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三星堆》观后感:这部纪录片以独特的视角再现了三星堆的神秘魅力。通过揭示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挖掘和研究过程,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古老文明的瑰宝。同时,影片还展现了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技艺,令人惊叹不已。总之,这部纪录片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观众对三星堆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又见三星堆影评第一篇
你以为你看到的会是关于中华文明前世今生,是考古技术的全面展示。其实是:某某领导在某某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某某工作组技术过硬打下一个又一个硬仗;某某基层干部不畏艰难感动中国。是不是熟悉的那味?典型的属于国家宣传机构拿着纳税人的钱拍了一部宣传自己的片子,对影片本身的艺术性不要有任何期待。
又见三星堆影评第二篇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世人,走进《又见三星堆》,仿佛进入一个玄幻的世界。三星堆祭祀区通过近几年的挖掘,出土了很多青铜器文物和成吨的巨型象牙。
我们看到出神入化的精美铸造工艺,三星堆一直都是神奇的载体,让怀古者看到古蜀人天马行空的脑洞和不断推陈出新的创造能力,寻觅到掩埋在泥土下古蜀王国的痕迹。
我国浩如烟海的历史多亏这些专业的考古学者将尘封的历史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们与各个领域的专家一起热烈解读和转化成丰富的历史知识,在这部纪录片还是蛮能体会到一点世间百态的味道。
最终修复博物馆竟然给观众亲临现场体验真正的修复过程,也搭建起连接参展者与考古工作的文化桥梁,让更多的人走进考古,了解考古,共同感触遗产保护的珍贵成果。
重器凝万古之志,不知类似三星堆的金沙遗址是否也会出相关纪录片,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致敬展望未来的时光。
又见三星堆影评第三篇
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三星堆遗址,神秘而璀璨。近百年来,一代代考古人对三星堆的发掘,不断刷新着人们对李白诗句中“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这一蜀国神话的想象与认知。2019年底,3号祭祀坑正式确认,三星堆考古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六集考古纪录片《又见三星堆》,聚焦于三星堆考古工作人员个体,通过真实生动的影像语言,展现当下现代考古的真实图景。该片使观众置身于考古发掘的第一现场,在以亲历者的角度重新认识遗址发掘过程的同时,也对以三星堆为代表的有着独特风格与气质的古蜀文明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又见三星堆》这部纪录片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为时间线索,构建了“重逢”“初见”“守护”“追寻”“重生”“不朽”6个篇章。每个篇章通过多线交叉的叙事结构,细致、充分地展示了2020至2022年间三星堆6个新祭祀坑的发掘、提取、修复、保护等具体过程,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先进器材和技术手段进行了详细描述,生动呈现出考古工作人员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价值和作用。
在叙事层面上,该片以“人”为核心主题,既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更蕴含着创作者对人与社会历史文化关系的思考与反思,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和人文关怀意识。在《又见三星堆》中,导演运用细腻的影像语言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坚守、执着、充满探索精神的考古人形象:在千百倍放大的显微镜下,于泥土灰烬层中寻找丝织品遗迹的文保专家郭建波;成功整体提取重量最大单体出土木箱后振臂高歌“解脱”的提取专家许延东;跟随远古的印记沿河而下,测定锶同位素比值定位溯源象牙来历的地质专家唐自华;以匠心致初心,从事文物修复三十余年,希望儿子子承父业的修复专家郭汉中·····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跃然于荧屏。
在视觉呈现上,《又见三星堆》采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解读方式,开启了考古主题与纪录片图文声像的深层共鸣,实现了作品在视听感官和深层内涵上的统一。镜头表达上,大量的特写、微距等小景别镜头,成功将文物的具体细节勾勒出来,令观众不必走进博物馆便能够感受到三星堆文物所带来的心灵颤动。相较于传统展厅陈列的介绍式历史人文纪录片,本片更多是回归文物出现的田野现场,镜头多展示的是半隐埋藏于黄土之间,原始状态的层叠器物。观众循着那些古老的痕迹向上攀爬,仿佛进入一条时光隧道。3000多年的时光在眼中不停流转,透过眼前的虚幻场景和精致唯美的影像,仿若重回绚丽的古城都邑,还能再见到那通达天地、行于万物、交织着古蜀人精神与信仰的一缕经纬。多种科技元素的视觉包装增强了观众沉浸式的观看体验,令考古这一主题一改刻板晦涩的传统印象,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这种沉浸历史慢时光的视觉体验对于身处快时代的现代人群,亦是一种返璞归真式的享受。
三星堆文明从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到一点点被发现,一代代考古人,于细微处见伟大,从田野里逐渐拼接出一个远古的世界。纪录片《又见三星堆》引领观众追随着考古人的步伐,一步步靠近史,靠近那个人与神的世界。而中国考古人如同追寻人类童年的智者,追溯过去,发现不朽,且终将指引着我们去寻找更好的未来。
转自 赵怡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