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噪音太多》经典读后感有感

《噪音太多》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23 09:25:11
《噪音太多》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5-04-23 09:25:11   小编:

《噪音太多》是一篇揭示现代社会中信息过载、焦虑和压力问题的文章。作者通过描述生活中不断增加的噪音和干扰,表达了对于心灵空间被侵占的困扰和不安。文章呼吁人们要学会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远离喧嚣,重拾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一

跟着凤凰的链接看了几章,很好奇地搜了一下他谈到的书籍,音乐,发现背景般的菲利普。格拉斯的乐曲很有趣,适合独处时听。只是家里人多时若没完没了听它们,有些人就要嚷起来说,要被这音乐逼疯了啊,哈哈。

1/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二

如果你也爱古典,爱极简,特别是以勋伯格为代表的极简,看看这书,会很有共鸣,道长盛赞的其它种种,我大抵也是因为爱乌及乌,喜欢得无可救药,每每拿来玩味,再去对比道长这本随笔,挖掘些不同的体会,便觉得很是愉悦了。

2/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三

一直很喜欢陈绮贞的《太多》 起初看到梁道长的书名 不禁莞尔

断断续续的还在看 配着不死的摇滚“齐柏林飞船”

3/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四

这是一本很好读的书,是一本评论集,虽然书中所评所感与今日已有一段距离,但借此回顾一下那些当年自己未曾留意、未曾参与的话题也是不错的。

追寻“噪音”的轨迹,找来梁文道所提到的那些唱片、电影、文字逐一咀嚼,于是增加了另一种阅历。

4/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五

感觉道长对音乐 电影的见解

怎么说呢

比一般人要专业 比专业乐评 影评要业余

文章谈不上精彩

不如时评那样能醍醐灌顶

但也非平庸之作

我想 是少了些灵气吧

我意思是 音乐电影这些更靠感觉来走的东西

道长假如按照时评的思路去写 未免太过死板

不过 道长的书 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了!

5/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六

有时候感觉他是一个媒介,而非一个作者。《读者》是讲书的,这本书是讲音乐和电影的。

看梁文道的叔就是快,想看的不想看的分得很开,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分的也很开。他是一个极高效的公共知识的输出媒介,文笔好坏没法判断,也不是在讲明什么道理,他只改变了我的一些方式,而这已足然。

6/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七

梁文道曾是个纯正的文艺青年,你若想感知他身上的文艺气息,这本书想来是诠释的较好的。有的时候我会惊讶原来一个我们现在眼中的公共知识分子也可以拥有着这样的别致情怀,仔细想想,其实没有什么矛盾之处存在,恰恰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梁文道为何会有着很多人没有的判断?这个问题我想过无数次,这本书也许是答案的一部分。想想,若不知了纯净的味道,你怎能识别噪音?这本书是梁文道自己的一些私家推荐,不是必读,必听之物。可当你置身这个噪音纷繁的世界,何不去感受当年那一抹纯净。

7/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八

作为一个专栏作家,文道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这话说得我好像看过很多专栏似地。其实不然。只是恰好配胃口而已。于是我就这么夸了,嘿嘿,很不负责是吧。

so继《我执》和《常识》之后,又翻开了这本书。还有之后带到云南伴我度过一段tough时光的《读者》。

文道写得东西总给我一种小资的感觉。另外,还有平静。

第一章节炫了些摇滚,弹空气吉他这个让我小兴奋了一把。《摇滚精神?别开玩笑了!》《强奸不遂的贝多芬》写得有意思。后面几章就不说了。

知道了一个乐队叫:齐柏林飞船。

8/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九

这本书之所以会主动去读,是因为作者本人的魅力。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的节目令我每每看得津津有味,也深深折服于主持人深厚的文学功底。锵锵三人行也是少不了这位独特讲话风格的行者。

因为他的推荐我多看了好几本书,比如被拍成电影的《路西法效应》和张发财写的《一个都不正经》。某日随手在网上搜索,忽然发现这本《噪音太多》,作者正是这个评书人,让我不免兴趣盎然。

对于这本书而言,语言流畅诙谐,颇有作者主持的风格,唯独让我遗憾的是有点小众的风情,说得大部分是音乐。一本写音乐的书取名噪音太多,看得出文道老兄是个完美主义者。

9/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十

早些年看梁文道和窦文涛、孟广美之流主持的谈话节目,没发现有太多属于他的思想。不知是被快嘴和美女压了风头还是那时刚刚出道,总之印象不深,渐渐也淡忘了这个人。

近来他说话的地方渐多,声音也大,在媒体常被引用。看到这本杂文集,索性买下尝尝味道。

书中显示出他还是上一个年代的人,对如今的娱乐心存芥蒂。从音乐到电影到电视,有些话说得一针见血。如今的他也是个名人了,如此坦诚地指名道姓不知他要冒什么样的风险呢。从这点上看,却也非常不易。

书的文字简洁利落,每篇均不超过5页,看起来轻松。在夜深人静是,靠在床头,借着台灯的光线,读少年痴迷音乐的狂乱,感觉很好。

10/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十一

自序

纯粹音乐

为一部小说配乐

电影音乐给谁听

当摇滚老去

强奸不遂的贝多芬

民歌的真面目

一种叫做命运的民歌

95岁的情歌

I-pod怎样分割了世界

一座城市的主题曲

华丽演出的落幕

悲剧照常发生

智者王家卫

躲起来的导演

十五年,再看两生花

暗恋到偷窥

谁心上的一座断背山

名人都是艺人

真人刘德华

11/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十二

看到推荐才去网上搜这本书来看。序写的很好,感觉很有内涵,寓意很深,算是引起我的共鸣了吧。但我对音乐不太懂,无法对文章做出评判。

最喜欢序中这一段:“世间最残酷的景观,人心最深沉的秘密,如此赤裸坦呈,我竟然就在公众之中看见了。没有遥控器,我调节不了画面的行进方式与速度,声响的大小和高低;我就这样被动无助地夹在一群陌生人中间,任由电影挑动摆布,不由自主地大笑或者痛哭,回忆以及暇想。”

生活中人们都习惯了戴上面具与人交往,而电影院中,人们却可以肆意的发泄自己的情绪,影响周围的人的情绪,被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因为大家都是陌生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电影院到现在还没有倒,不然大家大可以买碟回家看了。

12/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十三

我是先接触电视媒介里的梁文道,说话慢条斯理,瘦小又略带点民国文人的儒雅气质,温和克制但也不以雅人自居。喜欢听大陆背景之外的人对中国方方面面的观点和态度,觉得新鲜而又有深意,梁最让人尊敬的就是观点不打折,不语出惊人但也能道出些一针见血。批评成龙的言论让我看见公共知识分子和一般的码字文人的不同了。

这本文艺评论多集中在欧美视听,包罗也广,摇滚、古典、电影配乐、电视、电影等,这些观感不是这个年纪大陆作家的普遍体验,港台对于欧美风潮的接触吸收源来已久,这本书就暂且当作西方音乐的欣赏入门吧!ps:他书中对于城市歌曲的阐述读来是非常有趣的,梁居士还不忘借《东方之珠》损一下我们敬爱的大佑教父……

13/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十四

娱乐到底是什么?当孙志刚惨死之后,谁有需要娱乐?娱乐业又做了什么事?大众娱乐是否只是一种资本主义的鸦片?文化工业是否又是一种维持意识形态和霸权的冷血且又可怕的武器?所谓娱乐,就是要遮蔽现实,让我们觉得一切安好呢?因此在我年轻的岁月里,我曾以为只有真正的艺术才是人民需要的。它未必要为工农兵服务,未必要去美化歌颂社会的基层,但它得像一服醒酒剂。

这段经历使我清醒地意识到大众娱乐在某程度上确是自在自为的一个领域。这个社会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组备受关注的议题,每个开放的社会都该有多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大多励志地单向,对当时的迷茫社会局势没有清醒的批判。

现代明星产业。明星之所以为明星,不在于他们的创作,而在于他们在媒体上展现出来的人格形象。

市场营销越来越强调感性和文化。

14/15页

噪音太多读后感篇十五

欣赏梁文道是因为我喜欢看梁文道的书,喜欢看梁文道主持的《开卷8分钟》。虽然我与他隔着千山万水,素未谋面,但是通过他的书、他的节目,我发现我与他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梁文道喜欢读书、喜欢电影、喜欢音乐,这也正是我的兴趣所在,所以通过他的这本散文集,知道他都看了哪些书,看了哪些电影,听了哪些音乐,随之就会找来拜读、拜看、拜听。为什么说他是我的精神导师呢?因为他推荐的东西,大多数我也非常喜欢,并且享受其中,受益匪浅。可能他根本不知道他有我这么一个学生,但是我真的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尊称其为我的老师,真的不为过!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