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词典》是一本生动有趣的百科全书,详细介绍了各种昆虫的特征、习性和分类。通过作者生动的描述和插图,读者可以轻松了解昆虫的世界。书中还包含了实用的昆虫观察技巧和保护方法,对于喜爱昆虫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昆虫词典》读后感(一)
我们对昆虫多少抱有偏见,从性质上定性害虫益虫,从颜值上区分喜恶。其实书中说得不错,任何物种都有其可取之处,自然中本就没有所有权的概念。
《昆虫词典》是一本词典,按字母排序索引,不过因为作者是外国人,所以正文部分是根据英文单词首字母排序。不过最后的附录部分有根据汉语拼音排序,方便索引。
作为一本科普书,它的内容不局限于介绍不同的昆虫,还有其他相关知识的科普,比如光污染对昆虫造成的伤害比我们想象中严重得多,比如斗蟋蟀,没想到能在这本书里看到对我国传统娱乐活动的介绍。
可说之处非常多,对于我这种对昆虫知之甚少的人来说,它的知识和趣味性结合得很好,全面又不乏味,帮助我们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去探索。
《昆虫词典》读后感(二)
《昆虫词典》是一本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普读物。作者为埃里克·R.伊顿,是美国的博物学家、作家,昆虫领域领军人物。本书的插图由埃米·琼·波特绘制。在介绍每一种昆虫时语言简洁凝练,在有限的语言中传达出足够准确的信息。 在生活中,很多人在看到昆虫时,都会有一种抵触的态度,或者害怕,或者避之不及,或者厌恶,喜欢昆虫的人也许不会太多。“这本《昆虫词典》旨在消除这种恐惧感,激发人们对昆虫及其研究者的兴趣。”在阅读这本书时,一方面为作者的风趣的语言所折服,一方面会反思对自身之前对昆虫的误解,从而对昆虫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本书中介绍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昆虫,并且对于一些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了评价。《自切》这篇文章中,介绍的是大多数直翅目昆虫(竹节虫、螳螂、蟑螂、蝗虫、蟋蟀)“自行切断一条足,以保住没有被捕食者控制的身体部位”。在阅读这篇文字时,我想到的是小时候在草地中捉蟋蟀的情景,有时候明明捉到了,稍微不留意,蟋蟀却舍弃掉一条后腿逃跑了。当时的我只是为了逃跑的蟋蟀而感到遗憾,当时如今看来,不由得为蟋蟀的生存智慧而点赞。 在介绍棉铃象虫时,作者提到了人类与棉铃象虫之间展开的决斗。“杀虫剂不过是成功地制造出具有耐药性的棉铃象虫,而且对其的抑制又会让蚜虫和棉铃虫乘虚而入、泛滥成灾。”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杀虫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于除掉害虫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可避免地让害虫产生了耐药性。杀虫剂很多时候就像是一把双刃剑,在短期内取得效果的同时,也让耐药性成为可能。 本书中还介绍了个性鲜明的昆虫学家,比如著名的小说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还是一位卓有成就的鳞翅目昆虫学家,有20多种蝴蝶是以他小说中的人物命名的。玛格丽特·詹姆斯·斯特里克兰·柯林斯从小天资过人,取得了动物学博士学位,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女性昆虫学家。虽然性别偏见影响了她的晋升,种族歧视也让她的研究受到重重阻挠,但是她还是坚持研究,与大卫·尼科尔共同发现并描述了一种新的湿木白蚁,并于1989年发表了这项成果。 本书中在介绍各种各样的昆虫时,还介绍了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的昆虫形象,比如作家、诗人、剧作家唐·马奎斯塑造的蟑螂阿奇形象,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烟不离手的毛虫,同名动画片中的蟋蟀吉姆尼、青蜂侠和蚁人等昆虫形象。在读到这些内容时,昆虫瞬间变得特别可爱起来。 《昆虫词典》是一本很有意思的科普读物,在本书中,我们不仅能认识形形色色的昆虫,还能认识很多优秀的昆虫学家。编排体例很有特点,像是工具书那样,每一页的内容都可以独立成篇,随便打开一页就能读进去。本书的视角独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昆虫的新角度。
《昆虫词典》读后感(三)
对于孩子而言,昆虫是很有趣的东西。
有一天晚上,我女儿跟我说:妈妈,我想跟毛毛虫一起睡觉。虽说我是大人了,但我最怕的就是毛毛虫,我问女儿:难道你不怕毛毛虫咬你吗?
2岁多的女儿歪着脑袋一脸认真地说:小动物们都很可爱的,不会咬人,妈妈你和我一起跟毛毛虫睡吧。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有的昆虫就是害虫,害虫需要被消灭,但其实,昆虫的多样性也需要被保护。地球上存在的昆虫远不止我们平时见到的那几种。
《昆虫词典》,就是一部帮我们认识昆虫的知识百科,这本书按照字母顺序从A到D来编写的,一共137个词条。
“杀人蜂”有几种?昆虫界泡泡机是谁?跳蚤也能被驯化?蛆虫是现代医疗设备?记得“洋辣子”制造的童年阴影吗?见过膨起肚子装蜜露的蚂蚁吗?知道向敌人投“毒气弹”的甲虫吗?还有让瓢虫变僵尸的胡蜂?有些虫虫辛苦忙碌,有些坐享其成;有些鸡肉味嘎嘣脆,有些是夺命杀手。
无论如何,昆虫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和奇观。昆虫服务于整个生态系统,是其他生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
这个小开本的书,太方便阅读了。
虽然学龄前儿童不识字,但是可以大人阅读,把知识传递给孩子。与此同时也丰富自己的认识。
《昆虫词典》读后感(四)
这是一本昆虫知识百科书,从A到Z编写,一共137个词条,对应137个关于昆虫的知识。这其中可不光是介绍昆虫的身体特征及习性之类的知识,还包括与昆虫有关的人、现象、环境问题等。 现在的小孩子因为接触自然比较少,所以大部分对昆虫都比较怕。甚至有时候他们会说,希望这个世界上没有虫子。但是要知道相比较于昆虫来说我们人类才是后来者,昆虫在我们人类诞生之前早就在地球上存在好久了。 所以了解昆虫,了解人类与昆虫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本书每个条目下几乎都有形象的插图,还有简练的介绍,孩子看也没问题。从这些条目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闻所未闻的有趣的昆虫知识。 比如“蚁浴”一条下有这样的知识:蚁酸和其他具有腐蚀性的蚂蚁分泌物可以驱赶或杀死鸟类身上的螨虫、虱子等体外寄生虫。原来蚁酸虽然会给人类带来瘙痒疼痛,但是对于鸟类来说却是很有用的。 又比如“医用蛆虫”:这种由绿豆蝇产下的蛆虫可以对付人类都束手无策的耐药菌,此外还可以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等疾病。 在N下有一条竟然是“纳博科夫”:提到这位作家我们可能第一个反应是他的《洛丽塔》,那他跟昆虫又有啥关联呢?原来他除了作家身份,还是一位昆虫研究者,目前世界上有20多种蝴蝶以他小说中的人物命名。 此外还有一些非常有意义的词条,比如“生物防治”,其下介绍了化学杀虫剂给人类带来的副作用,蕾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正以此为主题。还有“光污染”:夜间人工照明虽然好看,但是却能导致昆虫的死亡。害怕光亮的昆虫找不到藏身之所,而白天活动的昆虫则必须延长活跃时间,如此一来便缩短了寿命。此外夜间人工照明还会抑制某些昆虫通过天体来定位的能力。
《昆虫词典》读后感(五)
《昆虫词典》由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知乎策划,美国博物学家、作家、昆虫科普领域领军人物埃里克·R. 伊顿(Eric R. Eaton)著,美国艺术家、博物学家埃米·琼·波特(Amy Jean Porter)绘,张孝铎译,蔡晨阳审校,是一本有关昆虫的科普读物,在这本书中,读者能够看到作者通过本书所要传递的信息,一是消除人类对昆虫的恐惧感,二是激发人类对昆虫以及研究者的兴趣,三是所有昆虫物种都有存在于生态系统中的可取之处,四是在未来的生活中努力实现人类与昆虫的和谐共生,从而去寻求一种与昆虫多样性共存的全新的生存模式。
这是一本带有人类学意义上的科普读物,作者用通俗幽默来叙述复杂多样的昆虫世界,用一个又一个精彩的小故事为读者科普了昆虫领域的众多知识,穿插进一些昆虫的绘图,可谓又系统又直观。137个词条,从A到Z,作者将历史、经济、人文生活等融入其中,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在历史和时代变迁中昆虫的生存世界。这个世界如此久远,尽管充满了殖民主义色彩,但也无法阻止其生命力的鲜活与生机。在作者看来,随着人类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昆虫学将是一个令人着迷且会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至关重要作用的全新领域。当然,这一切的实现都得益于人类的持续关注,尤其是对那些对昆虫保有好奇心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这种关注势必会对未来昆虫学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跳蚤马戏团、昆虫恐怖电影、跳蚤“演员”、帝王蝶的蛹、胭脂虫、雨甲虫、地球之子,等等,作者在这本词典中为读者介绍了众多我们也许有所了解但又知之甚少的有关昆虫的故事,读者在这本书中甚少看到晦涩难懂的理论,但是却为读者呈现了一个非常广阔领域生态系统下的一个有声有色的昆虫世界,甚至在作者有趣幽默、简明利落的叙述中,读者甚至会产生一种对昆虫世界的崇敬之情。毕竟,在这样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下,每一个物种个体都有其自身的生存逻辑以及哲学智慧,看到他们小小身体却蕴含巨大能量的时候,或者是他们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至关影响的时候,我们能够从他们身上得到一些启发,有关生命,有关生存,有关繁衍,有关进化。这些都表明,昆虫世界的每一个物种对地球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他们服务于地球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这本书设计精美,32开的设计非常适合随身携带,内文排版舒适,可以按照字母去寻找关键词,插图简洁、直观且生动,和文字相得益彰,是一本适合大部分对昆虫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再加上作者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很轻松,尤其适合亲子阅读。我认为这本书最值得读者思考的一点是,作者以宏观多元的视角,用人类学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了有关昆虫世界的生态系统的内在生存逻辑,以及表现了他对未来对昆虫多样性保护的关心。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对人类世界的未来来说,人类确实需要去做一些努力以实现这样的愿望。毕竟,在未来,人类要和这些令人着迷的六足朋友长久和谐共生下去,我们要一起创造一个精彩且全新的世界。
《昆虫词典》读后感(六)
暑假的时候,外甥女和我闺女两个小姐妹,每天都跟着姥爷抓蜻蜓、捉蝴蝶,把这些小昆虫放到玻璃罐子里,进行细致地观察。那种对于小昆虫的天然喜好,让我觉得昆虫也许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世界。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想着可以和孩子们一同来翻阅一下,一同去认识更多的昆虫。
本书的作者埃里克·R. 伊顿,博物学家、作家,昆虫科普领军人物。就职于马萨诸塞大学、辛辛那提动物园等机构,著有《昆虫词典》《黄蜂》,是《考夫曼北美昆虫野外指南》《昆虫先做到》的合著者。
《昆虫词典》是开本不大的小书,真的很像一本小词典,并且按照英文字母的顺序进行排版,可以查到好多你想知道的昆虫知识,真的可以带着这本书去寻找昆虫。
如果人类不会持续毁灭全球生态系统的话,那么昆虫世界将永远是一个值得去探索的话题。人们总会从自身出发把昆虫归类为有益的和有害的,而实际上,好多昆虫的行为不过是一种自己的保护意识而已。
昆虫时间是大自然生态系统,带给我们的奇妙世界,而这本书就是我们打开这个奇妙世界的钥匙。
作为成年人,很多时候我们对昆虫是憎恶的,这种憎恶就来源于我们从没有真正了解过昆虫。而《昆虫词典》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这些小生命的机会,可以让我们不断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对于一个成年人,昆虫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可能我们也无法定下心来去探索这个世界。而小朋友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是一切探索的原动力。也许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话,这将是一本不错的亲子共读书籍。
《昆虫词典》读后感(七)
【以人类为主的世界观】:
这几天看了一本介绍昆虫知识的百科全书——《昆虫词典》,从A~Z的顺序编写,共计137个词条,带我们进入神奇的昆虫世界。 带领我们开启新世界的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这么多年或是主动形成,或是被动影响,对于地球上万事万物的世界观,它们几乎都是围绕着人类为核心,去理解万事万物,对于我们有益的,能帮助消灭害虫的,是益虫;对于我们有害的是害虫,会伤害我们的粮食作物,毁坏我们的家的,是害虫。 我们为了消灭害虫,洒下无数杀虫剂、除草剂、抗生剂,但是昆虫从未消失,反而形成了耐药性、抗药性,越消灭越多,而吃下这些喷了药剂的植物,或者吃下这些不幸感染了药剂的动物,反而让我们自己患病了,不得不说,回旋镖最终会扎回到我们自己身上。 同时,一种昆虫之所以存在,它是害虫还是益虫,凭什么由人类决定? 地球不止是人类的地球,更是昆虫的家,是我们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可能对于地球来说,人类才是地球之癌吧。
【光污染】:
我从没想到,或者从没去往这方面联想,为什么我们的世界里越来越看不见萤火虫了? 除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还有光污染的原因,我们为了出行安全,为了广告宣传,为了自己方便,一到夜晚就开着强烈刺眼的光源,它对于夜行性动物的吸引力是致命的,它让驱光的昆虫过分兴奋活跃,耗尽了力气;让避光的昆虫找不到安身之地,只能走向灭亡。 对于萤火虫来说也是如此,它正是因为光线昏暗,找不到伴侣才开启的自发性发光,现代城市的灯光太过耀眼,它那点微弱的光亮,又有谁能看见呢。
【垃圾污染】:
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垃圾,可能几百万年后都还存在。 在读这本《昆虫百科》里,一个酒瓶因为形状酷似雌性甲虫,吸引雄性甲虫交配的故事,更是让我感到好笑又悲伤。但是索性结局是好的,啤酒厂家修改了包装形状,有画家把这一幕情节画在邮票上,所以这件趣事才能被我们看见, 我们经常看见各种保护环境的标语,比如“地球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地球存在远远长于我们人类的存在,如果它是智慧生物,它可能根本不在乎我们这些渺小的生命,与其说是我们在保护地球,不如说是保护我们自己。 END。
《昆虫词典》读后感(八)
自然笔记有多火,看看近些年的各大社交网站就知道,各种博物百科的博主也随之涌现,自然笔记一方面是观察自然的小爱好,另一方面也成为探索世界的入口。自然可不仅仅是花草树木,还有鱼虫鸟兽,最不起眼的昆虫,确实自然界的重要组成,如果你也对昆虫感兴趣,《昆虫词典》还能带你了解更多关于虫子的世界。
《昆虫词典》的开本不大,共三百多页,全书收录137个词条,不能说是一部百科全书的作品,但是这本书摘取你最可能感兴趣的一些事情,尤其作为观察昆虫的新手,这本书一定能派上用场。
昆虫在自然界的存在,不仅是我们常见的样子,有些虫子在陆地爬行,有些在地底生活,有些拥有翅膀,还有一些生活在浅水区,他们形态各异,甚至在自己的生长过程中就会发生“变态”,就像是毛毛虫破茧成蝶,拥有了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些昆虫的一生虽然有些短暂,但却是“脱胎换骨”的精彩呢。
也可以根据这本书的内容按图索骥,看看身边的公园或田野里,有没有类似的昆虫,如果生活在乡间,想必会有很多熟悉的昆虫,尤其是被人们归类为“害虫”的那些虫子,如棉铃象甲,美国曾经为了消灭这种虫子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从杀虫剂到隔离方案都想过,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如果一种昆虫灭绝了,以它为食的生物也会缩减,而为它所食的生物则会锐增,大自然的法则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的,人类也不能依照自己的欲望进行决断,我们竭力保护的生态环境,也有这些“害虫”的一席之地。
昆虫世界也不缺一些“自然奇观”,有些虫子排出的体液,会让其他虫子忘乎所以;有些虫子会为了逃生主动断臂;有些虫子在幼虫时期就能四两拨千斤,甚至能以两栖动物为食……只要你仔细观察,大自然总有许多你不知道也从未想过的奥秘,一部《昆虫词典》,或许就是你开启自然观察的第一步。
《昆虫词典》读后感(九)
这是一本有点酷的书。拿到书的时候,就被他侧面的索引吸引了,真的是字典的形式。浅发一下,发现书里面都是插画,并没有实物图,还是有点不习惯的,而且插画比较少,真的更像字典,而不像一本科普读物,能感受到作者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是的,这本昆虫字典真的就是一本字典。
翻开书的内容倒是很精彩。并不是只提到了昆虫,还提到了昆虫的行动系统,所处的生态系统,比如生态系统服务。昆虫的文学作品,作者,科学家。最有意思的是人与昆虫之间的关系,比如人们如何利用保幼激素做杀虫剂,利用苏云金杆菌防治害虫,利用医用蛆虫代替抗生素,布须曼人用箭毒甲虫,它的毒素通过溶血导致血细胞破裂,破坏全身细胞的供氧,都是一些之前可能从未听说过的内容。虽然不是科普式的,把每一种昆虫都介绍的非常详细,但是展现出一些非常有趣的特别的昆虫形态。比如有特殊的食物储存策略的蜜罐蚁,可能“已读不回”的报死虫”,错误爱上啤酒瓶的“宝石甲虫”,雌蜂利用病毒寄生形成的僵尸瓢虫,蜂与病毒互利共生,把瓢虫变成僵尸保镖,听起来实在是有些科幻片的感觉了。这些都非常有趣且生动。
内容上是有一点遗憾的,介绍的昆虫还是太少了,而且并不是像有些科普,把昆虫的结构等都非常详细。像一些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昆虫,其实并没有提到,感觉对我日常生活去了解昆虫的帮助并没有很大。
书的最后后记提到,好奇心是昆虫学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即使全套的百科全书也无法将昆虫这一主题写尽讲透,但希望读者读完本书后对昆虫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愿意了解更多与他们有关的内容。我觉得这本书是做到了的。它成功的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原来小小的昆虫内部有如此多的构造,有各种形态,需要如此多的生命力量。想起了自己对于昆虫的了解和关注。还记得第一份工作是户外运动教育,第一次去福建,在厨房遇到了一个比拳头还大的蜘蛛,把我吓得要死,开始尖叫。结果厨师特别淡定的说,蜘蛛根本就不可怕,可怕的是我把他吓到了。后来在户外带着孩子们徒步,因为孩子们总是带着好奇心去看每一个昆虫,所以也硬着头皮跟着去一起看。慢慢的在孩子们的带领下,一开始觉得那些看起来很恐怖的家伙各有特点,有的虫子花纹特别多。有的颜色特别鲜艳。有的有拟态,可以模仿枯枝落叶,可以模仿鲜叶。是孩子们的好奇心带着我探索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书又为我带来了很多新的知识,未来又有了更多关注的东西,很喜欢。
还有一点是作者一直关注自然生态系统,这在书也多处多体现,作者也多次提到昆虫服务于整个生态系统。作者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来让人与昆虫之间实现更和谐的状态,保护昆虫的多样性,减少人的行为对他们的伤害,让人们意识到气候变化也对昆虫产生影响,而这会影响与我们其实是息息相关的。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意识到这件事情。
附上两张昨天新拍的昆虫,坐标海南万宁。
《昆虫词典》读后感(十)
这本《昆虫词典》是由美国著名昆虫学家埃里克所著的,本书由贵州科技出版社和知乎book出版作为一本干货满满的科普类书籍。可能无穷小亮看到了都会被这本书深深吸引。
坦白地说,这本小小的《昆虫词典》其实并不是一本昆虫图鉴,我们并不能在这本书中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昆虫的照片,并且带着他们来到田间地头去一一的对应和对照。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本书的科普价值和博物价值。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许许多多昆虫相关的知识以及昆虫相关的文化,能够让我们更加真切地去了解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这些小生灵。没错,可能你觉得他们充满了恐惧、充满了肮脏,但是实际上许许多多的害虫,许许多多的益虫都生活在我们身边,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可以让益虫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让害虫变得没有那么可怕。
作为一本非常old school的书籍,这本书是完全按照字母顺序来排列的没错,这也正好对应了这本书书名的昆虫“词典”两个字。第一个词汇就是“螨室”,在这本书中,作者其实没有按照分类来进行介绍,而是完完全全的按照英文的首字母来进行排序,所以你可以看到一些昆虫的名字、一些昆虫的动作和行为,甚至一些昆虫的分类以及昆虫学家!这里有一个特别有趣的词条叫做“s经里的虫子”,一直以来《s经》都影响着很多人对昆虫的态度,那么在这里面竟然也提到了一些虫子的名字和相关的事项。这本世界上最畅销的书籍都对昆虫有所描述,那不极大的拉进了我们和昆虫的距离?这正是本书科普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关于昆虫的点点滴滴,比如说“周期蝉”这个词条,为我们介绍了一个美国特有的生灵。蝉鸣声陪伴着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熬的酷暑,但是你对他们有着怎么样的了解呢?除了有些人会把还没有变成蝉的知了猴子做成美味的食物之外,你对他们还有着什么样的了解吗?那么通过这本书就可以在不经意间增加自己的昆虫知识,点亮一个又一个的技能树和知识树。
每一个词条到最后面还有一个另见词条,把相关的内容串联在一起,能够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举一反三搭建起细密的框架,最后是本书的索引以及后记。昆虫学家最珍贵的是好奇心,这是很多成年人所需要的,在我们学习昆虫的时候,也在培育着自己的好奇心。
《昆虫词典》读后感(十一)
昆虫是一类在我们身边非常常见的小生物,它们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地球上物种数量最繁盛的类群。
不少人对昆虫的印象是脏、有毒、可怕,但实际上,只有极少数与人类接触密切的种类会对我们产生危害,而大部分昆虫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而有用的角色,例如为植物传播花粉的蜜蜂和蝴蝶、能够吐丝结茧的家蚕、专门清理粪便的屎壳郎,即便是令人讨厌的蚊子也是众多玩赏动物的养料。
昆虫的适应性很强,它们早在4亿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并在漫长演化历程中根据不同生境发生了独特的改变;而人类文明的历史至今只有几千年。
仔细想来我们对于昆虫的这些厌恶情绪正是因为我们对其不了解,不了解就不能正确看待,《昆虫词典》给了我们重新认识昆虫的一个机会,在书中你会见识到各种形态各异、习性奇特的昆虫,它们虽然渺小,却是自然孕育的奇妙生灵,小小身体里蕴藏着大大的能量,它们有的飞行高度可以与飞机比肩,有的可以辅助医疗救人一命,还有的与人类产生共生关系,相伴相随。过去我们可能会对它们的存在视而不见,但是这次你一定会陷入昆虫的魅力当中。
《昆虫词典》的结构很特殊,用从A-Z的首字母串联起书中一个个关于昆虫的小知识,你可以通过索引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每个小知识相互独立,并不关联,即使中断阅读,再次拿起本书,也丝毫不影响阅读的连续性。但是这样也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碎片化的信息无法让我们系统性的了解昆虫的所有知识,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当作扩展阅读的一个索引 ,遇到感兴趣的章节,可以在书外进行信息搜集,扩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书中介绍的知识很多,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
昆虫界存在一种献礼行为,雄虫为了在繁衍中获得雌虫的青睐,会献上礼物,这些礼物就是昆虫界的“彩礼”。其中最特殊的礼物,莫过于某些雄虫会将自己作为礼物,供雌虫享用。动画片《黑猫警长》中有一个案子就是讲述了螳螂的这种献礼行为。
农业中解决病虫害有一招——生物防治,换成通俗的话就是以虫治虫,生物防治不但没有化学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性价比也更高。如用黄柑蚁消灭柑橘园里的椿象,澳洲短角瓢虫消灭吹绵蚧虫,都是成功的案例。
谁能想到看了就让人倒胃口的蛆虫,竟然对伤口愈合有奇效。使用蛆虫愈合伤口的做法由来已久,据说,成吉思汗出征时,战车里必备现成的蝇类幼虫,以便快速地治疗受伤的士兵。蛆虫之所以能成为神医是因为它会分泌一种叫做尿囊素的抗菌物质,这种物质能够加速新细胞的生长,阻碍微生物感染的发生。
《昆虫词典》除了让我们收获到关于昆虫的各种奇妙知识以外,也丰富了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在对事物没有基本了解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无知产生偏见和误解,而世界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真心的希望人类能与虫共舞,和谐相处。
《昆虫词典》读后感(十二)
图|文 逆光鱼
《昆虫词典》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你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其收录范国厂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已知的昆虫种类,从微小的甲壳虫到壮观的蝴蝶,你都能在书中读到他们的身影。这不仅是一部昆虫的百科全书,帮助我们全面的了解昆虫,而且也能帮助读者理解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更是一部详尽的学术研究资料,涉及到昆虫学、生态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
在词典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形态特征等都被详尽地记录下来。这不仅为昆虫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普通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窗户。通过这部词典,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的奥秘,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昆虫词典》这本书除了文字描述,还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这些图片将昆虫的形态、色彩、纹理等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惊叹于昆虫的精致和美丽。通过这些图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昆虫世界的神奇,从而激发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随书慢慢走近生动有趣的昆虫世界之后,不禁引发笔者的思考:何为益虫?何为害虫?真的应该用泾渭分明的界限去定义它们吗?这个世界上如果只有益虫,缺少了种间竞争和天敌控制,加上大量食物,那么益虫也会大量繁殖,泛滥成灾,最终也会变成害虫。正是遵循自然法则,害虫与益虫间进行正常的竞争与捕食,才更有利于维护生物群落中的种间的平衡关系,而非人类的强行干预。
人类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尺度来定义万物,把破坏我们生产生活的定义为有害,把不遵守行为规范的定义为出格,把和大家不一样的定义为边缘。然而大自然从来没有这样的尺度,它有捕食链,没有鄙视链。自然界里不管是益虫还是害虫都是整个生物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是合理的存在,都是自然界的守护奇兵。
对于自然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探索昆虫世界的指南;对于生态保护者来说,这是一本理解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教材;对于园林设计师来而言,这是一本可以提供灵感和指导的参考书。无论你身处哪个领域,只要对昆虫有着浓厚的兴趣,都能身临其境走进一个神奇的世界,更会让你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自然的美丽。
《昆虫词典》读后感(十三)
儿时曾读过一篇科普童话,讲的是昆虫界召开运动会,青蛙、蜘蛛、蚯蚓等皆报名却被告知不能参加,原因自是它们并非是昆虫。
当时读到这里很是不解,青蛙不是一直被称作是“益虫”吗?蜘蛛捕食飞虫喂食难道不是跟螳螂一样是昆虫?至于蚯蚓它爬来爬去的样子跟蚕宝宝也差不了多少啊!
咋这几位就不是昆虫了呢?
完全读完那篇童话后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被称作是“虫”的小生命都是昆虫的。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长有三对足、两对翅膀,生长发育过程中经过内部和外部的形态变化,具有以上特征的才能被归为昆虫纲。
如此一看,这昆虫的世界还真是奇妙的很啊!
说到这里不免想要问几个问题,你知道几种昆虫的名字呢?能够辨识出哪些昆虫呢?有关于昆虫的成长变化和生活习性又能够说出多少呢?
哎呀!这真是不想不觉得什么,一琢磨原来自己对于昆虫的了解还真是少。
如果你对昆虫产生了兴趣,那么就请翻开这本《昆虫词典》瞧一瞧吧。
这是一部由美国博物学家、作家,昆虫科普领军人物埃里克·R. 伊顿所编纂的自然科普图书。全书按照A~Z的词条顺序一共收录了137个与昆虫有关的词条,所以也可以将其视为是一部昆虫知识百科图书。
在这里你所能看到的可不仅仅只有那些舌蝇,冬冬虫、红火蚁等等各种昆虫的名字,还能够了解到蜕皮、自切、携配等以前听过的或是没听过的昆虫的种种行为。
当然还有许多与昆虫有关的研究者的名字与书籍也会作为一个词条出现在这本书中。
尤为奇妙的是,还有许多你或许根本不曾想到过的事与物居然也是跟昆虫有密切关联的。
据统计有200多种鸟类接受过蚂蚁所带来的洗浴,这种情况被称作是蚁浴。
传说中的不老泉居然能在昆虫身上找的到,它就是保幼激素。
令人闹心不已的害虫跳蚤居然会被人们拿来组成马戏团,并且跳舞、拉车、转摩天轮样样精通,这听起来是不是非常的不可思议?
这还真是一本奇妙的科普类图书,不仅能够让人从中获得科学知识,还有如此之多的趣味内容在此等待你去一观。
真是不看不知道,此书好奇妙啊!
《昆虫词典》读后感(十四)
在这个宇宙中,我们常常仰望星空,寻找着那些遥不可及的文明与奇迹,却往往忽略了脚下那些微小生命的智慧与奇观。
埃里克·R. 伊顿的《昆虫词典》正是一本将我们的视线从浩瀚星河转向地球微观世界的奇妙之作。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解锁昆虫王国的秘密,更能领悟到刘慈欣在《三体》中所描绘的黑暗森林法则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化的深刻哲理。
博物学的发展,让我们对昆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亚里士多德到达尔文,从林奈到现代的昆虫学家,他们都在不断地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而《昆虫词典》正是这一探索过程的结晶。它以简洁明了的文字,生动形象的插图,为我们展示了昆虫世界的美丽与神奇。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伊顿对昆虫的热爱与敬意,也可以体会到他对科学的追求与执着。
《昆虫词典》中的137个词条,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星辰,组成了昆虫宇宙的星图。每一个词条都揭示了昆虫世界的一个独特面貌,从“杀人蜂”的多样性,到昆虫界的“泡泡机”,再到跳蚤的驯化,这些都是自然选择的奇迹,也是生物进化的见证。它们让我们想起《三体》中,文明的发展与进化同样是多样性与适应性的产物,无论是在宇宙的广袤中,还是在地球的一隅。
昆虫的智慧同样令人惊叹。《昆虫词典》中描述的蛆虫在现代医疗中的应用,以及蚂蚁肚子装蜜露的现象,无不体现了昆虫在自然界中的精妙适应。这让我不禁联想到《三体》中三体文明利用智慧和科技在极端环境中生存的能力。昆虫与三体文明虽然相隔亿万光年,但它们在生存智慧上的相似之处,让我们不得不对生命的伟大与适应性肃然起敬。
昆虫的社会性也是一个让人着迷的话题。《昆虫词典》中对于蜜蜂、蚂蚁等社会性昆虫的描述,让我们见识了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社会体系。这些昆虫社会的运作方式,与《三体》中三体文明的社会组织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有着严格的分工与合作,都在为了整个社会的生存与发展而不懈努力。这种社会性的演化,无疑是智慧生命共同的财富。
然而,昆虫世界的残酷与斗争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昆虫词典》中提到的“向敌人投‘毒气弹’的甲虫”,以及让瓢虫变成僵尸的胡蜂,都揭示了自然界的生存法则。这与《三体》中文明之间的冲突与斗争不谋而合。生存竞争是宇宙的常态,无论是在昆虫的微观世界,还是在星际文明的宏观舞台上。
回到《昆虫词典》本身,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昆虫学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的作品。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昆虫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在昆虫的世界中看到了自然的智慧与奇迹。它的语言诙谐幽默,充满了风趣与热忱,让人在阅读中不由自主地发笑,同时也深深思考。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学习,是我们共同进步的关键。
在《昆虫词典》的陪伴下,我们不仅能够出门找虫,更能在昆虫的微观世界中发现宇宙的宏观奥秘。这本书是对自然的一曲赞歌,也是对生命智慧的深刻颂扬。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昆虫的小小身躯,还是在遥远星系的文明中,生命的奇迹与智慧永远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学习、去尊重。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自然美景和生态环境。《昆虫词典》以其独特的魅力,唤起了我们对大自然的关注和敬畏之心。它让我们意识到,昆虫世界虽然微小,但却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保护好这个美丽的昆虫世界,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昆虫词典》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昆虫虽小,智慧无穷;生态和谐,人类共赢。”让我们一起走进《昆虫词典》,探寻昆虫世界的奇妙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