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调鼎集》读后感1000字

《调鼎集》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06 01:30:22
《调鼎集》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1-06 01:30:22   小编:

《调鼎集》是一部关于古代中国历史的经典著作,通过对商周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描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作者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深入浅出,引人深思,让人对古代中国历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调鼎集读后感第一篇

《调鼎集》

作者:[清]童岳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调鼎集》这本清代的奢华食谱,已经被我惦念了一年有余。

我喜欢读历史类的书籍,尤其喜欢看古人的服饰,首饰,喜欢看古人的衣食起居的原貌,喜欢了解古人全方面的生活。

在看古代书籍这方面,我尤其有一个收藏书籍的爱好,所以就在我想要按照风花雪月的属性,来挑选和收藏我喜欢的书籍时,《调鼎集》这本书就这样的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不过在当时,我买的书和想要看的书实在太多了。

按照我的读书计划,《调鼎集》这本书也就被迫的被搁置了下来。

不过如今,我终于有机会可以看这本书了,激动的心情让我整个人都非常的快乐。

《调鼎集》这本书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本让我感到快乐的书。

《调鼎集》这本书的书名中,调鼎二字,调是调味的意思。鼎是流行于商周至汉代的炊具,名贵者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亦有长方形的。调鼎就是指烹调食物。

《调鼎集》经考证,这本书形成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井且由扬州盐商童岳荐选编撰著成。

关于童岳其人,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如此记载,“童岳荐,字砚北,绍兴人,精于盐荚,善谋画,多奇中。寓居埂子上。”

埂子上就是现在的扬州埂子街。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的扬州,商业经济发达,百业市井繁茂。

关于扬州的富庶,让我想到了电视剧《李卫当官》中有一集,李卫要去扬州当官,他的母亲就说扬州富庶,去了那里一定能发财。

《调鼎集》这本书,在扬州那样富庶的地方,对于书中搜罗来的烹饪技法,和各种珍馐美味制作的食谱,食材,都奠定了很坚实的基础。

《调鼎集》一共有十卷。

第一卷,调和作料部

第二卷,铺设戏席部

第三卷,(北砚食单卷三)特牲杂牲部

第四卷,(童氏食规卷五)羽族部

第五卷,(北砚)江鲜部

第六卷,衬菜部

第七卷,蔬菜部

第八卷,茶酒部

第九卷,点心部

第十卷,果品部

阅读《调鼎集》,不仅是看一本菜谱。在这本奢华的菜谱里,制作美食的过程就像是在制作一道道艺术品。

这是古人的饮食文化,是富人的生活享受,是给现代饕餮遗留下来的一笔珍贵财富。

1/3页

调鼎集读后感第二篇

#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 食在中国也是很讲究的很有历史的,从日常菜到满汉全席,百姓到宫 廷的荤素搭配烹饪与养生,展示出我们历史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重视。 民以食为天,从古至今的延续都是茶与美食是不可辜负。 如书中说七碗生风,一杯忘事,非饮用六清不可: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 有 文 字 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不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 仙 灵;七碗吃不得也……看看古人一杯茶就能使人忘记烦恼享 受 美好生活。这也体现出古人对生活的的美好追求以及对茶的喜爱。 舌尖的美食不仅限于舌尖味蕾,而在视觉上也是视觉盛宴很是讲究有着自己的腔调,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生活一辈子的生活方式。 正好入手了一套茶器泡上喜欢的茶看着《调鼎集》这本书跟着古人菜品学做菜,古人没有高科技的辅助,却制作出丰富的食品用的佐料也着实讲究,从清朝中期开讲描述烹饪的历史呈现,包括佐料制作过程也一一描述的很是细微,雅文食趣饮食,传统文化古人烹饪选材没有当下的包装真材实料呀,古人吃的那才是叫大自然的馈赠精细。这不仅是展示丰富的饮食文化,同时也衬托出社会背景和饮食风俗的变化。 蔬菜也能做出如此多的品烹饪过程也有讲述一饱眼福呀。 上席、中席、汉席、满席的菜谱还有所区别,这可真是要结合历史来看,来理解这所谓的什么品级的客人或者进士,方可享受这上席还是中席等的美食呢? 果品,点心也不能缺席,面食:油旋饼、荤烙饼、素烙饼、还有各种酥饼、糕点等等系列琳琅满目看着书都会勾起美食的画面,动起手来跟着古人学食谱来烹饪。中国美食传承千年韵味,百味生香,味蕾跟着书本游荡在历史的美食画卷中。朴素的食材也能展现出无尽的风味。

2/3页

调鼎集读后感第三篇

提到中华美食,怎能不提那些承载着历史韵味与地域特色的古籍呢?《调鼎集》是一部由清代中期扬州盐商童岳荐精心编纂的烹饪巨著。而张延年先生则倾注了30余年心血,将这份珍贵的手抄本整理重编,他纠正了书中的目录不符、异体字、笔误等问题,还补充了大量说明,让这部古籍更加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近日由中国纺织出版社重新出版。 《调鼎集》的问世,是扬州商业繁荣、文化昌盛的产物。乾隆、嘉庆年间,扬州作为江南的繁华之地,其饮食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调鼎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就像是一部集食谱、烹饪技艺、食材选择、饮食理论于一体的百科全书。 全书十卷,卷卷精彩,每一页都散发着历史的醇香。从调和作料到铺设戏席,从特牲杂牲到江鲜果蔬……无一不精,无一不细,展现了清代扬州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饮食风貌。 翻开《调鼎集》的第一卷,二十八种鲜汁制法、二十九种调香剂,以及五十种酱、酱油、醋的发酵技艺,让人不禁感叹古人对食物味道的极致追求。而第二卷中关于筵席规格的详细记载,更是让人眼界大开,近三十类筵席规格,涉及菜点上千余款,尤其是“全猪席”的介绍,让人对满族与汉族筵席的差异有了直观的认识。 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发现,《调鼎集》不仅记录了大量菜品的制作方法,更蕴含了丰富的饮食文化与民俗风情。如第三卷中猪肉、猪内脏类菜肴的多样性,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食材的充分利用与烹饪智慧的结晶;第四卷中鸡、鸭及其他禽类菜肴的丰富,则体现了江南水乡家禽养殖的发达与烹饪技艺的高超。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调鼎集》在记录传统菜肴的同时,也融入了创新元素。如在第九卷点心部中,既收录了面条、糕饼等传统点心,还介绍了“西人面食”三十一种,为研究清代及以前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面食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更令人赞叹的是,《调鼎集》并非简单的菜谱汇编,它在采摘前人著作的基础上,融入了作者童岳荐的大量独立见解和长期积累的资料。比如,在《随园食单》的基础上,童岳荐对猪类菜肴进行了系统论述,收录的种类远超前者,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与独到的眼光。这种既尊重传统又勇于创新的精神,正是《调鼎集》能够流传至今,并成为烹饪史上珍贵典籍的重要原因。 《调鼎集》的出版,既为烹饪爱好者、历史文化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更是激发现代人探索传统美食文化、回归健康饮食生活的灵感源泉。

3/3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