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读后感1000字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7 14:50:39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7-17 14:50:39   小编: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它能够让人获得无穷的知识和智慧。读书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能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世界、了解自己,更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正确的方向。因此,读书是一种最值得付出的投资。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读后感(一)

年轻人不愿意读书似乎是当前社会的一大症状,正如作者所言,一本书可能就是一场电影票的价格,但放眼望去,一万个人里可能都挑不到一个有读书习惯的人。这是否有些夸张和危言耸听我们且不论,毕竟如果你感觉你身边有很多人爱读书,可能是所处圈子的一种幸存者偏差,但实实在在的是我国读书的人口比例和年人均阅读量确实是远低于很多国家的。 这本书你可以当成随笔看,也可以当成散文看,甚至部分章节可以当做小说看。这本书更多的还是希望读者们能养成读书的习惯。读书也是一种闲情逸致,一种陶冶性情,就像作者说的,人没了闲情逸致,就会呆板,呆板之人,为人处世也会跟着僵化,人没了陶冶性情,难免心胸狭窄,劣念杂生。 作者对寂寞也有更深层的理解,那就是你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你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你说的话,并没有几句是你想要表达的,这便是一种置身于人群和热闹中的寂寞,这是另类的寂寞,也是现代的寂寞。而对抗的办法,作者还是回到读书的话题上,读书会让你学会享受孤独和寂寞的时光。 另外读书时,头脑中别无他念,心跳和血流都会极其平缓,有助于脏器的休息,也愉悦了脑神经。人类有一种特殊的气质称之为“书卷气”,这一气质区别于出身、金钱和权力带给人的那些气质,它体现于女人的脸上,体现于男人的举止。 所以,我们都应该好读书,读好书,这是我记录我读的第一本书,也是我未来记录自己读书生涯的起点。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读后感(二)

这也是这阵子看的跟读书有关的一本了,看看名字,就很应景,虽然有点土气,但就像是老一辈人对小辈掏心窝子的忠言,只是在我这里没有逆耳,我是喜欢看书的。记得之前哪里看过一句话,不懒惰、不害怕、爱看书,三样占了一样你的人生就会不一样,我算不得占了一样,都沾了点边儿吧,所以也就这样活着,也已经很满足。

这书里的开篇,是直奔主题的两行字,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的破坏 人啊,为了是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读书吧。我读书大概也是因为寂寞吧,有时候会觉得身边的一些人或者故事里的一些人太作,还是因为太寂寞,怎么就不能培养一个两个爱好什么的,再不行认字了就可以看书啊,这应该是最价廉物美性价比又高的爱好的,看书,让我们看上去不一样,你要问我哪里不一样,我也说不上来,大概就是自恃清高“读书人”,哈哈哈。对不起,我亵渎了“读书人”,只是我喜欢在别人的故事里畅享不一样的人生,欢愉也好、苦难也罢,都是一份体验,虚构非虚构哪怕是工具书鸡汤文也是如此,打开书页的刹那,灵魂可以出窍可以穿越,再回来时,也终将感恩当下即是最好。

而这一本,就是这样的一个老先生苦口婆心跟你说道什么读书好,与书为伴 沉静我心 接近幸福。幸福是什么,自认为不是什么苦苦追寻,而是停下来看到眼下,就是幸福。说再多的读书重要,终不如拿起书翻起来的这个动作重要,无聊的自会放下,心仪的废寝忘食,不得不说自己小时候,课本读不进去,用课本遮掩下的哈利波特,那么厚的几本呢,飞快的读完交换,如果那时候开窍读了四大名著、国内外名著、或者唐诗宋词千千万万篇,我是不是也能出口成章一大家。但是生活没有如果,不能说那时候的哈利波特白读了,四大名著错过了,我这个点不是又一点点找回了嘛,我这个点不是又停下来看看眼下的自己的嘛,如此这般,挺好。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读后感(三)

梁晓声是出生于1949年的作家,这样的作者,有年代的厚重。他在这本书中的“劝读”行为,饱含真情,又朴素自然,很适合初入门的读者,比如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也适合抚慰焦虑的人心,给正被现代生活压抑的人们带去一点慰藉。 这是一部散文集,汇集了作者关于读书、写作、文学、人生、社会的思考。每一篇文章都如一位白须长者,在饱经人生风雨后,宽坐闲堂,为后来人娓娓道来那些质朴的生命真意。为什么要读书?又该如何读书?梁晓声都在这本书里,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做了回答。 读书让人能有抵御寂寞的能力。寂寞是人生深重的枷锁,没有人能逃避它的侵蚀。尤其是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你看到小孩子不再在泥地里打滚,却拖着孤独弱小的身影行走坐卧;你看到年轻人们不再喜欢呼朋引伴,而只向往下班后假期里无人打搅的宁静;你看到中年人因为生活压力,落寞地叹气;你看到老年人守着破旧的家具,孤独地呼吸。梁晓声说: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破坏。寂寞相对于人的心灵,好比绣相对于某些极容易生锈的金属。当精神世界被掏空,人就会生锈,生锈严重了,人就会灭亡。那如何才能抵御寂寞带来的伤害呢?——读书和思考就是一剂良药。会读书的人,即使身边无人相伴,哪怕周遭无聊透顶,他也能从书中找到相宜的伙伴,与他们对话,向他们倾诉,也得到他们的智慧和启示。 读书让人学会独立思考。在五花八门的网络社区里,充斥着各种信息。打开微博,热搜榜随时更替,刷刷朋友圈,每个人都在展示观点。你到底该听谁的?我们总是容易陷入相互矛盾的想法和建议,比如30岁要不要结婚,有人说得赶紧了,不然你就是婚姻市场里剩下的白菜,最终无人问津;有人说不要急,耐心等待,修炼自己,最终嫁给爱情……你想想,似乎都有到道理,但是自己该怎么办?好像更乱了。这就是我们面对的世界,无数信息纷至沓来,我们被迫不知所措。就像梁晓声的观察:“我们中国人依赖少数人的头脑为我们提供有益的思想……实在是依赖得太久太久了,而这几乎使我们自己的头脑的思考能力变得有点退化了。”那么,靠什么来拯救自己的迷茫和焦虑?靠独立思考。可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靠读书和思考。这就是读书第二层非常重要的意义。所有搜索引擎都只是工具,所有外在的经验和知识库都跟我们自身无关,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学习消化,才能建立信息与自我真正的内在联系,到那时,你才有底气左右自己的人生,而不是陷入他者的经验咒语无法自拔。 读书让人变得敏锐善良。俗话说相由心生,我觉得文字也是。看这本书,梁晓声把自己的心清清白白展示了出来。他惜花怜树,责怪秋风张狂,“恨不能展一床接天大被,替挡秋风的直接袭击”;他偶游古庙,不禁遐想,若置身复古年代,定寄宿院中,深夜秉烛夜读……他的良善,他的敏感,他的慈悲,他的快乐,他的哀愁,一切都是真实的,仿佛伸手可触,而这皆因阅读的育养。 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梁晓声还告诉读者,看书要看正面也要看背面,在《唐诗宋词的背面》这篇文章里,他就透过男权文化繁荣华丽的外表揭示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本质。在古代社会,即使女子灵魂高贵,才华横溢,她们也往往被男性霸权掩进尘埃。如果不是历史记载下少的可怜的只言片语,我们将永远不会有机会领略薛涛们的美丽与才情。最深刻的真实,总是潜藏在最隐秘的角落,每一个读者对读书都应怀一颗真诚之心,练就一双批判之眼。 文人爱书,爱到骨子里,我们这样的普通读者,也可以在书中找寻到契合自己的一方天地,自由地读就对了。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读后感(四)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梁晓声《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清晨5点,当手机铃声响起的第一时间,我已快速按下关闭键。为了不扰爱人的清净,为了不吵醒熟睡的俩宝,更为了自己——我想读书! 由于喜欢读书,便一心赴在读书这件事上,因此也读了许多书。心中只有感激,感谢27岁中的某一天毅然做出的读书决定;感谢几年的读书生涯让我变得随和、温柔且智慧;更感谢读到梁晓声教授的《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这本书收纳了梁教授的32篇文章,其中有写人生感悟的,有写生平事迹的,也有回忆美好的,但都离不开“读书”二字。 这本书开篇便以《为什么我们对“不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一文俘获我的心灵。 这篇文章谈到了当今社会中年轻人的一种焦虑现象——不甘心做平凡人!这一点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还体现出年轻人努力向上的姿态。然而,一部分人还是在这种思想下剑走偏锋,生活成了思想浅显、只为追名逐利的“不平凡”之人。这样的“不平凡”未免虚荣心和功利心太重,年轻人们往往会被反噬地身心俱疲! 文中例举了马塞的一名清洁工和德国某市一位每周定时为市民清扫烟囱的市长。前者的工作在街坊邻居们眼中并不低下,还被誉为“马赛的美容师”,后者一点儿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这是因为他们是心理健康的、乐观的、豁达的、平凡的人。 因为害怕平凡而撞的头破血流也要成为不平凡的人,有可能成为书中说的那样“以至于某些呼风唤雨于一时的不平凡的人,转眼就变成了行径苟且的,欺世盗名的,甚至罪状重叠的人。” 而豁达面对平凡的人,是更注重追求精神丰盈的人,他们才是真正不平凡的人。他们知道自己奋斗、努力、向上的样子更美,至于能到达什么样的目的和结果并不重要,也不值得炫耀。人生中能努力奋斗的日月并不算太长,若总是炫耀,哪还有时间与空间充盈自己的内心。 又读《读书会让寂寞变成享受》,更是感触颇多!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到一个主题“读书能够排遣寂寞,甚至是读书人的享受”,这一点我深有体会,也非常支持。 一切成功之事都是兴趣使然,比如我写书评便是这样。也许对于不爱读书的人来说,这一爱好过于难熬,殊不知当大多数人徜徉在即时却无用的短视频时,我却在书的海洋中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他人的故事,感受到自己一生都无法企及的思想高度,这便是难得的收获。 于是,当我遇事时有书中的方法指引;难过时有书中的一句安慰;寂寞时亦有深刻的思想和美好的回忆陪伴。因此,在大多数时间中,我的人生过的不会太糟糕。 文章中还提到,大多数人口中的寂寞是“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即使改变了这一情况,另一种新的情况也还是如此,自己又比任何别人更清楚这一点。这是人在人群中的一种寂寞。这是人置身于种种热闹中的一种寂寞。这是另类的寂寞,现代的寂寞。” 因为大多数人习惯了即时享受快乐,一旦没了快乐源泉,内心又无多少沉淀、思想与回忆,寂寞之心便无以言表。倘若读过更多的书籍就会明白:人有时也需要一段安静的时光回忆过往、展望未来;也需要一段静谧的时刻让疲惫的身心歇一歇;或者当全身心沉浸在当下时,方才觉察人生除了追名逐利外,还有一些更美好的事物期待着我们去触摸与感受。 如果让我判定哪些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认为是面带着微笑,静静地捧着书籍品读的人。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读后感(五)

梁晓声谈读书之乐

2021读书清单之30 读梁晓声《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2021.03.07

当代作家梁晓声《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2021年第30本读物。辽宁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第1版,15万字,265页;给五星评价。

大约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基本上都看完了。很多文章以前读过的,这次重读,仍然有味道。可是,一篇文章放在不同的选集里,我总感觉不太严肃,起码对自己的粉丝是不负责任的吧。

梁师希望:“自己写的书,初中的男孩女孩也都可以看。家长们不会说因为看我的书而斥责孩子:怎么看这样的书?我自己也不会因此有所不安”。

我想,这话的意思是,第一,梁师的书堂堂正正、传递正能量,第二,比较浅显,容易懂。从这个角度,他的目的达到了:因为总是堂堂正正,所以老少咸宜;而因为过于浅显,所以,达不到超一流的境界。

谈到读书,梁师说:望文生义,最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毛病。岂止是小学生啊,山东秀才读半边啊。这毛病一定得改。

“唐诗宋词的背面”一文,是为女性诗人翻案的。的确,那些女诗人在文学史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凭心而论,她们每一个人的成就的确很高,但没有一个达到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以及刘禹锡的高度,也没有一首诗达到顶峰境界。她们那些人,只能说是一流诗人,除了李清照。可是对李清照,文学史给了她应有的地位呀。梁师为此愤愤不平,但的确过誉了。

以下是精彩摘录:

“我与文学”:

P124,凡是在虚构中张扬的,便是在现实中缺失的,起码是使人尴尬的。

P138,喜欢的名著排序:

三国演义,

西游记,

封神演义,

水浒传,

隋唐演义,

红楼梦,

老残游记,

聊斋志异。

【这种排序,与他个人的风格有关,他的英雄情结、英雄主义是一以贯之的。红楼梦、聊斋志异、老残游记写得再好,毕竟脂粉气太浓,他喜欢不了。又因为写的太好,他不得不看。说真的,《封神演义》和《隋唐演义》我至今没有读完过,找时间一定看看。】

P142,喜欢《老残游记》,乃因为它的文字比《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都好些,结构也完整一些。还有,它对自然景色的优美感伤的描写。

【读了梁师对《老残游记》的评价,颇有知遇之感。原来认为《老残游记》在清代谴责小说中是最好的,还大有人在,大有高人在。甚至于对自然界色的描写的高度认可,也一致。可见,审美的眼光往往一致。也可见,为什么在这么多当代作家中,偏偏看重偏偏喜欢梁师了。】

P142,喜欢的外国名著

约翰克里斯多夫

悲惨世界

九三年

大卫科波菲尔

安娜卡列妮娜

红与黑

红字

德伯家的苔丝

简爱

巴尔扎克和梅里美的中短篇小说

【这些书,我都读过,但是我个人不喜欢《约翰克里斯多夫》以及《红字》。】

不大喜欢的外国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

左拉,

劳伦斯。

梁师认为,陀氏是一个病态的天才,感觉这评价比高尔基的“凶恶的天才”要公道理性一些。【我只读过陀氏的书就一本,压抑的受不了。但是他的书我基本上都买了。】

梁师不喜欢左拉的书,但是佩服左拉的人品。梁师说,即使在血气方刚的青年时代,他都没有勇气像左拉那样勇敢,那样勇往直前。【左拉的书我没有读过,不好评价。】

梁师说,令劳伦斯大名鼎鼎起来的分明不是他的小说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而是他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当时以及其后所造成的新闻。我又看了他的《儿子与情人》,没有从他的后一部小说看出优秀来。【看来应该禁书40年,绝对是最佳广告词,在这方面,当代作家贾平凹能够充分灵活利用负面新闻的能力,或者是受劳伦斯禁书的启发。】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读后感(六)

书名: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

作者:梁晓声

梁晓声先生是一位不愿“出书”的作家。对于自己的书,他给予的评价是“有影响的,但不是畅销的书”。也许是因为他总是愿意用文字直白地剖析时代与社会的痛点,不留情面。

某次和大学生们对话时,梁先生被问道:阅读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

他答道:阅读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的抵抗寂寞的能力。

然后大学生们却不以为然。他们脸上的表情让梁先生看到他们想法。

是呀,大学是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云集的地方,一间寝室六名同学,寂寞似乎与他们沾不上边。但是在梁先生看来,所谓的寂寞是有更深层的定义的——那就是,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即使改变了这一种境况,另一种新的境况也还是如此。这是人置身于种种热闹中的一种寂寞。

梁先生说的这种寂寞也只有我们这种进入社会摸爬滚打过后的人才能深深体会到的。

所以周末的时间,泡一杯茶,关掉手机,靠在椅子,闻着墨香,读一本自已喜欢的书,真得能让一周疲惫的心灵得到半刻的休闲,并且得到另类的充盈

这本书是关于梁先生与书为伴散文集,分成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与书为伴(他说他说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你多读一本好书,就会对你产生影响。实际上,除了书籍,没有其他的方式能够使普通青年朝向学者,作家这条路走过去。只要你曾经花过十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去读书,无论做什么,都有自信。 )

第二部沉静我心(寂寞是对人性缓慢的破坏,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某些正常的情况之下,孤独和寂寞还会由自己调节为享受的时光呢。读书之人,是可以同时置身于阳光中的。即沐浴着阳光,又沉浸在美好文字世界中,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

第三部接近幸福(读,无论对于男人或者女人,无论对于从前的,现在的,抑或将来的人们,都是一种优雅的姿势,是地球上只有人类才有的姿势)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是用平实却诚恳的语言以一个读书受益者的身份与我们对话。

“读书吧,你将会感觉到另一种幸福。”

“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他建议小孩应该多读一些娱乐性,快乐的,好玩的,富有想象力的书。

青年们应该读一点儿历史书籍

中年们要读一点儿诗呀,散文类的书。

老年人呢,则要看一些青少年的读物。

读书是最对得起付出的一件事读后感(七)

读书感想:

啊,我居然还读过这本,完全忘了,点开看到划线评论才想起来。这本书是梁晓声的随笔合集,说实话收录作品质量参差不齐,我就是被书名骗进来的。但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作者真诚,他有勇气向读者坦诚他学历不高、识字数一般,他对一些名著不太喜欢,他又是受到了哪些文学作品的熏陶,喜欢什么样的人物塑造,你可以跟着他的随笔,一起走进他的读书岁月。有三章内容我觉着引发了我的一些反思【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读书会让寂寞变成享受】和【唐诗宋词的背面】,这三章建议可以优先看。

笔记摘抄:

◆ 第一章 《与书为伴》:为什么我们对“平凡的人生”深怀恐惧?

>> 他们“不平凡”起来以后,也仍会觉得自己其实很平凡。 (这一章整体都不错,看时有很多感想,但都没记,现在忘了)

◆ 第四章 关于大学校园写作

>> 在文学欣赏教学中,也许会将一篇情真意切的作品解构了,横讲竖讲。仿佛那样一篇作品,是按照最经典的文学原理,以最高超的技法将内容组合起来的,于是才达到了完美似的。其实,我的体会不是那样的。那时的写作者头脑之中,是连读者也不考虑的。那时写作这一件事变得相当纯粹,只是为了记录一种感情而已。因为纯粹,所以写作变得像自然界的事物一样自然而然。

◆ 第五章 唐诗宋词的背面

>> 唐诗巍巍,宋词荡荡。观其表正,则仅见才子之文采飞扬;雅士之舞文弄墨;大家之气吞山河;名流之流芳千古。若亦观其背反,则多见才女之命乖运舛,无可奈何地随波逐流。

◆ 第六章 晚秋读诗

>>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换上棉。

前两天刚跟丹丹聊过这句话,在这里看到了。

◆ 第七章 《沉静我心》:读书会让寂寞变成享受

>> 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破坏。

>> 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的抵抗寂寞的能力。

>> 最强大的寂寞,还不是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可说;是想回忆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

◆ 第十章 读的烙印

>> 经济大萧条的时代是注定要剥夺人们某种资格的。首先剥夺的是底层人在节日里相互赠礼的资格。

◆ 第十一章 我与文学

>> 凡在虚构中张扬的,便是在现实中缺失的,起码是使现实人尴尬的。

>> 因在现实中缺失而在虚构中张扬的,只不过是借文学、戏剧、电影等方式安慰人心的写法。

>> 幸福只不过是人一事一时,或一个时期的体会。一生幸福的人,大约真的是没有的……

>> 我不太喜欢《雾都孤儿》《呼啸山庄》那一类背景潮湿阴暗,仿佛各个角落都潜伏着计谋与罪恶,而人物心理或多或少有些变态的小说……

>> 我的不太喜欢,也完全是独立的欣赏感受,不受任何方面的评价的影响。我觉得陀氏的小说中,不少人物身上都有神经质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我非常难以忍受神经质的人在我眼前晃来晃去,读同样文学状态的小说我亦会产生心烦意乱的生理反应。

>> 读带给我的一种清醒乃是——明白自己往往写得多么平庸……

看平凡那一章,就意识到了我写欧文那本书的观后感有多么平庸和肤浅

◆ 第十八章 何妨减之

>> 上苍赋予每一个人的人生能动力是极其有限的,故人生‘节目单’的容量也肯定是有限的,无限地扩张它是很不理智的人生观。

>> 不少人之所以浮躁着并因浮躁而痛苦着,乃因不肯首先自己向自己承认——哪些事情是自己根本做不来的,所以也就无法使自己比较能做好的事情在自己人生的“节目单”上简明清晰地凸显出来,却还在一味地往“节目单”上增加种种注定与自己人生无缘的内容……

◆ 第二十章 人性薄处的记忆

>> 可怜是俯视意味的。怜悯是相同感受的人们之间相互的不言而喻。

◆ 第二十一章 人性似水

>> 碧波如镜,水之媚也;狂澜巨涛,水之怒也;瀑乃水之激越;泉乃水之灵秀;溪显水性活泼;大江东去一日千里,水之奔放也。

这词汇量,牛

◆ 第二十二章 《接近幸福》:爱读的人们

>> 读,对于我这样一个具体的,已养成了阅读习惯的人,确乎是一种幸福。而且,将是我一生的幸福。

◆ 第二十三章 读是一种幸福

>> 人拥有宁静的时光,这本身便是幸福。而宁静的时光因阅读会显得尤其美好。

确实,上班焦虑看不进去书时一点都不幸福,假期第一天躺在沙发上悠闲看书感觉好幸福

>> 我的中学时代,是苦于无书可读。买书是买不起的,尽管那时书价比现在便宜得多。几个同学凑了七八分钱,到小人书铺去看小人书。这是永远值得回忆的往事了。现在的中学生们,可看的太多了,却又陷入选择的迷惘,并且失去了本该拥有的时间。

生活也真是太苛刻了!

◆ 第二十五章 我最初的故乡是书本

>> “书籍包含着我们的先人,以及我们同代人的灵魂,书籍似乎就是人们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本身事业的谈论,就是人类心灵关于生活的记载。”

◆ 第二十六章 人生真相

>> 童年——以亲情满足为最大满足的阶段。

少年——以自尊满足为最大满足的阶段。

青年——以爱情满足为最大满足的阶段。

中年前期——以事业满足为最大满足的阶段。

中年后期——以金钱满足为最大也许还是最后满足的阶段。

老年前期——以自尊满足为最大满足的阶段。

老年后期——以亲情满足为最大满足的阶段……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