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午夜凶铃读后感1000字

午夜凶铃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0 19:15:38
午夜凶铃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4-10 19:15:38   小编:

电影《午夜凶铃》讲述了一部诡异的录像带带来的诅咒,让观众在沉迷其中的同时也深陷恐惧的漩涡。主人公为解开谜团不惜冒险,最终揭开了录像带背后的恐怖真相。影片通过紧张的节奏和恐怖的画面,成功营造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氛围。

《午夜凶铃》读后感(一)

初看《午夜凶铃》这篇时,心中还存留着从旁人那里听到的电影中山村贞子的念想,所以出现了晚上睡不着觉的现象。阅读时总在期盼着她爬出电视的可怕一幕,虽然后来我失望于那只是电影导演的小把戏而已,但还好有一点我很满意,那就是我知道了山村贞子的真实性别,也肯定了日本人奇特的想象力。不过值得肯定的是,之所以午夜凶铃系列这样有影响,还是归功于作者细腻的文笔,细致的环境氛围的烘托,确实在触碰到了我的某些神经。《复活之路》的创作,作者本想上升主题到救世主的高度,但最终失败,抵不过之前对贞子能力的过度扩大,扩展,“被她打败了”。总之,无论看何种题材的小说,我们都能体会到日本这个民族的性格特点。大家各有观点,我就不做定义了。

1/11页

《午夜凶铃》读后感(二)

今天在学校图书馆看这本书到一半,突然觉得很饿,于是19:30的时候我一个人走下图书馆,到达电梯时,突然很害怕。好像瞬间自己的感知力就放大了一百倍,不论是树叶婆娑,或是迎面而来小孩儿的嬉闹,都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

灵异也许就是这种力量吧,让你不自觉的对未知害怕,对已知怀疑。

这部原著与电影差距很大,但因为我没有看过电影,所以不做对比。

小说行文清晰,逻辑性强,特别佩服作者运用了7天即死的设定给予主角,情节紧扣拿起来一遍就不忍放下。

全文印象最深的是两句。

一,意念是一种能量

二,回忆会被人为美化

意念是一种能量,这类句子确实很难遇到了,我们从小被教育唯物论,却对一类的未知事物感到害怕,为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吗?文说,这是本性。

就像从远古起,鬼是堕落的神一般,病毒是变异的细胞一般,男女合一,光暗混沌一般。这是本性。

回忆会被人为美化,这其实不解释大家也知道吧,人总是会放弃令自己难过的事情,从而选择记忆令自己开心的事情,所以无论当时怎么患得患失,怎么歇斯底里,这些阴暗总会被一丝丝的光明给覆盖,选择性遗忘这样的病,不治才好。

2/11页

《午夜凶铃》读后感(三)

今天在学校图书馆看这本书到一半,突然觉得很饿,于是19:30的时候我一个人走下图书馆,到达电梯时,突然很害怕。好像瞬间自己的感知力就放大了一百倍,不论是树叶婆娑,或是迎面而来小孩儿的嬉闹,都仿佛是来自另一个世界。

灵异也许就是这种力量吧,让你不自觉的对未知害怕,对已知怀疑。

这部原著与电影差距很大,但因为我没有看过电影,所以不做对比。

小说行文清晰,逻辑性强,特别佩服作者运用了7天即死的设定给予主角,情节紧扣拿起来一遍就不忍放下。

全文印象最深的是两句。

一,意念是一种能量

二,回忆会被人为美化

意念是一种能量,这类句子确实很难遇到了,我们从小被教育唯物论,却对一类的未知事物感到害怕,为什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吗?文说,这是本性。

就像从远古起,鬼是堕落的神一般,病毒是变异的细胞一般,男女合一,光暗混沌一般。这是本性。

回忆会被人为美化,这其实不解释大家也知道吧,人总是会放弃令自己难过的事情,从而选择记忆令自己开心的事情,所以无论当时怎么患得患失,怎么歇斯底里,这些阴暗总会被一丝丝的光明给覆盖,选择性遗忘这样的病,不治才好。

3/11页

《午夜凶铃》读后感(四)

书名改为原名《七夜怪谈》或《环》或许更为恰当。

早在高中时就看了一本破旧的七夜怪谈,那是一本几十年前只有几块钱的小书,阅读完毕才知道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午夜凶铃原著版。那本书只有“午夜凶铃”一个部分,看完感觉真是意犹未竟,原来这并不是一部恐怖小说,称它为推理小说或许更为恰当。这学期入手了南海出版社的09年版本,重温了曾经看过的“午夜凶铃”部分,又看完了新部分“复活之路”。原来这竟是一部科幻小说!对DNA的分析和解答,复制和突变的思想,山村贞子的复活,人类的未来之路是灭亡还是复兴等等,完全突破了恐怖小说的界限,作者的想象力让人惊叹!为什么这部小说改成电影以后就面目全非?真是太可惜!当我以为这个开放式的结尾就是结局,却才知道还有第二部!“永生不死”和“贞相大白”!原来这不是结束!真是让人入迷的好小说。它不应该归类在恐怖小说里,完全是一部科幻。

小说里,山村贞子复活与安藤满男在一起的那一段看得我最是毛骨悚然,但是,贞子的表现确是那么善解人意和淡然,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披头散发脸色苍白的吓人场面。其中一个画面我记忆犹新,安藤得知与他在一起的女人是二十五年前就死去的山村贞子时,吓得昏倒了,当他醒来,贞子为他递上了一块湿毛巾。就这一段描写,彻底改观了我心中贞子的女鬼形象,她并不是一个鬼,她是一个复活了的活生生的人。她没有特意去吓安藤,而是体贴的照顾他。(虽然没有杀安藤是因为她对安藤有所求)

打算再去买第二部了。当我看到真正的结局,应该会更加震撼吧。

电影真是乱改!

4/11页

《午夜凶铃》读后感(五)

鉴于小说的出版方式是两部印在一起的,故而分成两部分写。

没有铃

说起来,原本小说的名字是ring,结果不知道被谁翻译成了午夜凶铃,其实在整部小说中没有任何东西和铃有关,而且真正的“环”也没有表现出来,结果就导致了只看这一部小说,就不能完全理解书名的情况出现。

相信很多人知道午夜凶铃,都是通过电影,鉴于本人没有看过电影,所以对于电影对于小说改编的情况不得而知,仅仅从小说方面来看,最压抑的部分是描述录像带内容的一部分,其他的很多是推理和探索,恐怖的内容并不多,所谓的贞子也没有像电影图片那样有用黑发盖住脸等等描写,仅仅写出了贞子很漂亮等内容,加上一些离奇的情节,比如贞子生理上讲其实是男的,病毒传染的方法是看录像带,转移病毒的方法是让别人看录像带等等。

无尽黑暗

第二部的结构和第一部基本一样,第一部是以记者的身份组织线索进行探索,第二部是以医生的身份对病毒和DNA进行探索,最终得出离奇的答案,而且推翻了第一部中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安腾拿到了疫苗,不过他的态度似乎是隐居,贞子有了强力助手,安腾本人已经基本无用了,贞子似乎是无敌的,无论怎样都阻止不了其繁殖,他/她又是一个雌雄同体的怪物,传播方式更是无敌——阅读,甚至会有更先进的传播方式,总而言之,照此发展下去,人类将进入无尽的黑暗。

无论是浅川还是安腾,两部故事的主人公都有一个特点:好奇心特别强。能够从简单的地方用自身的能力挖掘出深刻的内容来,结果反而被自己挖的陷阱困住,这多少有些讽刺吧!

5/11页

《午夜凶铃》读后感(六)

好吧,写这篇书评的时候我还没有把整个四部曲读完,所以见解若有偏差请勿喷。

其实掩卷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当初导演为什么把它拍成了恐怖片?”

可以说小说版的《午夜凶铃》与电影版相去甚远,甚至不能算是恐怖小说,而更像是科幻小说。更加让人惊异的是书中压根没有出现贞子爬电视的情景!

然后另一个雷到我的地方是——贞子居然是个男的!!好吧,书中叫什么来着?睾丸女性化症侯群,也就是说贞子具有女性的第二性征,但其第一性征包括染色体都是男性,这其实也是她(或者应该是“他”?)悲剧色彩的一部分。不管是性别还是超能力都让她和一般的孩子不同,加上童年的悲惨经历,导致她性格上有很多阴暗的部分,而从小被当作女孩教育却最终意识到自己无法像其他女人一样孕育生命的事实也让她绝望。但讽刺的是她遇到的生命中最后的打击却也是她重生的开始,通过超能力将意志与天花病毒结合,来不断的繁衍后代,大概也算是对社会对命运的控诉。

当然我觉得小说的重点不在这里,而在于“复制录像带就不会死”的结论。其实想要阻止贞子非常简单,就是毁掉录像带,然后看过带子的人安静的等待死亡的降临。但是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大多数人肯定都会想“这种倒霉的事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然后不惜一切的把这个死亡的诅咒转给别人。有趣的是看过录像带到死亡有七天的时间,这就让“转嫁”成为了可能,似乎只要第二个人在七天内把袋子再拷贝给第三个人就不会有事了。主人公浅川也是这样想的,甚至想到了用岳父母的姓名来换取妻子和女儿的姓名,虽然明知这样的举动会导致带子大范围的扩散出去,最终“感染”全日本乃至全球。

这让我想到了经典的恐怖片《活埋》,同样也是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对比,只不过《活埋》的主人公没有浅川那么大的主动性。那么如果结合一下,让某人看过了带子然后忽然被装进棺材埋进地下,同时接到一个电话说“对不起,出于对国家的负责我们不能救你,你的牺牲将会被永世铭记。”这又会是怎样的一出戏呢?

6/11页

《午夜凶铃》读后感(七)

作为一个自认心思敏感(说白就是胆小)的人,一直没有直面《午夜凶铃》,直到某天下午,鬼使神差地买回铃木光司的原著,期望可以彻底挑战一下心理承受的底线。

配合着幽暗的灯光,在微凉的夜里,读完包含着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午夜凶铃》,我发现我长久以来抱有的偏见——错的离谱。和我遮遮掩掩、哆哆嗦嗦看完的电影《午夜凶铃》完全就不是一个事情。原著中,山村贞子就不是个披头散发的女人,也没有无聊到要从电视机里爬出来吓人。更关键的是,屈从于日本市场的电影硬生生把一部糅合了恐怖、推理、科幻的经典拍成了鬼片,尽管这部鬼片惊世骇俗。

抱着无神论的四个无知少年,看完贞子通过怨念传递出来的录像带,竟然以恶作剧的形式,洗掉了破解七天死亡魔咒的结尾。带有强烈新闻直觉的记者浅川,通过一系列“巧合”线索,终于将死亡的原点推导至那个恐怖的度假小屋。冥冥之中,浅川注定要和这部制作粗糙却诡异万分的录像带结缘,在有了死的觉悟之后,他找到了怪咖好友龙司,两个人一起迈向不能回头的深渊......

诚如蔡骏在前言中提及的,真正精彩的,的确是第二部“复活”。如果说第一部还是过多的偏向于直指人心的恐怖,那么第二部铃木光司开始以颇为严谨的逻辑推理,试图用一种带有科幻色彩的科学视角去解读贞子的秘密。从雌雄同体的现象开始,到天花病毒的探秘,最后有理有据的DNA密码解读,我实在难以想象这是一部冠以“恐怖小说巅峰”的作品。

就好比作品中被赋予恐怖力量的录像带一样,你以为只是无聊的电视节目,结果看到的是贞子几十年未曾散去的执念;你以为你买来的是怪力乱神的小说,结果铃木光司完全符合角逐银河科幻奖的资格。

这让我想起,n年以前,当我还是个懵懂少年,为了打发暑热的无聊,和几个死党一起去街边的光碟店去买当时的游戏大作《横扫千军》。但是当我们推入光碟,没有找到任何.exe执行文件,却发现超级解霸开始自动播放一段让我们口干舌燥的爱情伦理动作片,少年们目瞪口呆了半响,最后带着光碟义正言辞地找到老板,痛斥他欺骗我们的行径,最后心满意足地换回游戏,在老板诧异的眼光中绝尘而去。

时光荏苒,现在想想,我真想对老板说——请把碟片还我。

7/11页

《午夜凶铃》读后感(八)

九几年的时候就看过《午夜凶铃》的电影,具体内容是什么,完全没有印象,但是印象最深的是贞子从井里、从电视里爬出来,把人吓得半死。后来也有续集,但是照例是贞子爬出来吓人。听说该剧刚在东京上演时,就吓死过不少人,而贞子也因此一跃成为世界顶级的“恐怖分子”,只要一提起贞子,无人不知。

但其实,我一直在好奇的是,原著小说的内容是否和电影一样呢?

最近一直在看约评的书,也因此,自己买的一大堆超级喜欢的书都没有机会看,难免觉得焦躁不安。今天终于忍不住将此前买过的《午夜凶铃》拿出来,不顾一切的看了起来,没想到却一发不收拾,一口气便把两本书都一并看完。

在内容上,重点明显是不太一样的。(虽然我对电影的内容不是太记得了,但是确实是不一样的。)

电影中主要强调的是贞子的“索命”,贞子会不断的出现在复制的录影带里,把那些看过她的人活活吓死。所以更强调恐怖惊悚的氛围,身穿白衣、披着一头长发的女鬼,不时的用动物的姿势挪动行走,而那些被索命的人,则显示出一种极度恐怖的状态。但是,具体的意义,则稍微一笔带过。

而小说则并非如此。虽然第一部的前半本,谈的也是贞子的咒怨从录像带中出来,但更强调推理的过程,也因此,读来更加令人沉醉。

故事也以一盘盛载了强大怨念的录像带为引子,看过这一录像的人,都会在七天后死去。一位叫浅川的记者无意中发现这一事件,为了做一个独特的报导,他深入调查。几经追踪,终于找到录像带的源头,也知道了贞子死去的具体原因,然而,他及他的好友、亲人,都因此陷入了死亡深渊。

本书的后半部,浅川最终难逃他的宿命,在车祸中去世,安藤医生成为故事的主角。安藤在解剖过龙司的尸体后,喜欢上龙司的学生高野舞。意外中,高野舞神秘的失踪,为了找到她,他又卷入了这一事件。此时,故事以一种离奇的方式进行。那一盘录像带,除了盛载贞子的怨念,更是一盘会传播病毒的载体,神秘的RING病毒在世间流传开来。

浅川的好友,在事件中死去的讲师龙司复生了!

这是一本极度吸引人的小说,一方面是该书所营造出的惊悚恐怖的氛围是其他书所难以比拟的,另一方面,则是贯穿始终的绝望,令人欲罢不能的希望一路看到底;更强大的,还有在超越惊悚的那种完美推理,以及融入其中的生物学知识,让本书成为绝对顶级的惊悚之书!

8/11页

《午夜凶铃》读后感(九)

记得“午夜凶铃”在我们那个年代的初中时爆红,曾经也有很多谣言,最离谱的传说是有个小孩因在半夜无意间看到电影最后一幕——当贞子从电视机里爬出来过度惊吓而死亡。

我还记得初中时看过两部“午夜凶铃”的电影,那时也比较迷鬼片。后来到了高中有幸接触到了原著书,但是那时候高中住宿晚上很早就熄灯了,只能晚上坐在厕所里看。有趣的是,听说隔壁班有个男生也跟我一样晚上坐在厕所里看“午夜凶铃”,不过被吓得半死,哈哈。

看了书之后发觉书和电影有很大的差别,这一套“午夜凶铃”系列根本称不上鬼片,而是非常得有剧情。那时候旧版的“午夜凶铃”有四本,不知道为什么当初只看了前两本,第三本看了个开头就没看下去了,在我印象中一直留有遗憾,所以这次新版本出来了便当下买下它来。

新版本共分为两本,第一本就是包括原来的第一、二部,而第二本则包括第三、四部。看了第一本,感觉有如又回到了高中时代的那个感觉了,不过看到第二本时,越发觉得失望了,也些许知道了为什么当初没看完的原因了。如果说第一部最符合恐怖小说的话,那么第二部就是悬疑小说了,第三部则是科幻小说,第四部更是写起了爱情小说来了,还真是佩服铃木光司呢…如果小说写到第二部就来个结局的话,那么这套书绝对是完美的,然而作者一定要来个什么“环”界,第三部大半部分都是废话,如果不是已经买下了我是根本看不下去的。第四部还稍微看得下去点,不过感觉内容也是硬生生加上去的,贞子的身世可以随作者的喜好来定局。

之后我又重回味了遍日本的那四部电影以及美国的两部电影系列,显然两个国家的导演也与我的想法一致,认为第一部的剧情内容最好,第三部以后根本是扯淡。日本系列电影更是摒弃了第三部小说的内容,而是自己原创了故事内容。听说美国版今年要上映第三部了,内容讲的是前两部之前的事,主要围绕着贞子为何被虐杀并丢进井里,随后变成恶灵去害人而展开……,也就是小说最后一部的故事,不过我是不太看好的,虽然美版的“午夜凶铃”系列第一、二部都很成功,但这样的故事内容现在看来已经有些过时了吧。

但是不得否认的是“午夜凶铃”原著小说的第一、二部还是相当精彩的,我想以后还会再去回味一遍。

9/11页

《午夜凶铃》读后感(十)

知乎的用户“枫子鬼”正是我了,搬运一下以前写过的书评。

我从学校图书馆里借到《午夜凶铃》的原著小说时,算不上如多厚的两本书已经破烂的不成样子,封面宛如乞丐身上裹着的褴褛百结的鸠衣,失去粘性的胶带沾满了晦暗的尘埃依附在纸页上,不过还好,书的内容还算得上完整。我记得那天晚上熬着夜看完了四部书,床头一盏小台灯烘出昏黄的光把我笼在其中,四周是浓稠的黑暗与室友细细的鼾声,那时候似乎已经没有精力去想象电影里那些骇人的镜头,整个人都好像跌入了铃木光司所构建出的幻想世界。从第一部的惊悚悬疑到第二部的缜密推理,直至第三部将整个世界的真相揭开,第四部交代结局与前文呼应,整部书的行文结构仿佛一个巨大而又精致的环形。 “ring”,我想这是每一个看过原著的人都会注意到的关键词。第一次读这部小说时只沉溺于解谜的快感以及铃木光司的想象力所带来的震撼,等第二次读时,才得以细细琢磨“ring”这一个词的含义。 现实世界里科学家通过计算机模拟生命的进化演替从而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只存在于计算机里的世界被称为“环界”,某一日“环界”中突然暴发了一种通过计算机,书籍,甚至电影等媒介来传播的病毒,“ring病毒”,ring病毒在环界里的肆虐横行使得整个环界都被癌化,濒临灭绝。而环界中的病毒通过某种原因流传到现实世界,感染了现实世界里大多数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两个世界的病毒一脉相传,找寻环界病毒的克星也要通过两个世界的共同努力,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就像是母体与在子宫中的胎儿,两者通过脐带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是一个圆满的环形。 “ring”大概就是指这种虚拟与现实交汇融合而形成的环形,在这种环形中,对立的两者丧失了明确的界限,构成了一个圆环。书里许多内容都是对这环形的隐喻,文中讲病毒是游离在非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一种特殊生物体,就如同在生物与非生物这对立的两者连接起一条脐带;而“ring病毒”之所以选择录像带书籍等来作为传播的载体,也不单单是因为在井下的贞子有着强烈的怨念,更多的是通过录像带这种媒介实现现实与虚拟的一种联通,模糊两者原本明晰的界限,构成一种对立而又统一的完整环形。贞子作为一个双性人,性别的差异在她身上融合成一体,更象征着她自身就是环界中的病毒。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环”这么一个简单的词,便代表着这四部小说的主旨,象征着铃木光司对生命起源宇宙初生的终极拷问,文中写虚拟的环界与现实世界所构成的环形结构,但殊不知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是否也是另一个高级文明在计算机里编辑模拟出的另一个虚拟文明?这个现实世界是否只是生生不息的虚拟宇宙链条中微不足道的一环?我们的生命究竟是如何产生,在原本没有生命的太古洪荒里,是有怎么样的机缘才得以组成第一个简单细胞?山村贞子在枯井里孤独地迎接死亡时,仰起头也会看见那一方环状的天空。“环”,是贞子重生的信念,是对生命本源的寻觅,是对如此浩渺盛大宇宙的探索,是对永恒的求索,首尾相衔,生生不息。 同时,“ring”一词在英语中亦有“铃声”之意,在书中,每一个人在看完录像带的瞬间,旁边的电话都会乍然响铃,像是幽伏的恶鬼在确认什么,这也是该书早先译为《午夜凶铃》的原因。“铃声”这一意象再度出现,是在后文高山龙司在濒死时参透了己身所处的虚拟世界真相时,用尽全身气力给现实世界打出的一通电话,在现实世界里响起的铃声就像是连接环界胎儿与现实世界母体的一条脐带,此后所有的故事,二见馨的出生,以及转移性人类癌病毒在现实世界里的肆虐,都是以此为契机,环界与现实世界,也因这一通铃声,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接触。 铃木光司写绝望,写浅川和行在看过录像带后七天在死神阴影中的逃亡,写整个环界癌化,写现实世界逐渐濒临末日;但他在书里更多的写着坚强乐观的人性,是在悲哀无助的绝境里心中仍存有的希望,宛如划破浓稠黑暗的一束光。他写毅然奔赴北美黄沙寻找病毒真相的二见馨,为了爱人与父亲乃至整个人类的福祉永远地离开现实世界,把自己转化成数字信息以求在环界里重生来寻找这病毒的解药。 当二见馨在虚拟的环界面对天穹里悠悠流云向着现实世界中他所爱的人们倾诉他的思念时,我想,他心里尽管有与爱人双亲“人生不相见”的遗憾,但更多的应该还是完成使命后的无悔与坦然。铃木光司笔下构建的这个广阔盛大的宇宙,人类永不消弥的希望无疑是这万千星河里最璀璨的一颗。

10/11页

《午夜凶铃》读后感(十一)

#一

《午夜凶铃》一共有四本,但是系列的第三本,突然将本系列引导了另外的一个方向。前两部的内容,简单地说,是贞子的病毒的扩散的过程。但是到了第三部,关于前两部的内容完全一扫而光。

在这点上,原作与改编电影出现了巨大的不一致。在三部电影之中,还是保持着恐怖片的调性;但是原作却是走上了另外的方向。

#二

第三部的开篇,讲的是电脑工程师一家人的故事,父亲不幸罹患癌症,这种疾病在多年后证明了是一种传染性疾病。这个开头,姑且是可以与前两部联系起来的,毕竟,贞子留给世界的也是一种可怕的传染病。但是仔细的比对的话,所有的细节都对不上号。不光是时间,还是扩散方式,与前两部大力渲染的都完全不一样。

这本书奇妙之处就在于此,明明是一个系列,但是第三本一直到了全书六成左右的地方,才解释了与前两部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简单地说,贞子所在的世界**“环界”**是另外一个世界所创造以及观察的对象,像极了**《十三层凶间》**层层架构的世界;换句话说,贞子的世界就像是我们在玩的一个模拟人生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的设定更加复杂,更加庞大,而且所有内容都是自发产生的,拥有**自由意志**。贞子的病毒在“环界”扩散,最终导致了“环界”的崩坏,观察者们就将这个世界断电关机,将十几万台计算机封存在实验室里。

之所以在行文中用**“观察者”**这个字眼,就在于从书中无法判定究竟哪个世界才是真正的“人类世界”,才是与我们生活一致的“真实世界”。当阅读第一、二部的时候,完全不会有任何的怀疑,认为它所发生的地方不是“真实世界”;而第三部里面的描写,同样是与“真实世界”没有二致。通过文本的描写,通过世界的设定,没有任何的痕迹与真实世界可以脱离,两个世界都有可能是我们的人类世界。第三部的名字叫做《LOOP》,这就说明了本部作品最最鲜明的设定。

这种模糊的处理,恰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将观察者的世界和被观察者的世界相混,同时将文本与真实世界相混。我们无法断定真实世界在“观察者”序列中的地位,有可能是书中的“观察者”或者“被观察者”,甚至是脱离这个序列,远离这个序列。这一段文字看上去也许很絮叨很繁琐,不过正是这种不厌其烦,才更可以看到《午夜凶铃》第三部所创造的世界的广大。它可以包容所有的世界的可能,也让我们反思自己在世界里的地位。

在“环界”被贞子的病毒彻底癌化毁灭之后,观察者的世界出现了上文提到的同样可怕的病毒。在这个时候,观察者们就想到了这只不过是“环界”剧本的重演,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回到“环界”中寻找答案。文本进行到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个绝妙的设计:如何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世界穿越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对于赛博朋克的认识。这种认识,不过分地说,起码有九成是来自电影《银翼杀手》、《电子世界争霸战》、《攻壳机动队》、《黑客帝国》这些作品。再加上其他的流行文化产品,构成了大家对于赛博世界的想象。在赛博空间的相关作品中,如何出入现实世界和赛博世界同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设定。上面的种种罗列的作品,基本上就是意识抽离、将其程序化,在赛博空间里面打打杀杀。

在《午夜凶铃》书中,这点的设定和上文提到的有很大相似之处。观察者介入被观察者的世界,创造出新的生命体,再将来自观察着世界的人格注入。略有不同的是,一旦意识脱离了原来的肉体,就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世界。在本书中,意识与肉体是不可分割的浑然一体。不存在可以脱离肉体的纯意识,而肉体也绝不仅仅是承载意识的容器。

在另一方面,被观察者侵入到观察者的世界则是另外的方式。在这点上的设定,使得本书完全可以忝列经典科幻小说的排名。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认同在“模拟人生”世界里的人物,是我们的同类——至少在他们的世界可以如此类推——那么,他们是什么形式的存在?是碳基么?是硅基么?他们会遗传变异么?在那个世界会有物种的灭绝和进化么?如果我们认为所有的世界在某种程度上都有同质性,那么就必须要承认的一点,被观察者的世界也好,观察者的世界也好,其实完完全全都是一样的。那么,作为人类生命而言,在不同的世界通用的是什么呢?

在书中,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基因序列**。当环界里面的人物高山龙司意识到自己身处被观察的地位时,向观察者的世界发布了信息,公布了自身的基因序列。当观察者的世界拥有了这组序列之后,可以做的就是**合成**。虽然在今天,这个技术没有完全可以实现,但是在理论上来说,这个根本不存在任何的困难。通过这种形式,生命可以自由穿梭在被观察者和观察者的世界。当然,因为仅仅拥有了肉体上的一致,来到上一级世界的新生命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人格。其实,将他们视为两个人也是完全没有关系。无论如何,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穿梭于不同层次空间的新的形式。在书中,因为观察者世界拥有被观察者世界的一切记录,自然也就能够将高山龙司的记忆与人格注入新的肉体,成为非常接近于原来的新人。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空间中的穿越并非是完全的超越,尤其是当被观察者来到更高一级的世界的时候,它们的意识与肉体是难以密切的合体的。尤其是意识,包括记忆与人格,都会产生不同的损坏,这个地方是无法避免的。书中的摄影机的设定似乎是在弥补这个缺陷,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记录被观察者的一切。但是仅仅是外在的行为可以记录,内心感觉、情绪的记录,就使得摄影机的功能太过强大。如果这点可以实现,实际上也可以轻易获得被观察者的基因序列,也就可以更多的参与到世界的运转之中。但这一切却又没有发生,这就出现了不自洽的地方。

#三

上文说到了穿梭两个世界之中肉体与意识不能同时同步存在的问题。这个设定归根究底,是来源于本书对于不同空间关系的假设。在传统的赛博空间之中,真实世界与赛博世界是平等的,两个空间仅仅代表着物质实体的不同而已;赛博世界的意识,与真实世界的意识同样是平等的,只不过是参与者的表达形式不同。但是在《午夜凶铃》之中,不同空间的关系确实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上一级的观察者会意识到下一级被观察者的存在,而反过来则不会。即便是高山龙司,也是孤注一掷似的像观察者们发出了信号,很难说他有百分百的把握能够确定观察者的存在。

空间序列的不同,实际上是两种观念的不同。在赛博空间之中,始终有一种隐藏的焦虑,在于如何处理造物主与被造物之间的关系,这种焦虑从最初的《弗兰肯斯坦》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在这种观念中,人始终担心是被人造物所取代。所以,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人类同机器人、生化人、改造动物之间无休止的冲突。根源就在于这种焦虑。如果继续扩展,这种焦虑也会转化成一种渎神。既然人造物可以对人类发起挑战,那么反过来呢?人类是不是同样向造物主提出要求呢?所以,在这种小说中,人类的焦虑最终会导致目空一切,让人类因为自大而自我毁灭。

而在《午夜凶铃》之中,不同的空间有着严格的序列。观察者可以主动地对于下一级观察的世界予以控制;可以选择适当的个体来到自己的世界;可以将自己世界的生命派驻到下一级的世界。总之,两者之间虽然可以跨越,但是主动权始终掌控在上一级世界的手中。同样,对于被造物予取予夺的霸道,同样可以引起人类对于造物主的谦卑。当我们意识到人类不过仅仅是另一种形式的“被观察者”的时候,很难想象会再有勇气对造物主提出任何不切合实际的要求,会试图僭越造物主的地位。起码,在《午夜凶铃》描绘的世界中,没有人拥有这种试图反抗的勇气。

#四

作为一部科幻小说,《午夜凶铃》所表达的空间观、灵肉关系、人机关系等思考,有非常强的指导性。它扩展了仅仅是西方主导的赛博空间的想象,形成了另外一种基于生物科学的空间转换。遗憾的是,由于电影走向了另外的道路,使得它的这个设定少为人知。这绝对是科幻界的损失。

11/11页

还剩8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