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摘抄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1 06:20:14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5-01 06:20:14   小编:

《西域四百年》是一本关于中国与西域地区交流的历史文献。作者以充实的史料和精彩的叙述,展现了西域地区在中国的统治下的历史变迁。读完这本书,我深刻了解到中国与西域地区的交流不仅仅是政治和经济上的往来,更是文化与宗教的交融,为两个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本拓宽视野的良好读物。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一

西域无中原,无以为繁荣

中原无西域,无以为屏障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二

刚刚某宝购买了一本,拆开塑封,一股刺鼻的异味扑面而来。

装帧是精装,之前几乎未见精装盗版书,80年代大陆盗版港台的除外。

但内页纸张油墨太深,地图清晰度不够,自序里“戊己校尉”漏印一个“戊”字。硬壳正面右上角的图画是黑白的,而且不清晰。看某东图片是彩色褐色图。

估计是高级盗版。

今天是周日,出版社电话没人接,无法落实。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三

作者李东行伍出身,却是写历史的一把好手,尤其是写西域历史,比许多专业治史之人写的都好,难怪做了一辈子新疆历史研究的翦伯赞先生的高徒汤永才在90高龄的年纪对李东的这部作品赞不绝口,在序言中也不吝溢美之词。如果你还不信,你大可打开这部30余万字的《西域四百年》。读至沉浸其间你才发现,西域四百年恩怨情仇的历史在李东笔下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将四百年漫长的杀伐征战史压缩成一个不眠的夜晚。其实,只需要一个欲罢不能的夜晚,四百年汉匈争夺战就尽收眼底了! —————————— 作者无疑是个讲故事的好手,纵观全书,精彩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开篇的故事和结尾的故事就很有新意。 . 开篇讲西域的由来,但是跳出史学专著的枯燥乏味,愣是从东晋武帝时期发生的一起盗墓案件开始讲起,引出《穆天子传》里的周穆王西征犬戎,来到了西王母之地,并与西王母发生了一点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关系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四

西域无中原,无以为繁荣 中原无西域,无以为屏障 一部464页的大著作,一曲豪情万丈的历史悲歌。读罢,你仿佛看见这区区四百年光阴,转瞬又漫长!有彩旗烈烈的汉室兴盛,也有大漠苍茫的铁蹄抢掠,西域与大汉,长达400年的血肉相连,29位大汉帝王,50多个西域古国,39个匈奴单于更有数不清的众生民众,现身这场几百年的争夺战,为土地,财富,人口,权利,利益………结局是“匈奴消失,王朝更替” 作者李东,在消防部队服役29年,以战士的情怀及独特的视角写下了大汉匈奴西域同一时代平面下的追逐与厮杀,交流与融合。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五

西域无中原,无以为繁荣 中原无西域,无以为屏障 一部464页的大著作,一曲豪情万丈的历史悲歌。读罢,你仿佛看见这区区四百年光阴,转瞬又漫长!有彩旗烈烈的汉室兴盛,也有大漠苍茫的铁蹄抢掠,西域与大汉,长达400年的血肉相连,29位大汉帝王,50多个西域古国,39个匈奴单于更有数不清的众生民众,现身这场几百年的争夺战,为土地,财富,人口,权利,利益………结局是“匈奴消失,王朝更替” 作者李东,在消防部队服役29年,以战士的情怀及独特的视角写下了大汉匈奴西域同一时代平面下的追逐与厮杀,交流与融合。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六

1、一本书,36万字,从“白登之围”到“三绝三通”完整讲述了两汉29位帝王、50多个西域小国、39个匈奴之间的恩怨厮杀。

2、对于汉王朝来说,蕞大的边患来自北方的匈奴。因联合月氏抗击匈奴,公元前139年,风沙起,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08年赵破奴成为汉军第一个帅兵进入西域征伐的将军,从此拉开西域争夺战的大幕。由蕞初的“夹击匈奴”到“匈奴断臂”再到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多少英雄人物为了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3、因西域路远、匈奴离间、皇帝昏庸、外戚专权、宦官得势,以致于西域一直处于得失之间,公主和亲、英雄流血。远去英雄的命运永远的和西域连在了一起:张骞、解忧、冯嫽、常惠、郑吉、陈汤、耿恭、班超……

5、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至今依然是唤醒中华儿女民族气节的蕞强音。

6、读懂西域和匈奴才能懂得河西走廊、西域都护府这些两汉四百年的历史荣耀。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七

西域四百年

西域无中原,无以为繁荣 中原无西域,无以为屏障 一部464页的大著作,一曲豪情万丈的历史悲歌。读罢,你仿佛看见这区区四百年光阴,转瞬又漫长!有彩旗烈烈的汉室兴盛,也有大漠苍茫的铁蹄抢掠,西域与大汉,长达400年的血肉相连,29位大汉帝王,50多个西域古国,39个匈奴单于更有数不清的众生民众,现身这场几百年的争夺战,为土地,财富,人口,权利,利益………结局是“匈奴消失,王朝更替” 作者李东,在消防部队服役29年,以战士的情怀及独特的视角写下了大汉匈奴西域同一时代平面下的追逐与厮杀,交流与融合。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八

张骞出使归来,铺在武帝案头的羊皮地图上,赫然勾绘了一片未知的领域和未知的国度,西域古国进入人们的视线,西域四百年的历史将从这里开始。 . 这本书以汉帝国与西域古国的故事切入,将汉、匈奴、西域放在同一个时代的平面上,重点讲述汉与匈奴在西域的生死博弈。其实不仅是西域四百年,也是“大汉四百年”和“匈奴四百年”。 全书语言风格通俗轻松,没有学术性的枯燥理论,脉络清晰地展现西域各个古国与大汉相爱相杀相融合的历史。阅读起来有一种奇妙的体验,因为全书贯穿400年,所以读到某一章节像是在看《大汉天子》《汉武帝》,某一章节又像在看《大汉情缘》《乌龙闯情关》,脑海里是有画面的,青年刘彻是黄晓明,到老年是陈宝国,刘病已一会儿孙耀威一会儿陈晓,非常带感!后面还有刘骜就是张铁林的脸跳出来,赵飞燕自动代入佟丽娅。 这本书看似通俗,其实很吃功夫的,它尊重历史,注重故事性叙述而又没有戏说,一些重要战役——白登之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行军路线图和作战图都由作者李东亲手绘制,足见其用心。据说他的文章首创全网超过10亿次阅读量,咱也不知道这个10亿是怎么统计的,莫名觉厉。 还有一个小感慨,幸亏有汉匈四百年的交流,否则能不能吃到葡萄、西瓜、胡萝卜和香菜,还有逗猫,都可能成为悬念呢!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九

《西域四百年 汉匈争夺战》,作者李东。著名历史学家汤永才先生对他的评价就是:“他是当兵的,但比许多搞历史的人,更精通西域的历史。” 这位当兵的人写下的西域历史,有两大特色。 首先就是没有把西域当做一个独立的描写对象,西域和中原,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原从来没有主动攻击过西域,但也从来没有对西域的挑衅示过弱,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好像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对外历史的缩影。 我们从不恃强凌弱,也从不会俯首称臣。 李先生的大历史观,令人称赞。 西域最多的时候,能有五十个国家同时存在,作者以汉族与匈奴的关系为主线,牵涉到哪个别的国家的时候,也顺手带入这个国家的国史或者重要人物的历史。 比如谈到汉朝势力和匈奴势力对于楼兰倾向的争夺时,加入了楼兰王子兄弟充当质子的故事,在匈奴长大的质子安归成为了楼兰国王,对于汉朝的势力就有着天然的敌视,傅介子斩杀安规之后,在汉朝长大的质子尉屠耆成为新一代楼兰国王,为了向汉朝示好,改国名为鄯善,用国名向汉王朝宣示着自己的忠心。 比起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国名列出来,这种写法,让有些国家虽然出场的篇幅少,但是令人久久难忘。 其次就是本书的地图,文书的地图全部由作者李东绘制,这是怎样的一番功夫? 令人惊叹。作者本身出生在新疆,工作在新疆,几十年的新疆生活成为他的底气,他绘制的地图,简单明快,重点突出。 尤其是各种箭头的加入,让地图活了起来。 我们以61页的这张卫青霍去病进军示意图来举例,汉军的三个箭头,如三把利剑,劈开了匈奴的防线,左上角,我们就能看到单于出逃的路线,一张简单的地图,我们仿佛听到了千军万马的嘶鸣,我们仿佛看到了封狼居胥的壮举,看的人血脉沸腾。 看这本书绝对不要忽视这些地图哦。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十

“西域无中原,无以为繁荣;中原无西域,无以为屏障。”

作者李东是知名的网络写手,这本书创新的写法就是将汉帝国与西域各国放在同一个历史平面上,以史实为框架,以人物为色彩,描绘了一副西域与大汉、西域与外族几百年汇鸿的历史画面,简直就是西域版本的现代《史记》。

当时的西域对于汉民来说,就是四个字:

绝!容貌衣着迥然不同,人种混杂,外貌堪称妖魔鬼怪。

远!远在天边,纵有千里马,仍然望尘莫及,一生难以到达。

荒!蛮荒之地,风俗人情原始野蛮,难以理解。兄死弟妻,有违伦常。

怪!行为举止古古怪怪,不爱农耕爱骑射,四处为家爱漂泊。

西域这条路上,诞生了太多的传奇:

霍去病少年意气风发,二十岁便官拜大将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多少志士为西域事业奉献了一生;

耿恭以七百人据守孤城,十三人壮烈归国,成就一代中华军魂!

而西域400年的历史中,除了各路英雄豪杰和忠臣良将之外,也有众多女 xing为和平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昭君公主与细君公主,无不弹着幽怨的琵琶,于大漠中传唱着思乡之情,同时也为西域带去了汉地的文明和文化。

不读史不知国仇、不读史不解国魂,这本《西域400年》值得每个中国人细细品味。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十一

李东曾在消防部队工作29年,退役后华丽转身成为作家。这几天朋友圈中都在介绍他的新书《西域四百年》,讲两汉时期,汉与匈奴争夺西域,最终西域成为大汉王朝的领土的一段过往。

在作者的笔下,那是一段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为了守卫西域这片热土和延绵如同丝线般贯通东西“贸易之路”,一代代的汉家子弟沙埋忠骨。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激昂的文字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和平,从来不是乞求来的,也不是施舍来的,和平是打出来的!是戍守在这块土地上汉家男儿为捍卫尊严用生命换来的!

匈奴的挑衅、和亲的无奈、大汉的崛起、西域的守望。在作者笔下灵动起来。

为寻找军事联盟,张骞无意间打通了一条贸易之路,铺在汉武帝案头的羊皮地图上赫然标注着一个个陌生的地名,武帝的目光越过长安的城墙投向大漠上的片片绿洲。这之后,中原的繁华,给西域带来无限的向望,而这条贸易之路则控制在匈奴的势力范围内,奴役着这里的城邦弱国,于是有了“五争车师”“两征大宛”,有了西域都护府,有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块土地上,镶有“汉”字的血色战旗随风飘扬,无数汉家子弟前赴后继,铸剑为犁、屯垦戍边、黄沙埋骨。 “西域无中原,无以为繁荣;中原无西域,无以为屏障”。这种关系血肉相连延续至今。

此书的推荐序中这样说:自有人类起,历史就是斗争史。人有逆天之时,天无绝人之路。历史是最好的哲学书。到了近代,工业革命至使西方列强崛起,成为 “海洋游牧民族”向世界掠夺,中国深受其害。海洋上的“游牧民”,想用强权改变世界,一定会失败。这是对全书的概述,也是总结。

此书的结论:和平,中国给世界最大的贡献!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十二

因为工作的原因长年要待在西北地区,那些出现在历史长河里自带光芒的地方名字,我总是一次一次的用脚丈量着。曾经汉军在河西走廊设立的四郡,今天的我们一人可以从这四郡霸气的名称可感知汉字的魅力:武威—武功扬威,张掖—张国之掖,酒泉—美酒如泉,敦煌—盛大辉煌。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多少的爱恨情仇,尽管400年王朝更替,但大汉王朝开辟的丝绸之路如同一根金线,穿起了一个个城邦小国,牵引着中央王朝走向辉煌。

作者李东老师以汉帝国与西域古国的故事切入,将汉、匈奴、西域放在同一个时代的平面上。以历史事实为基本框架,语言风格通俗轻松,没有学术性的枯燥理论;注重故事性叙述,脉络清晰地展现西域各个古国与大汉几百年的争夺之战,为土地、为财富、人口、权利、利益……而蕞后的结局就是“匈奴消失,王朝更替”。

读完这本书,脑子里无·数·次上演这样一幕:“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跨过渭水桥的千万汉家子弟蹚漠南、踏漠北、穿河西、闯西域,战城南、卧郭北,魂HUN戈壁,泪洒荒滩,血染风沙,野SI无葬成鸦食。

“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和平,是一个盛世王朝给百姓带来的蕞大福祉。汉匈罢兵之路,是双方将士累累白骨堆积铺就的路。大汉王朝终于赢得了胜利。北方边患,得以解除。

这荡气回肠的2400年,29位大汉帝王,50多个西域古国,39个单于。历史的真相将会告诉我们:西域无中原,无以为繁荣;中原无西域,无以为屏障 这种血肉相连的关系一直在延续。

“明犯强汉者,虽元必诛!”

用这样的一句话说出了我内心久久不能平息的触动!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十三

“西域”是中国史籍使用的一个地理概念,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尽管历史资料中所记载“西域”的范围大小不一,但是其核心部分均包括我国新疆在内的中亚地区。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域历来是一片重要的战略地区,承载着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中国与中亚、欧洲的联系。 “西域”史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西域”史既是中国史的一部分,也是中亚史的一部分。如果你对西域也感兴趣的话,那么就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本由李东所著的《西域四百年:汉匈争夺战》(简称《西域四百年》)吧!

在《西域四百年》一书中,作者李东在梳理了繁杂的西域史料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西域各个古国与大汉帝国之间相爱相杀的故事,展现了在这400年中,历经29位大汉帝王、50多个西域古国、39个匈奴单于的一段波澜壮阔的西域史。 “西域最早出现在中原的史料中,源于一段凄美的黄昏恋。” 这一句话是不是成功勾起了你的好奇之心呢?《西域四百年》的正文正是从这里开始。就问这样子幽默风趣的讲述,谁会不爱听呢? 《穆天子传》中讲述了周穆王西征,越过阿尔泰山中的一个山口,经过额尔齐斯河上游,一直来到了西王母的领地。周穆王向西王母赠送了中原的锦绣丝绸,而西王母则两次向周穆王行礼。从此中原与西域开始有了交集。 当时间来到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得汉朝成功地与西域众多古国缔结了患难之交的联盟,彼此之间建立了起信任和交流基础。这种信任和交流在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历史时期,“西域”基本上不是被北方的游牧部落势力所控制,就是被内地王朝所统治,因此,西域的发展与中国北方游牧部落和内地王朝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 西域的各个民族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原帝国商贸往来,这种交往不仅使中原文化渗透到西域,而且西域的文化、宗教、技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到中国,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十四

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希腊文化、儒家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带。

这样一个文化交汇地带,听起来便多姿多彩,令人遐想万千,正符合我头脑中关于西域的最初想象。

狭义上的西域,正是如今中国的新疆。只是在西汉初年,对于“中央之国”来说,那里仍很遥远,处西部边陲,在当时人们的想象中,那里荒芜寂寥,人迹罕至。直到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一条中西方文化交往的丝绸之路。

原来,那里是个别样的世界,另类的国度。50多个小国林立,更准确的说,这里没有国家的建构,更像是50个城邦一样的分布,这似乎又像雅典,只是身处内陆。

河西走廊的打通,把大汉帝国和西域联结在了一起。而最初的交往,并非是为了文化交往,而是出于军事目的——打击匈奴。

匈奴,史料记载的也并不多,到底属于哪个人种,似乎至今没有定论。能确定的就是,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它在大汉帝国的北疆不断骚扰,制造麻烦,让有汉一代或和亲、或攻打,总要想办法对它羁縻牵绊。

正是在汉匈不断争夺的历史背景下,西域走进了时代的视野。这部《西域四百年:汉匈争夺战》写的正是这样一段三方追逐厮杀、交流融合的历史。如果把西域看为一个整体,这段历史似乎也可视为那个时代的“三国”格局。

西域处于中西文化的碰撞地带,由于地缘因素,它成为中西交往的必经之地,所以,这里的文化多资多彩,也因此成为汤因比梦想中的出生地。

1995年,在新疆尼雅遗址发现了一件宝贝:绣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字样的织锦护臂,经考古研究,正是汉王朝赐赠西域“精绝”绿洲城邦王族的贵重礼物之一。这更加印证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巨大作用。

汉朝、匈奴、西域在四百年间的交流、战争与融合,被这本36万字,400多页的通俗小书勾勒的波澜壮阔,很多熟悉的人和事在这里有了不同以往认知的新面孔。作者灵动的文字在讲述历史故事之余,不忘时而品评一番,也增添了些许阅读之乐。

“西域无中原,无以为繁荣;中原无西域,无以为屏障”,读完此书,深感如此。

西域四百年读后感篇十五

西域

西域是神秘的,以楼兰古国、精绝古城为背景写的小说不止一本,但每一次我看到都很好奇。因为我对他们是模糊的,所以每一次看都是新奇的。 但小说终归不是历史,它是艺术的真实,我还是想要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的西域,想看看他的魅力为何如此之大! 这本《西域四百年:汉匈争夺战》厚厚的,共452页。

在这本书我的知识进行了回顾:P99汉武帝招魂,究竟是王夫人,还是李夫人,我查的资料模棱两可的,如果有人明确知道的话,也可以告诉我一下 谢谢! 在这本书,我去了解了西域三十六国,虽然我越查越头晕,因为他们名字、还有范围等,我看资料有些是不定的。 在这本书,我不在局限于中原王朝,我的视野望向更远。我不仅知巽伽王国,还知道了百乘王朝等。

在这本书,我看见战争的博弈,博对的不仅是人,还是策略、战马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