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庐说》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著作,通过作者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分析和解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读后感觉,这部书深刻揭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思庐说读后感第一篇
最近青姨评价说思庐说最近一直在刊登那些有些颓废的文字,可是我和同学都觉得挺好啊,这就是我们的真实感受啊。。不要说我们的文字颓废,伤感,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我们每天除了学习,只剩下这些了。缺少思想偏激的人吗,我们这些在你们看管下的小绵羊,怎么会有受你们抨击的,所谓歪门邪道的思想!
1/3页思庐说读后感第二篇
竟然有合集,不记得那个时候看合集,只记得小报了。
说实话,虽然每期必看,但是我是很没良心的,没觉得很好看。
感觉,大家也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忧伤的小情调有点重。
不过,文笔都还不错。
其实,当时最吃惊的是,办这个小报的是个英语老师,觉得挺可爱的。然后一群人很意气风发的办属于自己的报纸,跟校报不同,它没有政治色彩之类的,希望以后它一直独立的做一份小报。那个时候还是很羡慕同学在上面发表文章的。呵呵,回忆起来,高中年代真是纯真的幸福时光。
2/3页思庐说读后感第三篇
很贴近生活,不论什么文字写出来的都是和我们的生活类似的,不管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还是周围人的身上。少不了那些苦口婆心,还有罗里吧嗦,或者各种无名的伤,加上我的啼笑皆非。
我无法表达我的观点的是,各种文字透露出来的卖弄,还有思庐主人的苦口婆心。
高三上学期,10级、11级之间的笔战大概足够吸引人,开始只是10级抗议餐厅里很乱,插队之类的琐碎小事,然后就有11级的孩子站出来反驳,之后就开始了很久的笔战。从挑“差强人意”的错到“我推荐你读XX(某本书)”,两个年级的笔战可为高潮迭出,当然中间少不了思庐主人的苦口婆心,苦口婆心啊!!从劝我们跟着李阳走,掏出十块钱买那本打折到骨折的现在已经被我拿来糊墙的李阳的自传,到一个劲的解释思庐说的苦处,什么“有八十人的社团”啦,“不容易思庐人知道”啦之类的。
应该有人会指出这个问题吧,当我们说文学的时候,思庐人说文化的多样性;当我们说文化多样性的时候,思庐人说经营社团的不容易,当我们说经营的时候,思庐人转来说文学。
明明社团里没有什么基督徒,或者不都是基督徒,却还是又愿意翘课的人去花好多好多钱组织一个圣诞晚会,或者一起过平安夜。真的想了解什么宗教什么习俗不是玩出来的好吗,而且那个钱不是卖书卖来的,是卖苹果啊。一个社团里,又主人牵头去卖苹果啊,你让广大“文学爱好者”情何以堪。
我并不懂经营还是其他,我也相信从网上下电影播放然后收电影票什么的也不一定合法,少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多一点朴素的感情说不定会更让人欣慰,实在缺钱了也可以募捐,虽然是沂蒙山区,但也不是穷的叮当响,真正的欣赏那些文章的,真正热爱思庐说报纸的人应该会慷慨解囊的。
思路主人不论是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还是对于李阳这种公共人物的认识,个人认为都有欠缺,这些都不是在文章之后打出一行“不代表本刊立场”就可以解决的,相信思庐主人作为一个老师,教授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什么英语,作为一个颇受学生注目的老师,在学生形成各种观的时候登出或偏激或任性的言论,都是不合适的。
比较欣慰的是,某个颇受人推崇的大哥高中时一直读的是《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前几天在某读书小组看到有人白送,真有一种冲上去的冲动给那个人说,“这种书拖到我们学校去卖吧,兴许还能卖个好价。”
个人吐槽而已。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