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被折叠的时间读后感锦集

被折叠的时间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3 06:45:23
被折叠的时间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4-13 06:45:23   小编:

《被折叠的时间》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通过主人公的视角展现了时间在人生中的无常和无法掌控。故事中的人物在时间的折叠中体验到生命的起伏和变化,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部作品让人感慨万千,引发人们对时间与生命的深刻思考。

被折叠的时间读后感第一篇

时间里的答案《被折叠的时间》

王朔说:孙甘露当然是最好的,他的书面语最精粹,他就像是上帝按着他的手在写,使我们对书面语重新抱有尊敬和敬畏。

茅盾文学奖得主孙甘露跨越三十余年对话合集,对话毛尖、小白、王朔、徐静蕾等重磅嘉宾

记录文学黄金时代的“口述史”

被折叠的时间读后感第二篇

2023年8月,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此时距离他的上一部作品已经过去了整整二十年。 孙甘露不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但他的作品却很有辨识度,因为他写作不是运用词语和句子,而是创造,创造出来后还要精雕细琢,读起来也要凝神屏气享受那种。 “一曲五声音阶的牧歌在执着的垂暮中为手持风筝的人们的行风奔跑做着辽阔的背景伴奏。这单调的哼唱犹如仁慈的心灵在迅疾的默读间偶尔掺杂的游移的舌误会,这纷忙的田野上洋溢着略带佶屈的和谐” 虽然还没阅读过他本人的作品,但从本书序言里对孙甘露作品特色的介绍就已感知一二。 另外,有人说孙甘露的小说故事既没有起源,也没有发展、结果,叙事不过是一次语词放任自流的自律反应过程而已。对此,我更加期待着与其作品真正相逢时刻的到来。

《被折叠的时间》是一本对谈录。 收录了1993年至今,孙甘露与多位友人的三十余次对话。对象既有毛尖等学者,也有小白、王朔等作家,也有徐静蕾等电影人,内容涉及写作、小说、电影等多个话题。 三十多年时间,三十多次对话,社会在变革,文学在发展,个人在成长,所以这也可以看作是作家孙甘露的阅读史、观影史、写作史、心灵史,一部记录文学黄金时代的“口述史”。

关于被问到他的“低产写作”时,他说他有自己的时刻表: 作为一名诚实的写作者,不能只限于读者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更应该关心“我自己想给自己能给读者什么” 关于被定义为“先锋文学”代表作家,他把下定义的事情交给别人去做: 文学形式从本质上说是没法选的,它是你内在的一部分,你所能做的,只是通过写作慢慢把它找出来,不相融的东西,塞给你也会散失的。

当被问到春天的读书心情和读书方式时,孙甘露的回答很有意思: 春光大好,潜心阅读不易! 我在饭桌上读报,在卫生间翻杂志,在床上看书,正襟危坐时对着电脑浏览八卦新闻。真正能影响你的东西怎么着都会影响你,春天也不能使你幸免。

被折叠的时间读后感第三篇

说实话,想读《被折叠的时间:孙甘露对话录》是因为在宣传物料里提到的那些熟悉的名字。比如最近被疯狂圈粉的毛尖,考古式的存在徐静蕾、以及总能找出些理由不愿错过的王朔。

至于作者孙甘露,是bing了才知道他是先锋实验派作家,他的小说《千里江山图》是茅奖作品。

作者更多的经历,在书最后的代后记里有更直观的介绍,“孙甘露并非中文科班出身。1985年,上海作协举办青年作家讲习班,二十六岁的邮递员孙甘露与在沪西工人文化宫上班的金宇澄、在商业站搬卸货品的阮海彪、在纺织厂搞机修的程小莹都成为其中一员。讲习班结束,每人要交一篇作品,孙甘露交出了《访问梦境》。”

次年,《访问梦境》发表,引发热议。孙甘露后来又写了《信使之函》《请女人猜谜》《我是少年酒坛子》等富有语言实验性的作品,之后便和余华、残雪等人一起,作为“1980年代先锋作家”被写进中国当代文学史。

虽然同为先锋派作家,每个人的语法也各不相同,书中汪民安还给其中的4个人做了区分,“莫言是叫喊的语法,王朔是狂笑的语法,残雪是唠叨的语法,孙甘露是臆想的语法。”

只是在这本书里并不太能看到孙甘露典型的语法(因为是对话),更多地是以他的写作为锚点,去看他的阅读史、观影史、写作史,比如P85他的阅读谱系,也可以作为自己阅读的一个书单,或者趁机梳理一下自己的阅读体系。

如果你跟我一样,并没有读过孙甘露的作品,又对一次次被提及的“先锋派”充满好奇。央视的纪录片《一个人和一座城市》里“此地是他乡”(上、下集)可以快速体会到他的那种坠落和散布的语言特点。在他的句式里,没有生僻字,每个词都很熟悉,但他却有让这些语言的最小单元重组出新鲜感的能力。你无法预测下一句,甚至连这一句都要品一下,前后的两个词同时出现是一种什么样的画面。

在读书时,看到序里提到“孙甘露志在毁坏形象。他一定要使形象和场景发生崩溃。阻断故事的线条,不让行动发生,不让场景活灵活现,不让人物栩栩如生……”当时还想,这怎么和读者产生共鸣?看完纪录片有点懂了,他不是分享,而是引领,去往另一种审美。而这种审美,是要将人从日常功利的纠缠中解放出来。

因为是对话录,所以读起来很轻松,但也免不了同一问题被重复提及,比如“怎么看待自己被定义为先锋派作家,以及因此带来的争议。”明知撕不掉标签又不甘心的孙甘露表示,“对自己的作品我总保留解释的权利,在必要时使用这种权利。”也是蛮可爱的。

PS,片段式的对话录,很难代入当时的场景,如果有关于对谈人及对谈背景的介绍就好了。

PSS,纪录片《此地是他乡》是上海土著孙甘露街角观察式的魔都,和王家卫《繁花》沉浸式的上海一起看更有趣。

被折叠的时间读后感第四篇

“时间如同折叠的纸张,每一层都记录着我们的故事与成长。”孙甘露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路历程及心酸,作为作家的孙甘露也不例外。这本《被折叠的时间》讲述了他的心路历程!

孙甘露,是茅盾文学奖得主,在书中,他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心世界,并以细腻而深情的笔触,讲述了自己与文学、电影、生活之间的不解之缘。他回溯了自己的写作来路和初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文学创作者形象。

书中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跨度,与三十多位不同领域的对话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些对话涉及文学、电影、艺术等多个领域,不仅展现了孙甘露的博学多才,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如此才能造就出一个茅盾文学奖得主。

在书中,孙甘露回溯了自己的写作来路和初心。他坦诚地分享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挫折,以及那些灵光乍现的时刻,因此,他在创作道路上的坚韧与执着令人敬佩。

另外,对于孙甘露来说,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有作家:如鲁迅、巴金等;甚至还有电影,这到令人感到有点意外,作家不应该是一直处在安静的环境中写作,怎么还有时间看电影呢?

他讲道:自己的很多作品其灵感,都来自于一些电影,观后,再把它们融入自己的创作中,都在书中得到了详尽的阐述。因此,本书不仅是对他创作历程的一次梳理,更是对文学与电影艺术的一次致敬。

读完《被折叠的时间》,让我了解了孙甘露的创作历程和心路历程,更让我对文学与电影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它让我明白,每一个创作者都是在不断地探索与学习中成长的,而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与情感的交织。

书中金句分享:

1、“时间被折叠起来,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记录着生活的痕迹。”

2、“文学与电影,是我灵魂的双翼,让我在创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3、“真.正的创作,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被折叠的时间》值得阅读的佳作,它让我们看到了孙甘露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电影爱好者的真实面貌,也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了心灵的滋养和成长的力量。

被折叠的时间读后感第五篇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从默默耕耘到突然走上人生巅峰,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这种漫长的过程当然有可能被人为的缩短,也有可能被自己故意的拉长,可这更是能够体现着他们对于自我的认知。 孙甘露,就是把自己的成名时间无限拉长的一位作家,因为在普通的读者圈里,很多人对他并不是特别熟悉,而作为先锋派作家的他更没有以自己的作品去迎合读者。创作的作品数量较少,而且他的作品也没有按照流行的方式来打造,他一直坚持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一直想打造不一样的东西。

因此这就让孙甘露虽然在作家圈里备受认可,可是在普通读者群里却知名度并不高,相比于那些能够很快就创作出一部流行作品的作家,像孙甘露这样的作家吃亏不少。 但好在他现在已经得到了认可,他的《千里江山图》获得了第11届茅盾文学奖,可是这样一部他精心打造的作品却也已经有了向世俗妥协的因素,虽然这部作品依然有着极最深刻的内核,但他确实有着谍战悬疑的外衣,也就更能让读者所接受,相信未来知道孙甘露这样一个名字的读者们会越来越多。

那么作为一位50年代出生的作家,作为一位在文坛上耕耘了近30年的作家,他的文学之路到底有着怎样的发展呢?他的文学理念又如何呢?他为什么坚持着自己的先锋创作风格而不妥协呢?而在这样一种坚持的背景下,他的具体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想了解一位作家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阅读他的作品,当然在阅读他的作品之前,听一下他怎么来评价自己,怎样来评价自己的作品,怎样以自己的态度面向于这个世界,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所以现在也就有了这样一本《被折叠的时间:孙甘露对话录》整理出版,把近30年来孙甘露的采访、对话内容全部涵盖其中,让我们可以通过孙甘露这30多年来在公共场合所做出的表达来走进他的内心,来完成对于一位作家生命历程的全面跟踪,也就让我们能够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来看到他的思想发展之路。 孙甘露也和很多他这一时代的作家一样并非专业出身,他有着十年的邮递员经历,同样也和很多其他作家一样,在是从事着本职工作之余开始的文学创作。

可是孙甘露的文学创作并不顺利,他的很多早期作品并没有得到认可。在这样的背景下,让他也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把他的早期作品都付之一炬。可好在他的那些作品被当时的《上海文学》编辑看过,也才有了后来他被推荐到作家学习班,也才有了他后来的第一篇作品《访问梦境》的出版,并引起了更多的人关注。

因此我们在他的采访之中,经常能够听到他提到这样一段经历。可是他之前所遭受的文学发表困难并没有改变他的文学创作理念,因此我们在他的采访之中也能够依然不断的听到他所要的坚持,不断向着超越自我的作品前进。 现在孙甘露已经实现了这一理念,他这一路来的文学坚持也得到了证明。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他这些过往文字记载里去感受他这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感受着支撑他坚持下来的文学梦想。

那就让我们通过这样一本书,走进孙甘露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与多位友人的三十多次对话,来一起谈论上海、谈论小说、谈论写作,当然这些内容也会涉及到作者的生活,涉及到当时的流行文化,流行电影、文学风尚,等等内容。那就来通过这本访谈录来深入了解孙甘露这样一位在文坛特立独行的作家吧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