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编程》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技术书籍,全面介绍了LINUX操作系统的内部机制和编程技巧。通过对系统调用、进程管理、文件操作等内容的详细讲解,读者可以深入了解LINUX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掌握系统编程的基本方法。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学习资料。
LINUX系统编程读后感第一篇
工作需要下了个电子版的稍微看了下,就看讲解关于epoll,讲的非常棒,介于google上epoll相关资料不全且例子有少许错误,对于刚接触epoll是不适合的,只能找相关书籍,非常好的一本书,就侧重点来说。
1/3页LINUX系统编程读后感第二篇
1.这本书页数不多。但侧重点也不多,从目录可以看出,它不像APUE一样,对*nix系统编程做了全面的描述。但对于书中所包含的IO,Memory,Process Control等系统都有较为深入的讲解。
2.IO相关的章节是这本书的亮点
3.与APUE相比,APUE更像是告诉你,事物究竟是什么,然后你来做,而这本书,字里行间都透漏着Robert Love大牛的叮嘱,寄希望于以自己的经验,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4.这本书更适合Linux(看题目就知道这更像是当然的),书中描述了许多Linux下才存在的系统调用。而更为可贵的是,所有的系统调用,作者都阐述了跨平台和兼容性的问题。
5.这本书的中文的翻译没有水平上的问题,但是书中存在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非翻译专业性的问题。翻译的态度和校对的态度让人有些质疑。
6.同APUE一样,这本书也是常读常新,值得放在手边,用作参考。
7.Robert Love大牛写的书,哪本不值得读?
2/3页LINUX系统编程读后感第三篇
这书可当作Linux下C函数的一般查询手册吧。
对我来说最有价值的是第7章7.4节线程模式的讨论:
创建多线程应用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确定线程模式,线程模式也是应用程序的逻辑处理和I/O的模式,可能存在很多抽象和实现细节,但两个核心的编程模式是:“每个连接对应一个线程”和“事件驱动”。
“每个连接对应一个线程”是一种编程模式,在该模式中,每个工作单元被分配给一个线程,而该线程在该工作单元执行期间,不会被分配给其他工作单元。工作单元是指如何分解应用的工作:请求、连接等。在这里,我们将“连接”作为描述该模式的通用术语。
描述该模式的另一种方式是“运行直到结束”。一个线程处理一个连接或请求,直到处理结束,这样线程就可以处理另一个新的请求。
之前在看Java写的Web容器的实现时总是纠结于请求、连接、线程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上面这两段对一种最简单的多线程处理请求的方式描述的已经足够清晰。
回想学Java时总是对文件操作的三种IO、多线程的API感到困惑,尤其是怪异的NIO文件读写方式,看过Linux系统实现之后就会明白所有这些实际是基于操作系统能够提供的原生调用的封装,是由“软件本质复杂性”决定他们只能提供这种并不怎么优雅的API出来,这算是初读系统编程的一点点小感想吧。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