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17 12:20:17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
时间:2025-04-17 12:20:17   小编:

乡情是一种浓浓的乡土情怀,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在这份手抄报中,我们将展现乡情的美好,让读者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到乡间的宁静与美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乡情的世界,感受家乡的温暖和真诚。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1

“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向荒山野岭进军,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说起植树节,大家一定都不陌生,而在植树节那天植树造林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了,同学们都早早地来到了教室,我们排好队便去郊外植树。

1/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2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我喜欢在一个晴朗的午后,端上一杯香茗,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阳光温柔又钝重地洒下,透过皮肤一丝丝进入血液。伴随着书本里文字的起伏跌宕,我的心暖暖的,暖暖的。阳光把我的轮廓晒成金黄,混合着这慵懒的时光,酿成记忆。

2/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3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的手抄报

3/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4

火,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火苗是可以吞噬一切的舌头,这条舌头扫过之地便是一片废墟。熊熊的火焰肆无忌惮地扩张着它的爪牙,企图把所用的地方全覆盖在它的统治之下。哭声,喊声,警笛声,一切嘈杂的声响在这场大火中扭曲着,人们的恐怖感,紧张感被无限放大,黑暗中燃起的红光如同死神的召唤信号。

4/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5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春节。“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来了,大人们都忙活起来了,小孩们都高兴起来了。

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了,站在窗前,我就能感觉到整个楼,不,是整个县城都早已苏醒了,多愉快的春节啊!家家户户、大街小巷红彤彤一片。

5/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6

为了更好地防止火灾事故发生,我们必须要熟知并记住以下经常会用到的消防知识,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阳光般的生活,光辉灿烂的人生,尽在自我的掌握之中,我们不要让历史中的教训再次重演。我们共同呼吁:“让火灾永远成为历史吧,让火灾远离我们的家园,我们携起手来,把世界变成一个全新的礼貌大家庭。”我坚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必须会换来人类礼貌的进步,也将必须能谱写消防礼貌的新篇章,共享明天升起的那一轮太阳!

6/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7

《世界上下五千年》作为世界历史的通俗性普及读物,力求在真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等方面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和创新的形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世界历史。全书共分为古代文明、争战中的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等9部分,精彩扼要地勾勒出世界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历程。

推荐书籍的手抄报图片

7/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8

火对于人类来说是很重要的,它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带领人类走向礼貌。大家离不开火,但是我们不正确地使用火是很危险的,容易造成火灾给国家和个人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8/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9

沈石溪为中国最著名的动物小说作家,被誉为“动物小说大王”。已经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作品曾获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等多种奖项,《第七条猎狗》、《斑羚飞渡》、《会做生意的狐狸》等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生语文教材。

关于推荐书的手抄报

9/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10

近年来,我国大量的生产安全伤亡事故发生在以矿山开采、危险化学品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为主的高危行业,以及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制造与加工业等行业。酿成这些事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是一些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既缺乏基本的安全法律法规常识与安全知识,又缺乏必要的应急避险能力。

10/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11

12月31日,当这一天的钟声响起时,元旦就要来临了。火炬学校的全体师生正忙着庆祝元旦呢!参加活动的有黎校长、教导主任当然,还有我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教室呈椭圆形。教室的正中间竖着4个大红灯笼;五彩缤纷的长条皱纹纸在灯管上微微的飘动着;五颜六色的小气球似乎也和我们一起庆祝,只不过它们一笑,肚子就会爆炸。

11/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12

我的故乡在宁化,那里的山、水、田等,在旁人眼中,可能就是普通的乡间景致罢了;但它们在我眼里,却有着某种不一样的美。那里的人、事、物等,在外人眼里,可能就是平凡的客家事物罢了;但它们在我眼中,却也带着某种动人的情感。

一、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的故乡交通不甚发达,若逢年过节欲还乡,须先驾车至宁化,在绕几条山路,开过几片田间小路,曲折反复,最后才可到。故这乘车之感,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意——但一旦到了那儿,你又定会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若春日去那儿,则途经数座连绵青山,方可到。到后抬眼举目,霎时大片绿色映入眼帘:近处,随地有苍翠的绿树挺拔站立,碧绿的小草弯腰点头;远处,在那清亮纯净、像蓝宝石般的广阔天穹下,几座碧山雄踞一方(或许其中还有自己刚经过的呢),那山的绿,也是那样的纯净而自然,有墨绿,深绿,浅绿,碧绿,黄绿,仿佛是要给这片绿的土地和土地上欢喜插秧的人们再投一片绿影儿。乡里孩子都爱看山顶;因那山顶上有时会笼上层云雾,朦朦胧胧的,颇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美。瞧瞧吧,这就是我故乡的春景,在我看来,美到窒息。故乡的夏、秋、冬景也都是从这春景演化而来的,至于怎个美法,便由大家去想吧。

二、莫笑农家腊酒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简直就是我故乡的写照。每每逢年过节,家家户户便杀鸡宰猪迎亲戚,就说我奶奶家吧,春节一近,就早早地把腊肠晒上了,把米酒备上了,把鸡养肥了,磨刀霍霍随时欲杀之。整个家里头,都飘荡着那种农家特有的腊味儿、年味儿、人情味儿。人人嬉笑颜开,人人满心期待,没有城里头的争分夺秒,有的只是一张张绽开的笑脸。春节一到,便把鸡杀了,制成鲜香四溢的“白斩鸡”,几乎每个亲戚一来都能尝到。鸡腿是留给小孩子吃的,其中暗含着长辈们的祝福与关爱,暗含着对下一辈的期许,吃一个下去,心中满是温暖——这种感觉,只有在我家乡才感受得到。

我爱我的家乡,爱她的山、水、田,人、事、物——它们在我心中,汇聚成了一片天地,而我以乡情,将它们永久、永久地撑起了,永久、永久······

12/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1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题记

时光飞逝,转眼入秋。不知不觉,又一年重阳节来临。我,就像一只飘泊在外的船儿,待我满载而归,回到那思念已久的故乡。

家乡的重阳节是别有风味的。

家家户户的房屋错落有致,矮小的墙墩,我们这群“机灵鬼”直翻而过。身体轻轻一跃,“砰”的一声,矫健的身姿稳稳当当地落地。从村南到村北,呼朋引伴一起向着青山绿水处奔去。重阳节时,青山显得格外的深沉,一棵棵拔地而起的大树像是大山的守卫,而我们一群闯关的游侠,呼哨一声,左躲右闪,几步就窜出老远。从山下跑到山上,用不了几分钟,我们总是一口气冲顶,然后坐在青石上大口喘气。黄昏时,家家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飘呀飘,就到了天上。小的时候,我总天真地以为天上的云霞就是我家的炊烟蒸腾的。我们采来山花野草,几弯几折,一顶顶花冠、草帽就带上了头。这时候大人们是不许我们下水玩的,“扑通、扑通”的声音仍然不绝于耳,那是我们在水潭边上比赛打水漂呢!

重阳节对于我们来说,最有趣的还是“蹭饭”。重阳节里,家家能干的大婶嫂子媳妇总是整出一桌好菜。中午拜拜后,晚上就可以动用那一桌的酒菜。我们一群游侠很快就摸清楚了哪家的什么菜好吃。我们时常奔进东家的门,围着小桌转着,大声问着:“东家大婶,今天做什么好吃的啊?”而眼睛呢,早就掉到了桌子上、碗碟里了。东家大婶还乐呵呵道:“小顽皮们,还吃呢!”边说边从厨房里又端出一盘螃蟹。中秋刚过,北方的蟹正是肥硕之时,蟹肉肉质鲜美,蟹黄肥厚。我们眼前一亮,也顾不上拿筷子了,赶忙用手你争我抢,一拥而上。桂花和着微风送来清香,桌上也有前年酿造的桂花酒,大人们总喜欢拿酒逗弄小孩,我却是不喝的。吃完螃蟹,领头的伙伴便一声呼哨,此起彼伏的“谢谢大婶!”之后,我们又闪到了西家。在西家正赶上羊肉面,羊肉肥嫩,汤汁醇厚,面条香弹,别提有多美味了!大伙儿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这家乡的美食,老人们看着我们砸吧着嘴的样子,都乐呵呵的!据说重阳节吃羊肉面,有孩子们快乐成长、长辈们长寿平安之意。每当回想起这儿时的重阳,总有一番别样的滋味!

闭了眼,仿佛这一切的欢声笑语、和和睦睦的景象就在昨日,仿佛就在眼前。每每想起,总能勾起我对她无尽的思念。家乡,我想你了。

曾几何时,我能再回到记忆中的家乡啊?

每当我进入梦乡,我看见你敞开那温暖的怀抱,看见你那布满皱纹的脸颊,听见你那一声声亲切的呼唤,再次投入到你那温暖而又熟悉的怀抱!你,就如我的母亲一般,日日夜夜,无时不刻地牵挂着我。

重阳节的家乡,我深情地牵挂!

13/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14

乡情啊乡情乡情,啊乡情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悠扬的马头琴,牛羊唱着歌,“哞……哞、咩……咩”它们随着马头琴那优美的节奏,撩起了大草原晨曦的帷幕。清晨,草原上的小绿草用天然的露珠洗了个澡。小花伸了个懒腰:“啊!新的一天开始了!”牛羊早早的起来了,它们盘算着如何安排一天的旅程。等一切都恢复了平静,太阳不再陌生新的一天,那害羞的脸蛋,早已不是红扑扑的了,它犹如一个热的受不了的小女孩在找那个风口袋辽阔无边的草原被红艳艳的朝阳镀上一层金.草叶上的露珠,像是镶在翡翠上的宝石,闪闪发亮.白的、黄的、红的、紫的,各式各样的野花,把碧绿的草原装扮得比花园还美丽.。经过了一天的忙碌,大家又开始的新的工作……太阳慢慢地向山下走,远处的山和云连在一起了,成群的牛和羊,悠闲地在吃着草,步履慢慢地在平移,远处有妇女在河边洗衣服,小孩子在玩耍,这样的日子很好,最起码他们没有烦恼。那好似一幅画卷,很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感觉。乡情,啊乡情!在聆听你、触摸你,原来要用心去感受你。景色宜人,鸟语花香;山青水秀。巍峨屹立的青山,我赞美你;潺潺流动的小溪,我欣赏你;乡情难断的故乡,我热爱你!我热爱故乡,爱着生我养我的地方!

14/15页

以乡情为主题的手抄报600字篇15

童年的欢乐挂在果树上。毛桃毛杏刚从花苞里出来还带着残留的花蕊,我们就开始偷偷地摘着吃,青涩让我们龇牙咧嘴;“麦子上场,核桃半瓤”,用小刀翘开青皮核桃,挖出白嫩的果肉,两手被染得乌黑;麦黄杏外青内黄,杏核发黑,酸中带甜,脆而不硬,骑在树杈上,躲在浓荫里,边摘边吃,特别解馋,吃饭时牙软得咬不动饭菜,才知道牙酸倒了。

秋风吹过,黄叶纷飞,庄前屋后的果木树上顶着几片稀疏的叶子,再也掩不住累累硕果。核桃掉在地上,裂开了青翠的皮,滚出白的光核桃;梨子在浓绿厚实的叶子下随风晃啊晃啊的;红元帅、黄元帅苹果随风飘香,让人心醉;下到沟里,狗尾巴草轻轻摇曳,水秋子红玛瑙似的缀满树枝;黑黄的大杜梨、红红的酸枣更是农家孩子的美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安慰了孩子们的馋嘴。潮湿的朽木桩上,乌黑柔软的木耳扎成堆;林间落叶下,一簇簇蘑菇拱开地皮,露出圆圆的白伞头。采摘了回去,饭桌上就有了难得的饭菜。为了馋嘴,我们大多练就了爬树的绝技,不管是低矮的桃杏树还是高大的核桃树,我们都会像猴子一样轻而易举的爬上顶端。我们还有神不知鬼不觉的“偷窃”本领,大爷大奶、大叔大妈家门口的果子,只要被我们瞧见,就难逃被偷光的命运。村里“快嘴”大妈的桃杏先红脸,“老革命”大爷家的“六月鲜”苹果甜,隔壁婶娘家核桃绵,我们都了如指掌。他们即是发现了也不责骂,只是说:“嘴物东西,想吃就吃吧,操心别掉下来”。现在总是迷惑不解的是:那时不管是家里树上摘到果子还是沟里的野果,怎么就那么香甜可口呢?让人回想不已。而现在那些新鲜的、价格不菲的时令水果怎么吃都觉得索然寡味。

童年的欢乐洒在乡间田野里的劳动和玩乐中。耕读传家是农家常见的门额,也是农家孩子童年真实的写照。“儿子娃不吃十年闲饭”。七八岁时,我们就开始打绊脚帮大人干力所能及的农活。在玩耍中劳动,在劳动中玩耍。春天来了,活路开了。甩掉了棉衣的我们可劲的疯跑。杨柳吐出了新芽,水桃花在乍暖还寒的风里怒放,杏花也绽出肥大的花苞,解冻的田地软绵绵的,风和日丽,挎着篮子拾荠菜,挖姜姜。帮着大人拔麦地里的杂草,麦苗把珍藏了一年的绿色都拿出来,把蓄了一冬的劲儿全使出来,一天一个样。猛地,不知从哪里窜出一只精瘦的野兔,在我们的惊叫声中箭一般瞬忽不见了。眨眼间,绿满了的山塬,绿满了山沟,我们再也闲不住了,下沟割牛草,硷畔上拾猪草,提着小镢头上山挖药,积攒学费。跟着大人点瓜种豆,帮奶奶从草窝里摸出温热的鸡蛋,还喂养着自己的小兔、小鸡,盼着它们长大,流火七月,鸣蝉高唱,麦子上场了。戴上用杨树枝编的“凉帽”,跟着大人捡麦穗,收麦蛾拖着肥胖的身子笨拙地飞来飞去,蚂蚱此起彼伏地对唱着;刚满月的小野兔在麦茬地里一扭一歪地乱跑;抓一只蝈蝈关在麦杆编的笼子里,清晨就能听到带着水音的鸣叫声;松鼠跷着毛茸茸的大尾巴跳来跳去,用前爪捧着东西优雅的吃着;黄鼠躲在窝边兴奋地吱吱叫,听见响动就嗖地钻进洞里去了。灌黄鼠是我们的拿手好戏,几个人运水,一个人拿着口袋等在窝边,边灌边听,果然一会儿,里面咕咚咕咚地响起来,准会有一只湿漉漉的黄鼠钻出来,拖着灌饱了水的大肚子,行动迟缓,逮住了用绳子拴了拉着玩。

大场上晒着滚圆的麦子,拉一只麻袋躺在荫凉里看场,是农村孩子份内的活。平时叽喳乱叫,大惊小怪的麻雀三五成群的悄悄飞来,一扬手,飞走了,刚躺下又飞来了,有时还飞到场边的高挑树上,叽叽喳喳,像在嘲笑我们。知了扯着嗓子起劝地叫着,不时被雀儿叼住或被小伙伴捉住,发出了气急败坏的吱吱声。小麦入囤,麦地翻过后,进入秋伏,太阳的热情减了,夏天过去了。

秋风渐紧,天气渐凉,人们都忙着收秋,我们也帮着大人剥金黄的玉米,削高粱穗、谷穗;或是去挖肥大的土豆,拔粗大的红、白萝卜,拖着绿辫子地大蒜,摘去挂在硷畔上的大番瓜,田野里到处充满着喜气洋洋的丰收景象,包括孩子在内大家都一种满足的、舒服的疲累。很快的,秋粮归仓,蔬菜归窑,雁字南飞,冬天来了。

冬季满地柴禾,我们就拿小刀找个隐蔽的地方挖一个类似灶台的土坑,拣拾了枯枝败叶,寻几个玉米,偷家里几只鸡蛋或是用弹弓射麻雀拿泥糊了烤着吃,算是野炊。一个个吃得满脸乌黑,像秦腔里的老生,有时不慎把衣服烧一个小洞,少不了挨大人的骂。如果不能出门,我们在暖窑热炕里借着昏暗的光,乱翻有头无尾的连环画和小人书。

大雪一夜之间悄无声息地白了高原,乡间犹如童话的世界,穿了厚厚的棉衣去溜冰、堆雪人、打雪仗,就连扫雪也是我们最乐意干的差事。

童年的快乐温暖着年前年后的每一天。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农村最值得看的是杀那头喂肥的猪,猪放开嗓门做最后的抗议,我们先是远远地看:明晃晃的长刀深深捅进,鲜血哗哗流出,猪四肢颤抖,声息渐无,被放入装满沸水的大缸,大人蹭蹭的拔光猪毛,白晃晃的猪高高吊在撑杆上,开膛剖肚,想要猪尿脬的我们急切的围过来,挤进大人的缝隙里,伸长脖子看猪肚里奇形怪状的内脏和弯弯曲曲的肠子被一股脑地拽出来。“给,拿去”诱人的猪尿脬被顺手扔得老远,我们就一哄去抢。抢到了也是大家的,七手八脚的都来帮忙,许多手捧着,一个人用一根竹子边吹边揉,吹到足球一般大后用绳子扎住了踢着玩。

跟着大人赶拌年集,在人头攒动的人群中像小鱼一样的游来游去。鼎沸的人声让本来寒冷的冬季变得热火起来。吆喝的小贩,流动的人群,为数不多的商品实在让人眼馋。如果有一根麻花或是几颗水果糖安慰总是犯馋的小嘴,才算是不虚此行。

不知不觉间大年三十到了。火红的对联贴出来,火红的炮仗在因兴奋和害怕而颤抖的手中点燃,炸成四飞的纸屑,心里的快乐也跟着沸腾了。饺子端上来了,街上买来的糖果,家做的年糕,面果子都端上来了,因为少,吃起来就特别香。奶奶裹兜里的核桃、枣发出快乐的响声,捏一捏新衣服兜里那嘎嘎新的压岁钱,想着快要到手的玩具,让人眼馋不已的零食,总觉得新年的夜那样的长。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