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手抄报”是一幅展现宋代繁荣景象的名画,描绘了汴京繁华的市井生活场景。画面中人物栩栩如生,街巷纷繁,船只车辆熙攘,生动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这幅作品以其精湛的技法和细致入微的描绘,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一
4月5日~4月7日,这是一段莺飞草长、柳绿桃红的日子,是一段风和日丽、细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郁闷的日子……在这样的一段日子了,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时候。说了这么多,这是什么日子呢?是清明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节气,我们都会在心里默默地吟诵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思念之情。
1/14页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二
四月五日清明节,大家都会去扫墓,为先人尽一份孝心。今天,春光明媚,我们准备去扫墓。路上,小花开放,小草穿着绿油油的外衣,为这个节日送去了真诚的祝福。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这里的人可真多,大家手中都拿着扫墓的工具,供品和鲜花。我发现他们都绘声绘色地讲着和亲人之间的亲情与动人的往事。这时,天空中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不禁想起一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14页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三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末张择端的杰作。随着时间的穿越,我们回到了北宋时期,秋游《清明上河图》的秀丽风景。回到了北宋,才知道北宋是那么的繁华热闹。
汴梁一梦、王府招亲、聊斋惊魂、笑破天门阵中我最喜欢王府招亲和汴梁一梦。
王府招亲: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王府的父母只为金钱、为地位而放弃儿女自由恋爱的权利。王爷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给兄弟的儿子,而夫人却希望能把女儿嫁给姐姐的儿子,可女儿哪一方也不嫁,最后县长决定让小女抛绣球定嫁,王府的小女儿最终找到了一个如意郎君,过上了幸福、美满、和谐的生活。
汴梁一梦的精彩表演更让人拍手称快。神奇的魔术、优美的舞蹈、高超的杂技表演,看得我眼花缭乱。这场表演真是惊心动魄啊!表演非常成功,大家都用热烈的掌声回报了他们的表演。
秋游北宋清明上河图,给我带来了一路的好风景,一路的好回忆,这是多么的难忘啊!秦王宫、清明上河图都是那么的雄伟壮观。秋风吹黄了树叶,难忘的秋游依依不舍的结束了。
3/14页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四
横店影视景点——清明上河图影视基地是根据北宋末张择端的同名巨作所建,于1998年完工,内有仿古建筑120多幢,占地面积600余亩。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清明上河图。
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那山中山、城中城,一幢幢古色古香的房屋数不胜数,目不暇接。湖畔边一丛丛绿草,一簇簇的鲜花,有的红似火,有的黄似金,有的白似雪……几只彩蝶在鲜花上翩翩起舞。一棵棵柳树挺立在湖边,长长的柳枝,被微风轻抚,碧绿碧绿的湖水上波光粼粼。
这里不但景色优美,而且节目更精彩,最令我难忘的是汴梁一梦。
挑空竹的演员一位位的出场了,还有一位10来岁的小姑娘,一个个空竹被演员们手中的那一根细线抛上空中,在转个身后接住。只见那位小姑娘把空竹抛上,然后翻了个后空翻,用线接住了空竹,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清明上河图景色迷人,这一幅副美景画卷,这一场场精彩表演,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4/14页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五
一
一直想看看清明上河图,但她就如同一位神秘的女郎,始终不肯对我揭开她那层薄薄的面纱。于是,我挤上去上海的大巴,看她去了。
上海似乎不是文人气很浓的地方,在林立的高楼大厦间,展开一卷工笔长轴,总感觉很别扭。看着窗外匆匆的车水马龙,这座城市似乎容不下这份悠闲,这份宁静。车上的人也都是去上海的,但他们好像都不着急为了去看一幅清明上河图,他们指着窗外豪华的酒店,议论着什么。
只要我的心是宁静的就够了,我想。
但既然画也来了,我也来了,那就去罢。
二
还好,步入展厅,虽有着嘈杂的人群与刺眼的闪光灯,总不至于使人觉得太过浮躁。画就在对面,抬头就是。但我却背头过去,好像是害怕看到她似的,却细细地端详起四周陈列着的文物来。
从左往右,首先是青铜鼎,个头不大,似乎还隐约残存着钟乐的痕迹;再是唐三彩,正是那支骆驼背上的西域乐队,盛世歌舞尚未停息;还有古本《本草纲目》,静静地翻开卧着,迎面飘来了一阵草药的清香……直到眼前显现出赵佶的瘦金体,我才猛然想起与他相关的那个朝,那个人,那幅画,于是我知道,是回头看她的时候了。
三
有必要说一点,我这里说的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本的。或许是她实在太过迷人的原因,历来仿本、赝本数不胜数。仇英仿过,郎世宁仿过,还有无数不知名的人仿过。或许是出于对原本的挚爱,或许是为了满足帝王的鉴赏欲望,或许仅仅是出于谋生的需求。固然仿本和赝本是有区别的,但无论是仿本还是赝本,都丝毫不妨碍她的名声,她的地位,她曾经或是现今的辉煌。
一个人对于一件东西的热爱可以是恒久的。唐太宗太爱兰亭序了,结果兰亭序被唐太宗带入地下,深藏千年,却并不影响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他仍旧是稳坐着“天下第一行书”的宝座。这究竟是悲事还是乐事?难以评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千百年来,有多少珍美的艺术品都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红尘去了。我想说,好的艺术品都是有生命的,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她总会坚定地趋向光明的,也才能将她的生命延续下来。靖康之难,无数奇珍异宝从深宫幽院中流出,流向北方茫茫的草原。清明上河图也在其中。金人不懂得她的价值,所以她离开了。一手遮天的权臣严嵩妄图强取她的独美,但没有得逞,严嵩被邹应龙弹劾后,严府被抄,她重又回到宫中。溥仪欲将她以赏赐溥杰之名转移出宫,她还是不忘心中的那一份归宿,她的骨气甚至于比当时某些的人的骨气都要高。所以清明上河图保存了下来,而且物质与精神都不曾流失,以至于今天仍然向世人源源不断地展现着她那难以阻挡的魅力,我们也才得以拨开历史的迷雾,走近它,欣赏它,品味它。
四
清明上河图是有层次的,先是宁静的市郊,再是拥挤的码头,最后是熙攘的商区。人们的视线仿佛被作者一步步自右向左地牵移着,眼前繁华起来了,耳畔喧闹起来了。零星的树木,宽阔的虹桥,热闹的街市,对了,还有驼队,听,驼钤还在响呢!
如此宏伟的巨制便让我对作者的创作意图产生了疑问:是什么力量促使作者完成了这样一幅耗时两年的长卷?是皇帝的御令,还是内心的一腔热血与激情?我不排除有前者的可能,但我想,如果一个人仅仅这了完成某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那么质量怕是高不到那里去,也只有出于对某种目标的执着的追求,才会倾泻出创作者所有的心血与才华。
对于一个深居宫廷的画师来讲,能够放眼于市民阶层,着墨于市民群体,甚至亲身体验市民生活,都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我便想像一位大画师,信步在人头攒动的汴京街道中,看着两旁的邸店,蒸腾的饼铺子,高声呼“六”的赌徒,捋了捋胡子,抿抿嘴笑了。回宫后,展纸研磨,于是一幅不朽的名作便在画师轻熟的笔墨间呈现了出来。
五
据说清明上河图原有赵佶的双龙小印,后来佚散了。有人猜测是因为宋徽宗的双龙小印值钱,便被人从头上裁去一块,另作一幅单卖了。
但我却并不为此感到遗憾。印上了皇室的小印,就是皇室的了。然而朝代更替,战火纷飞,王侯将相不过都是过眼云烟。阿房宫焚了,含元殿毁了,圆明园也掩没在熊熊烈火之中。但是我们至今仍能看到千年的都江堰,百年的苏州镇,横跨着的优雅的赵州桥。皇室的都逝去了,民间的却永存着。前朝的灿烂都在后朝的光芒中黯淡了,但不变的是千千万万的劳动大众。他们是看似柔弱,实则刚强的,他们的艺术品也是看似柔弱,实则刚强的,迸发出一种不可阻挡的生命力。一个艺术品也只有在真正融入了大众的生命,才能是永恒的。无论是清明上河图的性情,还是品格,都决定了她终究不应待在宫庭,她还是应当亲近那些市民,这才是她真正价值的体现。
恍惚间,我宛若又回到那个时代,跟着那头小毛驴的蹄声,愈行愈远……
5/14页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六
又是一次山花烂漫,又是一次春风徐徐,又是一次春雨绵绵,又是一次踏上春游之路。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清明上河图。
这里是参照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大作——《清明上河图》长卷建造的,共占地500亩,分九个景区,建造花了一年多时间,于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建成。
这里的建筑壮观,有多种多样的店铺,气派的大楼,别致的亭阁,各官的府第……每一处都非常精细,色彩鲜明,令人赞不绝口。走进迂回的长廊,靠在座椅上,闻着花草的芳香,欣赏着美景。等待我们的,是精彩的节目——汴梁一梦。这节目讲的是一位导演正到处找富有特色的杂耍班,结果他梦寐以求的杂耍班出现在眼前——男演员们身穿黄色戏服,举着龙虎旗,那就两个字“威武”;年轻的姑娘们,一个个婀娜多姿的少女,抖起了空竹,那个样儿,两个字“柔美”;七八岁的小姑娘,别看她个头小,本领可大着呢,劈叉、下腰她样样行;七八岁的小男孩,翻跟头上了场,拳脚功夫也不差,像是少林寺出来的……表演那叫一个精彩!导演被征服了,带着他们拍戏去了。
出了表演现场,我们来到了“聊斋惊魂”,灯莫名其妙地关了,地板也凹凸不平,头顶喷来水雾,前方吊着骷髅头,真是让人心惊胆颤;王府招亲,三小姐拿着绣球出来了,男孩子们跃跃欲试,个个相当王府姑爷……
……
时间飞逝,春游接近尾声,我带着美景,带着好心情,带着落日的余晖,满载而归。
6/14页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七
今天,我在网上观赏了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长528.7厘米,属于国宝级文物。它是一幅现代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馆,它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朝、徽宗时代首都汴京的人民生活情景。整幅画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清明”二字并不是指清明时节,而是描写当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全图分为三个部分。首段画的是汴京郊野的风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屋、草桥、流水、古树、扁舟……一片不远处的柳林中,树的枝头上刚刚长出几片嫩叶。路上几个人抬着一顶大花轿子,里面坐着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也有从京城踏青、扫墓归来的人,独特的画面为整幅画拉开了序幕。
中段描绘的是繁忙的汴河码头——画面上人烟稠密,许许多多的店面分铺两边。有的人在茶馆中品茶、休息;有的人在酒楼上饮酒作乐;有的人在路旁的摊铺上算命;还有的人在小店里买祭祀用的物品,真是好不热闹啊!看看河边,许多的纤夫和船夫辛苦的忙碌着。河上架着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的结构轻巧,造型优美,如同飞鸿一般,于是便叫“虹桥”。一只大船正准备通过桥洞,船夫有的用竹竿撑着,有的用麻绳挽住船,有的则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画得惟妙惟肖,仿佛仔细聆听,就能听到他们在吆喝什么。
后段也很热闹:许多百姓在街道上穿梭着,有做生意的商人。有欣赏街景的学士,有骑马的官吏,有问路的外乡游客……男女老少,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各种各样的牲畜,大大小小的房屋、城楼,充分的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感叹:这幅《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多么精确细致,场面多么宏伟壮大人物刻画得多么栩栩如生,就像一个场景真实地展现在我的面前。这么大的一幅传世名画,凝结了张择端多少心血啊!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一幅如此大的名画,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啊!张择端持之以恒的态度令人敬佩不已。
7/14页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八
游清明上河图
大年初四上午,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了东阳老家。吃过中饭后,妈妈提议去游玩横店影视城的一个景点——清明上河图。
我们来到横店镇影视大道,向左转入清明上河图路,右手边一道高大巍峨的城墙映入眼帘,这里就是清明上河图景区。城墙的正中是厚厚的城门,我们一边看一边迫不及待地走进城门。首先我们来到了高府,一走进高府里面就有一个大院子,大院子边上有一座座雕檐画壁的木结构房子,有正房、厢房等等,房中有院,院中有景有亭有假山。北宋末年的这个大奸臣高俅住的真豪华。
我们离开高府,来到了我最难忘的醉花楼,醉花楼里有古人喝酒的酒杯和酒桌以及用来装酒的大木桶。这里的酒桌可是和现在的桌子不一样,那酒桌从桌面到凳脚全是用石头做成的。桌子上还有用石头做的酒杯,原来,宋朝的人是用石杯喝酒的。
走出醉花楼,我们还通过了上善门,参观了开封府,欣赏了汴梁一梦剧场,体会了一下大宋提刑官,逛过了大宋坊,走过了虹桥,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清明上河图还有许多好玩、好看的地方,我还没玩够呢,下次我还要来玩一玩。
8/14页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九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描写的是北宋的汴梁城。
众多周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这座汴梁城。《清明上河图》是由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这幅画所作时间长达十年。张择端通过《清明上河图》精细地描绘出了当时汴梁的繁华。
如今科技的发展使《清明上河图》“活了”,出现了动态化的《清明上河图》。2010年,会动的《清明上河图》成为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最近在无锡的太湖国际博览中心我见到了它。
它全长128米、高7米,使用了数十台世界级工程电影投影仪及专业幕布,分白天、黑夜两种展示模式。一走进展馆我被科技的魅力深深地折服,所有对它的好奇一时间都转换成了赞叹,画上的人物场景惟妙惟肖,惊讶得圆了我的眼睛。
汴京城内的酒家门口有一位伙计卖力地招呼着客人,赵太丞家的小孩子似乎生了病正在诊治,我仿佛听到了小孩的哭声。三头驴拉着车一颠一巅的在运输粮食,一人赶着驴,还有一人在车里坐着。
走出城门,大桥上人们唠着家常,小孩子们成群结队的在一旁玩闹着。远处一队轿子走过,里面坐着的许是富家子弟。石拱桥上聚集了很多人,这里发生了什么?
啊!快看!这艘船的桅杆即将撞上桥了。桥上的人们着急地向船上的人们指挥着,船上的人们也是急得七手八脚,也不知道最后解决了没有。
河的岸边停靠着几艘船,岸边几名纤夫拉着连着其中一艘船的纤绳奋力的向后拉,将船拉出港湾。夜晚,航行的船只在岸边停泊,街道上灯火阑珊,行人举着灯笼在大街小巷行走,河里一串串河灯仿佛带着人们美好的愿望飘向远方。
最远处的植物名叫汴河柳,相传是三次大型植柳树的活动留下来的,枝干粗壮,渊源流长……
这动态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展现了北宋人民的生活场景,人们的生活有条不紊,井然有序。而“转静为动”的科技让我叹为观止。科技的发展真是令人难以想象。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画中是古人的智慧,画外是现代人的风采。
9/14页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十
那天,我们仁川小学组织学生去横店的《清明上河图》景区游玩。
早上,天刚朦亮,我们就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与激动,早早地起了床,迫不及待的早一点去春游。可天还在下雨,我们内心的兴奋,喜悦和激动减弱了不少。过了好久,雨才稍微小了一点,我们整装待发。
大约7:40左右,车终于开了,我们排好队上了8号车,我们1组立马抢了好位子,和自己商量好的同学坐在一起。车子启动后,我们就一路前往横店清明上河图。在路上,我们一边吃着自身贮备的零食,一边欢快地畅谈天地。一路上,我们十分兴奋,都想早一些到达目的地。在兴奋的同时,我们又想让老天不要下雨,让我们快乐的玩一天。
眼看快要到清明上河图了,我们更是激动不已,因为我们早就听闻清明上河图拍过许多电视。电影。车到站后,我们迅速下了车,按照老师安排的顺序排队。依次检票,进入清明上河图之后,导游带领着我们一路往前走,穿过一座桥之后来到一条街,叫花何在。导游为我们介绍,这条街是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中紫萱和徐长卿相遇的地方。整条街古色古香,在街的尽头,还有一架大水车,正前方还有一座城门。
我们进了城门,导游和我们说,我们要到笑破天门阵去看一个节目,是穆桂英挂帅中的一个情节。我们一路往前走,到了水泊梁山,看到了瀑布等许多情物。
到了笑破天门阵,我们依次序进场,看到场内人上山人海,人声鼎沸。细看才发现,我们早已经没座位了。大家只好四处寻找空一些的地方。过了些时间,节目开始了,我们很兴奋,因为导游说过,这个节目包含了许多电视,电影拍摄使用的技术,如吊威亚。我们完全沉浸在节目的精彩之中,全然不知还有下一个更精彩的节目在等着我们。节目观看完之后,导游又把我们带去另一个场地——游龙戏凤。我们在场外玩了10分钟左右,就排对进场。节目要在11:00开场,节目的内容大致古代凄凉的爱情故事。我们在座位上耐心的等待着节目的开始。我们正和同伴谈得起劲,突然灯暗了下来。紧接着,出现了一副副优美的画面,一颗颗小小的树干开出了一朵朵美丽的花。渐渐地,舞台四周的一圈照出了淡蓝色的光,后来有几个舞蹈演员在台上跳着优美的舞蹈。在节目的最后,四周出现了龙与凤,在优美的仙界中四处飞舞,优美到极点。
看完节目,吃完午饭,老师让我们小组为单位一起去其他景点玩,13:20集合。我们玩了许多许久,十分开心。
13:40,我们就坐车回学校,我在清明上河图买了把伸缩剑作纪念,这一天,是多么欢快呀!
回到学校后,我对这次去清明上河图游玩的感触很大:现在的环境都那么清新。许多景区都受人欢迎,可如果我们不爱护环境,那么,最好的环境都会毁灭的。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
10/14页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十一
在北京故宫博物馆里,有一幅让我叹为观止的水墨画——《清明上河图》。它来自于北宋年间,作者叫张择端。画的是我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也就是现今的河南开封。画里“装”下了整个闹市的景色,把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画得栩栩如生,画得十分精致,大到房子、小到瓦片,可以说的上是举世之作。
突然,眼前景色一换,进入了一片宽阔的水域,周边船只一下多了起来。大部分是和我们一样的鸟蓬船,也有不少装饰华丽的游船穿插其中,堤岸两边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商铺林立,一派繁华热闹的清明上河图在眼前舒展开来。
这是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这幅画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的经济写照。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画的三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整幅画的中心点——跨河拱桥,它弯弯的矗立在河上,把左右两岸连接起来,同时也把整幅画连接在了一起,桥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桥的左右两边排满了各种小摊有:卖衣服、水果青菜、日常用具等等……最重要的是小摊贩和游客,展现的淋漓尽致,画的妙笔生花。
第二个亮点就是桥下和靠岸的船,船溅起的波纹和水会给人们一种流动的感觉,让人难以分辨。
第三个亮点河岸上的一列列的商铺和房子、客栈,每一间房子屋顶的瓦片画得片片分明,给人一种重叠的感觉像是真的一样,每间房子里的景象截然不同,让我实在佩服。
这幅《清明上河图》真的是称霸水墨画界,它把物体阴影、人物衣着和房子等都描绘的很到位,它当第二没人敢当第一,让我实实在在的佩服古人的智慧。
11/14页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十二
秋天把世界穿上了绿衣:它用手抹净了天空,让天空变得更加湛蓝;它用风吹过树林,让森林变得更加鲜艳;它用水冲过小溪,让小溪变得更加清澈。这美景,使人陶醉其中。今天我怀着好心情,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来到了横店,游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杰作,原作高25。7厘米,长527。8厘米,这幅以北宋京城汴京为背景的长卷,构思独具匠心,气势恢宏而描绘细腻,气象万千,井井有条,画的各式人物不下入百,无一类同,春郊、河岸、码头、虹桥、城门、街市、车船轿子、牲畜、建筑群落,应有尽有……”
一路游玩,精彩的节目举不胜举:汴梁一梦、聊斋惊魂、王府招亲、笑破天门阵……让人胆颤心惊的是聊斋惊魂:当你走到门口,四个醒目的大字“聊斋惊魂”呈现在眼前,在字的下面站着一个表情严肃、威武的阎罗王;旁边还站着两个吓人的牛头和马面。里面十分拥挤,本来明亮的灯光渐渐暗了下来,我大声的喊了一声。闪电般的光再一次的闪过,几个骷髅头就一骨碌的滚了下来,在我们的旁边转来转去,吓得我们魂飞魄散。这聊斋惊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夕阳西下,我们带着小鸟的叫声,带着精彩的节目,带着无限的回味,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12/14页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十三
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用剪纸的方式诠释国宝级《清明上河图》,来描绘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见证汴京当年繁荣,是一项非常耗时且巨大的作品,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剪纸《清明上河图》遵照原作,《清明上河图》的情景历历跃于纸上。线条明确、人物生动。
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增添了生活气息。
《清明上河图》剪纸全卷以全景式构图,用严谨精细的笔法,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春景,广阔而详尽地展示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繁荣景象。纯熟的剪纸技法,精湛的剪纸刀功,实现了民间艺术与国宝的完美结合,达到了场景宏大、画面精微、生动传神,构图丰满、造型生动、疏密有致、章法巧妙,线条流畅,释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神韵,展现了中国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达到出奇制胜的艺术风范,代表着我国剪纸文化藏品的博大境界和精美工艺。
13/14页清明上河图手抄报篇十四
考完学校第二次月考后的空闲时间,开始计划“清明上河图之旅”终于成行,可是天公却不太作美,出门前碰到入冬以来第一波冷空气,一路上拥挤的大塞车和展览会场上络绎不绝的排队人潮,一一显示“清明上河图”的魅力令人无法阻挡。
哇!原图比我想像的还要大,巨大萤幕是用了十二台的投影机一起播放,是原图的三十倍之大。它是一幅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开封,汴河两岸繁华热闹的景象。在这“动画世界”﹐画中人物的一天等于现实世界的4分钟﹐所以完成整个日夜交替需要4分钟(2分钟白天2分钟晚上)﹐1小时参观时间内可以看到“15天”一样的生活点滴。最佳的观赏攻略,可以先站远一点看完全图(大概看1-2次日夜交替)﹐然后就可以开始靠近观赏其他喜欢的部份。其实我觉得整体感觉还是远看比较赞﹐因为距离一拉近就看到画面上的图像其实挺松散的﹔但要是仔细观赏图上各个动态角色,就一定要用近看的了,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清明上河图非常戏剧化地,闪亮般呈现在我的眼前。
观赏清明上河图的同时,不仅可以看见图中的美,还可以看见当时人民生活的环境,在长长一幅画卷中,看尽了当时生活环境,或快乐、或疾苦。清明上河图的画家——北宋张泽端,作品画感笔触较为挥洒,相较之下,清院的清明上河图,画风较注重于人物的细腻。其次,我们发现了,两幅图的比较之下,各有其中的美所在!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家喻户晓、举世闻名的精采纪实绘画,文字的记忆,图像的记忆,再加上声音的记忆,更加丰富完整的召唤了九百年前的汴京,一个如梦的繁华城市。此次文化之旅,让我彷彿穿越时空,回到北宋首都开封府。我买了导览手册细细珍藏,他日有空时可再度回味,这真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体验之旅。
1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