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情人》读后感锦集

《情人》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5 21:30:53
《情人》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5-04-25 21:30:53   小编:

小说《情人》描述了一段禁忌的爱情故事,男主角与他的情人之间的感情充满了痛苦和欲望。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爱情的边缘。读后让人深思,对于爱情和欲望之间的界限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情人读后感第一篇

年轻的时候对这样的极端的宗教似的不可救赎的爱充满着渴望,如今反而越来越承受不起。想想这原因,应是成年后的自我保护屏蔽了很傻很天真时代的自我放逐。这样看来,安全感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是不同的。在没有外界压力活在云端的日子,不着边际恰恰是心里最安全的底线。

还是那句最有名的,我更爱你饱受摧残的容颜。

因为你的岁月,有过我深深的痕迹。

绝不可磨灭。

1/5页

情人读后感第二篇

看完这本书,让我想起水木年华的一首歌中唱到的“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算一算这本的出版到我阅读这段长长的时间里,这个“年纪”都比我大。“我已经老了”这句话让我触目惊心,为何作者有这种沉重的心情呢?岁月是把毁容刀,但同时也是把美工刀。正如开头所说的那样。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侯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的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杜拉斯用了很多的文笔写母亲、写哥哥、写小哥哥和写情人。杜拉斯所写的这一切,写出心中的悲苦、写出命运的多变以及对母爱、兄弟姐妹之情、爱情的渴望。

是内心的纠结与挣扎吗?

吻在身体上,催人泪下。

” 情人“二字,就会让人不觉地浮想联翩是否会与物质想关联?难道是身在物质里,心在物质上吗?不好界定。

2/5页

情人读后感第三篇

久违的心无旁骛,读完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的情人。还没读完就已觉出注定要深爱这本书。

意识流太适合用来做关于情感的、回忆的、自话自说的叙事。文字的质感就像是书中写的,湄公河上腾着雾气的灼热阳光。但语调又显得冷淡,起码是疏离的。叙说自己但并不沉湎自己,陈述痛楚但并不自我同情;节制地抽离地描写爱欲,读起来却觉得是穷尽心声的比喻。

读完全文,不记得男女主的名字。只记得西贡穿着磨损的茶色真丝裙的白人女孩,头戴男式毡帽,脚上穿着金丝边鞋;黑色轿车里的英俊中国青年人,对父亲的钱屈服,又爱得要痛哭一场。

最后不过是归国轮船上夜晚的眼泪,和电话里颤抖的中国腔调的法语。

“然后他对她说出心里话,他说他和从前一样,仍然爱着她,说他永远无法扯断对她的爱,他将至死爱着她。”

无人知晓他们是不是在分手后相爱了一生。

戴明沛译本:

我已经上了年纪,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个男人朝我走过来。他在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对我说:“我始终认识您。大家都说您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而我是想告诉您,依我看来,您现在比年轻的时候更漂亮,您从前的那张少女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副被毁坏的容颜更使我喜欢。”

3/5页

情人读后感第四篇

“我已经老了”,这种开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驾驭的。君特·格拉斯说,他从不改他写的书的第一句话,那奠定基调。我理解的话,那包涵中微妙的情韵在里面吧,最纯正的情韵,作者想要传达的感觉。

当她遇到他,接纳他那一刻,她就老了。 她爱他,从见他那一刻。

他爱她,不能不爱,一直一直爱,直到死去。

她很不幸,生于贫穷的家里,偏偏又是白人,骄傲的,高贵的白人。

她的家需要钱,她不得不去,找一个男人。 打定主意,带着预谋而去,幸好所遇之人是她喜欢的,他也爱她,爱到骨子里,爱到死去。

“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为什么呢?我想,因为爱过吧。

曾经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老人的心千疮百孔,上面全是补丁,有个年轻人的心完整,光洁。

年轻人看不上老人的心,为自己的心完整。老人说那是与人交换的,每遇一个有缘的人,他会跟对方彼此交换心的一部分,从心上扯下一部分,交换。年轻人受触动,从自己光洁完整的心上扯下一部分,与老人交换。

大概是相同的原因吧,爱最美。表面的光鲜,太表面。

木心说,不幸的童年,使人性格尖锐。我想,不幸的童年,也会让人早熟,或者敏感吧。她在十五岁半之前就明白“欲念在把它引发出来的人身上,要么根本就不存在。只要那么看一眼,它就会出现,要么是它根本不存在。它是性关系的直接媒介,要么就什么也不是。”

她从特殊的环境里成长,她很倔强,她有自己的梦想。白人少女又怎样,她愿意爱一个中国人,他爱她。这比无滋无味地嫁给随便哪个白人好多了,她并不悔,所做的一切。 这本书是带有个人色彩的,玛格丽特的。我想作家,有些作家,会不会像白布一样,有意地让自己接受各种色彩,以使自己描绘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呢?作家写的,终归是通过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

玛格丽特很有勇气,她决定抛掉羞耻等不必要因素,写这个故事,她说,“写作,什么也不是”,这其实是一种化境了,我猜。

玛格丽特觉得这本书,除了最后的那个电话,她认为没有遗憾。真好,其实作家自己就可以感知到自己的作品是否顺畅,完美,或说,完美的程度。她落笔不悔。

人物分析:

她:倔强,不拘泥于世俗,有自己的思想和梦想。家庭经历很不好,性格是有些矛盾的,但占比不大。

他:中国人,摆脱不了父亲,或者说中国强大的惯例。他爱她,愿意为她勇敢,可是这种强度不足以对抗外界施压。

母亲:平庸,完全被世俗吞并,顺从地像一只羔羊。穿着打扮、生活方式和态度,从心里她是要遵从白人的惯例的。可她又是一个母亲,她爱自己的孩子,宁可榨干自己的血,依然想满足她的孩子。很可怜。

海伦·拉戈奈尔:还滞留在童年时期,她美而不自知,像《百年孤独》里的雷梅苔丝。她是不是不该来呢,这人世间?

线索交织: 这本书里讲的有三条线索,齐头并进,相互交织。 一,不消说,是他和她的情。 二,她贫穷的家庭,母亲与两个哥哥的命运。 三,她想写作。我不禁怀疑,她的预谋,会不会是为了写作呢?我不敢相信。

一部作家自己和读者都觉得不错的作品,推荐给你,反正它很短,你尽可以多读几遍,它值得。

4/5页

情人读后感第五篇

「您从前那张少女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副被毁坏的容颜更使我喜欢。」

段落

她不仅同意我这种滑稽的打扮,这种有失体统的穿着,尽管她是一个安份守已的寡妇,穿着灰色的服饰,宛如一个还俗的修女,可我这番不合礼仪的打扮却使她感到高兴。

前面说到女主是很漂亮的,一直都是人群的焦点,殖民地漂亮的白人小女孩可是非常勾人的。而反观女主妈妈,寡妇+校长的双重身份使她失去了一个美丽女人应得的关注,她可能嫉妒自己的女儿。于是在此,女主"滑稽的打扮"取悦了妈妈,也可以看出女儿特别不受宠。

他几乎是哭着和她在一起尽兴的……她觉得她似乎被慢慢地举了起来,腾云驾雾,被带到一个极乐的世界……大海,没有形状,只是因为它无可比拟。

女主和男主第一次。我这时才注意到女主在回忆过程中(特别是回忆到一些痛苦的回忆时)经常用第三人称代替第一人称。就像是把回忆中的自己当作另一个人一样,完全的置之度外,没有感情。这正是女主被记忆伤害至深的体现吧。

后面第二次做的时候也是用的大海的比喻。

我说我喜欢他,同时也喜欢他的钱,而且当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在这辆汽车里头,已经在这些金钱当中,所以我真不可能知道,如果他不是个有钱人的话,我又该会怎样对待他。

这个真的不好怎么回,看上去没毛病,但就是觉得这种论证不对劲。或者说这就是对"我爱的就是你的钱"的一个美化版解释。

他们那种喜欢结伙成群走路的习惯,从来不慌不忙,挤身在那嘈杂的人群中却似乎旁若无人,似乎没有幸福,没有忧伤,也无好奇之心,只知道走路,看不出他们要上哪,只是这儿走走,那儿逛逛,他们孤零零地在人群中,可从来却不感到孤独。

因为男主是中国人,所以就要描写中国人。我不知道这种描写准不准确,我只知道这一段写得很美。不是通常认为的美,而是一种颓废麻木的美。(我在说些什么鬼)

他只能通过滑稽可笑的模仿来表达他的感情。我发现他并没有勇气去反抗他的父亲,以达到爱我、娶我、把我带走的目的。他常常伤心流泪,因为他找不到能够凌驾于害怕之上的力量来爱我。

女主从一开始就明白即使两人相爱也没有结局,况且两人的感情还不算是爱,只是性冲动。

一天,那位昔日的中国情人带着妻子来到巴黎。他给她挂了个电话。是我。一听到这声音,她便立刻认出他来。他说:我只想听听你的声音。她说:是我,你好。他有点胆怯,他和从前一样感到害怕。他的声音突然颤动起来,而这一颤动,使她突然发现他那中国的口音。他说他知道她已经写过好多书,他是从妈那里听来的,他曾经在西贡看见过她的妈妈。然后他对她说出心里话,他说他和从前一样,仍然爱着她,说他永远无法扯断对她的爱,他将至死爱着她——

完。

哔哔

不只是一个爱情故事,更多的是讲一个时代背景下相爱之人的离合悲欢。这个相爱之人不一定是指情人,还有亲人。

写作手法双线结构,一边讲男女主一边讲家庭,也有老妪与少女之间的不断转换,据说这是作者自己写作的一个突破。这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作者在接到文末的电话后开始写的,那时她已七十一岁。文中许多写法并不能够让所以人都接受。

女主所处的家庭无疑是扭曲的,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有暴力倾向受到母亲溺爱的大哥,懦弱无能的二哥和美丽到招人嫉妒的自己。

一些情节的安排也是需要细研,如设置埃莱娜这一角色的目的,全家照相,还有最后在船上一个认识的人跳船自杀。

埃莱娜和女主作为当地唯二的白人小女孩,女主在把她当作同伴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与她进行比较。相比埃莱娜健康丰满的躯体,女主为自己的单薄感到自卑,却又从堤岸男人身上找到了自信。

全家照相体现的是家人关系的疏离,明明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却要通过照片来观察其容貌,不可谓不奇怪。

自杀男是预示女主到法国的日子不会好过?

关系

母亲→大哥:母子以上恋人未满。我认为母亲可能是在丈夫死后将儿子看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于是不自觉地无限纵容他,这也导致了大哥自大的性格。万恶之源???

母亲→二哥:大哥的附带品。虽然提起自己的孩子都是说"我的两个儿子",可是明显的她并不喜欢这个瘦弱的二子。对她来说只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大哥→二哥:从属。经常没事挑毛病找理由打架,本质就是为了体现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二哥偶尔也反抗,但毕竟瘦弱,还是尽量避免冲突。遇到这种情况母亲都是坐观山虎斗。

二哥↔我:同为大哥压迫下的受害者。同病相怜的两人,在女主的淡漠的感情描述里算是最强烈的一种感情了。女主最后在船上看到的二哥和一个有夫之妇的景象不知是真是假。

我↔堤岸男人:像前面说到的一样,只是性冲动。但鉴于两人都没有恋爱经验,这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他们的爱情。

感受

标题明明是情人却无关爱情。个人看到写大哥那一段真的很复杂,可能是找到了映射吧。一度躲避不去读这些文字,因为它写得就跟真的一样肮脏。让人触及到有实感的负能。对,我就是害怕。害怕自己也会变得跟里边被压迫的人一样走向悲剧无法反抗,这就是现实的无奈。

对未来的奢望都是虚幻的,想象着自由之后的情景都只是个梦。

题外话

主要是关于作者的八卦。

作品中的富商情人真名叫李云泰,是辽宁抚顺人。当年满18岁的杜拉斯坐船离开越南回法国那天,情人李云泰也赶赴码头,送别杜拉斯。多年之后,李云泰携妻子前往法国,给杜拉斯打了一个电话,在电话中他对她说:“和过去一样,他依然爱她,他根本不能不爱她,他说他爱她将一直爱到他死。”

来让我们大喊:艺术源于生活!

另外还是惯例译本方面,目前版权在上译,上译用的王道乾译本,王道乾是翻杜拉斯的专业户,少有的被夸翻得好的。(还是王小波宣传得好)

但我这个是戴明沛的,下面摘一下各译本的第一段吧。

1王道乾译文: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侯,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2戴明沛译文:

我已经上了年纪,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个男人朝我走过来。他在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对我说:“我始终认识您。大家都说您年轻的时候很漂亮,而我是想告诉您,依我看来,您现在比年轻的时候更漂亮,您从前的那张少女的面孔远不如今天这副被毁坏的容颜更使我喜欢。”

3王东亮译文:

当我华年已逝的时候,一天,在某个公共场所的大厅里,一个男人朝我走来。他做了自我介绍,对我说:“我认识你很久了。人们都说你年轻时很美,我来是对你说,我认为你现在比年轻时更美。我爱你现在的毁损的面容,胜过爱你年轻时的面容。”

4颜保译文:

我已经老了。一天,在一间公共场所的大厅里,一个男子朝我走来,他向我做过自我介绍后就说:“很早我就认识你了,现在来这里的目的是要告诉你,大家都说你年轻的时候美,我倒觉得你现在比年轻时更美。我喜欢你现在这付饱经沧桑的面孔,它胜过你当年还是一位少妇的时候。”

5/5页

还剩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