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是一本关于香港电影发展的重要著作。书中详细介绍了香港电影的历史、特色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在国际电影市场上的地位。通过深入探讨电影制作、导演风格和主题内容等方面,揭示了香港电影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
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读后感篇一
华语作家、文化评论家、前香港电影工作者陈冠中,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奇爱博士),以及本书译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苏涛,在2017年8月6日下午,来到库布里克书店,展开了幽默风趣的对谈,从历史、美学、文化等角度,为大家揭开了香港电影的诸多秘密。
1/3页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读后感篇二
电影自诞生起,便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大卫·格里菲斯执导的影片《一个国家的诞生》公映之时,电影评论家萨杜尔宣称这将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称霸世界电影艺术的开端。虽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大,但足以看出电影能够充当新世界的显微镜和放大镜。众多才华横溢的电影制作者在电影的理想国中大放异彩。而香港电影是华语电影中不得不提的独特存在。 香港电影因其“神经过火”独特风格而备受瞩目,关于这点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香港电影执着于类型片的推陈出新,这从侧面反映出香港电影具有显著的娱乐属性和自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如果把香港电影比作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在其风风火火的外表之下同样隐藏着不易察觉的忧愁,其中游子般的迷茫情怀是贯穿香港电影的核心脉络之一。正如许乐在《香港电影的文化历程》中所写:“‘全球’是西方主导的;‘中国’是大陆主导的,在‘九七’之前,只有香港这座城市是真真切切属于香港电影自己的。”这样就能理解为何后来的香港导演热衷于对香港这座城市进行深度挖掘,不论是新艺城的都市喜剧,还是成龙电影中蕴含的身体哲学,都证明了香港电影从早期对家国情怀的描写过渡到构建东方好莱坞式景观的必然和暧昧境地。
2/3页香港电影:额外的维度(第2版)读后感篇三
可惜本书没有附上涉及的影片列表,所以自己动手整理一份。电影大致按年份排序,只列出本书强调的演职员信息。部分电影超出“香港电影”范畴,亦收入本表。(待续)
1909 《瓦盆伸冤》 1909? 《偷烧鸭》 1913 《庄子试妻》(黎民伟执导) 1925 《胭脂》(黎北海、黎民伟执导) 1927 《西厢记》(黎民伟监制) 1930 《故都春梦》(黎民伟监制) 1930 《野草闲花》(黎民伟监制) 1930 《蓝天使》The Blue Angel(斯登堡Josef von Sternberg执导) 1931 《恋爱与义务》(黎民伟监制) 1933 《白金龙》(汤晓丹执导,薛觉先主演) 1933 《春蚕》(程步高执导) 1933 《中国海的怒潮》(岳枫执导) 1934 《歌侣情潮》(赵树燊执导) 1934 《渔光曲》(蔡楚生执导) 1934 《神女》(吴永刚执导) 1934 《大路》(孙瑜执导) 1935 《生命线》(关文清执导) 1937 《肉搏》(赵树燊执导) 1937 《四十八小时》(赵树燊执导) 1937 《最后关头》(赵树燊等执导) 1937 《夜半歌声》(马徐维邦执导) 1937 《十字街头》(沈西苓执导) 1937 《马路天使》(袁牧之执导,周璇主演) 1938 《游击进行曲》(司徒慧敏执导,蔡楚生编剧) 1939 《孤岛天堂》(蔡楚生执导) 1939 《麻疯女》(马徐维邦执导) 1939 《保家乡》(何非光执导) 1940 《三笑》(岳枫执导) 1941 《前程万里》(蔡楚生执导) 1941 《夜半歌声续集》(马徐维邦执导) 1942 《香港攻略战》(田中重雄执导,紫罗莲参演) 1942 《万世流芳》(张善琨制作,张善琨、朱石麟、卜万苍、马徐维邦执导) 1943 《秋海棠》(马徐维邦执导) 1946 《同病不相怜》(朱石麟执导) 1946 《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郑君里执导) 1947 《某夫人》(何非光执导) 1947 《各有千秋》(朱石麟执导) 1947 《春之梦》(朱石麟执导) 1947 《三女性》(岳枫执导) 1947 《长相思》(何兆璋执导,周璇主演) 1948 《玉人何处》(朱石麟执导) 1948 《国魂》(卜万苍执导,李祖永监制) 1948 《清宫秘史》(朱石麟执导,李祖永监制) 1948 《野火春风》(欧阳予倩执导) 1948 《歌女之歌》(方沛霖执导,周璇主演) 1948 《花外流莺》(方沛霖执导,周璇主演) 1948 《莫负青春》(吴祖光执导,周璇主演) 1949 《恋爱之道》(欧阳予倩执导) 1949 《一代妖姬》(李萍倩执导,白光主演) 1949 《荡妇心》(岳枫执导,白光主演) 1949 《琼楼恨》(马徐维邦执导) 1949 《血染海棠红》(岳枫执导,白光主演) 1950 《说谎世界》(李萍倩执导) 1950 《花街》(岳枫执导) 1950 《雨夜歌声》(李英执导,白光主演) 1951 《血海仇》(顾而已执导) 1951 《误佳期》(朱石麟、白沉执导) 1951 《花姑娘》(朱石麟执导) 1951 《门》(李萍倩执导) 1952 《一家春》(陶秦执导) 1952 《一板之隔》(朱石麟执导) 1952 《新红楼梦》(岳枫执导) 1952 《新娘万岁》(严幼祥执导,周曼华主演) 1953 《中秋月》(朱石麟执导) 1953 《小凤仙》(屠光启执导,李丽华主演) 1953 《七姊妹》(卜万苍执导,钟情、葛兰参演) 1954 《都会交响曲》(李萍倩执导) 1954 《乔迁之喜》(朱石麟执导) 1954 《小白菜》(易文执导,张善琨监制) 1955 《水火之间》(朱石麟执导) 1955 《半下流社会》(屠光启执导) 1955 《满庭芳》(唐煌执导) 1955 《新渔光曲》(马徐维邦执导) 1956 《雪里红》(李翰祥执导,李丽华、葛兰主演) 1956 《长巷》(卜万苍执导) 1956 《桃花江》(王天林、张善琨执导,罗维、钟情主演) 1957 《望夫山下》(李萍倩执导) 1957 《金莲花》(岳枫执导) 1957 《毒蟒情鸳》(马徐维邦执导) 1957 《酒色财气》(马徐维邦执导) 1957 《曼波女郎》(易文执导,葛兰主演,陈厚参演) 1957 《情场如战场》(岳枫执导,陈厚、林黛主演) 1958 《提防小手》(陶秦执导,陈厚、林翠主演) 1959 《龙翔凤舞》(陶秦执导,李湄、张仲文、陈厚主演) 1959 《紫钗记》(李铁执导,唐涤生编剧,任剑辉、白雪仙主演) 1960 《笑笑笑》(李萍倩执导) 1960 《同命鸳鸯》(朱石麟执导) 1960 《街童》(岳枫执导) 1960 《畸人艳妇》(岳枫执导) 1960 《野玫瑰之恋》(王天林执导,葛兰、张扬主演) 1960 《心心相印》(易文执导,陈厚、葛兰主演) 1961 《雷雨》(朱石麟执导) 1961 《星星·月亮·太阳》(易文执导) 1961 《不了情》(陶秦执导) 1962 《白蛇传》(岳枫执导) 1964 《故园春梦》(朱石麟执导) 1964 《花木兰》(岳枫执导) 1964 《妲己》(岳枫执导) 1964 《蓝与黑》(陶秦执导) 1965 《宝莲灯》(岳枫执导) 1966 《何日君再来》(秦剑执导) 1967 《香江花月夜》(井上梅次执导,郑佩佩、何莉莉、秦萍主演,陈厚参演) 1967 《船》(陶秦执导,何莉莉、杨帆、金汉、井莉主演) 1967 《独臂刀》(张彻执导) 1968 《金燕子》(张彻执导) 1969 《大盗歌王》(张彻执导,林冲、罗烈、何莉莉主演) 1984 《上海之夜》(徐克执导) 1986 《刀马旦》(徐克执导) 1989 《胭脂扣》(关锦鹏执导,梅艳芳主演) 1991 《何日君再来》(区丁平执导,梅艳芳、梁家辉主演)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