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001》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的读物。作者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探讨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和建议。读后让人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知识,也启发了思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读库1001》读后感(一)
老课本的编著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崇尚天道伦常自然,有着民族风骨的例证,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仁爱、礼仪、诚信、情趣、方法、逻辑,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情节和写人状物中。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洞彻人心者,人心生光明。 历史在母语里孤独地站着,在我们的血脉里隐隐回响。
1/3页《读库1001》读后感(二)
《寻找游牧文明》,其实并不是一种猎奇式的怀旧,更多还是因为这种上千年传承下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与草原生态的共存之中,自有其一套和谐的法则。我也不是单纯地排斥现代化,只是我们现在所做的,太过急切地施加各种外力,农耕、矿业在草原的大肆铺开,林场的简单粗暴生产,工业化的放牧方式,不顾实际的畜种引进,对人口也照搬城镇化集中模式。即使全是文字的内容,在作者朴素平和的笔端,依然能激活我们对那美丽草原的遐想,但这背后的生态重负,却让人不那么轻松。对草原,我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关注,耐心。读完后又想起,去年《中国国家地理》10月那期正是内蒙古专辑。有空了可以翻来比照阅读一下。
读完剩下几篇,再一并补在这里——
《老课本》展现得不仅是民国初年的教育理念,也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影。
《我和我的作者们》是一位文学作品编辑的纪录片,所记的不仅是那些各具特色的作家和他们的有趣经历,也还有不同时期文化采编工作的变迁。
《深入东王府》触景思史,那段曾经被我们盛赞的“起义”,背后却还有多少不堪回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与布鲁克林大桥有关》是美国成长大历史的一个小注脚,进取的时代,进取的人物,留下进取的建筑作为纪念。故事整体还不错,但作者行文多处,比如对破伤风的病理介绍,却有画蛇添足之感。
《摩尔小姐》是招待赴美留学生的美国女房东,平凡的故事,淡淡温馨在其中。
《寅年记忆》是央视纪录片影像志的旁白。喜欢这部片子,也喜欢这样的叙述方式。
2/3页《读库1001》读后感(三)
读库1001 《老课本》
中华民国元年六月初版。福建长乐高凤谦、浙江山阴蔡元培、浙江海盐张元济校订。
天地•日月
第一册第八课就是“天地日月”,我们第一册是“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地球大,月亮小,月亮绕着地球跑。”日月如同工厂里造出的玩具模型一样,又严肃又科学地在天地间傻乎乎地转来转去。却没有了古人对天地的敬畏,对日月的爱慕,和在这高天阔地中的从容不迫。
居所•器物
“巷中有屋,四面短墙”,画中的曲折小巷、白墙黑瓦,静谧依然。“造屋之法,屋基宜高”,画中的门槛、回廊、天井、厢房,却几成旧事旧梦。《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谈到空间的神显时说到,“许多传统都认为,世界的创造从一个中心开始……一切房屋——如同一切的神庙、王宫和城市——都处在完全相同的地位,处在宇宙的中心。”如今,神圣不仅已被驱逐出天地,在人之居所也难觅踪影了。
“农夫居乡,以耕为业。若麦,若稻,若豆棉,若蔬菜。耕耘收获,各有定时。故恒终岁。”所谓栖息有时,劳作有时,修整有时,而这一切都已打乱,而人用以栖息的方桌、圆椅、用以劳作的钉耙、稻箩,用以修装的篦子、皂芙,也已改头换面。
父母•同胞
父亲是一个很传统的形象。他十分忙碌,“座上客,远方来,父陪客,食午饭,饭后出门。”十分辛苦,“赵至之父,以耕为业。至年十三,父令就塾读书。一日闻父叱牛声,掩面而泣。”有时慈爱有加,“父亲从镇上归来,买玩具,分与儿辈。”偶尔也会教导,“父谓我曰:‘圆蔬野菜,胜于鲜鱼肥肉多矣。’”
而母亲在传统之余却显得有点理想化。“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但是母亲可不止于此。子有一切不懂,几乎都是问母,而不会问那个要么会客,要么出门,要么劳作,要么购物的父亲。“我问母曰,‘山何以能隐现?’母曰:‘天晴无云故山现,天阴有云故山隐,云能蔽山,山不能动也。’”儿欲折梅,手攀不及,“母谓我曰:‘此树乃年前汝父所种,比汝大几岁,故甚高矣。’”母还教儿酸菜如何腌制、吃食不可过多、取物不可过急等等一切生活知识。母亲显得如此见识渊博、端庄有礼,施教有方,这可能也是彼时文人的理想寄托了。但也可见那时家庭在教育中尚未缺席,不像今日一切都是学校管的,老师教的,成了“祖国的花朵”。
那时兄弟姐妹尚多,一起玩乐,互相扶持。“温课已毕,弟谓兄曰:‘吾辈可游戏乎。’兄曰:‘弟欲何戏。’弟曰‘吾辈有竹木刀枪,习为兵队可乎。’兄曰:‘可。’”“妹习画,临摹画贴,姐曰:‘不如写生’。”男孩习武,女孩习文,文人还是喜好秩序井然。
同学•邻里
“村中女子,邀邻伴划小舟,同往采菱”,今日邻伴与菱塘,都已难寻了吧。“好同学,如兄弟。操场上,同游戏。年龄有大小,学级有高低,但知相亲爱,无分此与彼。”好课文,不在于教诲讲理,而在于记述了彼时美好。
花草•虫鸟
夏日赏荷花,秋夜闻蟀鸣,闲时观蚁斗,骑牛上山坡。家有猫狗、蜘蛛、雄鸡、小雀。秋花娇艳,瓜果丰盛,禽鸟繁多,六畜兴旺。 “芳草如碧玉,野花如黄金……青天净如洗,晚霞红似烘,始知天工巧,变化真无穷。”那时还不用进行环境教育,因为人未曾与之为敌。
国民•律法
民国民国,先民后国。“国家有国会,地方有议会,其议员皆有人民选举……人贵自主。故财产我自理,职业我自择,选举权亦然。”选举议员,是为立法。“共和国之法律,由国会制定之。国会议员为人民之代表,故国会之所定,无异人民之所定。”有社会国家,就有世界人类。“聚人而成国,聚国而成世界。世界之上,同为人类,皆宜相爱。”从第一册到第八册,一个从赏天地日月,到品花草虫鸟,从亲父母胞友,到思天下人类的小儿,徐徐长大。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