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天坛新六十记》读后感1000字

《天坛新六十记》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3 03:55:29
《天坛新六十记》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4-13 03:55:29   小编:

《天坛新六十记》是一本充满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书籍,作者通过六十个故事,展现了天坛的壮丽和神秘。书中描绘了天坛的建筑风格、祭天仪式和历史变迁,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这座古老建筑的魅力。阅读后,我对天坛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天坛新六十记读后感(一)

天坛,这个北京的标志性建筑,承载了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而肖复兴老师则用他的笔触,为我们捕捉了那些被时光冲刷却依旧熠熠生辉的瞬间。 书中的天坛,不是简单的风景描写,而是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和场景。肖复兴老师以他在天坛写生的机会,深入观察、感受这里的一切。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祈年殿的庄重、双环亭的雅致,更捕捉了那些在天坛中穿梭、休息、聊天的普通百姓。他们或悠然自得,或忙碌奔波,但都在天坛这个特殊的地方,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关于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描绘。肖复兴老师用他独特的视角,观察到了天坛中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无论是老人与孩子的亲昵互动,还是情侣之间的甜蜜依偎,都被他一一记录下来。这些看似平凡的场景,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与人生的哲理。 此外,《天坛六十记》的语言风格也十分吸引人。肖复兴老师的文字朴实真诚,不矫揉造作,读起来非常流畅。他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将天坛的美和生活的烟火气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亲身感受到那种宁静与喧嚣交织的氛围。 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天坛的描写,更是对北京生活的一种记录与反思。它让我们看到了天坛这个古老建筑与现代都市生活的完美融合,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喧嚣的都市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它让我们看到了天坛的美丽与庄严,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烟火与人情的温暖。

天坛新六十记读后感(二)

正像朱光潜所言“美需要拉远一点看”,有时候身处平凡琐碎的生活本身,感觉不到美,常常想抽离自身去寻找“诗和远方”,却不知去的正是别人的生活而已。这时候我们需要重建生活信念,以客体的眼光去看平凡生活的美。读一点散文,能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肖复兴是散文大家,曾任《人民文学》副总编,多次获得散文奖。这本书是他的一个散文集和画作集。他在自序中说“天坛是让我们时刻记得,这个世界上有值得我们警醒和参谒的高处”,对自然,对历史有所敬畏,这正是当代泛娱乐化生活下我们所缺乏的。

常常佩服散文大家的纵横捭阖能力,汪洋恣肆的文风,开阔辽远的视野都让人佩服,而这一切是如何得来的?看完这本书就能深刻的感受到,是哲学帮助他们打下了深厚的功底,是广泛的阅读与不断的观察与思考带给他们源源不断的灵感。

歌德说:“先有伟大的人格后有伟大的作家。”何以谓伟大的人格?私以为,始终和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心与他们一起荡漾,才可成为伟大的人格。“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和天坛才匹配,没有了他们,再伟岸的天坛,也只是一座空坛,只存在苍老的历史,没有新鲜的生命。”平凡群众才是最深厚的力量,这和冯至《江上》对伍子胥所遇到的渔夫身份的改编体现出来的观念是一致的,也可以说大作家们都是相似的。

内容广泛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作者以天坛为观察地点,以所见的人、事、景、物,所思所想为写作对象,既有久等女友而始终未至而指向黄蔷薇的怅惘小伙子,也有产生距离困惑的约会男女,有观察画作来来去去,将生活的一瞬间投射到画上的男男女女......

思接千载,触类旁通。由熟悉的白色藤萝架联想到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人与自然的名言,由天坛的游玩场景联想到布莱希特话剧间离场景,联想到“距离”,扩大到十几种距离,联想到罗兰巴特的《文之悦》的“边线”......

作为一个文学青年,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但仍旧未挖完,得在这个花园里不停的挖,这就是一个宝藏。

天坛新六十记读后感(三)

因为家离天坛不远,退休后的肖复兴老人常到天坛来,画画散心和陌生人交流聊天,以画为媒,那些优美的文字也就流于笔端了。

《天坛新六十记》是肖老继《天坛六十记》后在2020年到2022年期间完成的画本散文集,天坛的古柏树林,祈年殿阶下的广场,丹陛桥上的长长御道,都能让作家心生感慨。而作者并非只写天坛之景,而更多着墨天坛里的芸芸众生,将不同年代的回忆情感谱写在文字勾勒的人生画卷上。

天坛公园遇见的围着古树的女孩,老树似乎在诉说往事,女孩静立仰望缓缓围绕,这是对树木的敬畏;院子里两棵杏树花开花落绿荫如盖,终归等到主人归家;藤萝架下,第一次明艳紫色的花朵带来了高中录取通知书,也随着通知书来到了北大荒。第二次满架紫花凋谢后一位童年大姐姐生病离开了。再次则是作者用吃剩下的桑葚涂抹了这架藤萝花,任凭风吹雨打,寒风呼啸。

在肖老的心中,每一件自己喜爱的植物和事物,都是以往经历的一次投影。它们见证了你在命运中的挣扎、分离和喜乐,这些都是生命的馈赠,折射出岁月的人影和光影。

淡雅是老先生的散文中能感知文学的深厚内涵,这是老先生多年的文学功力,小文章见深意。读肖复兴的散文其实就是在读文学的前世今生。《古柏树下》女孩对古树的敬畏中有着更多的深思,肖老会想到古罗马的哲学家奥古斯丁跪倒在无花果树下忏悔,会想到诗人奥维德《变形记》中夫妻希望变成守护神殿的两棵树;重新返回天坛公园看到的白色藤萝架,会在瞬间明了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感慨:大自然也受到了战争的打击……因此,对它的爱也变得更加强烈,愈来愈让人觉得心痛了。

诗意无处不在,因着内心的诗意才会杏花春雨中能啐一口远去的青春,才会让忧郁消失在海棠树斑驳的花影中。

读肖复兴的散文,是读一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想碰撞出的智慧火花,是读一份对生活的淡定从容,更是读一份对生命的热爱。跟随肖老的文字,走过一草一木,走过日照和月光,闻过花香,见过雪落,那些想象中的风景就真实落入眼眸。而生命平衡的力量,就自然早已经在阅读中落满怀,这是我们琐碎人生的定海神针。

天坛新六十记读后感(四)

《天坛新六十记》 肖复兴著 从肖复兴的散文集《平淡生活里的光》,爱上他的文字。这本《天坛新六十记》也是他的散文集,记录他在天坛的所见所闻所画所遇所思所忆,是一本个人片段式、短制式的即兴随感。 肖复兴写天坛,不仅仅是写天坛之景,更多的是写天坛里的芸芸众生。天坛只是背景,并不是主角。肖复兴的天坛也许正如史铁生的地坛一般的存在吧。 如果说天坛像一个舞台,众多的游人才是这个舞台的主角。没有了他们,再伟岸的天坛,也只是一座空坛。这本书以天坛为背景,书写鲜活的人事。 肖复兴常常来天坛画画,散心,消磨时光。在他画画时,会有人看他画画,或者随意聊几句,画居然也意外地成为一座座小桥,沟通了彼此的往来。 有与他一样喜欢糖炒栗子的老爷子,并且两个人会买同一家“王老头”老字号的炒栗子。绕着天坛走一圈,看看天坛公园打牌下棋画画、跳舞打拳踢毽子的人,呼吸一圈天坛里古树散发的气息,隔三岔五买一回炒栗子,就是寻常百姓人家的快乐。肖复兴老师还为此做了一首打油诗: “不饥不寒万事足,有山有水有天坛。 买斤栗子回家转,还有杏干能解馋。” 越是简单的生活,越是容易让人满足而自得其乐,忘记其他烦扰。 有藤萝架下穿着红色毛衣,载歌载舞的红风衣女人。作者漫不经心的夸赞,让他快速的融入了陌生人的同学聚会圈。 “素不相识,萍水相逢,一点点的信任和知音,会让彼此的心靠近一些,这是人们内心需要的,也是难得的,哪怕只是短暂如风的瞬间。” 曾经的皇家祭坛,成为海内外游人的打卡地,也是京城百姓休闲健身的绝佳去处。人们像水滴一样,交汇,碰撞,汇聚在天坛,有了奇特的交融。 肖复兴老师用“画为媒”的方式,在天坛,听他们聊天,与他们交流,以细致温润的笔触、真挚素朴的文字,将来往于此的寻常百姓的生活点滴、人生际遇,一一记录。 这本历时两年半的随笔小札,充满了人间烟火气,搭配作者的水彩画,阅读体验感非常好。 去过天坛的可能在书中找到熟悉的景,没去过天坛也能在他温暖的故事中,感受到热气腾腾的慢生活。

天坛新六十记读后感(五)

说起北京的天坛,就会让人想到祈年殿、圜丘、回音壁…… 这座建于明朝的皇家祭坛,历经悠悠岁月,如今已成为海内外游人的打卡地,也是京城百姓日常休闲健身的绝佳去处。

著名作家肖复兴生于北京,家在天坛附近,自小便常去玩耍。退休后更有了大把的时间去天坛写生画画,与人交谈。 《天坛新六十记》讲述了近几年他亲历的有关天坛的故事,让喜欢京味文化与百姓生活的读者有机会一览为快。 书中加入了他的多幅画作,主题质朴、颜色艳丽,为书增色很多。

作者在书中写到—— 望着天坛苍郁森森得古柏树林,望着祈年殿汉白玉前阶下得广场,望着丹陛桥上由低到高长长的御道,让我感慨无尽的时间,在这里 如水一样流逝,又回溯流淌到我的脚下。

我在天坛遇到的每一个人的身后,都有数千个和他一样和我一样的人。没有了他们,再伟岸的天坛,也只是一座空坛,只存在苍老的历史,没有新鲜的生命。

晨练,是天坛一景。初来北京进天坛的游客,会以为热闹得像集市。清晨,一直到中午,运动场上都是人流不断。可以健身,可以消闲,还可以以练会友,也可以发发牢骚,骂骂大街,甚至指点指点江山。

读这本书,着实有一种亲近感。在北京的各大景点中,天坛是离家蕞近的。 书中的故事有些是看到听到过的,有些就没那么清楚或者尝试过的,就如作者“以画为媒”与游人对话,想来应该挺有意思的。

以后也多去天坛转转,近距离感受这座神坛及现下的烟火生活。 在西门附近那家古香古韵的网红餐厅,一边用餐品茶,一边观看窗外的古建、古树及漫步的游人,美吧。

天坛新六十记读后感(六)

每天忙碌奔波,在闹市中有时候看到最平凡的景象,也正是我们内心所向往的热气腾腾的人间烟火,总是最能打动我们的内心。《天坛新六十记》是肖复兴先生的新书,同时也是《天坛六十记》的续写,肖复兴先生退休之后,每每到天坛,总是会消磨各种各样的时光,去画画、聊天、散步、写文章……也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在与他们的谈天说地里,也记录了自己的感想与生活。 之前到天坛公园玩的时候,一是被天坛公园的景色打动,二是被天坛公园那些充满活力的老年人打动。天坛公园可以说给居住在附近或者喜爱公园的人们提供了非常有利于放松自我的胜地。天坛公园那些每天都在跳舞的五六十岁的阿姨和大姐,看不到他们有什么烦心事,反而跳舞让她们更加散发出与年龄不相符的青春活力。 在肖复兴先生的文字里,如果作为一名喜欢天坛公园的游客,我也get到了许多关于天坛公园的小tips。比如说天坛公园里最让人瞩目的古树,位于长廊北侧的柏抱槐和回音壁外的九龙柏非常著名,因而这些树木被铁栏杆围着,人们也无法与这些树进行亲密接触。但是肖复兴先生也有在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古树,西柴禾栏门外的三棵古柏,就像是自己的风雨故人,画也画不厌。希望自己下次再去天坛的时候能好好领略一下这些树木的历史。 之前去北京玩的时候,总是带上盖章的小本子,每次却只盖一两个章,原来天坛也有很多纪念章可以盖,盖那些景点的纪念章也是留存在自己记忆中的美好时光。对很多年轻人而言,盖章也成为了自己旅行的小爱好,记录自己在旅行中的脚印和足迹,不过在天坛公园要盖章的话,要先买一个68块的本子,确实有点贵了哈哈 书中穿插着许多肖复兴老师在天坛公园记录的手绘图画,每一幅画都非常温暖,寥寥几笔就可以看出很深的情感韵味。这种独特的感觉是那种真正对公园有热情和喜爱的人才可以画得出来的。也可以看出天坛公园对肖复兴先生而言是独特的存在,在天坛公园里,那些长久存在的景物和来来往往的人们也是和天坛匹配,记录他者的时候记录的也是自己,画下他们的身影的时候也是画下自己内心的起伏。

天坛新六十记读后感(七)

一直以来都特别钟爱肖复兴老先生的文字,他的文字向来真挚素朴,仿佛有一种魔力,能够引领我们走进他笔下的世界,感受那些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瞬间。最近入了肖老的《天坛新六十记》,读来更是情感如潮,感慨良多。

这本《天坛新六十记》并非一部传统的历史或风景导览之作,而是一部捕捉了天坛之下鲜活生活瞬间的随感集。肖老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温润的笔触,将天坛这座古老建筑与其周围的寻常百姓、草木生灵紧密相连,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市民生活画卷。

书中,天坛不再仅仅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更是作者与读者共同感受生活、品味人生的一个舞台。肖老借助写生的机会,贴近公园里的普通百姓,将他们的生活点滴、人生际遇一一记录下来。从家长里短到悲欢离合,从喜怒哀乐到努力生活的劲头,这些平凡而真实的生活瞬间,在肖老的笔下变得鲜活而动人。

正如本书自序中提到:我的一位远方的朋友曾写道:“世界仿佛不只有田野,还有故事。”肖老说:“世界仿佛不只有天坛,还有故事。”天坛的每一砖每一瓦固然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但更引人入胜的,是那些穿梭于其间、与天坛共呼吸的百姓们所演绎的生动篇章。

在写作方式上,肖老坚持了一种短制式的即兴随感风格,这种风格既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阅读习惯,又能够深入浅出地表达作者的思考和情感。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天坛新六十记》成为了一部既具有艺术性又具有思想性的佳作。

书中还收录了肖老的多幅写生画作,这些画作与文字相互映衬,互为补充,为整本书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深度。每一幅画作都凝聚了肖老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与文字共同构建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世界。这些画作无疑为书增色不少,让人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艺术的熏陶和视觉的享受。

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亦曾描绘:“公爵的身后是一个宗族,六翼天使身后是大众,每个人的身后都有数千个和他一样的人。”这恰恰是肖老在这本书中想要表达的。每一个来到天坛的百姓,他们的身后都隐藏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悲喜、他们的奋斗、他们的希望,都是这个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

天坛新六十记读后感(八)

或许,你没去过天坛,但一定听说过天坛。那座位于北京永定门内的恢宏园林,原本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布衣百姓皆可出入的休闲场所。

年逾七旬的当代散文大家肖复兴,就住在天坛的附近。他常带着自己的画夹子,去观察天坛里的景,去画天坛里的人,他还把所见所闻、所画所遇写成了随笔,集成了《天坛新六十记》。

这本书并不是介绍天坛历史或书写天坛风景的导览书,但读者却可以从中感悟历史的沧桑厚重;书中所写只是作者个人的片段式即兴随感,但读者却可以从中窥见岁月更迭处的人情冷暖与人间烟火。

01 皇家天坛:阅尽春秋的恢宏神坛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永乐皇帝朱棣用工十四年的天坛与紫禁城同时建成。作为北京“天地日月”诸坛之首的天坛,成为明清帝王每年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的神坛。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虽没进过天坛,却对天坛的一切心有向往。跟随肖复兴的足迹,我们有幸从他的画笔和文字中,捕捉到斋宫、圜丘坛、祈年殿、万寿亭、回音壁等古建筑的身影,在红柱金窗、琉璃瓦铺间体会时光的流动。

每个人的心中自然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天坛,而在肖复兴看来,天坛处处都是故事。

书中讲到皇帝祭天时斋宫的热闹与平时的清冷,也讲到后来从中南海移来的双环亭、从李鸿章家庙移来的百花亭。于是我们仿佛跟肖复兴一起,站在了历史旁观者的视角,与天坛一道,不动声色地阅尽了600年春秋。

肖复兴在文中说,天坛苍郁的古柏、丹陛桥长长的御道、祈年殿汉白玉的前阶,都让他真切感觉到,那如水般流逝的时间,正回溯流淌到他的脚下。

不过,宫殿庄严、古柏蓊郁、亭台幽静、藤架茂盛的天坛美景,在这本书中只不过是大背景,舞台的主角,其实是每天出入此间的平民百姓们,而肖复兴笔下记录的,正是他们的喜怒哀乐与生活点滴。

02 百姓天坛:芸芸众生的人间烟火

退休之后的肖复兴,闲来无事便带上画具去天坛。总有人静静地看他作画,也总有人找他闲聊,于是在观察草木亭阁的同时,他有机会了解到更多百姓的人生际遇。就这样,历史的深邃与普通人的悲欢,在他笔下融合成鲜活的市民生活百态图。

肖复兴说,从某种程度上讲,来天坛的普通老百姓才是这里的主角,因为如果没有他们,天坛便是一座空坛,只存在于苍老的历史中,却没有了新鲜的生命。

他写天坛如集市般热闹的晨练,写看似偶然却是老友刻意制造的重逢,写曾带着芭蕾舞鞋去北大荒的七旬舞者,写七星石前为儿女相亲的父母,写翘课的10岁男孩儿,写白色藤萝架下戴着假发“臭美”的老者……

他写散步弹唱的陌生人,写善良温暖的售票员,写拉着行李的外地游客,写旁若无人尽情起舞的六旬大嫂,写为帮女儿带孩子提前退休的中学物理老师,写坐在轮椅上终于变得一般高的晒太阳的老者们……

他笔下的事,正是我们经历过或听说过的事;他笔下的人,也是和我们一般过平常岁月的普通人。天坛因他们而活力无限,他们也因天坛而充实幸福。

03 书画天坛:幸福,需要剪切与保存

跟随肖复兴的笔去天坛,每次都能看到不同的树、嗅到不同的花儿、遇到不同的人。六十篇随笔短札,长不过三两千字,短不过千八百字,每一篇都蕴含着关于生命、人性或情感的启示,让人感受到文字背后的温暖。

其中有一篇《风景怎么带走》,写他的朋友王仁兴舍弃大房子搬到天坛脚下,居然只是为了听天坛的松涛柏浪、看天坛的美丽风景。这让我想到那个“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哲理故事。

的确,生活的底色其实取决于自己的选择。如同肖复兴笔下的天坛,他用淡淡的文笔,记录返璞归真的从容、淡定洒脱的智慧、无关苦乐的温暖,截取的便是天坛的美与人间的善,正是这样的选择,才有了让人感到温馨、获得力量的《天坛新六十记》。

想来人生亦如同样道理。如果我们能用心筛选、仔细剪切,将那些美好的故事与瞬间保存在记忆中,记录在书画里,那么,便也就拥有了一个幸福的人生。如此说来,我们便掌握了一个人生的终极公式:幸福=剪切+保存。

写在最后:

合上这本书时,我想,天坛其实不过是一个地点,我们大可以把天坛换成身边任何一处喜欢的地方。那里同样发生着很多让人回味的事,我们能不能发现些什么、剪切些什么、记录些什么、保存些什么呢?

天坛新六十记读后感(九)

几年前的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肖复兴老师宅在家里,好久没去天坛。等到他再到天坛,时间已经已是2020年4月底。那天中午,他从南门进了天坛。藤萝架上紫藤开得烂烂漫漫,满架像蒸腾着紫色的烟雾。这是他最为熟悉的藤萝架。因为他家离天坛很近,所以他经常来这里,坐在架下休息、画画或者约朋友见面。此时,他感觉多日未见,仿佛阔别的友人,有一种难得的亲近感。

他看到,藤萝架尽管被塑料布紧紧包围,依然挡不住藤萝花的怒放。看着藤萝花争先恐后,迎风摇曳,紫色的花串簇拥着,宛若一群紫蝴蝶翻飞,在四月蔚蓝如洗的晴空下,那么地绚丽耀眼,那么地激情四溢,那么地动人感人。

不管怎样,大自然的花,还是会如期开放。

他怀着敬意和感恩,沿着被墨绿色塑料布包围的藤萝架四周走了一圈。看见一位年轻人高高举着一架单反相机,伸出长镜头,在拍一片翻飞的藤萝花。他突然想到,原来,这小伙子居然和他一样是藤萝花的钟情者。这时,小伙子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对着藤萝花不停地拍照。正好,他站在一旁,画下了小伙子和藤萝花的一幅速写。

这是他重返天坛画的第一幅画。

这也是他《天坛新六十记》里的第一篇文章《重返天坛》。

肖复兴老师以前出过一本《天坛六十记》,因为那次重返天坛,又让他萌生了继续记录天坛的想法。在他眼里,天坛是一方舞台,演出的绝对不是哑剧。他时常与游人,聊天,与他们交流,有感而发时,随手记一点笔记,《天坛六十记》就是这样写成的。《天坛新六十记》也是这样写成的。后一本,记录了他从2020年4月底到2022年10月底两年半的时间,天坛的活生生的人与事,情和景,思及悟。

他写天坛,不仅写天坛之景,更多的是写天坛里的芸芸众生。

他如此说道: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本《天坛新六十记》,从拆开快递包装的那一刻起,就给了我很多惊喜。虽然只是平装版,但通体绿色的封面,厚重扎实的纸张,古朴线装的装帧,捧在手里,和读肖复兴老师的文字和插画一样开心。这真是一本值得阅读和收藏的精美之书。

天坛新六十记

评价人数不足

肖复兴 / 2024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书名:天坛新六十记

作者: 肖复兴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24-3-1

页数: 304

丛书: 新经典·肖复兴作品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