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时代》探讨了当代电影产业的变革与发展,分析了商业大片对观众文化的影响。书中指出,尽管大片制作精良,但对艺术性的追求往往被市场利益所取代,呼吁观众重新审视电影的价值与意义。
大片时代读后感篇一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豆瓣本人拙作的相关页面。《大片时代: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的原名为《风声惊聩》,是我准备了九年,写了一年的文字。我尽量站在一个业内同行和观察者的角度上,去品评书中的两位主角,以及我对当前中国电影产业的某种感觉。因此,本书是对俺个人亲身经历与阅历的“总结性实话实说”……
嗯,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其实我只想说上面这一句话,但豆瓣提示我“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于是我只好补上最后这一句废话了~
1/3页大片时代读后感篇二
天涯的那篇帖子以被楼主弃楼n久,我只好在这里来留个言。不过话说让我在复试之前看到这本书,只能说我有那么一点狗shi运....
虽然未必见得有多全面,毕竟这本书只是以个别公司和个人为切入点,但是秋老师(额,我实在觉得老师这个词把秋原这个70末的童鞋叫老了。)至少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让人去重新观察现在一片混战的电影产业。对事情的理解程度取决于其观察坐标。从这个角度说,这本书是很值得一读的。
秋老先生和其笔下的大王、冯导的性格应该也有些相似之处,都是爱说真话的“纯爷们”,当然,鉴于秋老先生的从业者身份,说话需要些顾虑这是太正常的。所谓全部是事实不代表是事实的全部,但是从个读者的角度看,比雾里看花要好多了,更别说书中好些评论还是相当给力的,可见秋老先生的勇气可嘉啊~不过可不可以斗胆揣测一下秋先生的阳谋,是否也有“醉翁之意岂止在酒”的意思?而以一个心向电影业的读者角度来说,这本书给人某种读卧底文献的快感。
不管怎么说,抱着轻松的心情来读,很给力的。
2/3页大片时代读后感篇三
被称为“先生”二字,实在有愧,俺不过就是影视圈里一个小辈而已。这本小书里写的东西,圈里对相关环节比我经验丰富的人多了,只不过我斗胆把它们落实到白纸黑字上了。
而且在从前年秋天写得过程中,明显感觉自己积累的不充分,还有一些图片资料,因为没有解决使用权的问题而没有放到书中,颇为遗憾,这两天总结一下,一起补发到这里吧。
如果现在让我给自己做个评论的话,也就是题目这句话了——习惯观察,观察的没那么细致;善于思考,思量的并不算深刻。
昨天从出版社那里知道一些情况:
一是单从北京地区的销售来看,书卖的不好,从一月上市到现在,在北京销量尚不到50册
二是如此杯具的销量,居然还是影视艺术类书籍里排名前二十?!原来这一类型的书销量都不高~
另外一个我事先没有意料到的地方,就是自从三月开始,以各种身份找我打听影视圈相关情况,有意表示合作的人大大增加。11年以前,平均一年能和大致十几波抱着这样目的的人士会面;而今年仅仅3~5月,就已经达到了去年的水准了~
现在的感觉颇为尴尬,有点哭笑不如的滋味了。总之,通过这一年多运作这本小书,让我对图书发行这个以前从未打过交道的行业有了丰富的直观了解,收获了各种各样的经验、教训、无奈和意想不到。
本人在此感谢豆瓣、音速、电影网、西西河上的诸位的热心关注!
谢谢大家!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