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是一部描写了唐代长安城繁华景象的作品。主人公小李是一位骑着骡子在长安大道上扬尘而过的美人,引得路人侧目。作者通过描绘小李与长安城的交相辉映,展现了唐代繁荣与美丽的景象,表现了女性的独立与自信。整部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古代风情。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读后感(一)
两部短片相差20年,我却看见了同一种写法,写活了小说中每个人。像这种大师级的作家真是厉害,功力达到大成时,几十年前的“平沙落雁”都打出了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感觉。我仿佛看见了一个高手,扎了马步几十年,练功房地上跺出了深坑。而你把你拉在大街上,一脚下去又是一个坑。
一辆摩托车的哭泣荒诞到骨子里,而人物确让人真实可信,更可怕的是,明知被催眠,催眠到多真实产生了怀疑。
这时我才知道他魔幻现实主义的想象力是怎么来的了,因为他住够了解真实,再魔幻的描述都能瞬间拉回现实,亦真亦幻,难取舍。2000年已经初见端倪了,后面的《丰乳肥臀》《檀香刑》《酒国》《蛙》这些魔幻佳作也就马上倾巢而出了。
厉害厉害,莫言的笔一定是和神笔马良借来的。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读后感(二)
展现了莫言一如既往极强的讲故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短篇有点意犹未尽,好几篇感觉像刚看了个故事开头就结束了。拇指拷、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这两篇一般,其他的都还可。
《拇指拷》有些奇怪、莫名其妙
《沈园》像是一篇言情小说的开头,很多事没说清就结束了。
《学习蒲松龄》有意思,像是在写他的一个梦
《茂腔与戏迷》挺有意思的,幽默又讽刺
《天花乱坠》两个关于麻子善于歌唱的民间故事。
《蝗虫奇谈》骇人的蝗灾故事。详实生动的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与大师约会》荒唐又讽刺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跟着不知哪儿来的骑驴美人骑行了一路,最后也没跟出个所以然。
《白杨林里的斗争》黑衣人就像是我们自己的良心,遇事时常和自己的良心作斗争,良心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如果不这样做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可是这么做自己又觉得委屈,顾虑重重,浪费时间影响心情,可能自己犹豫半天根本没人在乎我到底如何行事,只是自己给自己加了许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徒劳的内耗。
《枣木凳子摩托车》顽固古板的父亲,坚持要做被时代淘汰的枣木枕凳。撒了谎的张小三让本就快揭不开锅的家里更雪上加霜。不懂事的舅舅四个儿子和妻子死去都不伤心,拿着死去儿子抚恤金买了辆摩托车,不知轻重炫技撞坏摩托第一次大哭。
《冰雪美人》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戛然而止的悲剧。孟喜喜到底是死于什么病?作者没有说明,我想可能是死于周遭人的轻蔑和诋毁吧。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读后感(三)
书名: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
作者:莫言
❤️莫言的短篇小说集,正如书腰上所写:将迷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相融合。他说:真正的愚蠢并不是智力低下,真正的愚蠢是抱怨,是诿过于他人、诿过于社会。
❤️第一篇故事:【拇指铐】我感觉就是迷幻现实主义(小男孩阿义为生病的母亲到镇上买药,回来的路上经过墓地,看到一对男女,谁知男人却因为阿义多看了他一眼就被拇指铐给铐在大树上。阿义哭着喊着,经过的人没有一个人帮忙的,直到遇到三个开着拖拉机的人终于停了下来,想尽各种办法要阿义解锁,只是……)
❤️阿义的拇指铐就像在社会中我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与束缚,最终在求人不得的情况之下,大部分的时候只能靠自己。阿义最后咬断了拇指终于离开了大树,但是……
❤️其中一篇:【冰雪美人】我感觉就是社会(孟喜喜一名女学生,只因长相出众,又懂得打扮,加上性格活泼开朗,却在“过于保守”的乡镇中学里成为老师的眼里的“不正之风”。后因用脑袋撞掉了老师的大牙而被开除。回家后,她与母亲共同经营鱼头火锅店又被人非议成“干那个的”而声名狼籍。在一个下雪的日了,她来到镇上唯一私家诊所,求医生救自己的母亲。不料医生却忙于给几个急诊患者施治,而让她备受冷落……)
❤️这故事真得很极端,医生确实因为孟喜喜自身的八卦而怠慢她,也不至让她就死在了医生家里吧,毕竟急诊的医人更重要。估计作者是希望通过这种极端方式让我们知道,就算只是冷漠也有可能害si一个人。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侯七从地铁站出来后,看到一位骑驴美人,并被她的美貌所吸引,于是他开始一直尾随着她,幻想着自己成为了保护她的骑士……)真是很简单的一个故事,硬是被作者写得很有意思。
❤️书里包括了12个小故事,个个都很有意思,所有说嘛大师就是大师。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读后感(四)
经不过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少年。--莫言
2022年五四青年节,莫言给青年人写了一封信《做一个不被大风吹倒的人》,介绍一本书--《新华字典》,介绍一个人--莫言的爷爷。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发表于1998年,这时43岁的莫言刚刚转到地方报社工作,继续保持着大量的创作。莫言在创作长篇的间歇期,也通过写短篇小说来保持着节奏。
莫言说自己是“用耳朵阅读”。他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记在心里,成为以后故事的素材。他在赶集之后,会匆忙地赶回家里,把故事告诉母亲和小伙伴。转述故事的时候,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讲给家人、伙伴,在几遍的重复下,故事就进入我们的记忆中。许多高手在演讲时,故事的比例超过一半,抛弃了枯燥的讲道理。
莫言有一个实用的写作方法--“书信体”。他觉得写作时用书信体是很取巧的方式,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就假想自己在给某个特定的人写信。文字就会变得亲切、自如。无独有偶,导演李沧东也在给中国读者的文字 中写道,他在那个岁月,像给某人写情书一样,逐字写下作品。
莫言写小说的方法,即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好的作家要有悲悯的心,才能打动读者。我们先是认识自己的局限性,然后认识到人类的局限性,知道人都是有缺点的,好人有卑贱的地方,坏人有正面的事情。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都是如此。他最后的《忏悔录》,就是把自己当做罪人来写。
莫言的家乡和淄川蒲家庄相距三百里,莫言作品深受《聊斋》的影响。他在《学习蒲松龄》里写道:
蒲松龄向周围的人收集各种故事,把道听途说、胡编乱造的故事,变成了《聊斋》的素材。而这些故事,都脱胎于真实的时代故事。
历史学家史景迁42岁时发表《王氏之死》,用郯城的县志等史料,考证出了《聊斋》中许多故事的原型。在僵化的史料后面,重新捕捉逝去的时空和人物的生命。
无论是史景迁还是莫言,学术还是小说,都从《聊斋》故事里,获得了写作的灵感。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读后感(五)
大家好,我是鲸落,一个喜欢读书,正行走在写作路上的普通人,今天是我连续更新的第319天啦。
今天中午在家看完了莫言的《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这是包含他12个短篇小说的合集,用来消磨上午的时间,挺不错的。
虽然说有十二个个短篇,但是留下印象的没有几个,就简单说几个印象深刻的吧。
《拇指铐》,是第一个短篇,留下的印象也最深,一个八岁的小男孩,为了给目前抓药,独自走了很远的路,却在回家的途中,被人用拇指铐给锁在了树上,最后的结局不太美好,虽然写的挺隐晦,但我理解为小男孩最后是死了。
解释下拇指铐,是一种把两个拇指铐在一起的工具,小男孩是被用双手环抱大树的姿势给铐住的。
在他被铐住后的时间,有几批人路过,但是都没有去解救他,就那样说了几句就走了,结局的时候,他也没被人救出来,最后的那段描写,可能是他死之前的幻想,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在火光中看到的景象一样。
对那个把他铐在树上的男人,最厌恶,是什么样的心理,才会想到去把一个小男孩铐在树上,就那样不管不顾的走了,一点都没有想过会有什么后果吗?
所以我一直都UI那些喜欢开玩笑的人,没有好感,因为有些玩笑是开不得的,是会引发严重后果的,是会要人命的。
对那些路过却没有对他伸出援手的人,也是讨厌的,说严重点就是见死不救,没有同情心。
总体来说,这是个悲剧的故事。
《沈园》,一个多年之后遇到初恋,却对初恋失去感觉的故事。心理描写挺有意思的。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在日常生活中,那些与周围格格不入的人,会天然的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会对他们好奇,会向往,会幻想可能会有些故事发生,但是美人再美,她骑得驴也是会拉屎的。哈哈哈,这个故事反转的挺有意思。
《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这个故事好像在之前的哪本书中看到过,按我的理解,是讲一个货郎是怎么帮助孤儿寡母的一个小故事。
《枣木凳子摩托车》,一个遵循传统不肯变通的木匠父亲,一个想要逃离木匠父亲的少年,一个死了四个儿子一个妻子,却没有哭泣的舅舅,最后却在摩托车坏掉后痛声大哭,他并不是感觉不到悲伤,只是不会表达而已。
《冰雪美人》,一个因为偏见,而害死一条人命的故事。
所以说,偏见要不得啊。
这就是今天的成果了,收拾一下要准备下午上班了。
早起267/365
日更319/365
运动315/365
我是鲸落,一个行走在读书写作路上,拥有两只猫的男人,希望能和大家一起进步!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读后感(六)
人们评价起莫言的书来毫不留情,关于《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有人说这本书不行,有人说是骗稿费之作。不禁联想起当年莫言得奖的时候,觉得“下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花落头上的人就是自己”的那帮人和这帮人是一批。
有些人年少轻狂,飘在天上没下来,残存着一丝当年的血气,有些人认识到现实,再也讲不出马尔克斯和莫言那个段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有的是差距。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是我读完的莫言的第一本小说,这本小说集收录了莫言在1998年到2000年创作的12篇作品。第一次读莫言的文字是浓烈的,大片大片的色彩犹如马蒂斯的画,这么能有人把一幅画面用这样大刀阔斧的文字讲出来,生命力十足,画面感极强,情感色彩异常浓厚。
一般人只能将一种情感“描述”出来,莫言的文字自带气场,拳打出来,就带着内力。
《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是这本书的名字,是里面一篇短篇的题目,经我仔细咂摸,这几个词也像读整本书感受到的东西:“长安大道”是古意、传统,“骑驴”是土味,“美人”是精巧,莫言的小说就把这几样特色浑然穿插在一起。
莫言的小说中经常讲一些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或是他从书中读来的,或是从老一辈人那里听来的,极具生命力。看到他用笔下的人物讲出这些离奇的故事,我想起我大字不识几个的奶奶。奶奶虽然是文盲,从她口中却经常冒出一些精妙绝伦的比喻,比如要是干点事儿就喊累,她会说“你去逮屁吧。”我很后悔没把她那些话记录下来,她常常给我一种感觉:如果她会提笔写字那肯定是一流的小说家。
这件事从我妹妹那里得到了证实,她说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有这样的祖母,她有个同学的奶奶也是这样妙语连珠。有次同学开着灯吃饭,奶奶说:“你是怕筷子插到鼻孔里吗?”她们的想象力真是不受约束,出口的话也一针见血。
莫言从祖辈的故事中继承了这种一针见血的语言和不受约束的想象力,这一源头是他的故乡高密,另一源头是他家西行三百里的淄川,蒲松龄的故乡。莫言说自己从小是听蒲松龄的故事长大的,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故事由一个个道听途说的故事加工而来,奇人奇事、牛鬼蛇神,天马行空。
莫言在《学习蒲松龄》这篇小说里认蒲松龄当祖师爷,蒲松龄的创作方式也暗合了莫言的创作观。
小说中梦里祖先带“我”去见祖师爷,“祖师爷从怀里摸出一支大笔扔给我,说:‘回去胡抡吧!’我接住那管黄毛大笔,低声嘟哝着:‘我们已经改用电脑了……’祖先踢我一脚,骂道:‘孽障,还不谢恩!’我又给祖师爷磕了三个头。”他们的小说都是看似天马行空地“胡抡”,无论大笔还是电脑也算殊途同归了。
第二点是他小说中的土味,关于高密农村的故事无疑是“土”的,那也是土地上的故事,不光城里人对那些事知之甚少,就连生在农村的孩子也未必对那人、那事观察细腻。他讲茂腔这种家乡小戏,讲喜欢听茂腔的那些农民,脸上有麻子的生产队会计的老婆如何以自己的方式“追星”,讲那些见不得光的、戏谑和悲苦的事,这些与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丰富生动,热闹哄哄。
莫言也擅在小说中使用方言,也就是土话,同为山东人,这些方言读起来并没有阻碍,还认识了一些方言的字,儿时只知道它们的发音,也没有人教那些方言怎么写。《金瓶梅》里也有一些鲁方言的使用,这些方言使小说更够味。
当然莫言不止会写一脸大麻子的女人,不止会写那些农村的“土”事,他塑造起美人来也是一绝。
在《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里就塑造了这样一位美人,什么样的美人能够在北京繁华的长安大道上让一群骑着自行车的人一路追着看?“美人的五官其实难以描写,重要的是她的五官搭配在一起所产生的整体效果。效果很好,可以说是古典,也可以说是现代;可以说是东方,也可以说是西方。蒙娜丽莎是她奶奶,戴安娜王妃是她姨,宋美龄是她姥姥,巩俐是她姐姐。谁是她的娘谁是她的爹侯七就不好说了。接下来一个令人烦恼的问题是:谁是她的丈夫或将成为她的丈夫?谁是她的情人或将成为她的情人?”
蒙娜丽莎几句初看有点扯皮,仔细一想却很符合侯七这样一个男人想象中美人的样子。美人的耳朵很白,让侯七想起“耳白于面名满天下”的话,美人的脸光滑得只能用光滑来形容,娇嫩得只能用娇嫩来形容。这样一个美人怎么在长街上纵驴都不为过。
《冰雪美人》中塑造了孟喜喜这样一个脆弱、美好的姑娘,与长安大道上骑驴美人的荒诞相比,孟喜喜是更真实,也更令人惋惜的角色。人人都想玷污她的美,她对任何污蔑都显得不卑不亢,清冷地微笑以对,最终还是化作一缕香魂和冰雪一同消失在大地上。她被流言所误,被每个人的轻视所误,只有冰雪能够配得上她的纯洁。
莫言的文风让人感到是一位山东大汉在执笔,但凿斧之间又觉得利落精巧,每一笔看似“胡抡”却“胡抡”得恰到好处,这就是我感受到的第三点。他不止会描写丑陋、阴暗的人性,也会描写精妙的与众不同的美,在大刀阔斧的语言中,能够找到细微精妙的东西。
很庆幸隔了十年才第一次认识这位作家,好在不算晚。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书,总归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