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极乐生活指南》读后感100字

《极乐生活指南》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01 07:35:16
《极乐生活指南》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6-01 07:35:16   小编:

《极乐生活指南》是一本让人深受启发的读后感。通过作者的生动描述和细腻描绘,读者得以领略到一种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书中强调了追求内心平静和心灵富足的重要性,教导人们如何摆脱物欲的束缚,享受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这本指南令人重新思考现代社会的繁杂和焦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生活范式,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

极乐生活指南读后感第一篇

一点点摘录:

光与暗,幸与不幸,纯洁与肮脏,渴望与失望——都不过是同一样东西的不同侧面,它们相辅相成、不可或缺。这样东西就是“活着”。

最终,不管怎么做,我们都会失败。但我们依然要与之对抗。因为事实上,这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也是我们生存的意义所在。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很把自己当回事,而我们最感兴趣的,永远是我们自己的个人生活。即使当我们在阅读别人的生活时,我们也是在为自己的生活寻求共鸣、对照,或者补偿。事实上,那正是阅读——尤其是阅读小说——最深层、最本质的原因,不是吗?

做一个真实而纯正的人,不绝望也不希望,不妥协也不后悔,不慌不忙,只爱自己真爱的人,只做自己真爱的事。

极乐生活指南读后感第二篇

我要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或者说是单读这个系列,当然并不是这个系列哪一本都好,我也才看了一本,但是我想说无论从排版,内容还是形式,都是一本让人觉得很享受的书!大系列我只是简略的翻了翻,但是剧本 散文。小说 诗歌 摄影 漫画全都有,还有围绕着主题的议题,我十分喜欢装帧设计,就像我朋友说的有种极简的精致小资感。 这本书是翻译和作家孔亚磊写的“读书笔记”或者是文学评论,我也不知道确切是什么,但是的确从里面看出了很多,他说的很对,翻译是对一本书最好的精读。 那我为什么给了4.5呢,是因为有几篇我的确没有看懂,有点超纲了,没准真的读了这本书,才能和他站在同一视角看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突然意识到了我读书或许有问题,因为有一些书我的确看的不够仔细,如果和大家聊起来其实有些细节是没有关注的,按照他的读法,这一本书会变厚两三倍,我们还会从中看到许多我们没发现的,所谓写法,所谓布局。 他真的很会种草,我感觉我可能读他的文章感兴趣,但是可能真的书买回来就没啥兴趣了,但我还是跟着买了一本摄影相关的书,希望真的如他都说的那么好看,他的读书笔记是让人可以跟着一起思考的,是有讨论点的,而且本身内容就很可以说是深度么?反正在我的水平来说,有一些话提供了新思路 新看法 新角度,深深地被震撼了。 你通过他好像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就是那种我们乍一看读不懂,但是听他一说突然鸡皮疙瘩的感觉。 合上这本书就是一种冲动,立马看别的,也尝试一下品读,看看是否也可以被文字吸引,获得不同的体验。

极乐生活指南读后感第三篇

仍旧是断断续续读完的一本书。书放在包里,拿在手里,放下又捧起,因此金色的书皮折出深浅不一的皱纹,书面印刷的黑色字,几经摩擦掉了不少。

看起来是一本浮夸的书,因此也配得上《极乐生活指南》这个标题;我们幻想的极乐生活必定是高潮迭起,金光闪闪,大写加粗的。可当我通本读下来,仿佛多少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想要的生活不在它处,只在此刻,不存在幻想。

大多数作家都没听过,不过完全不耽误被孔老师种草。最爱"古老的光"、"八十部小说环游地球"和"秋日之光"这几篇,大约是小说类的评论总是更易读也更容易了解书本身的内容;诗歌类,或有更强文学隐喻类的作品难读的多。每一篇的评论都兼具文学性与科普性,同时也输出了自身的观点。作为书评/作家评论类的书,兼顾文学与评论,做到这种程度已经很难了。

附上我比较喜欢的段落:

"我们感觉到一种勇气——有时它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自私。但那不是自私,那只是自我。恰如书中的形容‘自我感强烈到被当成自私,两者已合而为一。’自我与自私的区别是:前者需要勇气,而后者是出于怯懦——出于对自我的逃避——逃入貌合神离的婚姻、友谊、工作。因而很多时候,自私会伪装成某种表面的无私。"

"我们应当鼓起勇气,但并不是那种盲目、轻浮、短暂而充满激情的勇气,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冷酷、坚定而又持久的勇气。"

上面这段是孔老师对《光年》(女主生活)的评论,巧的是这本书也是他翻译的。

在八十部小说小说环游地球中,孔老师在收尾时这么评价生活:

"‘我’是最大的局限,但也是最大和最后的安慰。也许那就是我们每个人存在的真正唯一目的——不然还能是什么呢?——去解开那个只有你才能解开的谜:生活——你的生活。"

这篇文章是对波兰作家塞拉尔·艾拉写作方式的总结(一位从不改稿的作家!)

这两段真是对当下生活的安慰了!毕竟每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摇晃的生活时,总有一丝慌乱,陷于我当如何生活的困惑中;极乐生活指南,它呈现了大量的样本,无论是作家本身、还是文学作品,或者孔亚雷老师本人,迥然不同的生活之内,拥有同一种内核——我们无论如何都当鼓起真正的勇气去正视自我,去坦荡的生活。(有机会读第二遍时再更新一遍.flag)

极乐生活指南读后感第四篇

《极乐生活指南》孔亚雷,上海文艺出版社,豆瓣8.4分,个人推荐8.0分

“阅读也是一种对抗。对抗这个世界的罪恶、肮脏和死亡。”

这是一本可以跳读的书,前提是你读过其中某些书,再过来看看一个作家对于他人作品的评价,因为这本书本身就是一部文学评论集。坦率讲我是跟不上孔亚雷老师的理解感受能力的,他的视角相比我们普通读者的更贴近于文学本身。克瑙斯高在《我的奋斗》中写到:我们每个人都很把自己当回事,我们最感兴趣的,永远是自己的个人生活,即使当我们在阅读别人的生活时,也是在为自己的生活寻求共鸣、对照,或者补偿。而文学就是制造这些共鸣对照补偿的技巧的总称。

这本书很难确立我的标注点,我想从哪里开始,感觉都差不多,哪怕我有所熟悉的作家和作品,单读的作品我也翻了几本,还很喜欢他们的杂志理念。书里有一章节就叫极乐生活指南,那什么才是极乐生活,里面说的就是杰夫·戴尔(Geoff Dyer),一位英国作家,他的作品类型涵盖了小说、非小说、评论和旅行写作等。戴尔以其多样性和题材上的广泛性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难以被分类,他经常性打破传统文体的界限。

代表作品包括《Out of Sheer Rage》(一怒之下)和《But Beautiful》(然而,很美)。《一怒之下》是一本关于戴尔试图写一本关 劳伦斯的书但反复受挫的非小说作品,后者则是关于爵士音乐的一本混合体文本。

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在描述所谓的极乐生活,孔亚雷从自己的写作习惯开始,第一阶段,比如整理书架,上网,听音乐,去院子里拨弄一下花花草草,甚至出门散步。第二阶段,强波自己坐下来,翻阅相关的书籍。第三阶段,达到忍不可忍的状态,才能开始。

杰夫·戴尔的定理很有意思,“我是那么渴望......以至于不可能.....”我是那么渴望睡觉,以至于不可能睡着。在戴尔的《一怒之下》里,也在阐述者和劳伦斯一样的生活轨迹,那就是逃离英格兰。那是一种难以融入的痛苦和焦灼,他不属于任何阶层,格格不入的下场就是完全成为一名陌生人,逃离是最好的自由。

《一怒之下》中最大的焦虑来源于写作上的,“我”千方百计地想写那本关于劳伦斯的书,无论怎样都写不出来,这就是最大的折磨。而这本书的幽默呈现也是很不错的地方,为了写劳伦斯他决定一个有灵感的好地方,去了巴黎嫌弃太贵,去了罗马热得受不了,去了希腊美的忘记写作,还因流连忘返遭遇车祸。

在这本书的结尾处,“一个人开始写某本书是因为对某个主题感兴趣;一个人写完这本书是为了对这个主题不再感兴趣:书本身便是这种转化的一个记录。”这句话的威力很大,特别共鸣的地方在于,我们的不如意大都如此相似,像一本没完没了的焦虑日记。

这里所提到的就是戴尔的6本书,《然而,很美》(关于爵士乐)、《索姆河失踪战士纪念碑》(关于一战)、《一怒之下》(关于D.H.劳伦斯)、《懒人瑜伽》(关于旅行)、《此刻》(关于摄影),以及最新的《索娜》(关于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潜行者》),有兴趣的可以翻一翻。

苏珊·桑塔格有一句话,“优秀的作家要么是丈夫,要么是情人。”这是形容作品独特的魅力,也可以说是性格。在孔亚雷的解答里,“在杰夫·戴尔笔下,欲望不仅纯粹,而且纯洁,因为它已经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那种被道德污染的欲望,而是一种极乐,一种由此产生的狂喜和宁静。”

生活本身就是极乐。它不可能是别的,因为生活就是爱,生活的全部形式和力量都在于爱,产生于爱。——费希特,《极乐生活指南》,1806。

就像开篇的这句话,我本来也不是太过在意,爱这个词很宽泛,不过用在这篇的总结里,极乐生活的另一个名字就是“痛苦”,通行证是“爱”。解释起来可能很抽象,我们对事的程度很难达到爱,除了冲动的爱情。太过于浅显,浅尝辄止,是我们焦虑的绝大部分原因所在,而爱代表一种探求,一种追逐,更是一种舍弃,他也代表着只做一件事的具体。

昨天写西尔万·泰松的《命若飘蓬》,结尾时我讲到读书的反馈,后来也是才恍然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求索的边缘,它接近爱的实质,在爱之前就是痛苦,还有很多折磨,一如我们一直视为清新隽永、山盟海誓、萍水相逢的爱情。在爱之前肯定是拒绝的,我们需要过程加深彼此的兴趣和了解,不可能有瞬间的结果。在爱之前需要时间的检验,很难去长时间做一件事,总觉得前路漫长,其实一点也不长,不轻易选择是因为没有选择。

这本书是一本陈列式的爱,对于阅读,对于写作,对于文学本身,所以说孤独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宣泄娇弱的寂寞,为赋新词强说愁,只因未到灯火阑珊处。

极乐生活指南读后感第五篇

惯性一般,行至年末,又回顾起 2021 年发生的事情。然后难过地发现,今年我们已经告别了好几位“良师益友”,他们曾为难免失落的生活,带来一道能将我们穿透的光:

“城市之光”创始人劳伦斯·费林盖蒂(“城市之光”书店创始人逝世,他一生都在对抗强权)

诗人亚当·扎加耶夫斯基(今天,我们纪念一位诗人的死)

诗人王良贵(我依然称赞人间,永远值得停留)

翻译家许渊冲(总是在吵,到底什么才是好的翻译?)

学者余英时(余英时:我希望中国知识界至少有少数“读书种子”)

诗人胡续冬(依然像青年一样生猛 | 纪念胡续冬)

作家琼·狄迪恩(其实我并不能够置身事外|琼·狄迪恩逝世)

历史学家史景迁(追寻一种历史的想象力|纪念史景迁)

……

纪念创作者的最好方式,总是去读他们的作品。当我们持续阅读、讨论那些作品时,他们就一直活在我们身边。单读新书014《极乐生活指南》中,孔亚雷用反复重读,以及写作评论,复活了他挚爱的作家们:亚当·扎加耶夫斯基、约翰·威廉斯、罗贝托·波拉尼奥、雷蒙德·卡佛、菲利普·拉金……孔亚雷在前言中写道,这部评论集的由来,就是“对一种盲目而神秘的、谜一般的爱的解答”。

《极乐生活指南》并非一部悼念集,孔亚雷也兴致盎然地为活跃在今天的当代作家撰写评论,比如小川洋子、保罗·奥斯特、塞萨尔·艾拉、杰夫·戴尔。文学史上不乏“身后之名”,造化弄人,很多作家只有在死后,才会被人们看见。在今年的一连串告别之后,你是否也希望这样的遗憾能少些?作家还在世时,就可以积极地与他互动,给予赞美或批评?不要等一个作家去世了,才后知后觉地开始读他。

如果你还在犹豫读谁,如何读他,那就从《极乐生活指南》开始吧

极乐生活指南读后感第六篇

把孔亚雷老师的书后附录搬到这儿,方便自己以后查找。豆瓣上没有的就只写书名了。励志有机会把感兴趣的都读一遍,书评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学作品,也能帮助我们思考,如果能启发产生不一样的感悟,那就更好了!

————————————————————————————————————————

神秘主义入门

无止境

8.2

[波兰]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 2015 / 花城出版社

另一种美

8.9

[波]亚当·扎加耶夫斯基 / 2017 / 花城出版社

重点所在

8.3

苏珊·桑塔格(Sontag.S.) / 2011 / 上海译文出版社

眼泪与圣徒

8.9

[法] E. M. 齐奥朗 / 2014 / 商务印书馆

垂死的肉身

7.4

[美] 菲利普·罗斯 / 2010 / 上海译文出版社

古老的光

斯通纳

8.8

[美] 约翰·威廉斯 / 2016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屠夫十字镇

8.4

[美] 约翰·威廉斯 / 2016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寂静的深度

8.2

[美] 马克·斯特兰德 / 2018 / 全本书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白色污迹

如此苍白的心

7.9

[西] 哈维尔·马里亚斯 / 2015 / 上海文艺出版社

迷情

7.8

[西班牙]哈维尔·马里亚斯 / 2016 / 人民文学出版社

重估一切价值

9.1

[德]尼采 维茨巴赫(Friedrich WÜrzbach)编 / 2013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本博物馆

妊娠日历

7.0

[日]小川洋子 / 2014 / 浙江文艺出版社

无名指的标本

7.2

[日]小川洋子 / 2014 / 浙江文艺出版社

冻结的香气

7.0

[日]小川洋子 / 2014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666:一篇书评

2666

8.7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 2012 / 上海人民出版社

荒野侦探

8.7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 2013 / 上海人民出版社

护身符

8.5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 2013 / 上海人民出版社

智利之夜

8.6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 2018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地球上最后的夜晚

8.3

[智利] 罗贝托·波拉尼奥 / 2013 / 上海人民出版社

爱丽丝漫游卡罗尔奇境

爱丽丝漫游奇境

8.2

刘易斯·卡罗尔 / 2009 / 上海译文出版社

爱丽丝镜中奇遇记

8.3

[英] 刘易斯·卡罗尔 / 2012 / 上海译文出版社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创造者

7.0

[英]爱德华·韦克林(Edward Wakeling) / 2016 /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爱丽丝漫游冷酷仙境

冷记忆1

8.2

[法] 让·波德里亚 / 2009 / 南京大学出版社

象征交换与死亡

9.3

[法] 让·波德里亚 Jean Baudrillard / 2012 / 译林出版社

完美的罪行

8.1

[法] 让·博德里亚尔 / 2014 / 商务印书馆

让·艾什诺兹公园中按顺时针排列的十五部小说

l

格林威治子午线

8.5

[法]让·艾什诺兹 (Jean Echenoz) / 2017 / 湖南文艺出版社

14

8.1

[法] 让·艾什诺兹 / 2017 / 湖南文艺出版社

拉威尔

7.7

[法]让·艾什诺兹 (Jean Echenoz) / 2017 / 湖南文艺出版社

胜利

7.2

[英] 约瑟夫·康拉德 / 2015 / 新华出版社

植物的欲望

地图与疆域

7.9

[法] 米歇尔·维勒贝克 / 2012 / 人民文学出版社

基本粒子

7.9

(法)乌勒贝克 Michel Houellebecq / 2000 / 海天出版社

私货

8.7

[英] 詹姆斯·伍德 / 2017 / 河南大学出版社

1Q84(全三册)

8.1

村上春树 / 2011 / 南海出版公司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