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典语录集结了历代名人的智慧言论,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这些语录深刻而富有哲理,启迪人心,指引人们走向成功和幸福。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经典语录,我们不仅可以汲取智慧,还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
1、再也读不到传世的檄文,只剩下廊柱上龙飞凤舞的楹联。再也找不见慷慨的遗恨,只剩下几座既可凭吊也可休息的亭台。再也不去期待历史的震颤,只有凛然安坐着的万古湖山。 ----余秋雨
2、古人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像‘我们自己’。在创造某件物品的时候,他们的诉求和情趣与现在的我们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因为眼界的差异,使用的方法不一样而已。或许和文物对话,我们需要更多的好奇心,从详实的考证出发,融入当代人的认知,甚至可以有一些带主观色彩的想象力。 ----徐欢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这是我碰到最多的提问。
我回答:“没有两者。路,就是书。” ----余秋雨
4、部分文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现人性、创建文明,本源于他们内心的高贵。他们的外部身份可以一变再变,甚至终身陷于囹圄,但内心的高贵却未曾全然销蚀。这正像有的人,不管如何追赶潮流或身居高位,却总也掩盖不住内心的卑贱一样。 ----余秋雨
5、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
6、一座普通城市的文化,主要是看地上有多少热闹的镜头;
一座高贵城市的文化,主要是看天上有几抹孤独的云霞。 ----余秋雨
7、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 ----余秋雨
8、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 ----余秋雨
9、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借助于人为的戏剧,因此在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很难划界。 ----张爱玲
10、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之后,反而是一杆竹管笔偶尔涂划的诗文,竟能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游。 ----余秋雨
11、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南怀瑾
12、“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于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的民族自尊” ----梁思成
13、蔚蓝而苍茫的混沌中,一片星辰粲然升起,人头壶仰望星空。“我们凝望着最初的凝望,感到另一颗心跨越时空,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6000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
14、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在演讲之前阅读文件和报告是相同的。这 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的优雅和谈吐的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 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 ----林语堂
15、一个中学生要养成每天看报的习惯,这样才能开阔眼界。 ----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