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我执读后感精选

我执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3 10:30:10
我执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5-04-23 10:30:10   小编:

读完《我执》,深感人生犹如一场修行,需要放下执念,学会接纳改变。作者以鲜活的文字描绘了主人公在追寻自我、爱情、事业之间挣扎的过程,引人深思。小说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脆弱,让人感叹生活的无常和变化。值得一读。

《我执》读后感(篇一)

人总是或多或少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东西 (当然有时是完全相反)

由于梁兄是我太喜欢的一个人 思想也与自己的有太多共通(至少是在他表现出来的那一面上)

所以 如题 我没有办法不推荐这本书

1/15页

《我执》读后感(篇二)

说实话我是冲着梁文道三个字买下的

喜欢他

但这书。。。真的。。。捏着鼻子勉强看下去的

的确有个别小文很喜欢,比如关于书和书架的那几篇

但整体实在味如嚼蜡

看来

还是看他的评论吧

2/15页

《我执》读后感(篇三)

我执有点恋人絮语的影子,或说梁文道有点罗兰巴特的影子。

这类哲学出身的文人,他们做学问很像是恋爱,恋爱时会大谈文学,失恋谈哲学,而且这三方面做得都不错。恋爱(文学)方面尤其不错。

3/15页

《我执》读后感(篇四)

以前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梁文道,偶然在图书馆看见他的书。《我执》两个字足以打动心扉。简单的封面,白字黑字,触目动心。

印象最深的就是。不可归类者。到今天才知道。那个特殊的存在一直都是不可归类者。

去看看这本书吧。很不错。

4/15页

《我执》读后感(篇五)

这位时事评论员时而用最冷漠的言语描述他的感情世界,时而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所谓爱情。喜欢题解中的一断话“你所看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偶然。握得越紧越是徒然。此之谓知我执。”人生诙谐而充满戏剧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5/15页

《我执》读后感(篇六)

这书是我妈买的,她看了以后,说内容有些浅,这是年龄的局限,在她的年纪,很多事已经思考的太多了,这书,其实适合我们这些年轻人,关于执着,关于心态,一些思考,反复无解的论断,,,语言不晦涩,可以平息愤青的火,还可以当作书单...恩哼,我很喜欢.

6/15页

《我执》读后感(篇七)

知及不能仁守。知识会增加人对情感的敏感度。情感如藤蔓,对敏感的人而言,它会潜滋暗长,永无尽头。相较这疯狂勃郁的情感,知识有时显得既无奈,亦无用。也许它能告诉人们究竟是什么正在搅扰着我们的内心,但往往又无从措置无从安排。这样的困扰,即连梁文道亦不可免

7/15页

《我执》读后感(篇八)

对于梁文道这个人,我听说过他在香港文坛的地位,但一直没有想过读一读他的文章。直到这次在图书馆看到了他的《我执》。

他的文字可以一读,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感受吧。其中有些我懂了,有些没有。这样想来,这本书是可堪一读的吧。

行文散极,有些味道。

8/15页

《我执》读后感(篇九)

一点一点的读,从作者的倾诉中可以找到共鸣,但是作为作者内心世界的思考的堆积,当我试着用短时间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被这本书影响了,被作者的情绪影响了,这固然不是什么好现象。作者自己的“我执”,让我有再去翻阅这本书的想法,也让我有不感再翻阅这本书的恐惧。

9/15页

《我执》读后感(篇十)

可怜的梁文道在这本书最后,只能用“那年夏天”“那年我十八岁”来表示那个敏感的时间。难怪他说“大概从那年开始,我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是个作家。” 一个不能自由发声的作家,还是作家吗?

10/15页

《我执》读后感(篇十一)

文章里面那些道道儿就不讲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书中一半的关于情感的文章 丫在描述之前恋人们的时候

总是用第三人称的男“他”

这是为何?港人不爱用女“她”?

还是遵循了反对性别歧视 放弃用“她”的倡导?

这点让我始终不得以想通

11/15页

《我执》读后感(篇十二)

看到梁文道内心细腻复杂的情感,让人不知不觉陷入回忆之中。

在我读高中没有用手机的时候,也似能感觉到那种时间上或者空间上的间隔,只能默默的看着,忍受不安。那时因为内向不敢和他说话。

不过现在通讯的发展,时间的间隔不在,没有了等待的不安,可是距离仍然在。没有变小。

12/15页

《我执》读后感(篇十三)

看的第一本梁文道写的书,之前就听说他很博学,所以一直想读下他写的东西,不过读者太多所以没买,看了下豆瓣的评分还是折中买了这本书。

感觉他是一个很敏感的人,看过很多书,因此写出来的东西比较感性,反过来说就是没什么逻辑性,因为往往搭配不了所以的部分,我感觉是比较装逼的,不知大家怎么看。

13/15页

《我执》读后感(篇十四)

放之四海而皆准、不咸不淡、不痛不痒、依依呀呀的文人小调调。间或掺杂几个加了英文注释的小词汇。行文还好,但总觉得哪里不顺畅,疙疙瘩瘩的,不是很舒服。不觉得是随笔,更像是平日里的呓语辑录。反正对于我,极不可读。可能和心态经历有关,我只欣赏风雨后的彩虹,反倒是对静夜水面上月亮的倒影没什么感觉了。

14/15页

《我执》读后感(篇十五)

梁文道是位孤独的学者,也许并不孤单,因为有寂寞的陪伴。他是一位大师,因为是凤凰网锵锵三人行的常客,能倾听智者的声音,真的是一种福气。他是很奋斗的人,一直以为自己活不长,所以特别努力,后来也因为某些事情出家了,但身在佛堂,心在百姓。很佩服他。不过他的书比较晦涩,因为这本是随笔的,不过蛮有很多感触。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