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额尔古纳河右岸》经典读后感有感

《额尔古纳河右岸》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19 02:00:20
《额尔古纳河右岸》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5-03-19 02:00:20   小编: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描写边疆生活的小说,通过讲述人物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生活遭遇,展现了边疆地区的荒凉和艰辛。小说中的人物命运多舛,但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作品通过真实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边疆人民的坚韧和勇敢。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一

花了三天看完了这本书,是我最快的速度了。

鄂温克人一百年的爱恨情仇,像妮浩跳神时落下的最动人的挽歌,写尽了生离死别和情不得已,让人潸然泪下。

每个人的出生都大同小异,但是死亡却大不一样。

你越珍贵都东西,总会离你而去。

1/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二

特别喜欢“清晨”,其次是“正午”,“黄昏”是闹哄哄的。

前段,读起来,很舒服。

就像是,走进了那片大森林,跟他们一起呼吸,一起看月亮,数星星。

读到失去亲人时,泪水淤满我的眼眶。

中部,情节紧凑,流畅。

最后,有点絮叨,杂乱。

2/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三

每个民族,每个群体都有值得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们的故事也许不为人知,但是不影响他们美好的生活。汉人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还生活在野蛮社会,而他们似乎觉得汉人生活的环境才是野蛮肮脏的。以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敢说谁最伟大最成功,但是至少见识了地球上各种生活的状况。值得一看。

3/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四

读这本书就像在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还像一部民族的史诗,如玛利亚索老人在我耳边讲述她经历的古老故事一般动人。我想唯有精灵作为这个民族的比喻是最合适的,或者他们就是精灵,是大自然的儿女。他们如藏族,蒙古族一样,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千万年来和谐如一。不像我们,如自然的癌症一般,只懂得破坏,所过之处乌烟瘴气、支离破碎。

4/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五

这本书,民族情味很高,作者文学功底深厚,文风清丽,情韵十足。故事情节很有创意,逻辑很强,给读者很多惊喜,而且环境描写和气氛的烘托都很棒。议论部分给人深思。内容很广,以小见大,将一个原始民族的历史跟中国的大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不至于写成小民族的历史,空间虽然小,但是故事味道足,特别是一些特殊的风俗,让读者了解,结尾起到首尾呼应的妙点,很喜欢这本书

5/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六

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后,喜欢上了驯鹿,喜欢上了白桦树,喜欢上了额尔古纳河,喜欢上了鄂温克族,喜欢上了大兴安岭……半纪实的一部文学作品,作者的文字功底颇深(我是这样认为的),能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行文思路也很清晰,令人欲罢不能~也引起读者对大兴安岭开发的思考,对鄂温克族(最后一个游猎民族),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习俗,他们的信仰……都进行了通俗易懂的描写,里面也夹杂着苏联及日本

6/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七

之前一直对国内小说不太感兴趣,但是妈妈推荐我看了这本。

总体的感觉很像《百年孤独》,不知道有没要同感的~有一点光怪陆离,但是感觉去十分真实。

读完后,有一丝忧伤,这个社会的文明到底是前进了还是倒退了呢?所有地方全都盖成模样差不多的楼房,不管哪个民族哪个地域都摒弃了延续百年千年的生活习惯。什么都趋同有什么好?文中“我”的忧伤,在下一代,下下一代,将不会存在。

7/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八

春节前看《霍乱时期的爱情》的时候,我觉得有必要复习一下《百年孤独》,复习完后书荒了,突然想起这本书,在豆瓣上看了一下,决定买一本。个人感觉作者写作方式略有创新,活脱脱一部鄂温克人的《百年孤独》,在面对“大”文明与政治冲击下的少数民族人的“抗争”。只是感觉书的后半部分有点仓促,像流水日记一样,说了说族中大事件就草草结束了,整体还算不错!不知萨满跳神是不是太玄乎了?

8/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九

所谓历史的进步常常遮蔽了多少无奈和忧伤,因而有美好的文学成其为永远的安慰和疗救,也正是这样的无奈和忧伤、安慰和疗救,给我们心智一种弹性和张力,营构起我们人之为人的根本良知。小说第一人称讲述的笔调,平实真切又摇曳多姿,一个民族的传奇经历温暖浪漫,也惨痛而忧伤,如同辽阔连绵的大兴安岭森林,里面变幻着多少鬼魅的生命故事。这就是文学叙事的同情与告慰,以消解历史的狂妄和偏执。这是一个民族悲喜的历史,这是人类吊诡的命运,这也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温暖和浪漫,惨痛和忧伤。

9/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十

今天读完了《额尔古纳河右岸》,让我了解了以游猎,驯鹿为生的鄂温克民族的故事。本书已鄂温克族最后一名酋长的女人的口吻开始娓娓道来,有很强的代入感,让人很快的沉浸到故事中,他们的爱与恨,神秘的萨满,夜晚制造的风声...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

现代文明的步伐,是否真的能让人感受到的是快乐,越繁华,越陌生的城市化带来的是无尽的孤独和哀愁。内心深处需要的是那最纯粹的真实。读完此书,我在想,我们毕生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世俗的眼光为什么要阻碍我们去选择自己的路。

10/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十一

趁着放假前的空闲时间,两天把这本书看完了。了解迟子建,还是从一个广播里的一坛猪油中得知,虽然是九零后,但是对文中描述的旧时光却是很亲切。林间、小河、驯鹿、游牧 这些在我目前生活不曾出现过的,令人向往。

生死,在我生活中经历的不多,也没有做好准备。生死一瞬间,感慨生命的脆弱。

人性,嫉妒,自私,善良,

爱情,婚姻,孤独,寄托。

不知道怎么去表达,竟然只有这些关键字了……或许看的太快了,人物名字都混淆了

11/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十二

窝巢

看完后觉得鄂温克男人帅爆了有没有

怎么可以那么帅

各种有担当各种帅

给我一只

好想扑倒他们怀里有没有

好像养一群驯鹿仔

捏捏

生活在大森林好幸福

然后好想唱

跑马的汉纸你威武雄壮

嘤嘤嘤

作者的每一只男人都好屌

不过

大家搬迁的时候

好忧桑

突然觉得现代文明好罪恶

就像是往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丢了一颗炸弹

美爆的和谐被破坏了

。。。

好帅好帅好帅好帅

12/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十三

如果细细品味这本书,我能读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悲伤,在向或许是的文明前进的路上,我丢失了太多,因此我们悲伤、迷惘、彷徨,并不是只有老一辈人才不习惯山下的生活,其实更不习惯的是我们这些年轻人,他们被迫要在新的环境下成长生活,有选择的路其实是没有选择的路,重回森林只是一种愿望,更现实的是在悲惨的生活下继续前进,直到进化完毕,什么都不剩下,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成为牺牲掉的一群人。我们内心的苦楚说不清道不明,人们总不解何以大家都云集城市,其实我们都是被逼迫下山的人,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我们更喜欢山上的自由。

13/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十四

好久不看中国文学 一开始就被“像花一样的皱纹含着露珠”的句子给触动了一下 这大概就是中文的魅力吧 跟翻译的书不一样 也很喜欢它的开头“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 好几次我都看着又放下书 因为实在是不忍心。 看着她们因为爱因为恨而选择残忍流产,看着一个个亲朋好友离去,看着妮浩萨满一次又一次为了救别人而牺牲自己的孩子,看着就心疼。也在那个时候知道尼都萨满为什么不结婚。一本书看下来,让人心疼的地方有很多,看完悲伤的情绪也一时无法散去。不过还好,在第三个萨满诞生之前,神衣远离了他们,那样的悲剧也就到此为止了。

14/15页

额尔古纳河右岸读后感篇十五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给看老了。 希楞柱里面或许再也没有风了,鄂温克民族曾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在伐木声中消逝。很喜欢这样的生活方式,逐水而居、以兽为生,他们用灰鼠皮狍皮换取面粉、火柴、茶叶、子弹、盐巴还有酒等,他们用兽皮做成衣服、烟袋,他们打猎食肉,他们甚至吃生肉,他们打猎后会用血和兽头敬奉他们信仰的玛鲁神,他们从大自然中获取他们需要的一切,但他们死后又把一切都归还自然,成人死后会选取四颗树“风葬”,孩子死后装在白布口袋里埋在向阳坡。尼都萨满和妮浩萨满在穿上神衣跳神的时候,我觉得那一定有神的旨意。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