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是一部描写孤独与温暖并存的小说。主人公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收到了一千只铃铛,每当夜晚来临,这些铃铛就会响起。这些铃声成为了主人公孤独时的陪伴和安慰,也让他重新找到了人生的勇气和希望。
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一)
其实这本书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可是书里的错误实在是太多了,不仅仅是错字的问题,有些可能是翻译稿原有的笔误,但应该一下子就能看出并改正的。这些错误甚至一度影响我的阅读,所以我只能认为责编在发呆呢。
1/14页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二)
又是一个明知道谁是罪犯,苦于没有证据不知道犯案手法而迟迟不能破案的故事。其实倒是个中规中矩的手法,如果有耐心计算时间,想要猜到结局也不算难。不知道本书是哪年写成的,应该是很多年前了吧,那时候这样的手法还在流行。
2/14页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三)
荒废了一节日语课看完的小说,
本格派要求的对推理过程的严格真是让人头晕的一件事情,
个人觉得过于注重推理过程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这本书的话,
没有看 模仿犯 的时候过瘾,
果然我还是喜欢重口味,
谢谢 岛田老师 丰富了我的课堂时间。
3/14页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四)
故事是可以的,诡计也是有看头的。但是无法容忍的是本书的文字问题,错翻,错别字,人名不统一,引号脱漏多余……不胜枚举,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有些还是影响故事情节的重大错误。很难想象这本书居然能够出版,译者、编辑、校对都是干什么吃的?!这是我在豆瓣的处女评,实在不吐不快。如果没有文字上的差错,这本书可以给4星。
4/14页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五)
书的开头说,鬼岛坐的那辆火车是“十月十日下午十点五十七分从东京出发”,也就是说,是在10月10日22点57分从东京出发的吧?可是在书末,吉敷侦探揭底的时候,说火车“二十二点二十一分到滨松站”。
这就奇怪了,滨松是东京之后的站,火车在22点57从东京出发了,怎么可能在22点21分到滨松站呢??时间倒流了????
是不是校对出错了,本来开篇的那句应该是“上午十点五十七分从东京出发”?
5/14页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六)
好吧我还是因为这本书薄才买的。。
我想说的是。。。
我的槽点!!
岛田桑!!!!
出版社!!!!
不过小问题依旧不影响阅读吧应该。。。
简直就是7点档的家庭伦理剧!!
打酱油的多!!
最不想吐槽的是。。。
吉敷君有你这样查着查着查出以前案子的真相的吗!!!!
吉敷君你想太多了!!!
吉敷君你太执着了!!!
简直就是。。。
把人家户口查了个遍= =
依旧槽向
6/14页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七)
关键的两个迷题极为牵强,一眼看穿。最后在“新车的结构与旧车不同”上灌水,的确是岛田流?!另外,凶手的杀人手法是“吓死人”?!全篇就只看到老吉在不断挖掘过去,而整个故事可谓平淡无奇。但始终是岛田的作品,在出差旅程中读着打发时间还是可以的 ,之所以给一星,是因为个人对铁道推理极不感冒。全书惟一的亮点(当然是个人喜好),是结尾处的小叙诡。 如何在推理小说中加入严肃文学般的人文关怀,似乎是岛田一直以来的试探。或许,这就是本作名字的由来。成功与否,见仁见智。
7/14页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八)
其实起个某某列车杀人事件会更加贴切。或许是因为这样的名字无法激起读者的兴趣,才用了这个不知所云又有点神秘的书名吧。
从一开始作者就说了谁是凶手,通篇只是在解释如何作案,为何作案。当然还有吉敷竹史标志性的列车杀人事件。如何计算时间,车站,车次,上行下行,对于我来说一点兴趣都没有。
通篇唯一的亮点在本书快完结的时候,用了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让读者能稍微提升一点身临其境的感觉。
总的来说,不得不失。
而且,通子木有出来。有点小失望。。。
8/14页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九)
吉敷竹史在本篇中依然埋首于列車時刻裱中,也正是兩張相隔十數年的列車時刻表幫助他推理解開兩件相互呼應又相似的案件。看似普通的因為心髒病猝死的案件其實一直都是半遮半掩的,因為一開篇他們已經做了謀殺約定,因此讀者是明知罪犯是誰而要通過吉敷竹史的推理來探尋作案的過程,但是完全令人想不到的是案中案。另外一個讓我在閱讀中比較迷糊的就是,對於鬼島在列車上的描寫都是用第一人稱進行描寫,而且是交叉出現,直到最後才能分清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視覺,而且相隔十數年。對於結局,其實表述的挺含糊的,有種未完待續的感覺。
9/14页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十)
虽然译制本的错误存在,作为读者更愿意感同身受的贴近故事本身,一些小错误也被自动在心里改为了正确的文字继续阅读。
之前看了岛田庄司的另一部小说《字谜杀人事件》,本书和那个比我觉得有意思多了:知道凶手却无法定罪而使劲调查,某些陈年旧事被就此翻出,使两个案件划出必要的连接。书开头轻描淡写的说出了横在轨道上的木头,而它确实造成轨道死亡的罪魁祸首,之前一直在思考究竟什么能造成她平白无故的吓死,然后答案早已在故事开头指出,这不是有意思的地方吗?
不明白为什么本书评分怎么和《字谜》那本差不多,难道只是因为译制的问题就评分低吗?看书应该是因为喜欢作者的小说风格和内容情节类型才看的吧,而不是翻译的好坏。
10/14页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十一)
“她面对艰难的人生,从来都保持着向上的精神。身为一个女人,真的很了不起。她绝不在别人面前表现出软弱,绝对不说泄气话。她真是个非凡的人,很值得敬佩。”下店的女掌柜有些凄凉地说。p:49
言出必行。“她绝对没有做过接受恩惠后不思回报的事情。如果被人仇恨,在工作上就不会取得成功。董事长以身作则实践着这个信条。”p.59
“作为一个女人,她牺牲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才换来了如此辉煌的业绩。”p.61
“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我喜欢她,她值得男人尊敬。现在没有这样的女人了。”“有证据证明我不在现场,再者说我也没有动机。在这种状态下,你为什么还怀疑我?这很难理解。”p.68——那就是刑警的直觉吧。
我感觉还可以继续再画,不单单只是一幅美人画,而是一张有热烈信念的面孔。我有信心可以画出她的内在美,也就是她脸上浮现出的这种气魄。p.152刚毅的女人思考的样子,很值得欣赏。p.153
11/14页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十二)
“我将做与你二十四年前做的事”,因为这封信女人因此疯狂。。。
陆续从时间差解开不在场证明。。。。还有车门问题
田藏因为爱而复仇把草间的勒死了。。。。一段在死进程中的最终告白
还有后续,一个打酱油的画画老头因为鬼岛的模特艺术画走上更开阔的世界
----------------------------------------------------------------------------------------
总感觉到作者浓浓的戏谑味道,通过一节节电车过站的时间差来实行远距离杀人,加上还有做伪证的的证人,最后还解决了犯案后重返电车的手法一一20多年前车门是手动的……
而且田藏这个人物,突然协助犯罪是想闹成什么样,因为爱【当然这也是理由(>﹏<),好牵强】
尽管案件已结案,当事人大多不在世,但是从中学到很多事……
12/14页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十三)
很久没读日系推理,也很久没读岛田大神的作品。这部相对于岛田庄司的其它作品来讲,篇幅较短、情节较简。当初屯了这部纯粹是被书名吸引: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花了3个小时读完这部称得上快餐式推理小说后,明白了一千只铃究竟是什么,答案叫人哭笑不得。
这次登场的是吉敷竹史,还是单身着的年轻的吉敷啊。追岛田作品的推理爱好者自然很清楚这位名侦探,他的忧郁气质在《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开始显山露水,不知怎么的,我一直觉得那位自信、阳光、帅酷的御手洗很不现实,吉敷才真正的饮食着人间烟火。
相对来讲,岛田作品的格调已渐趋老派,这部小说里涉及到了老生常谈的日本铁路列车时刻表。日本铁路列车时刻表是日系推理小说史上最最伟大的一张表,搞不明白是谁开的先河,甚至在世界推理文学里也有一席之地。没有清晰的思路是读不拎清那一路下来转乘过的n多的线路和班次。
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书名吸睛,故事很一般。喜欢吉敷的可以一读。
13/14页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读后感(十四)
最近很迷恋日本的作家岛田庄司,在看他的吉敷竹史系列。
和东野圭吾相比,他的作品,女性思路太重,逻辑性并不强,但我挺珍惜一个男性作家能在文字中表现出的感性。
昨天看完了《深夜鸣响的一千只铃》,看推理小说这么久,每次都很享受推理的过程,却第一次看到有点想哭。
——鬼岛政子。
我不会告诉你,我从文章开始就很喜欢你。
虽然书未过五分之一的时候,我就猜到你曾经杀害了草间的家人。
我坚信这种直觉的猜测没有错,就像我也知道你不是那样刚强的女人。
记得田藏先生临终时回忆起你:遇见我的时候,她还是个孩子,真是个孩子……
我不知道,他临终前看到的,是不是还是昭和三十九时,那个穿着向日葵裙子的乡村女孩,眉梢眼角满是对城市的向往。
如果有幸可以遇上你,可不可以在昭和39年,那列开往品川的列车上。
经过幸田的时候,你穿着白色的向日葵套裙,戴着大帽檐的白帽。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轻而易举地,阻止你的过错。
在你形容僵冷之前的某个时刻,你也曾是,如画的女子。
真庆幸,田藏默默地记了那么多年,直到死去。
写于20120806
●【微博:林一芙】●
●【微信:lin-yifu】●
14/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