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摘抄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5 15:50:12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6-15 15:50:12   小编: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是一本关于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科普读物。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详实的科学数据,向读者介绍了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本书对于理解生命学和进化论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科普读物。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一)

相信没几个人不认识老爷子大卫·爱登堡 David Attenborough,每次看到他的新闻就以为是去世了,这个年纪还在不断的贡献能量也真的是活成了一个传奇。这是头一次以影视之外的形式与老爷子接触,文字的力量丝毫不亚于影像。每个地球人都应该读一读,我们对星球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人类的无知和狂妄早晚会把自己置于死地。这里面有一段关于社会进步的精彩描述让我想起立鼓掌:“所有这些社会进步当中,有一项已经证明可以大大缩小家庭的规模,那就是女性赋权。无论哪里,只要女性有投票权,只要女孩不早早辍学,只要女性的生活自己做主而不是听命于男人,只要女性能获得良好的保健和避孕手段,只要女性做任何工作都不受限制,对生活怀有远大抱负,生育率就必然下降。原因很简单:赋权带来了选择的自由,而女性在生活中一旦有了更多的选项,她们就常常选择少生孩子。一个国家的女性赋权越迅速,越充分,整个国家经过第三阶段进入第四阶段的速度就越快。”类似的精彩片段书中随处可见,这不仅是一本增长知识的书,更是一本让我脑海中的警钟长鸣的提醒之书。推荐指数:5/5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二)

人类给地球和自身带来的危险,已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也正因为这样的话题总是缺乏“保鲜度”,或者说问题在思维层面上超乎寻常的复杂性,又或者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极大提升导致了我们在直观感受上的滞后麻木,总之,面对快速失衡的生态环境,我们(绝大多数人)往往止步于发现问题,而拒绝真正进入解决问题的阶段。

“我们过得舒舒服服,头上却笼罩着我们自己制造的灾难的阴影。造成灾难的正是使我们得以享受舒适生活的东西。我们会很自然地继续这样生活下去,直到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证明不应维持现状,并且有另辟蹊径的完善计划。”

阅读的过程,既触目惊心,也很受感动,“虽千万人吾往矣”,在大多数人或浑浑噩噩或视若无睹的危局之中,还有很多人在努力收集证据、完善计划、呼吁改变。“实现可持续性革命,推动重新野化世界,采取稳定人口的举措——这些将重建我们这个物种与周围自然世界的和谐关系。”

阖卷自问,从个人层面而言,我们能做得比现在更多吗?“我们若想继续存在下去,需要的不只是智力,还有智慧。”具备这样的智慧吗?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三)

书的文体量不长,文字也简单易懂,内容却沉重又严肃。一些关于自然,关于未来,关于人类的警醒。

第一部分《目击证词》,作者用数据与自己的回忆为蓝本为我们构建出了古早的社会图景,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发展与膨胀的疯狂;第二部分《黯淡前景》则是在无止境破坏下,未来50年内人类将迎来的令人胆寒的末世图景;最后是《未来憧憬》一章,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措施,包括林牧、轮种以及鱼类保护区等措施都很有可行性。

总体来说就是中规中矩的环境保护科普,最感触的是第一章里包括碳污染排放量里人口的一些数据,很震撼。很想去看看同名纪录片,应该会比书籍更有冲击力。

摘抄:

无论哪里,只要女性有投票权,只要女孩不早早辍学,只要女性的生活自己做主而不是听命于男人,只要女性能获得良好的保健和避孕手段,只要女性做任何工作都不受限制,对生活怀有远大抱负,生育率就必然下降。原因很简单:赋权带来了选择的自由,而女性在生活中一旦有了更多的选项,她们就常常选择少生孩子。

不管有没有我们,大自然都会回归。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四)

本周的书,读完了。

前面的内容我读的很通畅--因为那是人类的恶行,我们已知,每天发生在我们无处不在的生活中的恶行。

后面我读的慢了--因为那是个艰难的未来,人类习惯于索取,就算是生态环境意识的觉醒,国家政府号召大的政策,但依旧是远远无法触及普通人的生活层面,我们微小的努力,在大多数人眼里都是“你一个人这样就有用了?”,更重要的是,你依旧无法放弃那些你正在做正在经历的事情,明明知道这也是你微小的努力加速地球的衰败,但你依旧不会停止。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听从作者的建议,少吃肉,少生娃,使用清洁能源,少给地球制造负担。

但我其实心里也有个疑问,我的微薄之力真的有用吗!

我很心疼那些动物,我甚至想加入动物保护协会,我想做更多的公益,想尽微薄之力帮助更多的动物夺回地球上属于他们的一切。

可是依旧是无力感,只是一个普通人,就算是作者这样的人物,依旧是无力感。

有点悲观,我们的星球会好吗!可恶的人类什么灭绝?万物是平等的,我更希望把地球还给地球!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五)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豆瓣8.8分。大卫·爱登堡,爱看纪录片的人,应该对这老爷子一点都不陌生,无数近乎满星的自然纪录片,让这张脸成为了受人尊敬的全球明星。所以最开始我买了这本书再加上这本书很有情怀的书名,让我以为它就是一本文字版的地球脉动,正准备领略一番地球之美的时候,却意外的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热爱自然的老头,与时俱进的展现了对地球生态的思考。

让我没想到的是,一个90多岁的老人家,关于这个星球很多事,哲学和理念,甚至一些关于碳中和的技术,了解得非常前沿。你要说这些理念从一个小年轻嘴里说出来吧,多多少少会让你觉得天方夜谭,要么就是过于狡黠得一种表现。然而在一个半辈子游历全球,见的鸟比你吃的鸡都多的老爷子,这种非常前沿的理念,就显得非常有说服力。

书里很重要的一个理念是可重复利用的资源,所谓的可重复利用不仅仅是能源,还是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人造肉,海带养殖碳中和,以及牧场内的生态放牧,将不同的动物叠加起来饲养,结果牧场内的生物多样性比一些自然公园做得都好。老爷子有一个总体的指导目标,即让自然恢复自然。我们再如何努力,都是受控性的生态保护,然而这一切的努力都没有自然本身对自然修复力量强大。所以一旦这些日常所需衣食住行,全部或者大部分源自人类的造物时,被过度捕杀的动植物,就会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样大自然对自己的修复就开始了。

总之书写得即与时俱进,又很有底蕴。值得一看。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六)

副标题是我一生的目击证词与未来憧憬。作者是拥有“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之称的大卫·爱丁堡。94岁的老爵爷的这本书,半本历数职业生涯中的与生命奇迹相遇的惊奇时刻,半本因人类越来越出格的生态破坏忧心忡忡,呼吁人类即刻采取行动。

这本书的第一个画面是11岁的大卫骑着自行车,在乡间用掉整天的时间翻找海中生物菊石化石,镜头从1937年跳至1954(加入BBC电视台),又跳至1968年(他与万千人类共同见到了太空中地球的照片),之后的每一年都过得很快,他出品的纪录片《生命的进化》、《蓝色星球》均享誉全球。而伴随着这一过程,是人口猛增,而地球上未经开发的荒野,从66%一直锐减到35%。

回望自己90年的所见,带着对整个地球和所有人类的爱与关切,他发出吹哨人的呼喊:纪录片中丰饶可能是假象,野生动物持续受到威胁,而人类若不回头做出改变,也将被自然教训。

爱登堡爵士呼吁人类扼制自己的贪婪,放下对经济增长的执念,使用更清洁的能源和普及更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些举措有大有小,但都是不分国界,也不分群体的,是相互关联,又应该达成“星球内共识”的理念。举个例子,日常生活增加植物蛋白比例,替代肉类,不仅能够节约食物链中的能量折损,同时也缓解了养殖农场的压力,养殖农场规模缩小,农场恢复野化会给野生动物更多生存空间……是一种观念颠覆后带来的整个星球的运行方式改善。

体量不大的一本小书,但也是因为限于篇幅,很多观点点到为止没有展开,也是因为WWF合作,难免措辞官方了些。种草了爵爷的Life on Air自传以及相关纪录片,等待明年一一解锁。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七)

读这本书到一半时,我忍不住感叹,人们究竟还要多便利?我虽也是追求物质满足的俗人一个,但觉得世界够快了,令人惶恐,因此作者后段提到“增长”和“成熟”时是无比赞同的,也被其中许多数据所震撼。但终究格局与论调很高,仔细想想身在人类社会中,诸多细节并不是有全人类的憧憬就可以掩盖的。

以下是我从短浅的可见的世界出发,表达一点片面的,小小的见解。

现在的人类福祉来源于人类文明,来源于试图解释,并控制地球上一系列自然物质的过程,这是一个对地球来说短暂,或者对全新世来说也并没有多么长久的时期,而这一过程,对于生活于每个世代的个人来说,是什么样的时间概念?是无比漫长,是一百个我的一辈子。

作为人,我关心农地和食物,肉是否新鲜,蔬菜是否绿色;当作为一个物种,我会在看《复联3》时,成为站灭霸的那一个,极端地,抛弃人类视角下的道德主义,更关注我们的罪恶,让一切福祉又毁灭于人类文明的行为,我希望这一切能停止,像书中所说让出空间、野化世界、减少碳排放,那一切是美好的趋势,对群体充满善意的选择。

当再次回到此世代的个人,这场变革是一场对许多人的牺牲,和战争一样,不管多么正义的战争。作为【人】这种物种,我不能坦然面对现实下,发生在一个个人身上的具体牺牲,这不是即将发生,而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狭隘地说,人类文明诞生了许多文化,古老的,对自然语境下有害的东西,尤其对于我们这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国家,那些传统会在这场行动中被移除,还有在我们这个年代依旧靠那些东西活着的人。

总的来说,基于人自负的主宰力,我们有对万物负责的使命感,但逃不开人性的弱点,我可以不贪婪,不再要更加便捷的生活,但无法忽视我能看见的个人的命运。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八)

作者首先从普里皮亚季——“切尔诺贝利”核爆炸的中心出发,这个本来应该欣欣向荣的小城时至今日仍不适宜人类居住,在未来的几百年几千年也同样如此,作者称其为“彻底绝望之地”。这是由于人类的失误造成的巨大生态灾难。然而,同样的生态灾难每天都在都在世界各地上演,每个人都难辞其咎。那么,如果我们现在不行动起来的话,我们有可能也会像普里皮亚季的居民一样,在睡梦中走进一场大灾难。

作为一个90岁高龄、脚印踏遍世界各个地区的目击者来说,大卫清晰地看到了生态环境是如何一步步恶化成今天这个样子的。世界人口从1937年的23亿猛增到了2020年的78亿,但与此同时,未被人类开发的地区也从当年的66% 降低到了今天的35%,我们砍伐树木、抽干河流、排放污水……是的,现代社会的发展看似是奇迹,不过是窃取。

如果我们仍然不加节制地索取自然资源,那么人类的前景无疑是黯淡无光的。作者呼吁从现在开始改弦易辙,一切都还来得及。当然,发展的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人类不可能爬回树上,我们需要可持续发展,在最大限度维持人类现在生活状态的情况下,弥补对生态的伤害。开发更多清洁能源、重新野化大海、野化大地、让出生态空间,并为即将到来的人口高峰做好准备,人类需要立马改善生活状态,以拥抱更加生态的未来。

大卫·爱登堡的一生在我看来就是个传奇,他的脚印几乎到达了世界上每一个地方,尤其是野生动物的家,我羡慕他能够实地观察到那么多珍稀动物。而现如今,即使有大卫那样的勇气和热爱,我们恐怕也难以捕捉到许多动物的踪迹了。

读完之后,我在想,许多的生态问题更多的是需要生态科技的助力。但是,我们真的能够在生态科技革新之后解决好生态问题吗?如果科学技术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飞速发展呢?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今天少浪费一点自然资源,明天我们就能多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九)

说起 大卫·爱登堡这个名字,肯定大多数人都知道,他被誉为 “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英国杰出的博物学家、探险家,BBC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 曾主持制作多部享誉全球的纪录片,包括《生命》三部曲、《地球脉动》《冰冻星球》《蓝色星球》等等。 当然,我是冲着老爷子的名字来看这本书, 前几天看了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这本书,讲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违规建设以及人员操作不当引发的世纪灾难,本书的开头和结尾同样是切尔诺贝利前后对比, 34年后这里变成了 珍稀动物保护区,大自然拿回了自己的地盘。森林占领了这个被弃的城市。灌木丛挤裂了混凝土,砖缝中长出了常春藤。各种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似乎无论我们犯下的错误多么严重,大自然只要有机会都能克服。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用大量的数据说明事实,只要认真看过一些自然的纪录片,留意过一些有关自然的新闻资讯,书里讲述的内容都会知道, 列举书里提到的一组数据:1937年世界人口:23亿[,大气层含碳量:280 ppm,未开发的荒野:66% (1ppm为百万分之一) 2020年世界人口:78亿[,大气层含碳量:415 ppm,未开发的荒野:35% 前两天看了一个帖子,标题大意是珠峰上的垃圾何去何从, 据估计,仅珠穆朗玛峰上就有14万吨垃圾,包括40吨人类活动废弃物,此外还有300多名遇难登山者的遗体 还有珠峰下面的小村庄,到处是垃圾填埋场,看到遍地垃圾的照片真的是触目惊心,人类一边在征服自然,另一面又在破坏自然, 每次我们去户外爬山露营,自己产生的垃圾全部背下山,路上看到的垃圾也会尽自己所能一起带下山。 改变不了大环境,可以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光盘行动,垃圾分类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 地球上只有我们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创造世界,然后再将其毁掉。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能力,这在地球所有的生物中也许是独一无二的,那就是设想一个未来,然后努力使之成真的能力。 现在仍来得及纠正过去的错误,管理造成的破坏,改变发展的方向,再次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十)

说起 大卫·爱登堡这个名字,肯定大多数人都知道,他被誉为 “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英国杰出的博物学家、探险家,BBC电视节目主持人、制作人, 曾主持制作多部享誉全球的纪录片,包括《生命》三部曲、《地球脉动》《冰冻星球》《蓝色星球》等等。 当然,我是冲着老爷子的名字来看这本书, 前几天看了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这本书,讲述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违规建设以及人员操作不当引发的世纪灾难,本书的开头和结尾同样是切尔诺贝利前后对比, 34年后这里变成了 珍稀动物保护区,大自然拿回了自己的地盘。森林占领了这个被弃的城市。灌木丛挤裂了混凝土,砖缝中长出了常春藤。各种动物在这里繁衍生息,似乎无论我们犯下的错误多么严重,大自然只要有机会都能克服。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用大量的数据说明事实,只要认真看过一些自然的纪录片,留意过一些有关自然的新闻资讯,书里讲述的内容都会知道, 列举书里提到的一组数据:1937年世界人口:23亿[,大气层含碳量:280 ppm,未开发的荒野:66% (1ppm为百万分之一) 2020年世界人口:78亿[,大气层含碳量:415 ppm,未开发的荒野:35% 前两天看了一个帖子,标题大意是珠峰上的垃圾何去何从, 据估计,仅珠穆朗玛峰上就有14万吨垃圾,包括40吨人类活动废弃物,此外还有300多名遇难登山者的遗体 还有珠峰下面的小村庄,到处是垃圾填埋场,看到遍地垃圾的照片真的是触目惊心,人类一边在征服自然,另一面又在破坏自然, 每次我们去户外爬山露营,自己产生的垃圾全部背下山,路上看到的垃圾也会尽自己所能一起带下山。 改变不了大环境,可以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光盘行动,垃圾分类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 地球上只有我们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创造世界,然后再将其毁掉。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能力,这在地球所有的生物中也许是独一无二的,那就是设想一个未来,然后努力使之成真的能力。 现在仍来得及纠正过去的错误,管理造成的破坏,改变发展的方向,再次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十一)

有多少人的梦想是希望用脚步去丈量世界,去心去感受自然?有人在94岁的时候仍然没有忘记一生的梦想,怀抱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去探索世界,在阅尽了自然界的壮丽奇观之后,他也亲眼目睹了全球生态的遭遇,他要借由一本书向全世界发出警告。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我一生的目击证词与未来憧憬》是“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先生的新作,他呼吁人类联起的来应对共同的命运——在过去半个世纪由“大加速”发展而引发的自然环境失控。随处可见的雨林梢枯、水体酸化、荒野退化、生物多样性骤减、大气碳含量攀升,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已经被撼动,该如何拯救?书中提出了通过采用“甜甜圈模型”,变革饮食结构,保持生态迫在眉睫。 让所有人在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机会肯定本来就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为方便您的阅读,我已将全书生成3张读书卡片。将书读薄,将知识内化,希望对你有帮助,阅读愉快!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十二)

你可能对于作者的名字不了解,但说到《生命》三部曲、《地球脉动》《冰冻星球》《蓝色星球》《植物的私生活》《猎捕》等这些享誉全球的纪录片时,你一定非常熟悉,这些都是本书作者在BBC时主持制作的节目。

就像本书所介绍的:94岁的大卫·爱登堡一生都在做一件事情:走遍全球,探索自然世界。在非同寻常的人生历程中,他阅尽了自然界最为丰富壮丽的奇观,也目睹了全球生态环境遭遇的戏剧性变化。曾经繁茂的热带雨林和浮游植物群落封锁住了大量碳,帮助维持大气平衡,而今雨林梢枯、水体酸化;北极冻土和浮冰逐年以可见的速度消融,剥夺了海象最后的栖息地,也打开了释放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阀门;山地大猩猩濒危,活了一个多世纪的海龟在海洋塑料垃圾中挣扎求生……荒野退化,生物多样性骤减,大气层碳含量攀升,一桩桩局部性灭绝事件动摇着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人类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加速”使这个世界滑向失控和衰退。

现在,大卫·爱登堡站在切尔诺贝利的废墟上,向全世界发出警告。人类对地球的行为正在复制导致二叠纪大规模物种灭绝的风险条件。如果环境照此恶化下去,在未来100年内,地球将再次经历生物大灭绝,而此次矛头直指人类。

应当如何自救?希望并非渺茫。大卫·爱登堡怀抱对生命世界的敬畏和热爱,呼吁人类捐弃分歧,联起手来应对共同的命运。他提出重新野化世界、保持万物可持续性的观点,并针对国家和个人给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包括采用甜甜圈模型,超越增长执念,让出更多空间,变革饮食结构等。未来已来,时不我待,保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这是这位已过鲐背之年的老人给予我们的深切叮嘱。

~~~~~~~~~~~~~~~~~~~

但是现在的国际形势和地缘政治,正在将整个世界所割裂,将世界分裂成对立的两面,将国家中的人分裂成对立的人群。各种各样的极端化纷纷上演,在”拯救人类“这个需要全球人一起努力的目标上,还存在着多少动力?

是的,是拯救人类。地球不需要拯救,当地球的生态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类濒临毁灭,对地球来说,也不过是换了一批居住者。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十三)

全书从老爷子在切尔诺贝利遗址普里皮亚季的实地考察经历开始,引出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呼吁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 本书主要围绕两部分展开,一方面是老爷子94年来探索自然世界的工作的所见所闻;另一方面是老爷子和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得出的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这本书阅读起来没有压力,非常通俗易懂,可以把它当做一本科普读物来阅读。虽然我作为普通人没法和老爷子感同身受,但通过这本书也能了解到的大自然所面临的困境有多么地严峻,所以我影响力虽小,也会尽可能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另外,纪录片和这本书是同时启动的项目,可以配合观看。而且真实影像带来的冲击力远大于书籍。

大卫·爱登堡:地球上的一段生命旅程 (2020)

9.4

2020 / 英国 / 传记 纪录片 / 艾雷斯泰·法瑟吉尔 基思·肖利 Jonathan Hughes / 大卫·爱登堡 Max Hughes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十四)

初识大卫·爱登堡,是因为BBC记录片《植物王国》,白发苍苍的老爷子站在英国丘园的温室里,对植物的外形、生长侃侃而谈,用让人窒息的美感既拍下了植物的雄伟,也留下了细节。此后,在各种BBC的自然记录片中时常看到老爷子的身影,从他的字里行间很容易让人感受到对老爷子对大自然的热爱。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自然博物学家,也无愧其“世界自然记录片之父”的美誉。 近日,阅读了爱登堡老爷子在94岁高龄写下的《我们星球上的生命》一书,其中,记录了老爷子通过BBC与大自然结缘的经历,也讲述了老爷子对生态破坏给生物带来灾难的忧虑。

见过最美的风景 在《我们星球上的生命》里,爱登堡老爷子从他小时候对自然的热爱谈起,上学期间便对生物化石、动植物表现了浓烈的兴趣。剑桥莱尔学院毕业后爱登堡进入BBC成为一名脱口秀主持、制片人、节目总监、台长,为BBC服务长达50年。期间,他经历了电视行业由黑白向彩色跨越的历史阶段,并在这个时期恰如其分地推出了《生命的进化》、《活力星球》、《生命之源》等一系列自然历史纪录片。爱登堡带领拍摄团队进入地球秘境,展示了深海中的蓝鲸、非洲丛林中的猩猩、还有盖伦盖蒂草原上的角马等。在拍摄过程中,他经历了许多趣事:与丛林原始人进行交易、和猩猩一家人零距离接触、与角马竞逐,可以说,爱登堡老爷子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了许多普通人无法接触的美景,其中生机勃勃与多姿多彩比通过小小的电视屏幕观看具有更大的震撼力与无尽的回味。

最真挚的担忧 在爱登堡老爷子用摄像机记录大自然的美景的时光里,大自然却因为人类的生存繁衍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而正是因为看过了大自然最美的一面,老爷子对这些东西的消逝才更为惋惜。因此,老爷子在《我们星球上的生命》中极力呼吁对大自然的保护,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人类退回到一定的生存界限,让地球的生态多样性能得以恢复。其中,老爷子特别以普里皮亚季为例,它在上世纪70年代人潮涌动,是一片钢筋森林。切尔诺贝利事件爆发后,人类几乎完全退出这一区域,但大自然的其他生命却奇迹般地重建了它的生态系统,野狼群、狐狸、貂等动物在这一区域重现,大街中央长出大树,原来的人工道旁树变成下层植被…爱登堡老爷子以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生命世界正在失去平衡、趋于崩溃,但减少人类的干预,被破坏的生态会逐渐地自然恢复它的平衡。

我们所生存的地球是如此之美,它从外太空看来是一个蓝色的星球,但在人类世里,却经历着从所未有的破坏。如《我们星球上的生命》所述,每天都有物种灭绝。意欲留下自然世界中最壮丽的奇观,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存方式。

《我们星球上的生命》读后感(篇十五)

第一次看大卫·爱登堡的纪录片是《完美星球》,那是我看过的为数不多的自然纪录片之一,当时看完就立刻去看了《蓝色星球》,原因很简单,我被美到了。

我们一直都听到一种观点,就是大自然是很残酷的,适者生存。但是透过大卫·爱登堡的纪录片,我除了看到了残酷,我还看到了美丽,我不是个很强的浪漫主义者,但我确实被里面的美景给震撼了。我看到了可能我这一生都不会去的地方,关注到了那些我可能就算在动物园也见不到的动物,它们除了拥有兽性,除了令人惊叹的生命力。

还有一种美感,一种必须和环境相结合的美,在我慢慢了解那些生命的过程中,我才会去慢慢在意,慢慢喜爱他们,不是由于美或者丑的外型,而是因为我知道有些生命存在就是一种奇迹,任何生命都值得尊重。

然而,随着人类的科技飞速发展,对自然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那些大片荒漠的土地,那些消失的河流,消失的雨林每天都在发生。温水煮青蛙,一点一点蚕食自然的美丽。

大卫·爱登堡在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人类作为地球的智能生物,掌握了很大的权力,为自己的舒适生活创造了很大的便利,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人类也有义务去保护自然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其他的生物。

为什么呢?大卫·爱登堡看到了阿波罗8号从太空拍到的地球照片,小小的一团光亮,是目前仅知的存在生命的星球,那个时刻,他想:“我们的地球是微小的,孤立的,脆弱的。它是我们惟一的地方,是我们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地方,它的宝贵之独一无二的。”

看到照片上的那个小小星球,大家一下子认识到,我们的家园不是无限的——我们的存在是有边界的。

试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没有雨林,没有森林,只有高楼大厦,所谓的美丽自然,只存在于博物馆中,用铁丝网圈起来的一小块地,里面放着精心饲养的几种动物。如果你想看几千万亩的土地,那好,欢迎使用模拟器,或者观看照片。

那个时候,当你看着冰冷的显示频上的那些照片的时候,心底是否会有一些遗憾:这样的美丽不存在于你的时代,它只属于历史。

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很简单,我被大卫·爱登堡笔下的文字故事感动了,我发现我原来那么爱我们的自然。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