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的读后感大全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20 04:10:20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11-20 04:10:20   小编: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是一部讲述一位男子独自环球旅行13年的真实故事。在这段漫长的旅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本书让人感慨生命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一篇

他为了完成史无前例的纯人力环球旅行计划,经尽千辛万苦,终于登上这个离家4万多英里、连上帝都懒得搭理的澳洲大陆某海岬上。

这么多年过去,他已经走完了一半地球,要回家,还有另一半地球要走……

和他一起出发的搭档早就回家过田园诗般的生活去了;新搭档只剩下半条命,被送去医院急救了;刚才他差点被一条巨型鳄鱼吞进肚子,现在鳄鱼刚走,回不回来还不一定,不过也没什么差别,反正他快被成群的巨型蚊子当晚餐瓜分了……

绝望?才不。这位萌大叔对着自拍镜头,施施然比出一个手势:OK~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二篇

上个世纪,电脑还是大石头DOS系统的时候,有一个叫杰森的小伙子,年纪轻轻不务正业,听信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损友谗言,陪着玩命。他们想做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好让自己被载入史册,永垂不朽。但他们想了又想,发现能做的都被别人做了,正在郁闷时,却突然灵光一现,在那个不太发达的年代做了一个非常原生态的决定:人力环游世界。是的,人力。环游世界的事情别人都做过了,但那些人都借助了许多机械动力。他们不一样,他们与众不同,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三个像他们这样的神经病了。于是,两条蛇精病就这样愉快地决定出洞了。临行前,杰森父亲的一番话让我印象很是深刻。那位父亲久久地盯着自己的儿子,若有所思,欲言又止,最后终于按耐不住:儿砸,你有没有留遗嘱喃?那位自从不务正业之后已经跟乞丐没有什么两样的儿砸听到这样的问题觉得很诧异:啥东西都没有,留啥遗嘱。他父亲唉了一声:不图你留啥东西,是想你留句话,到时候火葬喃,还是土葬?

……

后来,这场旅行花了杰森13年,阳刚小伙变成了胡茬大叔,电脑也已从大石头变成了小砖头。杰森等不及史学家来采访他,自个儿敲着键盘先把自己载入书册……

什么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很多人都是在呻吟,你不妨来听听真正的神经病是怎样呐喊的……

大概是经历了太多,杰森的文字诙谐幽默,时不时地自我解嘲,字里行间透着豁达的心态,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狂放不羁,豁达出世,读着痛快,就像是一个二叉兄弟在一旁跟你扯淡,而你则不时地想揍他两拳:牛啊!你丫脑子还真有病!

……

还有什么,自己看吧。

Life is short, enjoy yourself!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三篇

《绝地重生》是《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三部曲的第二部,承接本系列的第一本书《黑水迷踪》,讲述了杰森.路易斯在科罗拉多州遭遇车祸后逐渐恢复并重新踏上行程的故事。从一个困境到另一个困境,他经历了缺水、疾病、战乱、翻船等各种困难,但最终还是绝处逢生。

大部分人只看到旅行的浪漫,被“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欺骗,匆忙上路,寻找远方的风景。杰森的书比大部分游记现实得多,也残酷得多。比起小清新们的美照和摆拍,他的游记里更多的是残酷的现实:公路上轮滑不仅会遇到新的风景,也会遇到车祸身受重伤;跨海航行时只能用海水冲洗,身上长满了海疮;没有水喝、没有新鲜蔬菜、没有休息的地方,“风餐露宿”是一个太客气的说法。很多次我都在想,如果是我,可能早就放弃了吧。这种感觉在读到《从夏威夷到塔拉瓦:逆流中的煎熬》一章时尤其强烈。当时作者身处国际日期变更线附近的逆流之中,每天能做的只是不让自己的脚踏船后退。

开了上帝视角的读者可以说:“再坚持两天就好了,洋流就会变化,小船也会穿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彼时彼地的作者——连续十几天没有任何进展的习得性无助、孤身一人处在狭小昏暗的船舱之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情绪崩溃,在船上失声痛哭。“我已经倾尽所有!”但是作者最终发掘了自己的潜力。

——换个角度,事情就会变得相当不一样。没有什么墙壁,只有自己所剩无几的决心。

——你没有放弃,是因为你不得不这么做。

——就是这么简单。继续蹬踏板,总好过倒退,总好过像风中的树叶一样漫无目的地等待食物的耗尽,饥饿而终。

杰森的坚持有了回报,他赌来了逆向涡流,带着他跨越180度经线,然后进入下一段冒险。

前进一步就后退一步、屡败屡战的时候,努力有什么意义?我不太清楚,因为我常常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不再为难自己,顺势放弃了。可是,看到凭借人力坚持13年完成全球旅行的作者也有想要放弃的时候,我感到不再那么自责。大多数时候,焦虑是没有用的,有想要放弃的念头也很正常。只是有些人调节好心态,坚持了下去,有些人却真的放弃了。全身心的投入现在,才可能解决问题。坚持下去,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四篇

遇到这本书的时候,刚好是自己人生比较沮丧的阶段,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充满了迷茫和焦躁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一度觉得自己需要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放空一下自己,所以,一开始我真的是把这本书当做了旅行笔记来看的。但是,书的内容跟我那些说走就走的文艺一点关系都没有。

书的一开始,路易斯就极其写实的描写了他的意外事故。写了自己双腿受伤的感受,治疗的过程,康复的过程,对接下来旅行的思考。我能感受到受伤的伤痛,因为他很写实,实事求是,没有一点鸡汤。我受伤了,我要康复,我怎么康复,我要如何继续我的旅行。

书的内容就像是纪录片一样,真实的展开这段旷世之旅,环境的恶劣,身体的极限,还有经费等问题。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路易斯,而是艾普莉,一个四十过半的小学女教师。

艾普莉最远的行程是7英里,但是最后却和路易斯完成了从科罗拉到旧金山的旅途。艾普莉还有呼吸病史,这些都很难让我想象到她负重骑行到旧金山,沿途遇到警察的驱赶,不友好的人,还有沙漠和在身上爬来爬去的老鼠,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坚持到最后。和路易斯这个冒险家比起来,艾普莉更值得敬佩,而其动机只是为了给自己的学生讲一讲冒险是什么样的体验。在很多人看来,冒险家是疯狂的,对于普通人而言,艾普莉简直就是发疯了。

但是,我们之所以来到这个世界,不就是为了一场冒险么?我们的人生就是一场大冒险,其中充满挫折与惊喜。我们可以很轻易就选择放弃这场冒险,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勇气选择放弃,却为了冒险的结果而烦恼。我们在打怪升级中,享受旅途不是很好么?

最后,说一下书的翻译,旅途的部分很不错,但是一到作者思考的部分,就很像一篇学术文章,当然也可能是作者就是这么学术的思考问题,写下感悟的,毕竟作者还身负项目。另外,书里完全可以加一些插图,把作者的路线画出来,那么多不熟悉的地名,看下来,除了感慨作者好伟大,但是真的没有搞清楚作者那伟大的环球路线啊,而且地名多还不熟悉,看得有点糊里糊涂,只能边查边看。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五篇

文/何德恺

曾经看到过尼克胡哲的演讲,对这位天生残疾的英俊小伙顿时产生了无上好感与敬仰。同样的,在中国也有这么位小伙,看他参加过《超级演说家》,陈州。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没有双脚。并不是出于对生命的怜悯,才会对两个人产生莫大的好感情绪来。

是因为勇气,因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忱,让我极为震撼地感受到了这两个帅小伙对这个世界的乐观和包容。

当然,本书讲的并不是这种豁达开朗的情绪。只是在看到杰森双腿被撞折之后,脑中突然就浮现出这两个人来。但是三人又被赋予了同样的对这个世界的情怀,挑战着这个世界的极限。

生命从来都是生而平等,没有贵贱上下之分。关键是看你在走到路途中以怎样的姿态去对待,是拥抱,是逃离,还是探寻着与这个世界深度契合的方法。

这本书只是杰森旅途的一部分,没有看到开头,也还没有结尾,作者在末处巧妙地留了一个小小的但是不得不说对我很有诱惑力的悬念。虽然并不是最完整的的一段路途,但是看起来依旧有酣畅淋漓的感觉。

我一度很好奇,是什么驱使着杰森这么艰难地走下去。明知道一路凶险,坎坷难平。花十三年的时间走遍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的天涯海角。仅仅只是因为刺激,仅仅只是因为酷?但是我知道,在冥想中的杰森绝不会是一个肤浅到幼稚的人。而如果仅仅只是因为那些东西,是绝对不会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那段年华消逝在这样一种漂泊当中的。应该是梦想,是责任,对自己的责任。

一路的艰险,一路的寂寞难耐,可想而知。但是不得不说,书中提到几个人都是他旅途中最难得的财富。特别是艾普莉,这个从一出场就出现的女子,在书的结尾处也是陪伴杰森横跨太平洋的最善良坚强的伙伴。还有特里萨,这个让杰森深爱的女子。还有史蒂夫等等。都是这些一路上的陪伴,让杰森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当然,在独自一人踽踽前行的当口,杰森依旧兴致高昂。他基本上不沮丧,即使遇到再艰难的情况都以最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审视。

在这十三年中,杰森所受的苦难所遇的挫折,在我看来,书中并不能讲述出万一。因为心的历程,在很大程度上用纸和笔是表述不完全的。同样的,这十三年中,他所遇见的美景,估计常人所见亦不及万一吧。

我们常常囿于自身设定好的局限范围之类,踏出一步,亦觉得万难。在当下这种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安逸成为了生命最富有象征意义的代名词。杰森用自己的双脚,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丈量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这是有多长,但是终究长不过生命。这些经历,这些见闻,都是在说着,走过的每一步,都在时间的刻度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都是生命蓬勃的铁证。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六篇

我一直认为杰森·路易斯是个可爱又有趣的家伙。首先,他和他的同伴在几乎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从伦敦出发,靠着皮艇、步行、轮滑、骑行等纯人力方式穿越了大西洋、太平洋,登录到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其后还翻越了喜马拉雅山,将足迹留在了非洲和中东。其次,他在环球旅行的途中遇到了真爱却并未因此而停下脚步,不仅如此,他还在依次经历了50号公路上双腿被撞断、在墨西哥的小岛上引火做饭却造成二级烧伤、太平洋上患了败血症、茫茫大洋中遭遇逆流、多次生命危在旦夕、几次三番资金短缺等磨难之后,依旧保持着颇具英格兰特色的乐观主义精神。

作为环球旅行记的第二部,《绝地重生》中记录的旅行故事主要发生在美洲和大洋洲,语言风格延续了上一部的英式幽默。偶尔能见到杰森这家伙正经一回,比如在思考梦想与生活孰轻孰重的时候,比如在遇到真爱又不得不为坚持梦想而离开的时候。但在大多数时候,杰森和他的朋友们苦中作乐,亦或是不苦不乐。

他们只是依着自己的本心来做事。因此,即便他们因资金问题被迫中断行程,不得不原地筹钱,他们的梦想却一直在继续。虽然,他们的脚暂时无法向前迈进,但他们的心却朝着目标一刻不停地跳动。

在这一路艰辛中,少不了险象环生和惊险刺激,但也充满了苦涩焦灼以及对人类意志力的挑战。杰森的这一场环球大冒险,在读者看来是令人激动的故事,但也正因为你我只能作为读者,所以在读完这故事之后,心头总会留下那么一丝遗憾。

看故事的人,在故事里面搜寻着自己的影子,在故事里做着与故事有关或无关的梦。比如我自己,在读完《绝地重生》之后,我想的是这场旷世大旅行结束之后,杰森他们的生活该是个什么样子。记得在书中,杰森引用美国作家厄休拉·勒吉恩的话说:“旅程终有终点,这是好事,但到最后真正铭记于心的却是旅行的过程。”

人生,活的是一个过程。在人生这条路上,我们总有到达终点的那一刻,但真正令我们热血沸腾的,永远只是人生路上的过往。如果我们的意志足够坚定,对自己也足够诚实坦率,那么不论是有去无回的旅行还是有去有回的旅行,都能变得更有意义。正如杰森对读者说的那样,我们要保持着自己的本性,在旅程中变得更健康、更快乐,能够成为对他人有用的人,而不是成为地球的负担。

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颗冒险的种子。只是,在没有适当因缘的情况下,你我心中的这颗种子只能在梦中蠢蠢欲动,偶尔化作嘴上的计划,能够制定出一个详尽的攻略已属不易,更不要提将它彻底实现该是多么地困难。其实,“平凡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因为人生一直就是行进在路上。人并非是要靠着做白日梦来过活,而是梦想本身,它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七篇

人生需要冒险的勇气

评《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小时环球旅行记》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小时环球旅行记》是旅行家杰森.路易斯环球旅行三部曲的第二部,本书记录了1996年至1999年期间,杰森.路易斯从美洲到太平洋的旅途冒险。

这的确是一次冒险,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环行地球并不稀奇,但不通过飞机、汽车、轮船,仅凭人力的,本书作者杰森.路易斯还是世界第一人。杰森想要的,不只是一种见闻,更是一种传奇经历。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杰森曾说,“我们之所以选择人力环游世界,除了考虑到环保因素之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想要感受自己踏出的每一步。一定要让自己真正感受到自己经历过的东西,你的旅行才有价值,它才能在你的生命中留下印记,留下能够让你回味的东西。”

从英国、穿越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大西洋、加勒比海、美国、太平洋、中国、印度、喜马拉雅山、印度洋、阿拉伯、非洲,最后回到欧洲,杰森成为了全世界第一个不借助任何现代化交通工具完成环球旅行的人。

白天在一家清洁公司做保洁工作,晚上在酒吧做摇滚乐队的主唱兼吉他手。在环球旅行的途中,为了筹集资金,他还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做过牛仔,在科罗拉多被撞,全身插满管子。休养到第二年三月,右腿恢复得很好,左腿仍挂着一个“问号疤”。双腿逐渐恢复后,在太平洋中央又患上败血症。

杰森是一个真正的冒险家。他所接触到的才是最真实的世界,当你的脚踏在砂砾上,当你的每一寸皮肤与海水接触,那才是世界带给我们的亲切感受。

真正的大冒险其实是埋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种子,人们梦想着去看看自己生活之外的世界都是怎样的,梦想通过一次伟大的冒险找到答案,人并非属于大冒险,而是大冒险的一部分。

当然,支撑杰森徒步踏过地球的土地,且长达13年的动力,不仅仅是一时冲动的冒险精神。于杰森或者我们每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寻求突破自我的勇气。

我们总想去旅行,却只记住终点而忘记过程。记得,在你出发之前,先有敢于改变、敢于突破自我的勇气。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八篇

大多数人也许依然会记得中学时候那段保尔柯察金著名的文字: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但是会有多少人会真的想过,我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

作者杰森 • 路易斯就选择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来度过此生,他并不想功成名就显扬于天下,也不愿醉心于家庭生活中温暖的星期天,他走的是一条处于生存边缘的道路,是一条过分艰辛的道路,是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亿万年来生命所走过的艰辛道路。当在这个逐渐同质化的让人失去新鲜感与个性的社会中,当科技日益强大,人类的思维也被浇筑成同一模式的今天,作者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思考与探索。

毫无疑问,作者的这种方式对很多人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不然不会有源源不断加入的队友。而在这本书中作者与其他队友的关系也与第一部截然不同,在旅程的初始,与多年老友史蒂夫的龃龉不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更温情、更多互动的情感交流,与史蒂夫的推心置腹的聊天,与克里斯的调侃,对艾普莉的照顾与依靠,我想这都是杰森 • 路易斯作为一个人,一个不论是社会意义还是自然意义上个体的真正进步,因为人毕竟是群居动物,无法真正脱离别人而存在,在一段极度孤单的海洋之旅中,作者就为自己想象出了一群朋友。

同样这本书中的旅程,作者依然不忘记自身的冥想与探寻三昧的境界,在完全与世隔绝的大自然中与纷繁的人类社会两个环境中不断转换,这个过程本身就为思想提供了巨大的冲击,而在人类社会包围中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杳无人迹的海洋中思考科技与人的关系都让人获益匪浅。处于现代社会中,没有谁能够脱离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当然还有那无孔不入的科技,厌恶或者偏爱任何一方其实都毫无益处,而如何使三者完美的调和才是需要思考的议题。

当然本书作者一直持之以恒的就是对于环境的保护,在浩瀚的大洋中依然不忘收集垃圾,将保护环境的理念通过短篇灌输给孩子们,为了减少污染要抵挡美国海军美味沙拉的诱惑,作者是在用自己每时每刻的行动去触摸大自然,去保护地球环境,很赞同作者在行走过程中实现的新生态足迹计划,这不仅是一个新的概念,也让人与环境的关系变得更加直观,一目了然。

这样的旅程总是充满了艰辛与未知的危险,无数次面临绝望与死亡,这种行走方式不同于任何旅行,是与真正的大自然相处并依存,继而成为好友,在自然中得到并且失去,这或许是人类最本初的面孔,本书作者的这次旅程无疑为我们展示了这种关系。而且我想这个行走的过程本身就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不论是刚刚完成之时,还是垂垂老矣回头去想,都是很棒的经历,作者的每一段历险都让你在捏一把汗的同时,内心升起淡淡的怅惘,我想他也是在用自己的生命经历去展示人的一生可以怎样度过。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九篇

出发上路,是为了什么?刚好有假期,与家人朋友一起出去玩玩放松一下;工作生活有点小不如意,暂时逃离一会;为了挑战锻炼自我,自己骑行、徒步试试。出发前的理由有很多,出发后便只有一个,前进。路上的行程可以变得很简单,现在交通那么便利和发达,出门打车,出国买张机票就行了。看到《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的介绍,我有点难以理解,用1年3年甚至5年的时间来环球旅行,我还能认同,可是用13年的时间来环球,途中多次遭遇生命危险,是为了什么?信仰?赌约?自我救赎之路?带着疑问,我翻开这本讲述被称为“人类迄今为止最伟大的旅行家”的经历的书。

杰森 • 路易斯,1993年从英国出发,2006年回到英国,途中遭遇过双腿骨折、因股市变动而破产、海上遭遇逆流等重重危险,终于完成这场人力环球之旅。困难来了就接受,再想办法克服。书中记载的不仅仅是路上的冒险,还有各种人生的思考。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冒险之旅,路上出现的种种状况可能会要了你的命。当我们出发冒险时,我们就成为旅途的一部分,而不是主宰旅程。在旧金山,杰森说:真正的大冒险其实深埋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种子。人们梦想着去看看自己生活之外的世界是怎样的,梦想通过一次伟大的冒险找到答案,人并非属于大冒险,而是大冒险的一部分。在太平洋上,杰森感悟到:我们每到一个地方,每做一件事情,都产生了一个影响,就像在沙滩上留下足迹一样。我们每吸一口气,每吃一顿饭,所有这一切都会对我们生存的世界造成一点点微小的改变。一场旅行不是简单从头走到尾,路上的那些经历,对自己的人生,都或多或少带来一点触动或改变。所有的这些,可能也是杰森在路上坚持那么多年的理由。

享受的旅行是一种选择,杰森的纯人力环球旅行也是一种。“读者暗自庆幸,却又不禁遗憾:自己只是故事的旁观者,而不是亲历者!”庆幸我们没有参加杰森的旅行队伍,不用吃那么多的苦,却更加的遗憾没有用脚力细细观看沿途的那些风景、深刻的去感受完全依靠自己来旅行的成长。

炉子爆炸导致面部二级烧伤是一种痛;中美每晚堆起柴火、烧烤新钓的鱼是一种享受,一场旅程终有终点,最值得回味铭记的是旅行的过程。《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让我明白,出发上路的理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旅途中我们的成长和收获的感悟。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十篇

今年春节在尼泊尔徒步的时候,碰上一个在越南生活了4年的、出生于国内的中年未婚女性,她刚刚搬到博卡拉来,准备在那里定居和做做旅游的生意。她很直率,她问我经常出去玩吗?我说没有,只是偶尔。然后她说,现在是不是国内特别流行旅行书,一个小姑娘在哪里转一圈玩两三个月,景点拍拍照,然后回到国内,开始出书“绘声绘色”地描写她那几个月、三五个景点,并吹嘘一遍自己的旅行经历,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哈哈哈

相比之下,那些经历在Jason的13年的历程当中,简直是蚂蚁见了大象。纯靠人力驱动,骑行、轮滑穿越美洲大陆,用脚踏船穿越大西洋和太平洋,单是想想都太疯狂了。在从夏威夷去塔克纳的路上,与美国军舰进行Radio Check的时候,军舰那边疑惑的问,你就是哪个靠人力环游全球的神经病吗?喂,当时的那位海军通讯官,你来一下,我们不打你,就想认识下你这个逗比!即使在西方的支持个性宣扬的社会文化里,人们仍然会质疑,Jason你确定不是感情受伤了?不然肯定就是脑袋被驴给踢了!如果都不是,那你肯定是神经病无疑了。

如果读到书中的故事,会明白我们多么容易犯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经历和考虑问题的角度看别人的问题。至少从书中的故事看来,Jason是一个蛮乐观的正常人。比如他在科罗拉多公路上轮滑被醉驾的车撞飞以后,在骨折的剧痛中醒来,警察问他的第一个问题是他的住址的时候,他内心戏想的是警察叔叔这时候问这么滑稽的问题为什么不去当演员?怎么样,作者是不是乐观的逗比?

这不是一本描绘旅途美好风景的游记,这是一本未经修饰和伪装的日记,除了少量记录旅途的美景以外,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琐事和内心戏份。比如Jason说到自己和Kris的不快经历,一边诉讼Kris的不是,一边还反省自己的言行。两位多年老友从大西洋一路的争吵、不快到最后两个人谁也不鸟谁,再到太平洋上的相互理解、相互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着在一条狭窄的船上相处,有木有看到成长的影子?又比如说到对美女记者特里萨的渴望,毫不隐晦地说自己想要和美女ML,哈哈。由上可证,Jason是一个正常人,一个接地气的人。

对,这么接地气的人,还特别关照地球,这个家园。所以,他和搭档环球的主题,是要宣传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持尽量少的减少人类活动给地球留下的“脚印”。比如在船上仍坚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甚至通过网络宣传号召全球的小朋友来也来玩垃圾分类游戏。这下,是不是感觉档次提升了?

这书,没有大段美好风景的描述,没有大段各地文化的科普,没有大段的生存技能培训,文字也说不上风趣幽默,书里有的是男主的内心戏、与队友的点滴、与大自然的相处,只是恰好发生在环球的特殊背景下,不要期待故事多么震撼甚至让你有股明天就出发的冲动,因为作者是个正常人,不是神经病。

你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病?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十一篇

每个人的灵魂中都有几分冒险因子,梦想着自己能跳出平凡安逸的生活,看看不为自己熟知的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期待着在这次探险中解开心中的难题,希冀着能脱胎换骨,但这冒险大多数时候仍停留在我们的想象中,它在想象中越惊世骇俗,我们越不会付诸行动。文明城市确实赋予了我们无上的便捷,也因此世俗的生活框架深植人心,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典范,但总有一些人乐意突破普世的价值观,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对于这样的人,我除了敬佩还有好奇,所幸这本书给了我近距离观察的机会。

持续冒险的动力是什么?显而易见的是在杰森的大冒险中,他需要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时常处于严峻的生存节点,伤痛与他形影不离,在科罗拉多轮滑时被撞折两腿、在墨西哥燃料意外喷发,造成二级烧伤、在太平洋上几乎死于败血症,他的冒险征途常因为经费不足而不得不中断很长一段时间,如果说他的旅程有一分激荡人心,就有三分慌乱苦痛,所以支持他不断突破自我的源泉是什么呢?只是骨子里那种渴望冒险的冲动吗?

杰森喜欢与人同行,也喜欢一个人独处的空间,他甚至得出了多久能进入个人冥想的结论,我隐约能想象出来他的感受,一个人独处于天地之间,个人的感知和意识都会被放大,记忆愈见鲜明,不重要的事慢慢被剥落,剩下的是对自身的反省和哲思。杰森确实遇到了许多磨难,但总有更美好的事照亮他前进的道路,这种美好是大家伸出的援助之手、是历经噩梦后看到的陌生人的一个微笑、是那些传言危险但往往给你留下温馨回忆的地方。这种美好就是希望和信仰,只有跳出“我”的窠臼,才能以一种更开放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和人类生存的本质。

没有骑行经验的老师艾普莉不仅为看不见的孩子们展示了大冒险的路线,自己也身体力行,和杰森一起穿越落基山脉、加利福尼亚沙漠,在珊瑚海上虽身体状况糟糕,仍然坚持做到分配给自己的职责;克里斯曾遭遇沉船,但他毅然决然选择直面自己的恐惧,登上了一座飘荡在太平洋的小船,我能想象抵达目的地后的他会有多么释然。当我看到杰森途中的同伴在一段冒险结束后所呈现出的样子,仿佛能透过纸页看到他们截然不同的精气神,这种坚持让人感动,但我也并不觉得中途退出的史蒂夫就是懦夫。

史蒂夫曾经说过他不想放弃,不想被束缚,在他还有机会在想做的事情和必须做的事情之间做出选择时,他选择了前者。那时他决定实践自己的梦想,而当他不再完全享受并投入大冒险这件事时,他选择退出旅行,这并不懦弱,如果仅仅为了人力环球的光环勉力前行,那束缚他的东西与以前又有何差别?有时候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展开下一段人生,旅程的意义并不在终点,而是途中点点滴滴的收获,他的放弃和杰森的坚持都是一种继续,旁人没有立场多加指摘。

如果你不是保持自己的本性在做这件事,如果你不是发自内心地热衷于此,如果你不认为这样做有意义,那么根本不可能坚持下来。我想杰森的执着就在于此,他坚定不移地追逐内心的声音,当个人不再成为重心,当感知的需求为真实需求让步后,他开始用宽广的情怀拥抱这个世界。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十二篇

大冒险并非只是地图上的线路而已。真正的大冒险其实是埋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种子,人们梦想着去看看自己生活之外的世界都是怎样的,梦想通过一次伟大的冒险找到答案,人们并非属于大冒险,而是大冒险的一部分。——《绝地重生》

以上这段话是书中主人公路易斯在和横跨海洋的小伙伴史蒂夫做“了结”时,领悟到的道理,过去的七个月里,因为伤病路易斯不得不修养,而史蒂夫停在原地等待小伙伴的归来,路易斯却因为在某些事情不满史蒂夫的态度决定在横穿肯尼亚之后与他分道扬镳。

史蒂夫在经历“分手”的“挫折”后,向路易斯提出解决方案,他们还是一起横渡太平洋,只是这一路上可以邀请其他的小伙伴加入,给他们之间做调和,路易斯同意了这个新的方案,既不让多年的好友伤心,也不愿放弃大冒险,还努力解决他和史蒂夫之间的问题。

在我看来,即使路易斯的冒险经历十分的丰富,也许是冒险家天生就只适合在路上孤独的行走,与小伙伴闹矛盾的原因在我眼里都是有些幼稚的行为,好像第一部里说的那样,刚从海上上来,对于陆地还有些眩晕,所以才如此幼稚吗?

而史蒂夫对于作者路易斯来说也是重要的精神支柱,这个在作者眼里的“草率,专横”的朋友,一次又一次的给大冒险提出更加新颖的思想,也指导着作者自身不断前进,这一部里,作者居然单方面闹起了“分手”?

《绝地重生》与上一部书《黑水迷踪》一样忠实的记录了路易斯和他的朋友在路上的过程,和大多数的旅游书不一样,他们的旅程更加适合有冒险精神的人参与,而那些只想拍拍照,吃吃美食的文艺青年并不适合。

而我喜欢看这书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勇气和胆量去选择远方。每一次看到大冒险遇到困难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担心,作者和朋友在路途上遇到种种挫折时我对自己说,你能受的住吗?我的答案是受不住,不说身体,来自于精神上的压力会让我奔溃。

不要随便选择出发,否则就真的是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中国人对于旅行的看法还停留在简单粗暴的吃喝玩乐上,而真正对于精神的锤炼的行程的几乎是不存在的,大家呼朋唤友吆喝着登上交通工具梦想着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而这一切不过是人们的错别。

我们抵达目的地之后,入住酒店,休整,出门-拍照吃饭买纪念品,甚至是换个地方玩手机或者打麻将,也许这是中国人随遇而安的表现,无论在哪里做什么,我们总有一种本事,把所有的日子都过成一个样子的,甚至是所有人的日子都是一样。

从小到大听父母的话读书升学,进社会找工作,然后买房子买车,结婚生孩子,再操控孩子的生活,甚至有可能会让孩子也过这样的生活。十几亿的人口把日子和价值观过成一样也是挺恐怖的,偶尔那么几个跳出方外的人,还要接受大家的指指点点,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而最恐怖的是,年轻人几乎没有反抗,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同样是年轻人,为什么欧美的年轻人就敢如此冒险,没钱就去演讲,制作网站,获得赞助去赚取费用,等待下一次启程。这本书的作者也有父母和朋友,即使有人给这样“靠人力横渡大西洋”的不可思议的计划泼冷水,他们也敢坚持自己的看法,只管放手去做。(在做之前,从来没有人挑战过,最好他们成功了)

我很想知道,欧美的年轻人为什么不怕?他们也有父母,父母也会老去,他们自己也将老去,也可能会没有退休金医疗保险,这些事只要是人都会遇到,他们为什么不怕呢?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十三篇

还记得去年杰森和史蒂夫的凭借人力环游地球一周的壮举么。还记得最后杰森在高速上踩着滑轮被车撞飞了么,想知道他之后的情况如何,是如何继续旅程的么?现在第二部来了,让我们继续跟着杰森一起走上这段仅靠人力来环游世界的旅程吧,这次,我们一起穿越美国,横渡太平洋。

之前的一路前行,杰森和史蒂夫二人的旅程已经被媒体有所报道,现在在路上也积攒了稍许人气,遇到意外困难有人会提供帮助、有人自愿加入大冒险旅程的一段路、太平洋之行有后勤援助等等,当然他们也用自己的力量利用电脑、卫星电话以及因特网和学生进行在线联系,让他们也能身临其境般地一起环游世界,并且教学生们知识内容让他们去完成学习任务,拓展了他们的学习视野。但是在路上,杰森他们也没有一直一帆风顺,会被人偷东西,会遇到负债而导致旅行前进的耽搁,大洋中的逆流和天气等因素都能影响莫克沙号的前进轨迹。

在那些新加入大冒险旅程的小伙伴中,给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艾普利,艾小姐了。她四十过半,十分有朝气,是一名小学教师。她起初最远的骑行距离只有7公里。但是她和杰森一起从卡罗拉多到达旧金山半岛的最北端。艾普利骑行,杰森滑轮。他们一起穿越了这几千英里的大陆。艾普利在这一段的旅程中,手臂变成了古铜色,腿变得强韧有利,她面露自信,一副经验丰富的样子。你看,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先自我否定,不去试一试,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一旦踏上选择的路程,在到达终点的时候,我们面露出来的笑容是最美丽最动人最自信的。

这一次,杰森和史蒂夫二人在莫克沙号上的关系比在大西洋时不知好了多少。在大西洋时,他们规定每人踩两小时踏板之后换人,遵守严格的时间制度。而现在,他们全靠感觉来换班,如果一人觉得很累想多睡一会儿,那另一人就多蹬一会儿。信任替代了怀疑,合作替代了竞争。他们在这段旅程中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怜悯,不在冷战。在旅行中,我们也应该这样,要彼此相互信任、合作、关心、尊重。毕竟这是一个团队,而不是一人的独自旅行。最近在看的综艺节目《花儿与少年第二季》中,提到了旅行三要素,行李架、导航仪、哪里需要在哪里的螺丝钉。每个人都在团队中担任着一个角色,缺一不可。团队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相互争执,摩擦中学会妥协,学会信任,学会关心、认识自己,慢慢弥补自己的缺陷,成为更好的自己。

当杰森知道自己的资产从49万美元直接变成0美元的时候,他傻了。走在沙滩上的时候,他的心情跌到谷底,近乎绝望。而这时,露兜树荫下坐着一位年轻的姑娘,微笑地看着杰森。就在那一刻,他明白了,只要这世上还有一丝美好尚存,哪怕只是陌生人的一个微笑,你也应该坚持下去。生命中有太多太重要的事情,当你站在镜子前审视自己,意识到时光一去不返时,内心深知那些重要的事情值得你为之倾尽全力。每一次放手一搏,每一分最后积蓄,即使失去一切,也在所不辞。是啊,在我们遇到窘境困境的时候,有时只需一个微笑、一声关怀、一句不要紧有我在,我们便又会充满动力,重新向前进。

在我的桌上,正好有一个地球仪。在看书的时候,跟着杰森他们的旅程,把它从左往右转动,从旧金山转到所罗门群岛。小小的地球仪,短短的距离。而在真实的太平洋是有多宽阔,气候多变幻莫测,大洋中的海洋生物多丰富,这一切,都等你来翻阅,你来体验。

他们的精彩旅程,还在继续。

你的人生,也在精彩地继续。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十四篇

硬汉旅行进行中

读《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by烟波浩渺1980

本书是纪实游记《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的第二本《绝地重生》。他的第一部《黑水迷踪》当时就看的特别激动异常。虽然作者的文笔算不上优美,但是真实的感想、真实的行走路线也令读者倍感真实。第一部中最喜欢作者在书中写的这段话:

美国人具备某种相当特别的品质:尊重梦想。追求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容置疑的。如果你有一个梦想,他们一定会说:“去努力实现吧!”而且是真心实意的。

对于硬汉杰森来说,探险冒险是骨子里流淌的血液,无论贫困、苦、伤、痛和孤独都改变不了他的信念,他就是要去环游世界,就是要去冒险,用脚去丈量。当你读这本书时,你会发现书中歌颂旅行的美好词语并不多见,更多描写是杰森遭遇的困境、困难,这是一段真真正正的穷游、苦游。很多时间杰森不得不让冒险旅程停下来,因为病痛、因为缺钱。而他和他的伙伴所做的事情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模仿的。

【男女搭配冒险不累】

本书中杰森的冒险旅程加入新鲜的元素——女冒险家,俗话说的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如果一段旅行有些艳遇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例如书中的特里萨,杰森与她在冒险中产生了感情,但最终杰森选择继续上路,践行自己的梦想。

第一个加入杰森冒险团队的女性是小学教师艾普莉,没参加过任何冒险行动或任何骑行比赛,最远只骑行过7公里。凭着孤勇艾普莉和杰森一起踏上旅程。还不包括艾普莉有着看似脆弱身体,有着肺部疾病。艾普莉骑单车、杰森轮滑一路同行又分别。

珍妮亦如此完成自己的骑行、划艇的大冒险日记后,就此别过。她说团队旅行总是在妥协,所以退出杰森的团队后继续个人的冒险旅程。

书中还有一位女中医郑蓉蓉,为杰森用针灸治疗好腿伤的中国女性。杰森说这也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女性,凭着100美元和一套针具,在美国创下一片天地,把父母丈夫家人都接了过去。

【永远的好伙伴】

杰森和史蒂夫两个人是绝配,你看第一部两人人力蹬船跨越太平洋时,他们之间有吵架、质疑也有互相合作,但最终不离不弃,对抗恶劣的天气和命运终于到达目的地。然而杰森在轮滑中受伤不得不受伤医治,史蒂夫则离开杰森进行别的项目及筹集资金等,即使史蒂夫退出也是个人理想的选择,没有人会责怪什么。但是杰森在是否要与史蒂夫共同跨越太平洋时,思想产生了动摇。第二部书中这期间杰森有了很多改变,变得更加沉稳,变得更有毅力。杰森如西游记中的唐僧一般,为取真经九死不悔,九九八十一难是必然的过程。

【飘洋过海】

其实杰森一直在计划着,虽然有时候匆忙上路但好歹准备周全,可惜墨西哥-秘鲁后厄尔尼诺现象使得东南太平洋地区洋流逆时针流动,却不得不让他把原计划取消,这天气的变化改变了任谁也是没办法。

史蒂夫说:任何人都能凭借人力穿越海洋,平凡人也能做不平凡的事。就是这句话他们又继续筹办穿越太平洋的壮举。但是一个不利条件总是接二连三的发生,骑行受伤、随身物品遭窃、莫克沙号翻船、财政紧张等等。可是这项壮举依旧成行,每当遇到危险时他们总能惊险度过,除了他们的惊人意志外,好运也始终没离开杰森。他们行走着拍摄着录像和照片,做着公益交换项目。从夏威夷到澳洲一路见闻,惊险刺激、穷途困境、团队磨合外加上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杰森的旅行从不缺少话题,不夸耀旅程之美,不隐藏旅程之难,这也是这部游记最让人感觉真实的地方。

拭目以待第三部出炉,杰森一直在冒险,还将有什么样的路程在等着杰森和他的朋友们。

2015年6月24日星期三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2933702061@qq.com。

绝地重生:13年2个月23天11个小时的环球旅行记读后感第十五篇

2011年的春节前夕,我看到《搭车去柏林》的纪录片,对片头那句“很多事情如果你现在不去做,以后就再也不会有机会去做了”(意思大致如此),当时非常触动我的心,于是大年初一我就一个人去了成都。在成都其实要说也就玩的一般,但是第一次一个人玩,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有意思。第三天我和一个上海工作的大姐一起去爬峨眉山,经历了我人生中许多惊险,事后每每有人问我峨眉山怎么样,我都一律答不好玩没意思。因为在峨眉山上我被猴子抓着手咬掉一块肉,走过连围杆都被雪盖住的羊肠小路,半山腰上被查身份证,听说好像有人掉下山,种种种种,可我回家以后面对下一段一个人的旅游,还是兴趣盎然,不能自己。

如今,也许穷游已经被很多人弄得概念臭掉了,很多人不再相信这个,然而想想大学的那些陌生城市的温暖故事,那些小插曲,还是会让我会心一笑,觉得那些时间没白过。

所以在看到这本书,看到绝地重生这四个字,好像肾上腺都一下子发达起来,觉得一定要看一看,看看到底是怎样的绝地,怎样的重生?

因为是第二本,第一本我又根本没看过,所以一开始第一页出现的好几个人名,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搞不灵清状况。说真的,一开始看觉得趣味性很低,作者不知道是自身文学手法不足还是翻译的原因,觉得很多句子读起来说真的有点拗口,连接不顺的感觉,但是随着冒险不断进行,人物在冒险中的行为和语言都让我觉得好像渐进佳境的感觉。

确实对北美地图完全没有概念,完全搞不清地图方向位置,一开始挺头疼的,最后翻出来高考时候的地图册慢慢做对比与查询,大致了解了作者的行程足迹,划下了他的行程。而这些其实都不是重点,因为我看到第54页,才大致搞懂作者内心深处的一点目的,原来是冒险哦,我也够迟钝的了。被他的那些看似平淡却又富含哲理的话逐渐感动,并开始思考起我的过去。

上小学时曾经学过列宁和恩格斯一起两次度过一个狭窄的小路类的故事,当时老师好像是想表达这种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之类的,而那个时候的我深深的不以为然,也不觉得有什么意思。然而当我再回头看这个故事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人生有时候需要面对困难的勇气,并抱有解决问题的这种勇气,而这种勇气,不是谁都具有的。读完这本书其实我想明白与否杰森当初开始大冒险是出于什么动机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正如书中所说,旅行为了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探求开始与最后不如慢慢体会杰森在面临一次次的困境所做的决定与努力,也许,这真是我所缺乏的。

笔记里我大概把杰森的行程做了梳理,并摘抄了我觉得有意义的话。

关于书中的人物,我最敬佩的艾普莉,无论是开始的穿越沙漠,还是最后的大海航行,艾普莉所展现的坚毅与努力都让我觉得非常了不起,几乎看不到她抱怨,而每当出现一些险境连杰森都觉得她肯定受不了的时候,往往她都以乐观的回应反馈给杰森。相较于那两个法国人中的卡罗尔,爱抱怨显然只能让我们变的更消极,并且于事无补。人生就是这样吧,好的越好,坏的越坏,既然如此,接受一切,努力改变,决不抱怨,也许会是另外一番风景?

史蒂夫作为杰森的搭档,到达夏威夷后决定听从自己的内心放弃继续冒险,书中这么说:“史蒂夫,不是听从别人的期望,为了旅行而避开旅行,让自己成为一个傻瓜。”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往往因为人言可畏,却没有问过自己是否真的愿意,找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交一个自己并不满意的男友,开始一段并不情愿的旅行。如果人生是一段长长的旅行的话,不如敞开心扉,问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想做怎样的事,也许最后会比较不容易后悔吧?

书中有两个情节特别动人,一个是杰森因为女友离开自己而彷徨,最终领悟到,过去不会再回来,将来只是一种设想,只有现在才是真实的。最终不再后悔没有留下女友,而坚定了继续冒险的心。每个人都会做出错的决定,既然已经如此,不如如杰森一样,全身心投入现在,也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正确的将来就会自动出现。对于我,这真的是一个极大的感悟。

而另外一个则是股票大跌,杰森一下子失去了冒险自给自足的境地,在失落与迷茫当中,遇到一个姑娘的笑容,让他明白,即使我们失去一切,然而只要用心寻找,世间总有美好所在,而人类的本质,就是想要生存的原始冲动。失却了财富,他也依然重新振作起来,开始为下一段冒险做准备。这两个场景其实说起来,都是我们人生中总会遇见的,每当我们胜券在握时,贼老天总会给我们重重一击,于是我们破口大骂却又无可奈何,然而有的人骂完依然在努力,有的人却已经就此沉沦,人生百态,不过如是。

这本书从刚开始的艰难阅读到越来越有意思,其实冒险本身对于我这种挑剔龟毛的家伙是不会再有什么吸引力了,但是杰森在冒险中的体验情怀与种种努力,却又让我感慨良多。也许有时候,人生的确需要放手一搏,不留退路才能最终笑傲江湖吧?

对书中的人文情怀觉得挺有教育意义的,比如生态足迹这里,教育孩子们保护环境,的确很有实用性,也许我们比他们少的,就是我们只想而不行动。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