声乐专家面前,唱完了冼星海的那支有名的《二月里来》时,专家们不由得互相递了递赞赏的眼色。按照规定,应试者还要唱一支外国歌曲,她唱的是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有一个良辰佳日》。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颔首赞许,在他严峻的眼光里,隐藏着一丝微笑。大家都注视着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在众目睽睽下,这个本来从容自若的姑娘也不禁有点困惑了。
复试是在一星期后举行的。录取与否取决于此。它将决定一个人的终身事业。经过初试这一关,剩下的人现在已寥寥无几,而复试将在更加严格的要求下进行,本市有名的音乐界人士都到了。这些考试委员和旁听者在评选时几乎都带着苛刻的挑剔神气。但是大家都认为,如果合乎录取条件的一个人,那么这人无疑应该是陈伊玲。
谁知道事情却出乎意料之外。陈伊玲是参加复试的最后一个人,唱的还是那两支歌,可是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听起来前后判若两人。是因为怯场、心慌,还是由于身体不适,影响声音?人们甚至怀疑到她的生活作风是否有不够慎重的地方!在座的人面面相觑,大家带着询问和疑惑的眼光望着她。虽然她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可是就整个看来,她是明朗、坦率的,可以使人信任的。她抱歉地对大家笑笑,飘然走了。
苏林教授显然是大为生气了。他一向认为,要做一个真正为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首先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各方面都能成为表率的人!这样一个自暴自弃的女孩子,是永远也不能成为有成就的歌唱家的!他生气地侧过头去望着窗外。这个城市刚刚受到一次严重的台风袭击,窗外断枝残叶狼藉满地,整排竹篱倾倒在满是积水的地上,一片惨淡的景象。
考试委员会对陈伊玲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陈伊玲的声音极不稳定、扎实,很难造就;另一种则认为可以让她再试一次。苏林教授有他自己的看法,他觉得重要的是造成他先后两次声音悬殊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如果问题在于她对事业和生活的态度,尽管禀赋再好,也不能录取她!这是一切条件中的首要条件!
可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苏林教授从秘书那里取来陈伊玲的报名单,在填着地址的那一栏上,他用红铅笔画了一条粗线。表格上的那张报名照片是一张朝气蓬勃、逗人喜欢的脸,小而好看的嘴,明快单纯的眼睛,笑起来鼻翼稍稍皱起的鼻子,这一切都像是在提醒这位声乐专家,不能用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至少眼前这个姑娘的某些具体情况是这张简单的表格上所看不到的。如果这一次落选了,也许这个人终其一生就和音乐分手了。她的天才可能从此就被埋没。情况如果是这样,那他是绝对不能原谅自己的。
第二天,苏林教授乘早上第一班电车出发,根据报名单上的地址,好容易找到了杨树浦的那条偏僻的马路。他进了弄堂,不由得吃了一惊。
那弄堂里有些墙垣都已倾塌,烧焦的梁柱呈现一片可怕的黑色,断瓦残垣中间时或露出焦黄的破布碎片,所有这些说明了这条弄堂不仅受到了台风破坏,而且显然发生过火灾。就在这瓦砾场上,有些人大清早就在忙碌着清理什么。
苏林教授手持纸条,不知从何处找起,忽然听见对面的楼窗口,有一个孩子有事没事地张口唱着:
“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苏林教授不禁微笑了:“这准是她的家!”他猜对了,那孩子敢情就是陈伊玲的弟弟。
从孩子嘴里知道:他姐姐是个转业军人,从文工团回来的,到了上海被分配在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她是个共青团员,又积极又热心,不管厂里也好,里弄里也好,有事找陈伊玲准没有错!两三天前,这里因为台风造成电线走火,烧坏了不少房子。陈伊玲为了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她复试的日子,她说了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这就是全部经过。
“瞧,她还在那儿忙着哪!”孩子向窗外扬了扬手说:“我叫她!我去叫她!”
“不用了。请转告你姐姐,她的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
苏林教授从陈伊玲家里出来,走得很快。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子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一个错误!这天早晨,有什么使人感动的东西充溢在他胸口,他想赶紧回去把陈伊玲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
(何为原作,有改动。)
作文题:陈伊玲的故事
12/15页第十三篇
悠悠华夏五千年,留下了多少民族传统文化呀。本学期最后一节国学课的结束,我又学到了许多知识呢!经典的诗文,精炼的句子,它教会我做人的道理,端正了我的言行,于是,我便在经典中感悟着,成长着。比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仁爱指爱护人、关心人、尊重人。仁者爱人,就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善意对人好。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同学相处中,只有相互关爱,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仁爱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力量,需要不断积累,需要自身的时时呵护,是可以通过学习而得到提升的一种修养。
我还受到了许多启发呢:“能五者于天下。”恭:恭敬、宽:宽容、信:诚实、敏:勤勉、惠:慈惠。“恭则不悔。”要想得到善的待遇,就先要以恭敬之心去面对他人。人人如此,那我们的校园风气将更和谐,更美好,更向上!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仁爱的心,让这心中一直含着一颗化不尽的糖,让它甜蜜我们的生活。只要我们的心中充满爱,我们的世界就会更美好!
13/15页第十四篇
坎耶里说:“书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的传下去。”书已经渗透到了整个社会里,没有书就不可能有整个庞大的社会,因为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依靠书流传到现在由我们来传承的。一本书也是一位有灵性的朋友,能给你带来许多温暖,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真挚的朋友。”。我也和多数人一样,与书有着不解之缘。
说起读书,这里也还有一个故事。以前,我和书还势不两立,一提到看书我就头疼,有几次想看看书,但一想到密密麻麻的黑字,我就望而却步了。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又想读书了,我会回答:“这是爸爸的功劳。”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有一句谚语不懂,就去请教爸爸,结果爸爸只淡淡的说了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没办法,我只好向天敌——书投降了,拿起一本《谚语大全》,不一会儿,我就被书给俘虏了,开始了我的书海之旅。
有一次,我向同学借到了一本《水浒传》,放学就进了卧室,拿起《水浒传》就开始看,对于缺少精神粮食的我,就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啊!我正投入到书里,全然不觉时间的流动,直到妈妈使用“狮吼功”对我连吼三声,这才把我的思绪从布满硝烟的战场上拉回来,我刚一分神,又听到了妈妈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吃饭啦!”话音未落,妈妈便出现在卧室门口,把我连拉带拽地拖进餐厅里,我立马开溜,边走边说:“正和张清打呢,我先看完后再说。”妈妈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坐下吃饭。我又投入到战鼓擂明的战场上去,当看到没羽箭张清飞石打伤四员大将时,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又看到吴用劝降张清时,我才长舒了一口气。但不久我又被妈妈的喊声打断了思路,显然这次她用了祖传秘法“魔音灌耳”功。妈妈来到我的卧室,对我说:“儿子,快吃饭,要不饭菜都凉了。”我头也不抬说:“你们先吃吧,我稍后就来。”妈妈生气的说:“我们吃过了,就你一个了,快些,赶快来吃饭。”我含含糊糊的答应了一声,又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过来,怒不可遏的说:“王晓林!你再不吃饭就不给你买书了。”我抬起头,惊讶地对妈妈说:“我不是已经吃过了吗?”妈妈没好气的说:“你吃过晚饭了,太阳就从南边落了。”我不解的问:“你不是说吃过了吗?”妈妈露出愠色,大声说:“那是说我们吃过了,你也太投入了吧!”我学《水浒传》里的一个片段说:“母亲有令,孩儿不敢不从,速速去也。”妈妈也扑哧一声笑了,一场风波也过去了。在我这个小书虫的身上还发生过许多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想知道,那就找到我,我会给你慢慢道来。
最后,我想用刘向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14/15页第十五篇
秋天里的一天,我们去了新西塘越里。那里面都是仿古建筑,穿插着一些现代化的东西,是一个古典美丽的苏式园林。
我们进去之后就看到了一个水池,用黑砖铺的。后面是一条小河,小河后面是一座四层高的亭子,房顶四角翘起,尽显古代风格。
然后我们去了鸟笼式的亭子。在里面坐了一会儿之后,音乐喷泉开始了。
音乐喷泉真神奇啊!喷出的喷泉各式各样:有的笔直冲上天,好像千军万马;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像在跳舞的女孩儿;有的像皇后戴的皇冠。在这半小时里,不断有人们的欢呼声响起。
夜景就更好看了。房屋上、台阶上,到处都是灯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射向黑色的天空,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好看极了。
新西塘真美。下一次我要约朋友一起来这儿玩。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