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每一朵盛开的花》是一篇关于珍惜生活、感恩自然的散文。作者通过赏花的过程,领悟到每朵花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和价值,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世界的热爱。文章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让人不禁感慨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认识每一朵盛开的花读后感篇一
“生平第一次,我发现自己爱上了阳光。在这之前,我从不关心天上是否有太阳。”
前几日午后散步,看到院中栽种的各种花树都在抽枝发芽,有的长满花苞,有的已零星开出几朵小花。
满心欢喜,沉浸在为它们拍照的快乐中。然而我匮乏的植物知识,并不足以让我分辨它们的种类。
梅花、杏花、樱花、桃花、李花、海棠、山楂花……在都还是光秃秃的枯枝和点点新芽时,更加无从辨认。
尝试使用植物识别APP,拍下整棵树的样子和花苞的细节照片,于是得到了更多模棱两可的答案。
一番折腾之后,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喜欢拍花的我竟从不曾真正认识过它们。
真是一个笨拙的赏花人呢。
*
大概是因为频繁搜索识别花吧,VX读书大数据推给我一本书,书名叫做《认识每一朵盛开的花》。
被书名吸引,花一下午读完,竟意外地好读。
原本以为这是一本植物科普书或是类似于《岛上花园》的园艺日记,实则是一部描写乡居生活中的自然观察和个人感悟的随笔集, 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四季随笔》。
作者乔治·吉辛以一个虚构人物的口吻写下一篇篇生活札记,贫苦半生的作家因为突然获得友人300英镑年金的遗产,终于过上了安稳、自足的生活,再也不用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每日拼命写作糊口。
他搬去喜爱的乡间小屋,开始关注四季、关注自然、关注内心,真诚而朴素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思考与回忆。
他的书写不似梭罗那般长篇大论,也没有黑塞那般诗意的语言,短小轻盈的文字更像自我的絮语呢喃,琐碎日常中藏着生活的美好。
也让我们看到,当一个人可以不用再为下一顿餐饭焦虑时,他的灵魂会有多么舒展。
“春日穿过树篱,随意摘下一些花草,有多少人能说出那些熟悉的名字呢?对我而言,花儿象征着极大的解脱,是一种美妙的觉醒。我曾经在黑暗中行走,没有真切感知任何东西,现在我才睁开双眼,才看到这美妙的世界。”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是认识每一朵盛开的花。
1/3页认识每一朵盛开的花读后感篇二
有段时间,倍感焦躁。对所有事情提不起兴趣,身体感觉到无力。这间歇性的疲惫感,一时找不到任何可以缓解的办法。
也就是在某一天,我又重新翻开这本书,突然被某些文字撞击到心灵深处,顿感世界的美好。
为什么说“又”?因为在这之前看过几章,实在是囫囵吞枣,读过却什么都没有留下。
可就在那天,我浮躁的心被它抚平了。所以,读者和一本书的缘分真的也很讲究时机。
没有宏大的场景,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日常生活的琐碎。但真是这些琐碎中藏着生活的美好。
我想,我是喜欢这些简单质朴的琐碎生活的,又或者我与作者性格有点相似,否则,我怎么会被作者的文字打动。
这段文字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的真实,交际让人感觉疲惫,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想享受着独处的安逸。写信这件事也需要兴致,兴致高的时候就可以一气呵成,没有兴致的时候可能就束之高阁了。
除了这段文字,还有许多打动我的地方。
这许许多多看似简单的文字,包含着作者的诸多思绪,好多似乎都说出了读者的心声。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最美好的事情莫不过发现身边事物的美。
2/3页认识每一朵盛开的花读后感篇三
“在生活中,钱本来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我自十六岁自食其力开始,这三十年来,迫于生活压力,不得不把挣钱视为生活的最终目的。”——《认识每一朵盛开的花》
穷困潦倒作家,常忍饥挨饿,污秽的居住条件。他尝试过许多文学形式的创作,但没有一次获得显著成功。
他曾自嘲:唯一自吹的事就是他不曾欠债。
他之前在伦敦住过好几年,那是伦敦特别贫穷的地方,一年四季瞧不出什么变化。几乎从未注意过四季更替,也很少抬头仰望天空。
有无数次,他站在橱窗前,肚子饿得咕咕叫,无比垂涎地看着那些食物,只可惜一个便士也拿不出来。
在那些日子,对他来说六便士可是非同寻常——是他好几顿饭钱!曾在街上捡到六便士,时隔多年还能记起当时内心的狂喜。
生病了,他可从没想过要看医生。他就自己呆在屋里,要是感觉实在难受就上床躺着,不吃不喝,直到感觉能照料自己为止。
在晚年,他认为:全青年男女去在文学上寻求生机几乎等于犯罪。
人生最让人绝望的事莫过于一直努力,一直坚持,却没有起色。
潦倒的生活,又勤勉的作家,实在让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
五十岁,正当他身体走下坡,一位相识者去世,把遗产赠给他。这笔钱使他过上了从未想过的恬淡生活。
他从伦敦搬到了他在英格兰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德文郡。在那里,他花钱雇佣一个管家;在那里,山谷美景尽收眼底,从书房的窗口就可以望见;在那里,可以与友人在草地惬意的漫步......
这本书是作者去世后,朋友整理的书稿。书中记录了他住在德文郡后,对生活,所感、所忆、所思和心境。这个时候的写作,他不再迎合读者,只是符合自己的心境,使自己更加满足。
当一个人迫于生计,整天埋头寻找那六便士,我想他的感官会是封闭的,他不会看到,也不可能写出下面的句子:
“春天在蓝天白云间欢笑,阳光在书桌上闪烁,大地花香四处飘溢,山间落叶松青翠蓊郁,云雀在高地上歌唱......”
“路面铺满了山楂树的乳白色花瓣。五月的绚烂就这样散落一地,那满地落英啊,真是芳香四溢。这一幕也在告诉我:春天已经走远了。”
“我听着鸟儿的歌唱,心里流淌着荣耀和喜乐,整个人都融化在这快乐柔软的声音里,被一种深沉的谦卑感动得两眼模糊。”
物质上没有忧愁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全都打开了:
听到鸟儿的歌唱会感动的双眼模糊;
认识一种陌生的花草,能高兴好一阵子;
会生平第一次爱上太阳!
多么希望口袋里揣着六便士,还能抬头看见那轮月亮。
这是每个创作者的心愿。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