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启动大脑》读后感100字

《启动大脑》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16 22:41:06
《启动大脑》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11-16 22:41:06   小编:

阅读《启动大脑》后,我深刻体会到大脑的潜力是无限的。书中介绍了如何利用正念、锻炼和饮食等方法激发大脑的活力,提高思维能力和专注力。通过学习和训练,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启动大脑读后感第一篇

Mindmap的祖师爷教你从0开始画mindmap!所以,这本书值这个价!

但事实是,没有好好读这本书的人,把这个味道发明,给用砸了。

看官们请听我一一分析。以下打开mindmap的方式,就和把松茸按家常菜方法炒着吃一样,暴殄天物!

全是文字,没有色彩与图案。

启动大脑读后感第二篇

1:思考就是燃烧能量的过程,一个脑力事件发生的次数越多,它就越有可能再次发生

2:注重多元智力的发展

3:学习期间注重短暂休息和复习

4:SMASHIN SCOPE记忆法(感官,运动,联想,性,幽默,想象,编号, , 符号颜色,顺序,积极,夸张相结合)

5:数字韵律记忆法(搭配成图像)

6:记笔记提取关键词

7:构建思维导图(树叉法)软件iMindMap

8:快速阅读

9:博赞有机学习技巧(笔记中有)

以下为思维导图示例

启动大脑读后感第三篇

这是一本对我比较有启发的工具书,至少提供了一些看来比较科学的、新的学习方式,可以在未来实践检验其实用性。

一是关于改善记忆方式。学习时建议每隔约30分钟休息一下,人往往对开始和结束时段的记忆更加深刻;学习后分别在当下、一天后、一周后、一个月后、三个月后,通过回忆而不是再次阅读之前笔记的方式熟悉一下知识点,可以让知识长久地停留在自己头脑中。如果不进行复习,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的东西很快就在大脑中消失了,将使得自己对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丧失学习的动力。

二是关于提升阅读速度。阅读前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尤其是在阅读大部头的书时建议将整本书切分成几个小目标,不易有挫败感和畏惧感;阅读时要有意识让自己快一点阅读,不断训练自己,注意不要逐字阅读,而是要获取信息。

此外,作者也建议学习完以后可以用一些彩色的、弯曲的线条来制作思维导图,充分运用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想象力的提升促进记忆力和创造力的提升。

启动大脑读后感第四篇

比较全面,虽然都是浅尝辄止,也有很多早就了解到的,但是还是提供了一些新颖的观点。博赞大胆挑战旧的教育观念,所以有点颠覆的意思,几乎都在强调运用形象思维,思维片段化;为了吸引读者,也用了大篇幅去夸赞大脑的能力;为了凸显思维导图的的强大,而把思维导图弄得过于复杂和精美,觉得有点煞兴致。所以我认为不能照搬,大脑是用来使用的,而不是用来讨好的,不能为了迎合大脑而失去一些必要的费心思的努力。 他的书了解一下,应用一下也就足够了,不必过分深究,否则可能会陷入误区。而且他也掺杂了很多的鸡汤,内容并不多,而且多读就没什么感觉了。

不过我还是很喜欢他的书的,结构,文风很有新意。本书虽没有多少操作性强的方法,但是对观念的更新还是有帮助的,比如说我们阅读时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灯光,坐姿)最有含金量的应该是最后一章。接受理念与方法很容易,但是要应用还是需要有意的努力的。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当探索有个性的启动方式,而不是照搬他人的方法。就像博赞在文末告诫我们的一样,一切并没有结束,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这才是启动大脑的本义虽然没有他说的那么神奇,但是还是能够更充实,更自信地走向新的,有个性的启动大脑的征程。作为一本入门书,更新观念,改善习惯,提供方法,还是相当出色的。

启动大脑读后感第五篇

思维导图是知识联想的瑞士军刀。知识的巩固需要学会回顾,在阅读后立刻梳理重点的思维导图,在读书笔记中进行整理,在晨间日记中重读,在每年的印象笔记笔记中有同一天笔记循环时再温习一次。知识的整合需要学会对“关键词/标签”的使用,我们阅读的书本中,很大一部分是无用的文字,而要点往往需要单独梳理,传统的线性笔记洋洋洒洒,把重点也埋没其中。而在思维导图中把知识变成关键词,并把知识点作为标签来丰富相应笔记的信息,这样可以建立起有效的知识联想。

一图一世界的超级视角。无论是一门课程、一本书、一项工作还是核对清单,思维导图都可以用一张图收纳所有的信息。

用思维导图和印象笔记结合来阅读的方法:1、阅读前准备。确定每次阅读的页书,比如50页。 以及估计每天的总阅读量。2、预载相关知识库。在印象笔记中搜索与书本有关的知识,建一个思维导图,这样对书本就有一个知识背景的准备。3、总览全书,翻一下目录,看看有书本小结的页面。4、开始阅读并划线和写批注,每读完一节课休息的时候,整理重点的思维导图。读完全书后再拼成完全的思维导图。如有可能,删掉一些不重要的部分。5、根据思维导图的根目录,选择最重要的关键词在印象笔记资料库里检索,更新总的知识架构。这样原有的知识也得到回忆和巩固。6、写完读书笔记之后,扫描书本的最重点几个页面。

启动大脑读后感第六篇

每次讲高一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都会讲到地球的特殊性——具有高级智慧生命,之所以高级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大脑!最近读了Tony Buzan的《启动大脑》,收获颇多。

从启动大脑到思维导图再到快速阅读,然后就是博赞有机学习法……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理论已经有四十多年历史,到今天我才开始学习,我想不算晚。欣桐发来的Mindmanager是破解版的思维导图,我自学完成了人生第一张思维导图的绘制,果然,按照大脑的非线性思考模式对于学习很有用,完成《启动大脑》的思维导图,虽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已经深深爱上思维导图,在我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会将其发扬光大。

我们的大脑在现有的教育系统中处于线性思考,不利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书中说:energy+memory=creativity,当然更是离不开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测验你是不是富有创造力的测验中,我想我是符合的,每天白日梦做的是不亦乐乎,思想更是天马行空,我不喜欢世间的条条框框,我热爱艺术和反叛

启动大脑读后感第七篇

当手里的笔从书本中指到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本书将要结束,我们想不起怎么开始,却突然看到了结局,而今天所要说的这本书,颠覆了过往对于大脑的认知。

《启动大脑》是由东尼·博赞所著,它被称为思想开发的工具书之一。东尼·博赞系列由很多本书组合而成,例如《快速阅读》、《超级记忆》、《思维导图》等都是他的著作,今天特别介绍关于《启动大脑》一书,因为它就像一本”统领“,而且非常有趣。

东尼·博赞在很多领域都有非凡成就,他的书籍影响很大,后来被翻译成多个语言版本流传各国。他也是比较早开始研究人自身以及思维、潜能开发、时间管理等方面的学者。

我们的表现与我们甚至最小的潜力不相符的原因就是:我们对自己所有的内在潜力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如何去充分利用了。 --东尼·博赞 《启动大脑》

在开始这本书之前,我承认我的记忆力很差,而且有时候部分能力并不能够充分的发挥其作用,这本书很好的打开了我的一个思想脉络。以前的我会经常看一些关于心理学书籍,但万万没有想到,了解自我、本我、超我的过程,时时刻刻离不开我们的大脑思维,以及很多复杂的脉络。

《启动大脑》这本书从外到内地讲解了关于大脑的很多活动,例如大脑的组成是由:78%的水分,10%脂肪,大约8%是蛋白质,重约1.5千克,而且看上去看像核桃,它大概占据了我们总体重的2%,但消耗了我们20%的热量。也就是说我们思考得越多,我们所燃烧的热量就越多。

大脑比我们想象有趣得多,大脑的外部皮层被分为两个部分-左半球和右半球,实际上它们占大脑总量的80%,而且这两个半球很不可思议的一点是,它由2.5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连接。

那我们一起看看左脑和右脑具有什么功效:大多数人的左脑处理逻辑、词语、表单、数字、线性和分析等所谓关于“学术”方面的活动。右脑主要处理节奏、想象、色彩、幻想、空间感、整体观念和维度等方面。而且左右脑并不是独立运作的,而是由左右脑协调相辅相成。

举一个有趣的例子:在历史中,那些大多数“杰出头脑”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譬如爱因斯坦和其他伟大科学家的"左脑"都好像特别发达,而毕加索、塞尚和其他画家、作曲家貌似右脑特别发达。然而更深入的研究揭示,爱因斯坦在上学的时候,法语考试不及格,但是他的艺术方面表现非常突出,其实伟大的艺术家们都更像是拥有“全脑”的人。

《启动大脑》这一本书很有趣,越往下越带劲。这本书除了告诉我们从基础往深入走,以及从外而内了解大脑之外,还有着许多小练习,可以帮助我们锻炼我们的大脑,比如后续的记忆、阅读、想象、联想等训练。

这本书还介绍了很多不错的记忆技巧以及创造技巧,并且告诉了我们从古至今的发展阶段,为什么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创造力反而下降的原因。还介绍了关于记忆的很多内容,并且告诉了我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如何阅读会更有效率,能够让记忆更为持久,怎么样将记忆从短时间通过方法训练,转化为长久记忆。

看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领悟是,大脑远比我们想象有趣得多,它不是直线性思考而是由大脑经过复杂“程序”后产生了思维情况,也因为这是一本比较难懂的书籍,所以我花了比平时还长的时间去看这本书,去领悟、去运用。到结束的时候,我的阅读速度明显提高,记忆虽然还需要不断加强练习,但有了一定的帮助,最有意思的是关于创意关键词和记忆关键词这部分,对我的影响比较大。

以前我一直以为我们所做的笔记中,关键词不都一样吗?只要核心关键词记着就行了,但是通过这本书的介绍,关键词也是有分类别的。不过创意关键词和记忆关键词都有着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以想象和联想作为基础。

而不同点在于,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回来看到所做的笔记中:创意关键词,可以让大脑通过关键词联想到许多有趣的故事,但它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了。记忆关键词,则会让大脑迫使记忆起相关原文的故事内容。

以前一直觉得自己脑袋挺笨的,老记不住东西,但东尼·博赞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我知道,我们人类的大脑并不笨,大脑远比我们想象有趣得多,信息存储于我们的大脑之中,只不过提取的方法有待我们的开发和提高而已。

启动我们的大脑,了解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离自己更近一些。

启动大脑读后感第八篇

《启动大脑》是东尼博赞思维导图系列图书中早期的一本,也是深入理解思维导图、快速阅读、超级记忆等内容的基础。

重量大约1.5千克,由78%的水、10%的脂肪和8%的蛋白质构成,这就是大脑。占据着身体重量2%的大脑却消耗着人体20%的能量,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人类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思维的力量。

大脑,就像是一台超级生物计算机,帮助我们处理信息,进行思考,做出决策。

然而,不同于我们花了如此巨大的精力去认识和研究计算机,人们对于自己的大脑——这台超级生物计算机,依然知之甚少。

生命出现在地球上已经450万年的时间,人类直到500年前,才知道大脑的位置。现在流行的左右脑偏侧化理论,也不过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产物。

《启动大脑》可以看成是人类大脑的使用说明书。

本书主要三个板块:认识大脑,驾驭脑力,思维工具。

“认识大脑”的章节主要关注的是大脑的生理学知识,基于大脑偏侧化的研究,引出“全脑思维”的概念,成为后文重要的理论支持。

对于大脑功能,我们尤其关注两种能力:记忆力和创造力。

提升记忆力有两个要点:避免遗忘和加强记忆。

如何避免遗忘?

要找到避免遗忘的窍门,首先得了解遗忘曲线。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1小时左右,记忆的曲线会急剧降低。在学习完成后的24小时内,有80%的细节会被忘记。

所以,避免遗忘的要诀就是,跟随遗忘曲线的规律,合理安排复习,5次重复(复习),就能帮助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

第一次复习:学习完成后10分钟内,重新写一遍笔记。

第二次复习:学习完成后一天内,用思维导图复习。

第三次复习:学习完成后一周内,用思维导图复习,链接别的知识。

第四次复习:学习完成后一月内,用思维导图,并思考应用。

第五次复习:学习完成后3-6月。

如何加强记忆?

东尼博赞总结出了名为SMASHIN SCOP的记忆术。这个部分讲的不够深入,不记了。

然后是创造力。

关于提升大脑的创作力,东尼博赞引用了达芬奇的话:要有真正的创造力,你必须培养你的感觉,学习科学的艺术,学习艺术的科学,并且意识到万物之间均有联系。

书里还给了一个很好的课堂练习形式:

想象有一根皮筋,用一分钟写下可以用它做的事,再用一分钟写下不可以用的事,然后去思考,如何让那些不能做的事,变成可以做。

这个活动可以很好的帮助听众/观众认识到我们对创新的忽视和我们可能拥有的巨大空间。

很多人会认为,创造力是属于天才的灵光乍现,并不是的。

创造力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大脑“肌肉力量”,是可以通过方法训练得到加强的。

训练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放飞想象,做白日梦;

2、 自由联想,找两个物品之间的相似点

3、 思维爆炸,一分钟,想想同一个物品的不同用途

4、 灵活思维,换个角度看事物

最后一个板块是基础头脑的基本思维工具,同样也是两个工具:思维导图和快速阅读。

首先是思维导图。

因为已经完整学习了思维导图,所以这本书里思维导图的部分显得比较浅一些。但是关于“线性”的知识是个惊喜。

人类用于表达和沟通的语言和文字是线性的,但我们的思维并不是线性的。

事实上,单个的关键词或词组已经足以激发全部的经历与感受,而传统的线性记录方式不但在记录和信息提取时耗时,还切断了记忆性关键词之间的关联,造成记忆困难。

所以,在思维导图作图时,都是提取单个的关键词。

思维导图的基本要素,一是词,二是图。在这本书里,东尼博赞还回答了关于为什么思维导图要用上图像的原因。

举一个简单的栗子,如果有人让你想象“香蕉”,出现在你脑海里的,首先是香蕉的形状,颜色,香味等等,而不是“香蕉”两个字。由此可见,思维是喜欢图像的。

所以,思维导图的核心,其实就是左脑关键词,右脑关键图像,一图呈现完整信息。

最后一个工具是快速阅读。

与我之前理解的不同,人在阅读的适合,眼球不是匀速连续运动的,而是跳跃式的,在词与词之间会有跳跃,在词上会有停留。

人眼的阅读极限是在0.01秒内可以摄入5个单词,而正常人阅读的速度是每个单词的凝视时长就长达0.25-1.5秒。如何提升阅读速度呢?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指读。快速用笔或者手指引导视觉移动,可以大大提升阅读速度。

尝试了一下,确实是的。

总的来说,《启动大脑》是一本不错的思维类书籍,部分内容不够丰富,但是应该能在这个系列其他分册里面由更深入的讲解,期待一下。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