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医生漫画神经科检查》讲述了一只可爱的熊猫医生在进行神经科检查时的趣事。通过幽默生动的画面和情节,展现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和专业知识。读后让人感受到了医生的责任感和爱心,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启发。
《熊猫医生漫画神经科检查》读后感(一)
大部分人都不喜欢去医院,除非身体发出明显的求救信号才会去。面对各种繁琐的检查,常常觉得不胜其烦,不理解各种检查代表什么,可能还会不能正确接收医生的指令而紧张和焦虑。
当当当!这本科普漫画可以缓解你的就医焦虑。让你用轻松的方式获得专业的神经科检查知识。查哪里,怎么查,熊猫医生画给你看。 我们的神经系统都处于人体内部,被坚硬的颅骨、脊椎等结构包围,我们无法直观地从表面观察到内部发生了什么。但是,神经系统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起着调节和主导作用,通过对特定部位的外部检查就可以推测出其内部的变化,因此神经科检查很有必要。 比如突然口齿不清,行为举止异常,一侧肢体无力,下肢麻木疼痛,足部剧烈疼痛……这些都只是外部表现,实际可能是神经系统出了问题。这时跟着熊猫医生,先做体格检查,再借助医疗设备做辅助检查,这样就能避免过度医疗、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检查! 我们在接受检查时,常有过这样的疑惑 “为什么我只是腿有点痛,医生检查完以后却让我去神经科专科就诊?” “医生为什么对着我又按又摸?” “为什么我只要配合医生上看看下看看他就知道我哪里有问题?” “只做这样的检查就判定我没事是真的没事吗?”…… 在医疗资源相对紧张而无法获得充分的健康宣教时,这本书的内容可以为就诊者答疑解惑,提供便利。 蕞为关键的是这本书“不严肃”。“熊猫医生”非常可爱,作者用手绘漫画的形式,以”熊猫医生”检查者的视角分步骤讲解检查方法。轻松、幽默,好读,易懂! 这本书简直是医学僧的福音,漫画详细图解,边看边把知识点记住了。当然对被检查者来说也很有趣味,知道神经检查科的检查流程,可以自查,也能缓解就医焦虑。
《熊猫医生漫画神经科检查》读后感(二)
就像作者在前言中所说的中枢神经系统过于复杂,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就好像一个黑匣子,神经科医生通过输入输出来揭秘你的神经系统状态,而这些检查方式也让神经科增加了神秘气氛,森皆捻子正是通过漫画的形式来帮你解谜神秘的神经科。
你可不要小看《熊猫医生漫画神经科检查》这本图画书,它主要的面向对象是实习医生和医学生(只是因为图画书的形式简单易懂,才轮得到我们这些外行人来阅读)。
这是一本在医学和护理领域了解大脑和神经功能的指南,通过通俗的插图解释了神经医学领域有用的各种技术,包括如何使用五种感官观察面部和身体的神经,了解肌肉运动,甚至确认死亡。 它特别包含对护士、医学生和康复专业人员有用的信息,并详细解释了神经系统检查方法,涵盖了从有关大脑和神经如何工作的基础知识到专业测试技术的所有内容。
本书旨在通过从实用的角度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复杂结构和功能。 通过实例,您可以了解大脑作为生命体中心的重要性,例如脑神经各部分的作用、神经传递的过程、感觉和运动的控制等。 它还涉及大脑和神经的异常如何影响身体,以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神经学方法,提供了处理临床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情况所需的知识。
作者 森皆捻子 也是个神人,“两栖动物”,既是医生也是漫画家,她对医学和插画的融合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医学生时期就开始从事插画工作 ,这种热情反映在她广泛的出版物中。 她专注于以易于公众理解的方式传达医疗程序、患者观察方法和医学概念。 我们还采取教育方法,例如使用漫画解释微积分等数学主题,不仅面向医学专业人士,还面向医学生和普通读者。 她的作品涵盖广泛的主题,从医学基础知识到人们为何死于疾病,旨在传播医学知识并增进理解。 此外,她还欣赏手冢治虫这样的漫画家(和我漫画偶像一样啊),他的影响也体现在她的作品中。
她的作品将医学精确性与平易近人的语言结合起来,旨在向广泛的读者传达专业内容。她的作品除了包括《 捻子的秘术》系列、《 捻子 的身体如何移动》、《思考人为什么会死于疾病》等医学科普漫画,竟然还有《通过漫画理解微积分》这类高等数学普及漫画,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熊猫医生漫画神经科检查》读后感(三)
如果你经常看霸总小说或短剧,你可能会看到以下场景:
霸总突然有一天双目失明,结果被诊断出脑袋里有个瘤!
霸总被坏人胖揍脑袋后晕了过去,医生用瞳孔笔检查其瞳孔时竟然发现他瞳孔散大,快要挂!
霸总在出车祸后竟然出现“眼斜口歪”,导致吃饭不能自理!
上述这些情况可能让你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实上,它们不仅真实存在,而且与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
由脑和脊髓组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意识、个性极其衍生的各种行为,虽然被坚硬的颅骨和椎骨保护,但依旧可能会受伤或者产生病变。我们很难从外表上发现问题,只能通过已出现的病症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一探究竟。
事实上,医生在无法使用专业机器进行检查时(例如遇到急诊、在野外施救等),都会通过神经系统查体来推测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比如医生会用瞳孔笔观察瞳孔对光的反射来判定病人是否有生命危险。
想要了解医生们如何利用神经系统查体判定我们的身体是否有问题,你可以看看这本《熊猫医生漫画神经科检查》。
书名:《熊猫医生漫画神经科检查》
作者:[日]森皆捻子
出品方:后浪
与枯燥的科普书不同,这本书通过漫画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临床上常用或十分重要的查体知识,只要你对神经系统感兴趣,即使是医学小白,也能够轻松get医学知识和神经科的查体技巧。
看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神经系统查体会检查我们的脑神经、肢体神经、肌力、感觉系统、腱反射等,而医生使用的道具也五花八门,有较为常见的瞳孔笔、钥匙、音叉,也有不常见的叩诊锤、瓦轮针、眼底镜等。
在检查面神经的时候,医生会让你努力生成抬头纹、用力闭眼、努力咬紧牙关、用力闭上嘴巴……突然感觉这不是在查体,而是在做无限超越班的面部表情训练(不是)……
在检查眼球运动时,医生会让你“头不要动,眼睛跟着手指动”,他的顺序会是先左右横向移动眼睛之后,再上下移动眼睛,最后会让你以斗鸡眼结束检查。(所以如果你可以做出斗鸡眼,说明你的眼球运动功能正常哦!但请不要长时间尝试!)
-
整本书有趣又好读!对于我这种时不时就身体不舒服的体弱人士而言,这本书很好地帮我普及了医学知识,消除了很多困惑;对于刚就读大学的医学生而言,这本书可以作为临床查体的入门学习材料,帮你找到学习的乐趣!
《熊猫医生漫画神经科检查》读后感(四)
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名-《神经科检查》的时候,其实我是很纳闷的:那些艰难晦涩、复杂难记的神经科查体,除了专业的医学生之外,普通的读者会有兴趣吗?毕竟当初上学的时候我学起来就觉得好难。可是当我看完之后才发现,原来真的可以像译者所思考的那样:将学习变为有趣和便捷,消除那些入门的障碍,我相信这本书确实可以做到!
书中所讲的神经科查体,包括脑神经检查,脊髓神经检查,肌力、感觉系统和腱反射的检查,以及目前还在讨论的脑死亡判定。书中的内容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详细,专业。即使做为一本医学生入门的读物也绰绰有余。这一切都得益于作者森皆捻子老师的功力非凡!作者不但专业知识过硬,她的手绘漫画和吐槽也经常能够引起我的共鸣,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可以会心一笑。并且作者选用了熊猫做为医生的漫画形象,跟着熊猫医生的脚步,真的是特别容易就进入到检查环节之中。
从成为一名医学生开始一路走到现在,已经近二十年了。第一次背一嗅二视三动眼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很久但还是记得很清楚,做为查体来讲神经科的查体是最难的,那时候这个部分的考试也是我们zui怕的。如果有医学生能看到,推荐可以阅读一下这一本书,起码能够用更有趣的方式来掌握。虽然但是,不下苦功夫背诵也是不可能的。
而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当作一本有趣的医学科普读物也是十分好玩的。如果你有被医生检查过或者陪同亲戚朋友检查过,你会了解医生所做的那些你看来匪夷所思的动作其实都是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的,并不是为了搞笑哦!记得当初有个患者脑梗塞言语不清来医院,我做巴氏征检查,让家属把鞋袜脱掉然后拿棉签划脚心的时候,偶然看到患者和家属疑惑的目光,似乎在说:医生我说不清楚你划我脚心干嘛?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当你看完这本书你可以告诉他为什么吗?
《熊猫医生漫画神经科检查》读后感(五)
不仅有小锤锤,还有音叉、毛刷和钥匙!这是闹哪样?《熊猫医生漫画神经科检查》读完,我恍然大悟,打破信息茧房,突破学科壁垒,有趣的漫画让你读懂神经科检查的那些事儿! 记得我们小时候玩过一个游戏,就是用拳头敲击膝盖下方一点点的地方,然后膝盖会反射的弹起来。这是什么神秘行为?原来呀,这是“膝腱反射”,在过去这是岛国用来筛查脚气病的主要手段。 大脑是如何主导我们的全身思维与行动呢?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医生会怎样进行判断?那些毛刷啊锤子啊在我们身上敲敲打打真的有用吗? 有趣的医生森皆捻子,也是插画师和漫画家,在她笔下,这些专业生涩的医学知识和检查方式,变得生动有趣。手绘插画形式图文结合,有趣又有料,读起来很轻松。 开篇作者就用福尔摩斯查案的故事告诉读者“神经科查体查些什么?”有趣,好读,易懂。 “查多克征”“歇斯底里”“孟乔森综合征”这些专业名词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对复杂的检查步骤她画得非常详细,一步一步的拆解,比如“视神经”和“动眼神经”,我总算明白咱们的眼球是怎么转动的了。 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不规律作息,也让年轻人身体毛病越来越多,书中画的“三叉神经”面部的感觉,我是真的看得又好笑又紧张。不是经常有人夏天吹空调吹得面瘫嘛,所以医生如果用回形针或者羽毛戳你的时候,别怀疑,他真的在好好看病。 该说不说,这些厚重的医学知识,咱普通人懂总比不懂好。熊猫医生的漫画,将专业知识细细拆分,以后遇到了咱就不慌了,也别质疑医生的检查方式到底有没有用了。
《熊猫医生漫画神经科检查》读后感(六)
这几年,家人频繁出入医院,陪家人进行各项检查成了必不可少的工作,经常在医院中发窘,明明检查单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字母每一个数字都认识,但是就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更不知道情况是好是坏。
《熊猫医生漫画神经科检查》,就如同梁山好汉及时雨宋江一样,来到我身边。
宋江在梁山好汉中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存在,他并不是武功最高的,也不是地位最高的,可是他能够想人所想,急人所急,所以才能在那么多的好汉中脱颖而出。
科普漫画也是如此,也许在有医学底子的人看来,都是非常一般的知识罢了,可是对于我们这种医学白板来说,就是一只及时伸出的手,让我们在需要的时候,能快速有所依靠,有所扶持。
读了这本书之后就能明白为什么梁山好汉,听说对面是宋江之后往往纳头而拜,有了宋江,江湖好像就没有那么凶险了,行走江湖的人就多了几分底气。 熊猫医生也是我们的底气啊。
我就以家人遇到的问题来举例吧。 前段时间家人脸部总有想抽搐的感觉,检查之后得知三叉神经痛,看到书中所画的人的正面和侧面的图形,看到了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的分布,才深刻理解了三叉神经的“三叉”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的确是从同一起点出发的三个分叉。
把它们当做界线,面部分为了左右各三个区域,医生检查的时候,会分别在这些区域左右比较,让病人在左右的相同区域比较中,去感受哪里有些异常。
据书中所说,因为左边的神经线更加长一些,也就增加了受伤的机率,所以左侧出问题的可能性比较大,仔细回忆一下家人当时发病时的情景,的确是左边面部不舒服,困扰了你许久的问题,在专+业人士那里,原来就是这样浅显直白,平常都说隔行如隔山,熊猫医生就仿佛在这山上为我们打了一个洞,让我们看到了山那边的风景。 熊猫医生非常注意按低理解的门槛,他很少使用特别艰涩的医学名词,而用大家容易接触到的东西来说明。
比如讲到耳朵的知识时,给“外耳”下定义,就是“挖耳勺可以够得着的地方。”这个接地气的程度,让我禁不住微笑。 在说明对耳朵如何进行简易检查时,熊猫医生更充分发挥了自己漫画的特长,把发出摩擦的声音时 使用到的手势直接用图表现出来,然后把它应该发出的声音也用象声词展现在旁边,你一边看书一边不由得照着这个手势做了起来,然后放在了自己的耳边,简简单单地就对自己做了一次听觉测试。
科普就应该有这样的魅力,让你禁不住自己动手,防患于未然。 熊猫医生还担心你在看书的过程中会感觉枯燥,时不时的会借书中的小角落,跳出来搞个笑,当然这种搞笑也是医学生的搞笑。比如拿着音叉,反手举在自己头上,吐出舌头的怪模样,既让你注意到了音叉的存在,也让你紧绷的神经为之舒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