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傲行》是一部探讨智慧与骄傲之间微妙关系的小说。主人公凭借睿智和勇气,成功解决了一系列难题,但随之而来的骄傲却让他陷入困境。通过主人公的遭遇,作者告诫人们要谦逊对待智慧,不要被骄傲所蒙蔽。这部小说引人深思,值得一读。
《智者傲行》读后感(一)
不建议对投资一窍不通的人读,因为书中的专业用语都没有解释。
不建议把投资等同于炒股的人读,因为作者是讲基础分析的。
言简意赅,一针见血,犀利。看似简单的结论后面其实隐藏着很多分析和调查。值得好好思考。
1/7页《智者傲行》读后感(二)
【富贵的秘诀】我有句金玉良言,把握得当,便可富贵万千年。决定一个人能否富贵万千年的,并非升市时你手头上有多少货,因为升市时只要肯借钱,一定可以有货;真正的秘诀在于,跌市时你的口袋里有多少钱。这个道理非常简单,路人甲乙丙都知道,只是身体力行能否做到而已。by陆东《智者傲行》
2/7页《智者傲行》读后感(三)
最近在ipad上读的,作者是个做分析很牛逼的人。最近老有朋友讲起,郎咸平在每年年底公开的评论,都成为可以考证的预言;而陆东,其实就是另一个这样的人物。单单看书名,也许还未能体现出行文的精髓,其实你看过一两个章节,就会发现,里面说的不止是牛逼的事,还是以牛逼的姿态和骄傲的语调去说的。
不过人家有炫耀的资本,这就是我刚刚说“牛逼”而不是装逼的原因,其中从恒生银行投资部起家,然后辗转跳跃,每次职场转换,无论是buy side还是sell side,都玩得风生水起左右逢源。他叙述自己的每一件事,基本上可以带入一个公式,那就是“群愚曰********,子曰**********,事情发生了,如子曰是也”,第一次看还由衷地敬佩一下,然后一而再再而三地读到,实在受不了那语气。
3/7页《智者傲行》读后感(四)
1. 在股市赚钱,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不理会市场的杂音。
2. 怎么样去判断股价是否合理,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最基本的常识,在市场每次达到超高位和超低位时,总有人不相信。
3. 一切终将回归到基本面。
4.散户害怕离开羊群的孤独,总要等到趋势确认之后才进场,此时已经到了浪顶。
5. 技术分析只是假设以往发生的事情会不断重复,不可以作为依据。基本分析是计算合理价值,所以,卖出就跌,买完就涨是不可能的事情。投资者不可能将所有钱赚完。顺水推舟并非发达之道,要成功,一定要先行,然后忍耐逆水行舟的寂寞,忍耐买完还跌,卖完还升的痛苦。
6. 投资成功之道,就是分析和耐心。分析可以从书本学到,耐心则是性格问题。
7. 大部分人的第一笔钱一定靠储蓄,有了少许资本,便要投资,财富才会越滚越大。
4/7页《智者傲行》读后感(五)
题目是我看完本书之后的感想。
道理很简单,结合作者的实际情况更有说服力!
这几年看书越来越多,
发现好书也越来越多,
也慢慢从好书中得到一些感悟,
以前觉得看了很多书但收获不大,
我觉得是还没到“量变引起质变”的阶段,
现在慢慢有点质变的感觉了,这感觉很不错。
从一些好书中吸取营养,是最快乐的事情。
相反,国内上很多作者滥竽充数,作品质量堪忧。
偏题了。
这本书在投资类特别是股票投资类是不错的书。
道理清晰明了,背后的逻辑和作者勇于“逆向”的让人震撼。
值得好好一读。
摘抄文中好句:
1、在分析骨架的合理水准时,除了市盈率外,还要考虑市净率和股息率。因为市净率是一个长期来说比较稳定的参考,而股息率是股票投资与其他投资的一个重要比较。
2、Earnings Yield Gap Model(盈利收益率差模型):比较股市盈利与资金成本,计算出股市的合理值,若股市盈利高于资金成本,则表示股价相对便宜,反之,股市盈利低于资金成本,值博率便不高。
3、金玉良言:把握得当,便可以富贵万千年。也就是说,决定一个人能否富贵万千年,并非升市时你手头上有多少货,因为升市时只要肯借钱,一定可以有货;真正的秘诀在于,跌市时你的口袋里有多少钱。道理很简单,只是能否身体力行做到?
4、以后怎么解决医疗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投资。当全世界对药物的要求愈来愈高时,投入研究药物的资金会愈来愈多,药物必定会愈来愈贵。人又愈来愈长寿,做到65岁退休,还有40年的生命,如果不靠自己,社会肯定负担不起,要一小撮人背起这个重担,除非狠狠加税。
5/7页《智者傲行》读后感(六)
开篇看到作者这样描述A股市场时——“A股市场有一个特色,许多国企的盈利来自它所持有的其他国企的投资收益,股价上升又变成推动未来盈利预期的上升因素,股价与盈利增长,就变成了一个循环上升的关系。”——不禁点赞,拍案叫绝。下定决心细细研读此书。
作者对股价的分析使用Earnings Yeild Gap Model(盈利收益率差模型),即比较股市盈利与资金成本,计算出股价的合理值。关键在于准确掌握股市盈利和资金成本。大多数投资者喜欢用PE去给标的估值,然而,PE只是一个数字游戏而已,反映的往往只是过分乐观或过分悲观的情绪。
我们要怎样去研究市场呢?从大多数投资者认为“沪港通“会带来大量资本流入港股带来港股的估值腾飞,作者自发的研究”以20世纪80年代中国台湾和日本的情况为依据,研究资金流动能否支持股市持续性地冉冉上升。“选择台湾和日本的原因时,当年两者的环境与2007年的中国大陆市场非常接近,经济体系的结构都是依赖廉价劳工。给我的启发:要善于迁移知识,知识体系的构架还是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如何构架稳健而又实用的知识架构,需要慢慢摸索。
大多数散户存在以下问题:
(1)当市场每一次达到超高位或超低位之际,总会自圆其说,认为这次与以往不同,不再相信计算、数据、历史。
(2)散户害怕离开羊群的孤独,不相信自己的独立判断。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何大家每次都会犯同样的错误?
作为一个好的分析员或基金经理
(1)首先要和市场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远到感觉不到市场的气氛,也不可近到太过投入,时常盯着股票机,看看目标价位到了没有。
(2)只要分析、理论有根有据,完全毋须害怕。要看得出大市即将转势,看得出一家公司的股价太贵或太便宜。
(3)要有胆量押注,要具有承受孤独、承担责任的勇气。在转势之前行动,然后忍耐,忍耐逆水行舟的寂寞,忍耐买完还跌、卖完还涨的引诱。
6/7页《智者傲行》读后感(七)
这本书其实很早就看过,但是仿佛事情认识与体会不经沉淀,就不能透出底子里的位。这书写的不算华丽,所幸袍子揭开亦没有虱子,算是篇值得咀嚼的厕上文。
智者大人在书中说价值投资者一定要坚持基本面分析,波段只是炒家的朋友,这恐怕在A股要看看天时地利。我曾经连续几年按照总波幅比较当年涨的最好的十只股票,那列表可是一水的概念题材加重组。即便2010年在稀土国家战略促进下出了个还算有盈利支撑的包钢稀土,但同板块的广晟有色、中色股份、厦门钨业以及莫名其妙的赣州稀土重组概念股一二三在涨幅上可是不会有半点的逊色,是垃圾飞在风中的现实冷酷?还是价值投资在A股略显骨感?陆东换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真正赢大钱的,不在于升市有多少资产,而是在跌市有多少现金。股市确实是个无情的地方,财富流转有功名万千也有尘土如烟,A股哪一个庄家神话的破灭不曾伴随纸面财富高如泰山?
他在书中自己介绍了所使用的盈利收益率差模型(Earnings Yield Gap Model):比较股市盈利和资金成本,计算出股市的合理值(即股市盈利相当于资金成本的关系。若股市盈利高于资金成本,即表示股价相对便宜。)从市盈率、市净率以及股息率三个角度来分析股价是否在合理的水平。贵过了头,总要面对万有引力,只是下坠的过程恐怕就不那么好受。
智者大人对于好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也提出了很多有意思的要求,比如要和市场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远到感觉不到市场的气氛,也不可近到太过投入,具有承担孤独、承担责任的勇气。这与张化桥先生讲的不让研究员看到股票价格,先估值定价,再与市场比对,有异曲同工之妙。
全书让我印象最深刻,三年之中依然能够不断想起的文段,来自扒逆水。顺水推舟发达者少,大多死在战友的刀光剑影中,面子朋友总会被真切的利益所改变,要成功,一定要先行。逆水接刀,转势则是运气,不转则暗暗体会孤独寂寞,期间还有买完还跌,卖完还升的诱惑,恐怕我自己水平也有限,这些年做投资感受身边朋友的买卖情绪,思考他们的行为模式,做的好的,大多确有逆水之道,着实让人深思。
当这些大道都已布完,书中也不可免俗的对于财富图景进行描绘,讲讲滚雪球,找长坡的俗套。不过以下关于香港和大陆的两段骈句,也算俗套中的不俗了。
香港:定下方向、勇往直前;长线发展、还看教育;市场力量、 更胜政府;经济转型、 痛苦过程;边界制约、难以发展;经济支柱、无自主权;十年之内、港币消失;可行出路、商品买卖;经济踏板、政治模范;发展服务、拥抱内地;解放思想、纾尊降贵;香港卖点、法理制度;行业渗透、13 亿人;传媒有景、教育可为;协调澳门、发展旅游;与1994 年方向一致;今非昔比 、程度不同;曾被蛇咬、草绳都怕;地产牛市、 并未中断;卖地政策、收紧供应;豪宅市道、信心指标;内企上市、热潮减退。
中国:资金成本、无分风险;高手出招、翻天覆地;高薪养廉、渐见成效;要发大财、两大因素;空间开放、两大得益;韬光养晦、背后因由;人口庞大、难以超美;经济繁荣、百年盛世;洗太平地、熊市出现;心态改变、理财发展;人口老化、基金当道;内地地产、重新定位;内地地产、难成大器;跟风者众、零售难搞;扭曲环境、科技落后;即使开放、毋惧竞争;招行平保、值博率高;此次调整、未见熊影;大市将亡、必有怪事;富贵千年、等待时机;两年之内、H 好过A;有了经济、便有民主。
今年的港股经理调侃说陆东今年的观点就是全听他的,再过三年,我还会记得这书中的什么呢,流转的财富又会光耀谁家的门楣?
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