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下午》是一篇描写女主人公在一个平凡的下午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的小说。故事中,女主人公在自己的小屋里度过一个宁静而美好的下午,与邻居交谈、种花、阅读书籍。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展现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的孤独、渴望和对生活的向往。整篇小说充满了温暖和充实感。
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一篇
看着作者漫游天下,严重勾起我旅行的欲望,可惜没资金做底。有机会一定要出去走走,趁着还敢任性的时候好好任性一次。
1/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二篇
回家前,以为这书放在家里,千里归来却难觅其踪迹,一开始只是对如何度过一个下午这个问题的兴趣让我翻开了这本书。觉得写书评的话最好是刚读完或者怎么的要引点文中的东西,但可怜的我这书找不到了,就这样糊弄一段吧。
2/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三篇
古雅的文笔,古怪的态度,还有古色古香的理想,这样的生活明明就是生活现代的古人,所以很符合这样的一个境界,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如果看着别人实现了,我会很高兴,如果看着自己实现了,我会睡不着。可我天天都睡的着。
3/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四篇
当内地还是文艺青年泛滥的时候,台湾的文艺们已经步入中老年了,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就是其中的典范。是好文字,非常闲散,火车上可以读,睡觉也可以读,若能这样晃晃荡荡过完一生,留下些别人爱读的文字也是十分惬意的。
4/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五篇
关于旅行的书有很多,有特点的很少。
一部关于旅行的书,一定要勾起人们想去的欲望才叫好书。好长一段时间这本书就放在我家洗手间里(别骂我我就喜欢在那里看书还有个防水书架),我觉得让人产生轻松愉快的想法是作者的功德。
5/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六篇
我只能用还好吧来形容对舒国治先生生活态度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略有些矫情的权且成为复古姿态的评价。偶尔会想,那样的生活理想么?可能我不太能够理解,看似安逸、自由、顺当的生活,中间会有些插曲吧,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那样子生活吧。
6/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七篇
看完序言,原以为这个集子文风清逸,潇洒。
读了一半,反而觉得迷离。
一种不知道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的感觉。
(为什么书评一定要限定字数,我就写一句话不行吗?一定要卖腐吗)
7/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八篇
不太习惯着本书的写作风格,介绍作者的时候说“文体自成一派”,但我一时还接收不了这种白话文+文言文的写作风格。读起来有些穿越的感觉。。。。不过,我很喜欢这本游记,“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晃荡也能晃出一片不一样的感觉,真的是理想。
8/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九篇
文字很简美古朴,让我有一种上个世纪初期深受中国文学熏陶,又出外留学之后归来写就的文字的感觉,不过舒国治是50年代台湾人。梁文道大赞。尤其是《旅途中的女人》与《理想的下午》等篇目相当精彩。下午茶时候打开《理想的下午》一读,实在是棒。
9/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十篇
喜欢他自说自话的感觉。理想的下午或是对纽约、东京那样不经意的轻描淡写的评论。看看停停,仿似作者那闲不住却又想要看个究竟的心。一本书买了一年,也许还没有看完,又也许有的文章看了很多遍……理想的下午,理想的雨。
10/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十一篇
城市是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舒先生过于强调对美的赞颂和浮夸,这一点我是不认同的,我比较喜欢最后关于自己关于旅行的描述。要懒,要随性,要任性,任性,任性,不喜上班,他这些确实打动了我,可是我们生在大陆的孩子要冲破多少阻隔才可以如此自由散漫?
11/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十二篇
好书,挑情境,亦挑心境~
此书束之高阁两年,就差没结蛛网。。
昨天下午终于时候到了,拿起,便没再放下~
读着读着,心也跟慢慢懒起来~~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的人,一定会有许多共鸣
因为----旅行亦人生
12/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十三篇
很久没有翻翻书籍,也没有特别冲动地想购买一本书的欲望。某天在书城晃了一晚上,临近书城打烊的时候,一眼遇见了她。随意的文字和曼妙的笔风以及向往的生活态度,让我爱不释手。当下便买下带回了家,慢慢品读。如今觉得喜欢,再买一本赠送友人,一同分享。
13/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十四篇
之前借了看了一半,没看完,可是书被带走还了。
很喜欢这种风格的文,很舒适的感觉。明明就没有特别的讲那个地方的好话,可是平平常常的叙述就是让人对那些描述地方产生了好感,好喜欢~
然后我在网上搜索,怎么看到的内容是不同 的……???
14/15页理想的下午读后感第十五篇
最喜欢描写牛津大学那段。那种幽然,那种安静,那一丝绿,都让我向往无比。还有就是书中曾多次 出现描写旧书店的段落。我也很喜欢逛书店,但是却不曾逛过旧书店。其实很喜欢手捧发黄的书本那种感觉,那不仅是在看书,也是一种沉醉,沉醉在作者以及书本原来主人的世界中。
15/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