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的读后感大全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6 13:50:57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8-16 13:50:57   小编: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和深入的调查,展现了中国西南地区壮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通过追随横断山脉的足迹,读者不仅了解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感受到了作者对于探索和冒险精神的敬仰。这本书不仅是一次震撼心灵的旅行,更是对中国西南地区的一次真实而深入的探索。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读后感(一)

所谓探险有多种角度的解读,我以为勇者开拓最为赞赏。

世界的改变可以说是沿探险而来,人类文明的延续脉络之追溯也和探险发现紧密相连。

我们耳熟能详的探险家和能说得出的探险小说都是外国的,知道的大山大河也多是本国以外。至今为止国内未被详知的山脉、河流,未被持续记载存留的民族文化、历史,仍然是一片薄弱领域。

别被此书大厚部头给吓到,端坐桌前,书摊开于上,泡杯咖啡或茶,随风乱卷书页,哪里开始都不错。书中文字与图片俱佳,那片广袤大地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开篇“横断西东”里写到:”新大陆开始出现生机,这一温暖时代持续了上亿年之久,直到4000万年前印度板块撞上来,此后它便与青藏高原一道经历了令它面目全非的巨大变化。尤其是360万年以来被命名为“青藏运动”的那次新构造运动,最终使它变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模样。”山川河流所隐藏的演化历史我们难以复原,但现今的样貌却是应该知晓并尽可能地详尽展出。一如这本书。

如今科技发展飞速更新,然隐秘之处仍需勇敢的探险者亲身经历去发现,透过他们的文字与图片告知我们。他们遇到的风险,路途中如何把握“见好就收”,于人于己都可以回味感思。

书一页一页的翻过去,好像自己也跟着去过了那里,其实没有。书的后半部多有看到,山里的居民搬出来了,修了新路,旧路渐渐荒芜消失。

虽未亲至,遗憾与感慨仍是万千。小时候地理老师真的不太会讲课,大了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大的动力与勇气去探险未知,只好坐下来翻书。

不再错过。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读后感(二)

“如今地图再没有秘密可言——一些人不负责任地鹦鹉学舌一样重复着。但是有谁能够全部了解中国遥远的西部呢?甚至连当地的居民,也只知道他们周边的山峰和常年刮风的峡谷。”这是《探访神秘的阿尼玛卿峰》的开篇语,美国人约瑟夫洛克将其发表在1930年2月号《国家地理》上。

横断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东起邛崃山,西抵伯舒拉岭,北界位于昌都、甘孜至马尔康一线,南界抵达中缅边境的山区。山川南北纵贯,东西骈列,自东而西有: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金沙江、芒康山、澜沧江、怒山、怒江和高黎贡山等。构成两山夹一川,两川夹一山的险峻地形。

广义的横断山,或者“大横断”。它包括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部、青海南部以及甘肃、贵州的一小部分。

横断山脉山水相间,河谷高山群北连亚洲腹地和青藏高原,南接亚洲南部热带地区,成为动植物南北扩散通道和东西交汇之地。在学界眼中,横断山也被认为是古老物种的庇护所和物种的演化中心。

山脉的南北横亘,造成了东西地貌的分野和屏障,这里不但成为气候、降水的分水岭,自然地理的巨大反差阻隔了人类族群之间的流动,文明的传播,造成文化之间隔阂和差异,甚至因此产生文明之间激烈冲突。

这是中国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这里高山峡谷相间排列,六条大江并行流淌。在这片将近100万平方公里的深幽峡谷和高山草原里集中了中国最精华的景观。

还有那些隐藏在雪峰间的海子、千万种色彩斑斓的花朵、当地原住民崇拜的神山圣湖……它是探索者的“香格里拉”。时至今日,受制于地形的崎岖及交通不便,横断山众多的美景和物种仍然鲜为人知。

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西方的探险者深入横断山脉,展开了一系列的地理地质以及动植物考察,并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

这是横断山的拓荒时代,这一时期以英国探险家威廉·吉尔,植物学家金敦·沃德,美国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为代表。西方植物园对于来自中国西部奇花异草的渴求,催生了“植物猎人”这一群体,并促成了横断山区的早期植物考察。

1980年,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队长孙鸿烈带队进行预察,为来年的大规模考察选点,随行的有地理学家李炳元,而他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横断山脉的范围。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科院在横断山展开了为期3年的野外综合考察,这是第二个时代。

前两个时代,一个时代的主角是外国人,一个是科学家。那么,我们普通人的横断山时代什么时候来临?

伴随着国力的上升以及横断山区交通的改善,这片高山峡谷纵横交错的地区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黄金时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人中村保几乎每年都会进入横断山区勘测调查,依靠“横断山脉研究会”这个大本营,历经25载实地考察了包括横断山脉在内的喜马拉雅以东各大山脉,将成果集大成于《喜马拉雅以东:山岳地图册》一书。

守静笃是户外徒步的大神,圈内人称为“守队”。在他16年户外经历中,致力于西部荒

野山岭开线探路。从2009年开始,他先后在横断山区开辟了雄鹰谷、格聂大转、伯舒拉岭、郭喀拉日居、念青东波密北线等若干经典新线路。

2016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90后”摄影师舒小简进入那曲地区比如县羊秀乡,发现了萨普雪山,其完美的金字塔造型给他以极大的震撼。消息公布后,萨普迅速成了雪山中的“网红”,寻幽探奇者纷至沓来。

欧阳凯来自美国,却对横断山脉有着深厚的感情。自从2015年进入中国这片偏远之地后,他就立志将它的独特价值推向世界。2017年8月,他在青海玉树保梭色雪山徒步8天步,将横断山脉北端这座鲜为人知的山峰带入了公众的视野。

…………

时至今日,受制于地形的崎岖及交通不便,横断山众多的美景和物种仍然鲜为人知。直到近20年,稻城、丹巴、黄龙等景区才逐渐走入公众视野,成为旅行者心中的圣地。

千百年来,横断山深处的雪山、峡谷、海子、森林、星空……都在哪里,无论你来或者不来。

从念青唐古拉东段到横断山脉东缘,在这片广阔无垠的神秘土地上,至今仍存在大片地理空白区,外人没有到达。

通过大量的调研,大横断项目组首先确定了大横断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了贡嘎山区域、梅里雪山区域、党岭区域、雅砻江大峡谷区域、然乌湖区等20个重点区域。这些区域大部分以雪山为中心,其余以湖泊和河流作为核心。网格化大横断之后,地毯式列出所有具有价值的点位,然后根据确定的重点,分批邀请作者和摄影师去实地采集,最终形成独立的篇章。

2016年至2018年,大横断项目组织三个无人机航拍小组,行程上万公里,首次对大横断区域的标志性景观进行了系统航拍,以全新的视角对横断景观进行全新解读。

历经3年,大横断项目终于圆满收官,在1000多个日日夜夜里,60多位摄影师和撰稿人实地探访,涉急流、登雪山、穿密林,开启了属于我们自己,我们每一个普通爱好者的横断山时代,我们称之为大横断区域的第三次地理大发现。

这次地理大发现的核心成果就是600页的《大横断—寻找川滇藏》,如果你想了解横断山,或即将启程前往横断山,这将是你的案头必备读物。

书中首次披露许多重大地理发现,如中国第二大峡谷吉米大峡谷、面积最大的高原丹霞阿色丹霞、海拔最高的天坑扎尕那天坑、党岭高山湖泊群等。

除此之外,书中还规划了中国第一条国家步道横断天路,这条线从云南大理出发,穿越虎跳峡,进入俄亚大村,跨越稻城三神山,深入雅砻江秘境,并连续绕行贡嘎山、雅拉雪山、党岭、三奥雪山系列高峰,走过若尔盖草原,向北直达迭部扎尕那。纵穿横断山腹地,直达甘肃合作市,全长2230公里。

横断天路是是中国首条类似于阿巴拉契亚山径的国家步道系统。大横断全线实地踏勘线路,并制作中国首条长距离国家步道的详尽路线图,详尽展现横断天路的绝世美景和风土人情。

中村保先生对《大横断—寻找川滇藏》是这样评价的:该书不仅展现了横断山区域的山岳,还通过地理、文化、历史、民族以及动植物等多个视角进行了描述,堪称里程碑式的力作。

新发现、重实采,大家共同参与。大横断不仅仅是一本书,同时也是一个社区,她邀请读者一起参与和见证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地理大发现。

1929年,记者梅纳德威廉斯在给《国家地理》的主编葛罗夫纳的信中这样写道:“最痛快的事情莫过于一个记者能够通过照片和文字,带领125万国家地理学会的会员和他一起登上高山,俯瞰世界。”

这也正是《大横断—寻找川滇藏》想带给读者的。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读后感(三)

我是一个艺术爱好者,曾经很陶醉于国外的风景油画,觉得色彩、笔触各方面特别有感染力,但不曾见过中国雪山高峰的震撼之作,直到遇见这个画册,心生圆满之感,居然真的可以这么美!

画册作品来自一对热爱登山、描摹雪山的夫妻

陈大卫,男,1960年生,55岁,沈阳市人。沈阳7+2高山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职业画家。西藏自治区体育局,西藏登山学校合作画家,登山爱好者。多年来从高原雪山中得到灵感,与山结下不解之缘,爱山画山登山成了自己的生话规律,目前,正在实施7十2攀登绘画创作写生计划。

雅拉雪山 2016.10.21

贡嘎雪山 2016.10.23

格聂雪山 2016.10.25 稻城三神山 2016.10.27

梅里雪山 2016.10.30 雀儿山 2016.11.03

三奥雪山 2016.11.06

雪宝顶雪山 2016.11.09

南迦巴瓦 2016.11.12

百度搜到一篇关于该夫妻的文章:

著名运动画家陈大卫—— 一生与山爱恋,只因山在那里,为西藏高山救援义卖

高山画家陈大卫,他一生爱山、登山、画山,他对山的痴都源于热爱。

陈大卫在攀登过程中写生

陈大卫在攀登过程中写生

多年以来,陈大卫以登山探险的方式,亲临高山极地进行绘画创作,致力于登山运动与艺术的融合。

拍卖作品《日照金山》

拍卖作品《珠穆朗玛》

10月2日,第十届中国西藏登山大会拍卖会在羊八井举行,陈大卫的《雪山之恋》系列油画作品《日照金山》、《珠穆朗玛》分别以5万元被拍出。陈大卫将全部拍卖所得十万元捐给了西藏高山救援基金会。

对于捐献,陈大卫说:“爱山、画山、登山是我对山的情感抒发。我把拍卖所得捐给高山救援基金会,这是我献出的一点微薄之力。”

这么多年的登山经历使陈大卫深知,极高海拔登山探险,面对的是艰险甚至死亡,高山向导、高山协作是登山者唯一的护航者,他们身先士卒,往往身处险境,担负重任。

拍卖会现场

高山向导、高山协作也需要恰当的保护、充分的尊重,高山救援基金的目的和价值就在于此

陈大卫作画现场

陈大卫表示,高山救援基金属非盈利性基金,它的维系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在历次的登山绘画中,他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所以他也是受益者。本次登山公益拍卖,他捐出两幅画拍得的10万元,也为高山救援基金的延续注入了一滴血液。

2013年10月,获《世界上高山作画海拨最高的人》世界记录金牌,同年为西藏体育局创作大型雕塑《珠峰九勇士》及60年我国首登珠峰实景雕塑。2015年3月,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办《笔触巅峰――陈大卫登山绘画展》。

很是感动,希望大家都能为自己所爱,尽自己心力!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读后感(四)

在2019的中国,横断山就是哲学、就是意义。

引言

喜马拉雅山以东,从南迦巴瓦遥望木雅贡嘎

当20年前我开始成为一个登山杂志编辑时,我的热情某种程度上被“登山运动的黄金时代”所吸引,从20世纪的50年代到60年代,绝大多数世界上最伟大的山峰还都是未登峰,特别是14座8000米高峰。没有能够见证这个黄金时代是对登山编辑的挫伤。

过了些年,最初那种失望渐渐转化为,对世界上还有很多角落没有被勘测也没有被攀登的感激。这是一个严守的秘密:那里还有上千座未登峰。当然,你不可能在北美的落基山和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发现未登峰,但如果你愿意在巴基斯坦、印度、不丹、中国仔细寻找,你会发现“黄金时代”一直持续到现在。

横断山是黄金时代中的黄金时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南迦巴瓦峰和木雅贡嘎峰这两座巨峰矗立在西端和东端,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东端“门神”,海拔7556米的木雅贡嘎峰傲然独立于1461公里外,“把守”着横断山的东大门。两座高峰相对遥望的画面,也许只有在足够高远和宏大的视角才能一瞥。这深刻的深空回眸才能配得上现代地理知识的壮美和大喜。当我知道这一景貌奇特的解释,心里被另一种感情所充实。这是比任何神秘的感情还要深刻的、掺和着赞叹的情感。

横断山区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在哪里?答案是位于稻城北部的海子山,总面积327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300-4700米,有大小海子共1145个。这里有青藏高原最大古冰体遗迹,即“稻城古冰帽”。我曾经把这片区域推荐给攀岩的朋友,于是就有了世界海拔最高的抱石活动。

第四纪冰川冰蚀山体后的怪石遗迹星罗棋布,地质学家告诉我们一个极壮美的距今200万年的地质运动画面。二百万年前青藏高原强烈隆起,达到临界高度,深厚高原季风骤起,一下改变北半球大气环流;第四纪冰期开始,全球气温下降,北极冰盖形成,黄土开始堆积,非洲变得干旱……而这几百万年正是人类演化史上关键的时期。我相信,只有在拥有这些知识的今天,才可能欣赏晦暗神秘犹如梦境的海子山。海子山仍然处于一个百万年时空尺度的变化中,它以一种不稳定的壮观直观、凌厉地将大地运动的痕迹展现出来。这些对人类审美挑战的力度,也许比洁白的雪峰更宏大。

2003年,我的婚假选择去稻城亚丁,徒步享受雪山的庄严相和安宁感。夜宿在央迈勇与夏诺多吉之间的洛绒牛场,连成一体呈“门”字排列的简陋地窝。夜幕降临,三座山峰静谧下来,飘渺若仙的隐没在暗夜中,但仍然在为夜增加着重量、向心力、和圣洁不动情的定力。照顾我们的藏族阿妈真慈祥。一个大油桶盛满水在烧,一个树疙瘩烧得噼里啪啦。而我在思想着三四年前攀登的人和故事。

2005年春季,我和朋友们攀登了理县毕棚沟里的半脊峰,这座山峰是当时刃脊探险开发的未登峰,今日已经成为一座热门的山峰。然而,刃脊探险却有许多悲凉的故事无法诉说。同年秋天,我们转战格聂峰南山脊一条新路线。对于这次无意间闯入“美丽新世界”,我用“南康巴的致命诱惑”的标题来命名,谁知这竟然如同谶语中的,一年后我的好友Charlie Fowler和Christine Boskoff意外在格聂峰遇难。

广袤和偏僻的代名词——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产于四川盆地西缘天全、名山、邛崃等地的川茶源源不断地由茶马古道或川藏线输入藏区,理塘当然是必经之地。古时的茶马古道并不像现在川藏线的走法,而是从喇嘛垭翻越格聂山肩向西,不经海子山,而经谷地里的波密乡直抵竹巴龙、巴塘。后来改建的川藏公路为连通当时尚未撤除的义敦县(今措拉一带),为避开格聂和巴塘境内的党结真拉峰,所以绕了个大弧线。格聂峰下的茶马故道慢慢就被废弃了,时光似乎把这座巨峰遗忘在南康巴的角落里。

横断山区是动物的避难所、博物馆和物种分化中心,一些原始动物在适应横断山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的漫长过程中,演化成新种。受制于崎岖地形及交通不便,横断山区保存着较多封闭的地理单元,众多的民俗文化被保留下来。

地处偏远的藏东南一角的察隅县,南面与缅甸与印度为邻,形似一面簸箕开阔地迎向南来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而北面高耸的伯舒拉岭如屏风,阻隔外部世界的同时,也阻隔了北来寒流,使得察隅谷地成为西藏少数生长水稻的地方之一。积雪的山脉冰川逶迤入林海;大面积原始森林是动植物的乐土;这里生活着的藏、汉、怒、珞巴人和僜人其乐融融,自然它也是中国最难进入的区域。

英国植物学家金敦沃德多次造访察隅,并成为1950年8.5级特大地震的目击者。1933年,他拍摄了中国低纬度高海拔海洋性冰川阿扎冰川的倩影。长达20公里的阿扎冰川如银甲巨龙,在高山草甸间徐徐推进,穿越风光绮丽的针阔叶原始森林,直抵人类生活耕作的田野海拔2400米的地方。

横断山脉一词最早出现于邹代钧撰写的《京师大学堂中国地理讲义》,该讲义第一卷《亚细亚总论》中言及,昆仑山脉一入中国本部,分南北两干连亘于大江南北,其脉延长而连于本部之地体,其接南岭之西部而当西藏之处,则山脉分向南北,名日横断山脉。阿尔泰山系与希马刺亚山系间之高原……有大沙积石山,迩南为眠山,为雪岭,为云岭,皆成自北而南之山脉,是谓横断山脉,蜿蜒中国本部之西,自此以东,则属东部之亚细亚。邹代钧,光绪年间随刘瑞芳出使英俄,著有《中外舆地全图》和《西征纪程》等,后任教于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中国地理讲义》系该校讲义第四册, 竖排铅印本,无刊印年代。

此后,孔廷璋等沿用这一说法,并谓“此山脉盘结之高原,日西番界,西人谓之四川阿尔卑斯,西连西藏,东亘于氓江之西。”白月恒进一步划分横断山脉范围。他说,是脉纵列为五。最西者伯舒拉岭脉,亘喀木境,南抵野人山。次他念他翁脉, 起喀木境,南贯滇西,直趋逞越,怒山、高黎贡山峙其中,怒江、澜沧江之分水岭也。次云岭脉,一名萨拉岭,起青海南境,跨故川藏界,至滇西始东折为南岭首。金沙江流其东。又次沙鲁里山脉,亦有称素龙山脉者,或拈纳岭名之,起青海南境, 走金沙鸦碧二江间,迄滇界止最东者噶察克拉岭,起青川界之九里古拉达巴罕岭, 南走大渡鸦碧间,迄滇界止。

白眉初又将西界扩大至色隆拉岭,称为“横断六脉”,即色隆拉岭脉、伯舒拉岭脉、他念他翁山脉、云岭脉、沙鲁里山脉和大雪山脉。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三江横断区域”一说,严德一认为“横断山脉名称起源巳不易考,横断山脉所指也没有一定范围。现在我们所说的横断山脉乃东起德格、中甸一线以西,西达昌都之西腾冲一线以东,北起经过昌都的康藏公路,南迄经过保山的滇缅公路这个范围内,最窄处四条大山夹着三大峡谷,真可谓山川骄列, 南北纵贯,东西交通上的横断区域”严氏所说的是通常对横断山脉的狭义概念。

横断山脉别称众多。刘鸿泳称“纵贯山脉”,葛绥成称“纵贯山系”。有些学者还赋予自然区划名称, 如李长傅、许逸超称“康滇纵谷山地”,周廷儒称为“康滇平行纵谷”等, 这些名称与“横断山脉”涵义并非雷同,但所指区域大体相当。各家解释都是以这些山脉的走向有别于我国其它主要山脉为理由,其中以白月恒说得最为详尽。他说“中国山多东西走向,推之全亚亦漠不然,沿本国地理者几据为定例矣。然其中有数脉焉,走向正南北,严正排列,与四周丛山巨岭, 截然立异,有独成区域之势,则川滇青藏之横断山脉,是脉纵列为五……与其西之喜马拉雅脉、喀拉昆仑脉、西倾脉,并其东之眠山、巴山、铜梁山脉,皆划然期。

我们习惯上称呼的横断山脉实际上是一系列山脉的总称,如果改称横断山系可能更为确切。因为山脉与山系涵义不同,前者指地质构造和形成时期相同的山岳,后者则指构造虽同而形成时期不同的山岳体系。从现有地质资料看,川滇藏接坡地区,金沙江以东属印支摺皱带,以西属燕山摺皱带或喜马拉雅褶皱带,形成时期有别,以横断山系来概括这一区域的山脉,更能反映它所代表的内容。至于横断山系的范围, 徐近之以川滇经向构造带作为东界,横断山系所指区域就与李四光的“青藏滇歹字型构造体系”所在区域相吻合。

横断山从不是一个单独的山脉,而是中国西南部一处划分宽松的区域,现今一般界定为四川省西部、云南北部、西藏东南部的全部地区和青海、甘肃的一小部分地区。总体面积接近100万平方公里,核心区域面积30万平方公里。关于横断山的定义,在形成统一的“七脉说”前有不同的主张。漂流过横断山众多江河的张继跃淡淡地说:“横断山啊,就是人生里的第一次激流勇退!”

柏特兰·罗素写过一篇以江河比喻人生的文章,他在文章中说道:人之幼年,如江河之源泉,涓涓淙淙潺潺;人之青年,乃是高江急峡,雷霆斗转或飞扬激越,低唱回转;待到老之将至,已然纳入千万支流,此时即使是浩浩汤汤,也沉稳从容,以仁者、智者、寿者的通达,缓慢稳健步入终点汇入大海。

我珍爱罗素此文是因为他的独特。罗素是仁者、智者、寿者,我们无福望其项背。但当和张继跃聊过早年在滇西高山深谷中的漂流岁月,我至少相信属于人生最飞扬的时光就是一次急流直下。漂流江河不正是人生体验吗?无数篇文章将人生比作攀登,因为人们往往过份看重艰难困苦而励志奋斗的一面;罗素则看到人生另一面:迭宕回转却又一往无前,这与痛苦毫不相干。罗素一生酷爱环球旅行,也鼓吹探险精神。也许他在有生之年未听说过漂流,不然他肯定会去尝试的。

首漂又叫第一漂,这是以现代记录而言的。首漂常与首登并提:英语中称首漂为First Descent,首登是First Ascent。其中的漂流与攀登两词就是一对词,意思分别是下与上。在现代漂流运动的起源地科罗拉多,首漂与首登成双结对。一方面那一地区几乎是美国最不开放的地区,另一方面是那一地区本身交通上的困难,使得那里集中了不少未登峰与未漂河。科罗拉多的江河都早已被漂完,而奇绝、多变、壮观的横断山中,许多不可漂过的急流和不可抗拒的涡漩还在吸引着漂流爱好者们尝试第一漂。

张继跃是1986年中美联合漂流队的中方队员,也是当年长漂的见证人之一。1986年长漂过后,漂流探险才被世人知晓,兼有考察、探险与远征三重意思。要说考察,以Winn兄弟打头阵的地球考察队准备得最早也最专业。全队以地理和河流专家为骨干。1988年,计划准备首漂大理漾碧江无奈因故搁浅。直到1992年,中国科学院与他们联系联合漂流,首登珠峰的屈银华作为中方代表前往美国考察协商。他们在昆明建立据点,年年从那里出发考察滇西。滇西特别关照考察队,安排了一次丽江大地震。大地震总伴有塌方滑坡。他们就经过了地震造成的大跌水。按照这些地理学家的看法:地震滑坡是首漂最大的危险,而过这个跌水则是地道的首漂。

相比之下,略晚一些首漂金沙江支流水落河的中美探险队算是对得起首漂。这支18人的队伍从丽江驾车北上到水落河上游稻城,打算在七天内借着1000米的垂直下降漂完150公里水道。这条河无愧其名,五级跌水比比皆是(六级以上一般不可漂过)。七天下来,这支队伍终于认出了近半个世纪前的测绘图给出的方位,于是弃水搭车返回丽江——留下三分之一的余程给别的首漂队吧。

滇西北的民族有一个特别的现象,那就是隔江民族分化。比方说崩龙族与布朗族,专家们说他们本起源于怒江上游,沿江而下时因江而成两个民族。怒族聚集在怒江峡谷中,两岸语言并不相通。当地怒族同胞说:“早年有兄弟二人过江,一位过去后索桥被冲走了。兄弟二人隔江相望,后代就是今天的怒族和阿怒人。”

在滇西北,沿着山势往西北方向走,大理、丽江、中甸、德钦这一线走上去,山越来越高,谷却越来越深。行于谷底,一种局促的狭窄感让人喘不过气来。走出山口猛见天苍云低,心怀另一种负重的压迫感。在这里不为大自然叹服已为不易,如果还对未登峰和未漂河心怀征服欲,则无异于打诳。

怒江探险队曾有一些比较数字。他们从滇藏交界处的丙中洛行到贡山,再经拉玛底,直到福贡这个依江而建的县城才喘一口气。也只是到了福贡,山间一块平平的坝子才略有所现。坝子之于漂流探险,就像绿洲之于沙漠探险,是天然的客栈。然而就是在福贡附近130公里河段,怒江探险队经过至少36个八级跌水。36个中有三个是不可漂过的极难跌水。平坦的福贡盆地尚且如此之多的不可漂者,你去征服谁!

诗家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云诡波谲,小儿科罢了!怒江探险队估算怒江在福贡段水流每秒800余立方米。这个流量不比美国大峡谷的科罗拉多河小,所以跌水分级与水落河这样的河不同。大河分级十级以上不可漂过。福贡附近130公里河段36个八级跌水,竟无一低段位的!

同在横断山脉中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它们却又那样不同。金沙江最奇绝,丽江虎跳峡与夹岸雪山高差4000米,是科罗拉多河大峡谷的两倍!科罗拉多河是金沙江宽度的三倍,金沙江的流量是科罗拉多河的六倍。山高谷深,有赖于高江急峡的切割之功。以金沙江之高流量与窄河道,可想其切割之剧。金沙江远比科罗拉多河这样的百万年的河流年轻。年轻的河床向下切出一个有棱有角的Z字,不像古老河床会消磨成一个光滑的U字。金沙江的万千支流汇入一段已不平静的大江,其河道也绝不庸常。硕大的漂砾与急剧的转折日夜不停地为当年献身于此的首漂者发出惊涛骇浪。正所谓:“涛声不尽英雄恨,天地无私草木秋”。

澜沧江最多变。雨季旱季或红或蓝。碰上雨季,漂流是谈不上了,路和桥都关闭了。只好爬缆绳,江就在你身下不远,水这么高,可能还会有大地震,因为这条江上地震最频繁。碰上旱季,从索桥上将筏子慢慢吊下,不必刻意去漂流,有了性子不妨去淘金。

怒江最壮观。怒江峡谷南北向笔直,让人畅快之至。怒江形成是板块撞击断裂所至。怒江表面上没有金沙江的急弯和澜沧江的多变,但它对漂流者的挑战是吸星大法般的无以言喻的湍湍暗流。它的一些河段十之八九为巨大漩涡所封锁。

在那些深印在我的记忆里的各种景色当中,没有一个景色能够超过自然造物的山河相伴的庄严伟大了;全世界山族中横断山脉是最为独特的。独特在于它纵向分布走向:青藏高原内部数列大型超大型山脉沿纬度带绵亘两千多公里后,在这里几乎呈直角突然被拧转为南北走向;转向的同时,山脉间的空间距离也被压缩,在藏东南滇西北不过60公里的宽度中,三列山脉和三条大江比肩而行——其实上应该是五江并流。长江上游金沙江最后流入太平洋;澜沧江河注入南海;怒江和独龙江(伊洛瓦底江)流入安达曼海;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洋。

如果我们能够在空中俯瞰高密度的横断山矩阵,冰川塑造出金字塔形山峰的尖锐棱线,冰斗侵蚀后留下完美的山体。令人震撼的景色不仅由于它的美丽,而且在于它的辽阔;这种巨大的峡谷似乎拥有自己的地心引力。冰川孕育的瀑布沿山腰切出近乎垂直的路径,由此发源的河流奔腾咆哮。野生动物悠闲自得穿过高处陡峭的碎石坡。这片狂野地区的最特别之处是一个人可能花数天和数周时间沿着这些河流,行进考察这些山脉时不会看到一个人、或者一片没有熟悉参照点的风景,这里一切都如此壮观和原始,对高度和距离的估计常常与实际有很大落差。

横断山让我们知道了构成中华文明史的另外一隅,边缘文明并没有死去,只是被疏离和遗忘,边缘文化一直存在,只是人们不愿看见,或者没有看见。诚如新疆作家沈苇所言:一片土地上的精神地理由那片土地上的人来呈现,精神地理是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相呼应的概念,却是超越并提升二者的。我们对自然、地貌、风光、风土等关注多,对人,对现实的人、此在的人,人的命运、人的挣扎、人的悲剧等关注少。我们常常只留意、只看到一个地方风情和风景的表象,看不到人的内心。所以,“精神地理”既是一种地理气象,更是人的一种精神状态,是人和地理融合后的一种气质与个性。精神地理无疑与地方性、地域性、边缘与边疆等概念有关,也与现代性、当代性、时代性有关。精神地理由地域的人来呈现,也由每一个写作者来创造。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创造了俄罗斯的精神地理,“爆炸文学”创造了拉丁美洲的精神地理,东欧文学创造了“第二个欧洲”的精神地理……换言之,精神地理就是一种与地域有关并超越地域的文学精神。

横断山在东西南北分别对应着四姑娘山、南迦巴瓦峰、木雅贡嘎峰和卡瓦格博峰。在这四座山峰上发生的故事基本涵盖了中国登山发展史的主要阶段,从对几公里海拔高度的快速追求,转向对平面几千公里山野的缓慢认知,是现代登山运动的一个重大变化。不再企图征服外在的风景,而试图亲近陌生的山林和人群,试图与他们温和地对话。或许这能够帮助我们真正找到返回自然的感觉。

横断山更崇高的使命是为中国保存山河的心灵故事和自然界的多样性——原生动植物、生态进程、自由的水、原始有力的地质样貌——为地球万物复杂的相互作用留下范例,而不只是拥有美景的人间仙境。最重要的是它不仅能引起被动的赞叹,也能激发主动的好奇心。它们能帮助我们想象以此为家的生物在高铁、汽车及酒店出现前的样貌。它能让今日的我们得以瞥见过去,而且——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决心,用智慧战胜愚念——还能让未来的人也可以看见过去。

英国学者Herbert George Wells在《世界史纲》中比较欧洲中世纪与中国唐朝差异时说:当西方人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公元763年,杜甫在成都向西北方向投去一瞥,留下大量与雪山有关的诗句,例如“西岭纡村北,南江绕舍东”,“练练峰上雪,纤纤云表霓”,“远烟临井上,斜景雪峰西”,“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暮倚高楼对雪峰,僧来不语自鸣钟”,前往青城路上不禁感叹“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离开成都还在回忆“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最为脍炙人口的当数“窗含西岭千秋雪”。可惜,后来中国人对于高山的想象力中断了。李杜并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川西高峰,中国山岳审美主流被三山五岳和佛道名山垄断,这些山往往因人而名,因诗文而显,庙宇夺山势,人文胜自然。正如《中国国家地理》执行主编单之蔷所言,中国西部的高山隐藏在主流文化幕后,中国山岳文化的聚光灯始终没有照临到这些灰姑娘身上。

天气晴好时,从成都遥望西部的山峰成为一种可能,例如沉醉于在成都遥望雪山,参与组建“在成都遥望雪山群”的赵华、李伦和张巍, 他们喜欢在成都角度拍摄龙门山脉,邛崃山脉,龙泉山脉,甚至是更远的贡嘎山群。我们所称呼的高山,实际上是自然世界物质外形以及人类想象的通力合作而成的结果——一座思想的高山。几个世纪以来,它们因人类的想象而存在,并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反映出:坚硬而陡峭的岩石、寒冷的冰雪、极端的寒冷,严重到肠胃痉挛和晕眩头痛恶心,还有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美景尺度。高山的生活消灭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给予他们本质上的简单性,它创建了令人喜悦的清晰逻辑,事物以它们自身显示含义。人们对于高山的探索和观察,对于高山热爱饿事实,并不会减弱他们对抗地心引力,反而他们愿意付出生命代价探险的情感成为不朽——他使思想的高山更加辉煌。

没有想象的历史,并不能算是真的历史。横断山的环境能够满足人类所有的好奇心,面对纯然神圣的山峦风景,每个人留下的痕迹要么是虔敬的表示,要么是神灵现形的标记。风马旗,玛尼堆,金字塔式的山峰满足了一种柏拉图式的对山峰的企盼,好似梦中的山峰就该是这样的。它们外形上的纯粹让这种相遇更加难忘。走进这样的山,你会感到像是走进一则寓言或一篇史诗之中。

美国诗人EE Cummings曾经说过,通过承担这些风险,我们可能会产生好奇心,奇迹或自发的喜悦。风险是希望的孩子,我们永远不应失去希望,通过牺牲和决心,我们可以达到我们自己的普遍顿悟。

那些踏槛横断天路的横断军团的小伙伴们,看似做着对一般人而言无意义之事,没有效益,而且常常招致性命威胁,但对某些人来说,它们的无效益却具备着人生中最重要的意义。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哲学诸问题》一书中曾经对哲学做过辩护,这段话语同样可用来捍卫探险:人们研究哲学,其目的并非是要从它的问题中获得确凿答案,而是这些问题本身。因为这些问题扩大了我们对事物可能性的想象、丰富了想象力,也同时消灭了那些阻挠我们创意发想的刻板教条;更重要的是通过哲学思维浩瀚宇宙后,我们的心智也宏伟起来。哲学能连结两者,因而是最高等级的善。

近三百年来的人类文明,每次的点滴进展都来自西方探险家的历险。小说中的鲁宾逊船长、航行世界的库克船长,或者是地理大发现中的哥伦布与麦哲伦,他们最启发人心的不是踏上价值丰饶的新大陆,而是扬帆启航之际即将遭遇未知的心灵被捕捉到了。没有这些被激励到、进而对自己未来生命萌发探索热情的一般人,在他们各自生活世界里不断推进,新大陆不会变成新大陆,将只能是欧洲封建贵族家中的一幅画轴而已。

一个成长型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支持探险的社会。探险家带着后方所有人们睁大了的眼睛去探测陌生之地,每一寸进展都扩展了社会能力的边界、增益了所有人的视野和胸怀,一步步让伟大的荣誉感深入社群人心。探险家们的成功与失败的故事,同样都能激励社会中人:掌握住梦想中的光芒,奋力往上到生命极致之处,从自然中的悬崖峭壁到生活中的困难,都应勇敢闯入未知之境付出一切挑战。

奢华即是制作真实的产品。大横断及荒野中国三部曲的使命,是立志为中国西部广大荒野作传,在中国地理探索典籍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能告诉我们如何在身体的深处,试着打开那些自己打不开的感官——探险家们通过叙事,可以在我们自己身体中发出光芒。通过故事将山脉、河流和人类心灵汇聚在一起,有文字纪录前已经引起我们的好奇心。横断山是我们生活中“希望的田野”。

在2019的中国,横断山就是哲学、就是意义。

��S��p�4� @X!��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读后感(五)

2018年10月29日,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这是继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通过和2017年《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发布,中国的国家公园建设迈出的关键一步。

聚焦横断山地区的《大横断》获得第13届中国户外金犀牛奖最佳出版物。

一年前的金犀牛奖,开辟横断天路的横断军团获得年度最佳户外团队奖项。

横断天路

横断天路共8段2226公里,是《大横断》编辑团队以横断山脉为基础,探索一条长距离国家步道,这条线从云南大理出发,纵穿横断山腹地,直达甘肃合作市。

如果我们把这些事件联系起来的话,在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大背景下,生态文明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年代,我们难以想象国家公园和国家步道,足以改写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引用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提出的观点—-中国所最缺者为野外生活。野外生活可以扩大我们的胸襟,发扬我们的精神。大家试想:当我们面对着一座巍峨千仞的高山峻岭,看着它巍巍然直向苍穹耸峙,这是怎样一种气概?我们这时别无所感,唯觉得一种不可言说的庄严和伟大。我们常与自然相接处,断不会像现在这样的萎缩,这样的眼光小,这样的胆怯。

发韧于19世纪南北战争时期的美国国家公园体系,以保护自然资源为主题,文化、历史、休闲和旅游为辅运营模式。以保护、休闲、教育为目的的国家公园体系逐渐完善。加上后来增加的国家步道体系,这些横跨两个世纪的自然实践告诉我们,后代人的权利远比当代人的欲望更重要。

美国国家公园历史照片。@NPS

1864年,美国南北战争局势纷乱,林肯总统在此期间签署法令,将优胜美地山谷和加州红杉树树丛划归加利福尼亚州管理。规定这块60多平方英里的土地被永远作为民众公共旅游和消遣的地方,不得它用。

缪尔与罗斯福总统参观红杉林。@哈佛大学图书馆

1872年,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成立。不过最开始游客在黄石公园里乱扔垃圾、在树木和石头上刻字,甚至偷猎等情况也屡屡出现。1914年的夏天,对保护议题深切关注的加州百万富翁斯蒂芬·马瑟游览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和红杉国家公园之后,被公园的状况震惊:破乱的道路加上杂乱无章的动植物管理,投机者甚至想要砍伐雄伟壮丽的红杉树……马瑟深深沉迷于一个崇高、远大,但是略为杂乱的构想中,那个构想就是国家公园。它们将会是美国人民的公园,而不是王公贵族的游乐场所或私人狩猎保留区;它们是开放共享的公园,对象甚至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当时美国已经有14座国家公园,其中成立最久的黄石国家公园。另外还有21处国家纪念地。西奥多·罗斯福在总统任内最后三年善加利用了制度——他在任期间创建5个国家公园,51个联邦鸟类保护区,4个国家动物保护区,18个国家文化遗迹保护区,并开辟多于1亿英亩的国家森林保护区。

约翰·缪尔陪同·罗斯福总统访问优胜美地山谷。@NPS

1916年,马瑟不断地通过组织各种公众运动呼吁建立公园独立管理机构,对于国家公园究竟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还没有清楚明白的定义,但是马瑟已经意识到这样的定义有其必要,而国家公园应该由单一机构支持。最终,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公园组织构成法,并在联邦内政部建立国家公园管理局。斯蒂芬·马瑟成为第一任局长。他的助理律师何瑞斯·欧布莱特从1919年开始担任黄石公园管理处处长,最后接续马瑟成为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这两位关键人物和他们的众多盟友争取到各界对国家公园体系、以及对成立更多新公园的支持,但是定义国家公园本质的任务,并没有随着他们卸任而结束。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第一任局长斯蒂芬·马瑟。@NPS

有人会说,国家公园不就是美国版旅游景区吗?恰恰相反,美国国家公园淡化旅游概念,国家公园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既排除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达到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目的,又为公众提供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换句话说,就是以自然资源为主题,文化、历史、休闲和旅游为辅运营模式。以保护、休闲、教育为目的,最后才强调旅游的促销方法。

完成阿巴拉契亚步道FKT的Scott Jurek在终点庆祝。@Jurek

1968年年,美国国会制定国家步道体系法推出美国国家级步道,满足持续增长的人口对户外活动的需求,使得公众能够方便地前往并欣赏和享受露天户外场所,决定在接近城市地区和已有的景区规划命名供人们徒步旅行的山径步道。该法案将国家级步道分为国家风景步道,国家休闲步道,以及连接与辅助步道1978年又增加了国家史迹步道,这几类国家级步道统称为国家步道系统。到目前为止,美国一共命名11条风景步道,19条史迹步道,6条连接与辅助步道,以及超过1200条国家级休闲步道。其中最主要的30条风景和史迹步道总长度超过86400公里。经过认可的国家休闲步道遍布全国50个州。

2016年8月25日,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迎来100岁生日。作家和历史学家华莱士·斯特格纳曾说:国家公园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构想,国家公园其实是一种理念和精神,这个体系的建立者以及继任者们认为后代人的权利远比当代人的欲望更重要——这样的自然以及背后的历史与故事,不该属于某些个人,不该只属于一个时代。它属于大家,属于当下和未来的永恒。

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构架。@NPS

美国西部那些早期的国家公园之所以设立,主要是为了保护秀丽的奇景,象是宏伟巨岩、奔腾流水和终年不化的冰雪等壮观景色,这些险峻环境都提供不了什么经济开发前景。国家公园被视为缺乏商机,加上将这类公园宣扬为与旧欧洲教堂和遗迹相对的美国天然殿堂所创造出的爱国意味,都让设立国家公园在当时比后来容易。另一个因素则是尼加拉瀑布这个反例。那里最好的俯瞰地点都被私人企业收购且围起,将一个国家象征变成了俗气和供人付费观赏的对象。

NPS 100

这种事情绝不能发生在黄石老实泉或优胜美地谷。保护生物——黄石公园的美洲野牛、后来被称为红杉的高山红木——也成为国家公园定义的一部分。但是要到1947年,美国才有主要为保护野生生物而设立的国家公园,那就是艾弗格雷兹国家公园。这座公园是佛罗里达州的一片广大溼地,既无高山也无峡谷,但到处都是鸟类和美洲鳄。

国家公园,是美国人一项影响深远的发明。作为这项发明坚定的落地执行者,看看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的权限有多大吧:

美国联邦政府内政部直接管理

美国总统任免局长

雇员2万余人

阿拉斯加、山际、中西部、首都、东北、西太平洋和东南七个地区管理办,

各地管理办不受地方约束。预算、管理、雇佣由国家公园管理局直接领导。

掌管59个国家公园,以及战争纪念公园、自然保护区

纪念碑、海岸线、休闲地等352个单位,甚至包括白宫。

美国国家公园做为人类保护地球环境一种最成功的机制,被225个国家和地区所参照移植,建立了国家公园和保护区30350个,总面积相当中国印度面积之和,占地球面积8.83% 。

美国国家公园有两个角度。第一个叫作国家公园体系,这里面包括国家公园、国家纪念地、国家步道等等,一共20类,白宫就属于这类。另外一类就是真正意义上像优胜美地、黄石公园这样的国家公园,目前在美国是59个。

旧金山金门大桥是美国国家纪念地。@NPS

这样的区域占美国国土面积不到4%。但每年全球有3.3亿人去那里,每年有60多万的小朋友在那里接受自然教育。美国的国家公园,从基因里面就寄托着对荒野的眷恋。有可能对美国来说,国家公园不仅仅是一个风景,更多的是全民共有的精神联系。

从那时起,美国的国家公园就逐渐承担起一项崇高使命,那就是保存自然界的多样性——原生动植物、生态进程、自由流动的水、最原始有力的地质样貌——为地球万物复杂的相互作用留下范例,而不只是拥有美景的人间仙境。

现在,国家公园不但能娱乐我们,也能教育我们。它们能引起被动的赞叹,也能激发主动的好奇心。它们能帮助我们想象美国的景观和以此为家的生物在铁路、汽车及汽车旅馆出现前的样貌。再说一次:它们能帮助我们想象。它们让今日的我们得以瞥见过去,而且——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决心,用智慧战胜愚念——还能让未来的人也可以看见过去。

这条路到目前为止,是一段跌跌撞撞、一点一滴前进的历程,充满了政治角力、经济权衡与理念冲突,带着美国走到今日的局面。国家公园在最初就是个美好而远大的构想,也随着时间变得愈来愈完善、愈来愈宏大。这个体制现在包含的不只有正式国家公园及国家纪念地,还有被认可为国家历史地标的战场、堡垒、海岸、风景优美的河流、墓地和其他重要地点(有些仍为私人所有),以及在景观和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路线,象是阿拉巴马州的塞尔马到蒙哥马利国家历史步道。

PBS拍摄国家公园全纪录《The National Parks: America’s Best Idea》影片讲述国家公园创意的故事,不仅记录了19世纪中期国家公园的诞生,还追溯最近150年的发展史。从缅因州阿卡迪亚国家公园到加州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影片将镜头对准最初推动者约翰·缪

美国人民从国家公园的发展中得到启示:只有在面对大自然的无情反扑,人类才会明白自己的渺小,大多数居住在都市的我们时常都忘了这一点。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无论是诉诸信仰的力量或是反诸自省,我们必须学着谦卑地爱惜每一寸土地。而以下至上的公民意识的崛起,面对不公不义和公权力失衡等社会议题,公众和环境组织不再沈默不语,公民觉醒成为新一代的共同精神,他们选择勇敢挺身而出,毫无畏惧地要求改变、拒绝谎言,荒野因此有了庇护的可能。

美国国家公园分布图。@NPS

现任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强·贾维斯说,国家公园的目的是诉说美国的故事,而不仅仅是保护一片片景观。舍我其谁?这是我们的工作。在庆祝美国国家公园100周年之际,美国人也应该牢记,虽然国会通过加上总统签名,就能让地图上多出一座国家公园,但是保存这些地方及其历史的工作也落在身为国民及国家主人的美国人民肩上,而且不会有完成的一天。保护和守望——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100年就干了这么一件事。

公园不是“私园”

美国国家公园始终确立的是高度单一的管理主体: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并且美国国家公园规划设计,由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的丹佛设计中心独家垄断,全权统一负责规划组织实施。规划设计中心汇集各方专家。丹佛设计中心提出的规划设计,都是从社会及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量身定做,并确保在100年至200年内不会有较大改动或变动。在规划设计上报前,必须先向当地及州的国民广泛征求意见,否则参议院不予讨论。即便是总统亲自提出的国家公园的建设,也必须严格规划和按程序办理。

低门票,公园基本由国家投入。

美国国家公园每年游客大约2.5亿至3亿,门票收入不到1亿美元,每人每年仅花费40美分。国家公园管理费由国会拨款维持日常运转,公园管理局绝不准许下达创收指标,这充分体现国家公园的社会公益性。大部分票价购买单位是一车而不是一人。对国家公园门票的收费标准,国会有专门立法确定哪些地方不能收费,收费的地方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有的还确定最高限额,因此,国家公园管理局根据立法确立的原则制定门票定价指南。联邦政府每年对国家公园的拨款占整个公园运作资金的70%。

这一运作方式也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效仿,日本国家公园法立法于1931年,瀬戸内海、云以天草和雾岛屋久成为日本第一批设立的三个国家公园,国家公园实行免票制度;韩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智异山设立于1967年。1987年成立韩国国家公园署管理国家公园;澳大利亚每年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国家公园建设,公园经营不以赢利为目的;加拿大国家公园门票大约平均8.8加币,七天内可以往返出入。

美国国家公园非常注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有很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意识。一些公园里人们可以骑车,骑马进行游园。有的公园面积很大,只修建少量小型环保宾馆和饭店,但要求其内部设施必须达到环保标准。同时注意,游人不得喂食野生动物。

公园内森林失火时,公园管理处首先确定失火原因。如果人为引起的火灾,就马上扑灭;如果是天然火灾,则由其自燃自灭;对于森林火灾后的现场,不去做人为的改动,通常保持其原状,让大自然自我控制,从而达到新的生态平衡。

1964年,美国《荒原法》出台,这部法律从原则和细节层面上规定——任何个人或集团,不得以国家、发展、开发的名义,损害荒原自然面貌。自然就让它保持它的野性。

荒原保护立法

运营庞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资金始终是一个问题。美国国会通过《特许经营法》,允许私营机构采用竞标的方式,缴纳一定数目特许经营费,以获得在公园内开发餐饮、住宿、河流运营、纪念品商店等旅游配套服务的权利。1985年,里根总统任期加大特许经营力度。私营企业参与国家公园经营管理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参与特许经营项目,二是参与公益捐款,两者均通过国家公园基金会的渠道进行,形成公私结合的机制。

智慧特许经营制度。

目前,全美58个国家公园内约有630个特许经营项目,许多著名企业都是特许经营项目的运营商。特许经营权收入为国家公园提供20%的运营经费。另外,企业直接或间接公益捐款——例如通过非政府组织——也为国家公园的运营提供可观的资金支持。美国国家公园保护的不仅仅是一块块景观,而是其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在捐款的各种企业、慈善机构甚至富豪看来,这些都是美国之所以成为美国的重要物证。

美国首位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斯蒂芬·马瑟的一连串发问道出了家园的涵义——

究竟什么能激起我们爱国的热情,

是工业发展速度,农业灌溉数据,还是经济贸易出口额,

是采矿工地堆积的废矿石,还是尼亚加拉的发电站,

是堆在森林的垃圾,还是工业城市的滚滚浓烟,

是臭气熏天的河道,还是不见阳光的高楼大厦,

不是,我想这些都不能让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真正的爱国情感一定是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国家公园就是这片土地上最珍贵的遗产。

NPS 100

2016年,三江源地区获得审议通过《中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7年开始正式实施。水利科学家杨勇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在三江源进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可以说牵涉到的利益纠葛最少,因为目前三江源只有一块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牌子,几乎没有任何景区。越少有利益纠葛的地方,体制试点的工作也许更好开展。之前也有专家学者提出在国家层面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处,但是在局部试点时,发挥地方政府和原住民的参与积极性更加现实。是否我们真正的国家公园就指日可待了?

祁连山国家公园

目前,中国首批十大国家公园,除了文中开头提到的祁连山国家公园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外,还包括三江源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湖北神农架国家公园、钱江源国家公园、南山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长城国家公园、普达措国家公园,2017年9月24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中明确部分国家公园由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权。

对于中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发展的阻力主要在于国家公园定位与立法,是否可以除去或摆脱旅游局这个紧箍咒的束缚。国家公园需要淡化旅游的概念。美国没有国家旅游局,所以没有旅游局管理国家公园这种说法。也就是休闲和教育角度优先,淡化旅游概念。这是为了促进了国家公园的保护和发展,也不断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

2017年3月,曾任美国财政部长,高盛首席执行官小亨利·保尔森来京参加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国际研讨会时接受采访时曾说:“在中国开展项目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公众分享自然宝藏的同时,对其予以保护。环境保护始于对大自然的热爱,你得真是某项东西才会想要去保护它。”

讲述国家故事的大横断。

百多年前,缪尔和罗斯福写道:我要解说岩石,了解洪水、暴风和雪崩的语言;我要熟知冰川和野园,尽我所能贴近地球之心。让这片伟大的自然奇观永远保持现有的模样。你们不可能让它变得更美,漫长岁月塑造了这里,而人类只会损毁它。你们能做的就是为了你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为我们的后代保护好这里。

大横断,中国130万平方公里山河的故事。

感谢National Park Service、PBS/The National Parks: America’s Best Idea、大横断/地理公社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