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务虚笔记读后感100字

务虚笔记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02 23:35:20
务虚笔记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5-03-02 23:35:20   小编:

《务虚笔记》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读物,作者通过对人生、事业和家庭的思考,揭示了人们在追求成功和快乐过程中应该如何保持务虚态度。书中的故事和观点令人深省,让人明白只有保持谦逊和谨慎的心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明智。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一)

这是一本作者把自己从脑海中死人堆里扒拉出来的书,这不是简单经历的年轻人能看的书。真的慎读的一本书,作者会渐渐的把你引入心中的死路,但没给你生的法门,生路如果本来不在你的心中,那请在写作之夜就退出去,等你对生死爱情有可以对抗世间的理解的时候再来翻阅。书是定好的书,描述场景的辞藻又美又华丽,尽管内容上看到的都是炙烧灵魂后剥落的灰烬,但若你能从灰烬中看到生,再从此刻不怕死,便能通晓本书的哲学达观。

1/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二)

这是一本作者把自己从脑海中死人堆里扒拉出来的书,这不是简单经历的年轻人能看的。是年轻人慎读的一本书,作者会渐渐的把你引入心中的死路,但书中没给你生的法门,生路如果本来不在你的心中,那请在写作之夜就退出去,等你对生死爱情有可以对抗世间的理解的时候再来翻阅。书是顶好的书,描述场景的辞藻又美又华丽,尽管内容上看到的都是炙烧灵魂后剥落的灰烬,但若你能从灰烬中看到生,再从此刻不怕死,便能通晓本书的哲学达观。

2/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三)

刚看完这本书,忍不住要发疯。MD,我前前后后断断续续看了两个月。总是借来这本书却总是没有决心看下去。终于,有一天下午,在图书馆,找不到合适的书,就拿这书下手。看了几十页,昏昏欲睡,然后就,就睡着了。这TM写的什么鬼,什么F、O、Z、N,这都是什么。之后,这书就被我打入冷宫。记不得中间有没有看那么几页或几十页。后来,到了十一假期,宿舍的人都回家了,我TM又闲了,就拿起这书,challenge myself,看了好多好多页。这时已经借了一个月了,我又屁颠屁颠地去图书馆还了,又再借

3/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四)

竟然有这么多版本,实在吓一跳……

这本书是看到一位妹纸絮叨来的,总是不敢去触碰,只因为那偶然闪现的《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的只言片语就足以胆战心惊,这是个活得明白,活的通透的男人…

里面是露骨般真实的人生坎坷和夜半疯语的恋情,我想,这就是我的初体验……这是本貌似永远读不完的书,我不时会发现这真理,因为每次捧起来,余下没看的也足矣厚厚的一本…像现实生活般不能承受又喘不过气来……

所幸,还有恋情可以相信,是恋情,可以肯定。。。

4/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五)

务虚笔记,空而不虚。

没有连贯的情节,他只是将近似的际遇归纳为同种类型的人生。它们都有着共同的主题,却也暗含着概念化与刻板印象。之所以说“不虚”是因为在刻板主题下的人物描写并不单一,而是多面、复杂的。

这本书讲了很多哲学问题。比如真实、死亡、爱、孤独与残疾。史铁生是一个对命运有深刻思考的人,他也是那个不得不去思考命运的人。

生命存在很多偶然和必然,即使人的本性是在探索生命的规律。人在不同际遇下作出的不同选择,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是又一次的自我塑造。

5/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六)

五年前的事了,我在上海喜欢上了同公司的姑娘。有一阵子,我说任何事她都会反问,仿佛她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总有莫大的好奇心。我说我一会儿下班,她问,恩,然后呢?我说我困了,她问,恩,然后呢?我说巴萨赢皇马了,她问,恩,然后呢?我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我们都会死,她还是问,恩,然后呢?

我觉得她是个非常有内涵的人,于是自作主张带她跑到金山区的海滩看海,在被海风吹动的意乱情迷中,我表白道:女人心海底针,我就是那个大海捞针的人。她看了我半晌,喃喃说道:可是我的针沉在马尔代夫。

后来,她真的跟一个长得像是马尔代夫土著的基金经理跑了,临别了还告诉我:你要务实一点。她在朋友圈秀着蓝天碧海间的太阳帽和连衣裙的时候,我还记得我窝在沙发里,读了一天史铁生的《务虚笔记》。

6/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七)

书是本很有意义的书,奈何我见识短浅,不能轻易参透史铁生老师字里行间中蕴藏的深意,只觉得乏味,看书时便从最先的专心致志逐渐变得囫囵吞枣起来。 所以只能浅浅谈谈我专心致志的那一部分——“我是我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 我认为:“我是我印象的一部分”是因为从我们出生到我们记事起的这段这段记忆是空白的,但是我们的家人给我们描述了这段记忆,于是我们会把这段记忆当作印象去进入到我们现有的生命当中;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是因为其实在我们的现有认知当中,忘记和不曾察觉的事情,我们就会当他从未发生过,有些残忍,却又情有可原。 因为到目前为止,自己的人生阅历,也就是自己的印象还没能到达一定的高度,所以整体来说,这本书我认为一般,再过几年重新阅读时,说不定会有不同的见解。

7/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八)

这本小说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没有具体的姓名,只有一个个英文字母来代替身份。甚至连他们的身份也是模糊的:每个人可以前后年龄相矛盾,可以思绪和经历相混合,可以在不同的“我”之间来回跳跃。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那个奇妙的“写作之夜”里。

我认为史铁生并不想创造出人物本身,他只是想用笔下的人物去充当世间每一种命运的承担者。他想展现的,是那些彼此迥异的命运,这些命运共同组成了一出幸福与苦难并存的“人间戏剧”。

《务虚笔记》里展现了史铁生对爱情、残疾、生死、命运等的思考,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叛徒”的解读。“叛徒”在他的笔下有了一条从拥有信仰到放弃信仰或从正直到卑下的完整的转变心路。叛徒也变得不再可恨。

当人不再盲从、不再为反对而反对、不再因求“特立独行”而批判一切,当人学会理解,就会明白可鄙的人也有你看不见的苦痛。是一个人过往的所有经历才造就出一个人现在的样子,试着不怀着恶意揣测他人就会看见一个更仁慈的世界。

8/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九)

真的不知道怎么写,觉得自己是其他人,很虚伪,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我,标点符号应该怎么用,我。我。我知道了,首先我想讲,有些书看不下去,但是这一本,对于我就像小团圆,就像情人,我能够看下去,能浮想联翩,我和曾经的我连接起来了,不知道你能不能懂,我是说我表达不好,但我希望意思传达给你了。我说得太啰嗦了,也没多少意义吧?这个问号很有自大而自怜的味道。有没有呢? ?没有意义啊这样下去。我喜欢自传体,这是看书过程中的直觉想法。因为更容易让我去带入我,尤其像本书一样的氛围与友好?不对,应该找客观共性的叙述方式。我疯了对吧?只有客观的大家才能理解。 或许我想说的就一句,没有名字后大家都成了我,被命运之风吹向了不同的树林,刮响了不同的树涛之声。一句话,你可能成为我,但你就是你而不是我,因为那句野孩子,因为生下来就拥有的本性,但那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你们都是我,我由你们而来,但那已经不是你们了,而是我。说不清了,我是L,糊涂着,终将被她追问直到体无完肤

9/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十)

看了这本书之后,更加相信文学离不开生活体验。有些内容得是一个感情饱满的人才能写出来,有些内容得是一个想象丰富的人才能写出来,有些内容只有一名残疾人才能写出来。现实和意境,个人的境遇叠加历史的环境,第一人称的口述伴着章节式的逐级递进,成就史铁生老师这样一部作品。

文中的名字都用了英语字母代替。看了其他人的评论,认为文学作品中的名字常有含义,而这些可能反倒成为思想上的束缚。但是,这可能是我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文本,字母名字+顺叙和插叙让我这个小脑袋瓜很容易丢失对这些人物的联系和记忆,故给他减少一个星。

书里有不少文本,挑得明白:“这让我重新想起‘叛徒’的逻辑:你被杀死了,你就是一个应该或者的好人;你活下来了,你就是一个应该被杀死的混蛋。这一次不是‘叛徒’,这一次是‘残疾’。这一次生或者死的,不是生命,是爱情;让你的爱情死去,你就是一个可敬可爱的人;让你的爱情或者,你就是一个可悲可怕的人。”

10/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十一)

1.能把一件小事和一个小思考反复写,且写出花样,写出深度,还能完成呼应,也只有史铁生能做到了。

2.陆陆续续一个月看完,每次都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但仍然没理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到底还是因为本人对英文字母不够敏感,如果是个汉语名字或许会好很多。

3.人物在作者的文字里似乎有生命,作者也在他创造的世界里,所以来来回回刻意混淆,人物可以是任何人,可以是你是我是作者是每个人,因而也不必追究了。

4.与其他小说很不一样,看完像什么都没看,隐约能感受到有个别的故事留在了记忆里,那些美妙的形容和思考,都毫无印象,但在下一次看到类似的说法时又会在脑海里闪现。

5.看到最后都不想看了,觉得有玩文字游戏之嫌,也确实,在哪里停下都不影响,它没有更深入,也没有更多花样,只是在重复,在思考,在故意混淆,在制造更多幻觉。

11/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十二)

一切被意识到的生活都是被意识改造过的,它们只是作为意义的载体才是真实的,而意义乃是现在的赋予。 诗人说:一个幸福的位置,其实就因为它是一个美丽的位置。 美丽的位置? 对了,那必不能是一个从赤诚相见退回到彬彬有礼的位置。 一个美丽的位置? 对了,那必不能是一个心血枯焦却被轻描淡写的位置。 历史在行进的时候并不被发现,在被发现的时候已被重组。 父亲:“表达自己的软弱,即是表达对他人的需要。爱,就是对他人的依赖,对自由和平安的依赖,对依赖的依赖。所以……所以……” 母亲:“所以什么?” 父亲:“所以那是危险的……” 母亲:“危险的?” 父亲:“你不知道他人会不会响应。是响应还是蔑视,你没有把握。” 历史无暇记住一个人的苦难,因为多数人的利益和欲望才是历史的主人。 上帝从来是喜欢玩花样儿的,这是生命的要点,是生活全部魅力之根据,你的惊奇、不解,你的喜怒哀乐,你的执迷和所谓彻悟,全系于上帝的这种爱好。

那永恒的爱的疑问即是爱的答案,那永恒的爱的追寻即是爱的归宿,那永恒的爱的欲望正是均匀地在这宇宙中漫展,漫展,无处不在……

12/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十三)

兜兜转转,还是把这本《务虚笔记》看完了。

其实在看前20章的时候,一直以为这是史铁生创作的意识流小说,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代码,发生了不同却又极度相似的故事。

而第21章,史铁生将所有的人物串起来,围绕着女教师O的死亡,讲述理想,讲述爱情,讲述每一个人的内心。看到这里我真的很佩服史铁生的才华,这本不一样的小说,既是意识流的化身,又暗含主线,就像昆汀的《低俗小说》那样不落俗套,引人注目。

女教师O、女导演N、普通女人T,作为女人,她们相似却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观念和理想;诗人L、画家Z、医生F、官员WR残疾人C,他们有的放弃理想,有的在自己的梦中狂热,他们之间的完全不同,却也是因为在一些瞬间中不同的抉择而决定的。人们都是相似的,却各有不同,这来源于我们人生中做出的很多不同的选择。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理想主义的女人,就像我不喜欢将爱情视作生命,甚至为之而死的O一样。可是这样的她,却让我迷恋和喜欢。她很像我曾经爱过的LA,她们那理想主义的爱情,如同白玫瑰那样纯洁与素雅,可有时候会把人刺得心痛。

最后很喜欢这本书~

13/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十四)

“那天晚上只有在未来的年年月月里才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来越变得刻骨铭心。” —— “所以日后无数次回想起父亲的夜晚里,我都在责怪自己那天和那段时间的忽视,连提醒他去检查身体都不是真诚的。”

———2024.03.02更

我宣布,史铁生成为我二十到三十岁最喜欢的作家,我应该早些年遇见他的文字的!这样当年的日子就不必那么难捱了。

我难过的时候就会读他的文字,是被缓缓拥抱的感觉。我甚至觉得我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香味,感受他温暖的胸膛和微弱的心跳。我仿佛坐在地上,头倚靠在他的轮椅上,而他在读他的文字,就是这样静谧。

只有他能让我在纷繁复杂的尘世里脱离出去,脑子里只有他的文字,有他在路灯下观察到的影子,有他笔下画家画的羽毛,有他看到的阳光,小时候玩坏的皮球,跟奶奶一起听到的钟声,有大片的土地和向日葵…

我最喜欢的花就是向日葵

14/15页

《务虚笔记》读后感(篇十五)

史铁生,一个北方人,以为一辈子要追寻南方,以为女人就是属于南方的,好刻板。

很奇怪的是,他们的童年里青春里,都有一段很美的感情,把本相同的塑造成不同的,一个小小举动,小小物件,像平行世界般,划上不同的轨迹,因此这个男人便是F了,这个女人便是N了。

很巧的,随手买的书签,上面是一条漂亮的鱼,正是O走向死亡这个节日的路,一条剧毒的漂亮的鱼。

最令我动容的竟是M,O的前夫和F夫人,M实在是一个太美好的女孩,而后两个是作者口中写作之夜不重要的存在,但也许他们在另一个人的写作之夜就有了名字,有了恋人,也许O在那个世界就不重要了,可能只被称为xx前妻,拥有任人想象的历史,因此也就回到最初的,这是对于我来说的世界。

最残酷的是,他们的感情都走不到最后,是因为某个人难以忍受的特性吗,这在恋中不值一提,但会因此阻挡爱。人们往往把恋和爱混为一谈,人们太轻易地说出爱,导致爱举足轻重。我讨厌这种轻飘飘的话,我喜欢N,却恰是因为她敢说爱,敢追寻。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