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飞驰余生》讲述了一位曾经是赛车手的中年男子在遭遇失败后重新找到人生目标的故事。通过参加一场极限挑战赛,他重新点燃了对赛车的热爱,并挑战自我,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影片通过幽默风趣的表现手法,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飞驰余生》观后感(篇一)
小说本来就很好看,现在出剧了,还是一样的高水准,保持了原作黑色幽默基调,以独特的“丧燃”风,荒诞风触碰严肃又容易被忽视的现实主义议题,呈现出令观众耳目一新的样态。剧中张小欠与刘嚣张“生得潇洒,死的体面”的诉求,体现出银发一代人对生死议题的态度与对自我价值的寻求。在观看剧集的同时,观众也能极具代入感地体会到老年重新建构自己精神世界的生命过程,对自己未到来的“生死过渡时刻”如何变为一段精彩的旅程有一定启发。值得二刷三刷!
《飞驰余生》观后感(篇二)
这部剧已更新至第九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剧作。通过养老和阿尔兹海默症这样的社会话题,用轻喜剧叙事风格,解除沉重的枷锁,用独特的创作及拍摄手法全面展示了老年人的真实状态。该剧风格独特,用电影摄制方式诠释出其立体且丰满的审美价值。影片后劲十足,观看后会被带入深刻的沉思之中。在嬉笑怒骂中提炼出丰富且真实的亲情、友情、爱情,很有嚼劲、很有哲理。对于年迈的父母、以及身边的老人,我们该用一种什么方式来解析他们孤苦的内心?也许该剧就会给您带来最好的答案!
《飞驰余生》观后感(篇三)
在这个霸总、赘婿、恋爱脑、古装虚幻,总之让你在虚幻的生活,被喂奶,被哄骗,在其中糊涂打转转的环境中。能够关注这样一个题材,本身就是带着一种社会责任,就这点,就值得五星。生活中很多人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各种花式的蹂躏,这是现在生活的常态,但是人往往有苦自己知,没有人广泛的关注,没有社会的帮助与参与。
老人带着衰老疾病的拖累家人的歉意,卑微的活着,一个家庭,满负荷的工作量,为了生活已经透支了自己,还要照顾家庭、老人、孩子,而人与人之间的协助,如同当初住在胡同里,人与人之间随时可以相互帮助。而现在,只能靠自己。
我想制作团队在刻意的回避着这里面更加黑色惨烈的内容,尽量在回忆中曾经的美好。
“朝如青丝暮成雪”还是朝阳黑发,意气风发的50、60后,如同昨天的记忆,我们在极度消耗、洗脑、原地打转中,他们都老了,老了无声无息。
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片子,提醒每一个人,衰老就在身边,需要大家的关注,更需要整个社会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飞驰余生》观后感(篇四)
人们总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我想这部剧就是很好的体现吧,阿尔兹海默症患者要求体面地死去,认识了半辈子的好友铤而走险对其下手…
臧鸿飞的参演让我误以为这会是一部荒诞、无厘头的轻松网剧,然而一开场就要杀老头的剧情让我意识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追到第八集,灌酒杀人这一招已经落败,不知道张小欠还会使用什么手段呢?看后面的预告,俩老头还去玩赛车了,加上剧名叫《飞驰余生》,该不会?(联想到了老年林志颖和老年韩寒)
这么说不是毫无依据的,该片的台词有好多处都极具深意,不知是原著本就那么写,还是导演、编剧、演员再度改编的功劳,总之不怎么在其他国产电视剧中看到,没记错的话,张小欠还提到了我很喜欢的作家海明威、三岛由纪夫和海子…
聊回阿尔兹海默症,作为孩子,其实同样会担心父母未来是否能够安度晚年,这个病哪怕是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也依然十分恐怖,除了会遗忘亲人、遗忘回家的路、大小便失禁、甚至失去行动能力,希望通过这部剧,能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到这一疾病,也希望攻克疾病的药方能早日被研究出来,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尊严地活着和死去!
《飞驰余生》观后感(篇五)
从电影到电视剧再到网络短剧,我们所能期望的趋势似乎是视觉审美的退场和情节设计的膨胀,毕竟家人围坐的小屏电视机、不受控的节目播出时段和恐怖的遥控器都是专注的天敌,而视听语言的使用离不开注意力的首肯。
然而在以“碎片化”为标志的移动影视时代,屏幕虽小却近在眼前,节目全凭自己选择,更不存在沙发座谈观影的可能,于是我们似乎有机会从移动视频中“再次发现电影”。
《飞驰余生》的色彩运用有种放肆的喧闹感,全剧以手持长镜头下发闷的黑夜开启,从第一个分钟就旗帜鲜明地走上了不同于常规剧集的道路。摇摇晃晃的黑夜散去后,几位主人公裂土分封,各自在时间轴上占据了一块地盘,而他们各自的领土又能从色彩、陈设等视觉元素中鲜明区分,如此一来,观剧的视觉体验就像在战棋游戏中观看各个种族、文明的来往和纷争。
漆黑的地下室是痴呆老人刘嚣张的主场,这里没有自然光,灯光则永远是冷暖对撞,把本就不大的手机屏幕再加以分割(结合极简洋灰村支部风格装修,如果灯光真的和谐了可能会比较像电锯惊魂- -)。一个行动难以预测的老人,一堆维多利亚风格的杂物(灯下的巩金国是有点像爱迪生= =),加上水火不容的灯光,把刘嚣张的领地塑造成了一个混乱、危险的国度,每当水泥、彩灯和刘嚣张的脸出现在屏幕上,焦虑和好奇便一道从观众的视网膜钻进头脑,不需要一句台词。
第二集的开场是我们在剧中见到的第一个白天,救护车疾驰、老人命悬一线、家属无法签字,这些情节都在亮堂堂的屏幕下被一笔带过。一个老人差点挂掉却找不到家属,这在现实中应该算是真正的危急时刻,然而所有的紧张和冲突都被留在了没有(自然的)生命危险的刘嚣张的情节里。第二集开始于阳光和白炽灯的白色,穿过手术台上张小欠险些丧命的阴影,回望兄弟二人从金色日光灯走向青蓝迷雾之地的背影,最后落在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改革开放青春版)。作为刘嚣张最铁的朋友,张小欠的领土是阳光普照的,即使不是金色,也是明亮的白昼。
前两集为两个主人公打好了底色,第三集的任务也就一目了然了:快活的张小欠带着勋章来到刘嚣张的领土,阳光的使者作为先遣队先行踏入深渊猎手的五彩地狱,其他地上居民也纷纷赶到,经受这位地下领主的精神折磨。
第四集又该如何?自然是把地下生物拖到地上。第四集的阳光对每个角色——和观众——而言都是舒适的,然而刘嚣张没法在阳光下生存,拆车破阀已是另一个时空的英勇事迹,离开地下室的他是个棋盘和膀胱的双重loser。
除了色彩之外,剧集的运镜构图、台词、视听线索的运用都呈现出一种“向电影靠拢”的奔放感。但或许是受制于成本和网剧平台本身的特性,有些镜头拍得不完美或者已经被删掉,且主线情节被夸张化、话题性画面干扰,则剪辑节奏也就很难到位。此外,大胆使用诗化独白令《飞驰余生》在剧集中stand out,但从角色口中说出的诗化台词就略显突兀了。
然而艺术不怕“突兀”,怕的是平庸或虚伪,《飞驰余生》敢于挑战一种不安全的表现形式,敢于触碰一个热度难以预估的题材,从画面、人物、故事、剪辑上为观众贡献独特的体验,它作为一部影视作品的价值是值得认可的。
《飞驰余生》观后感(篇六)
中国人对待死亡,总体而言是讳莫如深的,人们大都恐惧衰老,又厌恶死亡。
可是衰老和死亡偏偏又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
无非是面对的方式不同:
年轻人遥望衰老和死亡,庆幸自己尚且年轻。
老年人就走在死亡的钢丝上,并不知道自己具体什么时候会坠落。
以往,谈及衰老抑或死亡的故事,大都基调沉重,甚至过于沉重。
这就导致观者需要以极大的勇气才能看完一个涉及衰老和死亡的故事。
但是,衰老和死亡就一定沉重吗?
如果用一个黑色幽默的故事,聚焦两个不甚严肃的人物,以轻松且调皮的影调,来探讨一个关于衰老和死亡的故事,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传递人面对衰老和死亡的态度,探索生命的意义,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效果?
中国人常说老小孩,人老了性格上反而进入一种返老还童,“老而不死是为童”是这个故事的风格,也令这个故事充满了一种童真。
带着这样的预设,我创作了《如何杀死我最好的朋友》这个故事。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21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14.2%。
与此同时,老龄化在提速,预计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030年将超过20%,进入超老龄社会,2050年将超过30%。而韩国2017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才达14%,进入老龄社会。
老年人显然已经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群体。
他们正处于衰老之中,开始面对死亡的“召唤”。
他们每天都在想什么?他们每天在干什么?他们是如何回忆他们的过去?他们对待衰老和死亡的态度是什么?
他们在衰老和疾病面前,难道只有逆来顺受的等待?他们有什么样的被身边亲人忽略的冲动?他们会不会也想着在最后的岁月里,燃烧一把最后的生命余火?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写下这个以老年人为绝对主角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两个主角所面对的,和真实世界的老年人所面对的一样——衰老和疾病缠身的身体,日新月异的周遭世界,儿孙们日复一日的疲倦。
他们或许已经成为了儿孙的某种负担,但距离死亡似乎仍有一段距离,在这之前,一切甚至都变得很慢,这种慢,往往又伴随着疾病的折磨。
从衰老到死亡这段短暂又漫长的距离,正是这个故事的真正时间线。
面对无法避免的衰老和死亡,故事中刘嚣张和张小欠这两个人物,在年过七旬之后,因为刘嚣张罹患阿尔海默症,渐渐忘掉一切,从精神到记忆都陷入混沌之中,他以超越常人的精力,开始了最后的折腾。
刘嚣张的病症不但折磨着儿子,也折磨着自己,他无法保持生命的尊严,而他最好的朋友张小欠,在目睹了刘嚣张如此不堪的苟活之后,决定兑现他们当年的约定,用尽可能美妙的死法,在一切变得更坏之前,及时“杀死”他。
“杀死”是这个故事的“火箭推进器”。
名义上是“杀死”,本质上却是最后的陪伴与关爱。
两位古稀老人踏上精彩纷呈的求死之旅,在这个过程中,寻访旧日老友,回忆少年时光,闹出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囧事。
而儿女们出于复杂的亲情,也在另一条线索中,苦苦追寻两位老人的下落。
在追寻过程中,儿女们也得以了解自己父辈完全陌生的另一面,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每个人对于父亲似乎都是陌生的。
“最美妙的死法”是这个“杀死”行为的充分必要条件,同时也令这个故事充满浪漫气质。
杀死本身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使用一个完全适合好朋友的美妙死法。
因此,张小欠一直在探索一种最适合好朋友刘嚣张的死法,这些死法必须和刘嚣张记忆深处的种种渴望完美契合。
因此,所谓“最美妙的死法”也是刘嚣张内心渴望的外化。
对于张小欠来说,用最美妙的死法,杀死他最好的朋友,也是他送给这位故友最后的礼物,同时也是他暮年中,所能做的最后一件伟大的事情,是他燃烧生命余火所能发出的最大光亮。
而对于深陷记忆混沌之中的刘嚣张而言,阿尔兹海默症令他完全放弃了枷锁,尽情自由地追寻内心,回归到最初的本能,如魏晋人士一样,完全展露自我,他痛饮酒,他怀念旧爱,他直面内心欲望,用最为洒脱的方式,度过生命中最后的、也是最爽的一段时光。
“最好的朋友”是整个故事的情感前提。
张小欠和刘嚣张这对异父异母的人间兄弟,经过多年的相处磨合,已经完全超越了血缘所能带给人的牵连,他们已经是最懂彼此的老友,知晓对方内心最隐秘的角落,对于彼此而言,他们都是“世界上的另一个我”。
甚至比他们的儿女亲人,更加了解对方,也更愿意为对方做出看似疯狂的事情。
他们看似不同,却又恰好互补的性格,几乎可以看做是“一体双生”的镜像。
这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友谊,他们两个人就像是两把用同一种烈酒浸泡过的老枪,要在衰老朽坏之际,用这段精彩的旅程,发出属于自己的吼叫。
最终,张小欠和刘嚣张在做完了一切想做的事情之后,原本扮演“杀死”对方角色的张小欠,面对身边回光返照一般清醒的老友,以及周遭壮阔秀丽的风景,心有所感,萌生了“死在这里、死在此刻”也不错的念头。
而他的老友刘嚣张也灵魂共振般的看穿了他此刻的念头,所谓“同来为何不同归”,他们决定一起奔赴最美妙的死法,在尚能一战的时刻,壮烈地结束自己的一生。
此时,儿女们终于追寻而至,见证了父辈最后的绽放,灵魂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以一种戛然而止的方式,和父亲达成了迟到的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