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榫卯》经典影评集

《榫卯》经典影评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18 21:30:38
《榫卯》经典影评集
时间:2024-10-18 21:30:38   小编:

《榫卯》是一部令人震撼的电影,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现实。影片通过讲述两个家庭之间的纠纷,揭示了道德和利益的冲突。导演巧妙地运用镜头语言和音乐来刻画角色的心理变化,让观众深入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整部影片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

榫卯影评(一)

先说一句题外话。

从1937年起,梁思成和林徽因等人先后踏遍中国十五省二百多个县,测绘和拍摄二千多件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保留下来的古建筑遗物,包括天津蓟县辽代建筑独乐寺观音阁、宝坻辽代建筑广济寺、河北正定辽代建筑隆兴寺、山西辽代应县木塔、大同辽代寺庙群华严寺和善化寺、河北赵州隋朝建造的安济桥等。这些重大考察结果,写成文章在国外发表,引起国际上对这些文物的重视,为梁思成日后注释《营造法式》和编写《中国建筑史》,准备良好的基础。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

正如电影里面所说,虽则尘世喧嚣,古制有法,法不容乱。

陈母 以身护匾

罗总戏匾陈宿醉

陈父 抱病坚守监工,给孙子做家祠

…… 都在围绕“家”

而家没了的时候,归去来兮,家园何如?

家祠是中国古艺的传承,更是家的传承。

如同《百鸟朝凤》一般,文化正在消失,总得有人坚守。

榫卯影评(二)

榫卯是古建筑的核心,而影片引出榫卯与古建筑,展现传统与现代的交锋,以家庭的情感隐喻大环境下我们该思考的问题。《榫卯》也平淡刻画了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博弈。 随着“明月几时有...”的歌声响起,镜头也越拉越高,随后切向徘徊在尚未完工的祠堂里的陈文远,又转向苏拉和孩子(陈继泽),再转向孤独的陈守拙。我们假设把这种声画剪接取名为“一曲三观”。 陈文远想的并不是自己掏出了一百万和与妻子孩子的关系,他想的是怎样在罗总规定的霜降期限内用父亲传统的“慢工出细活”的方法展现出建筑原来的样貌。“文化底蕴”到底怎样才能留住。而苏拉带着陈继泽拿着钢铁侠和巴斯光年的玩偶一起玩。这两个玩偶都是美国的电影人物。说明在陈继泽这一代注定会被新式的建筑方式所吸引,他们会越来越难理解古代工艺,只求“三十天封顶”的快速。而“陈继泽”这个名字,来源于陈家祠堂的匾额“颖川世泽”。这也是父亲陈文远对陈继泽的希望。可陈继泽却拿着美国塑造的人物,生活中还不时说着英语。这说明父亲的希望泡汤。父亲陈守拙做了一桌酒席,明显与开头的“坚决不同意文远带继泽回老家”相悖。我们再分析一下“陈守拙”的名字,“守”字表明他的思想陈旧,不懂变通,就连给陈文远留遗言都用笔墨纸砚和文言文来表达。而“拙”字,“手”旁边是“出”,体现他坚持使用老式的建筑工艺,认为只有这种方式才可以建造出“好东西”,才可以留住“文化底蕴”,留住“根儿”。分析完名字后,再说说父亲的一种矛盾。矛盾点在于他的妻子去世过早、儿子和儿媳的冷战还有家祠建造的“底蕴”。而他在传统的节日里又不得不希望一家人可以团聚。 《榫卯》表面是关于家庭的故事,继续深挖你会发现这是导演对于传统和现代的疑问:古建筑如何保留,传统文化的“根儿”到底在哪。这甚至是所有中国人值得深省的问题。当代人需要妥善的处理来守住“文化底蕴”,守住精神家园。 导演的胆子是很大的。我想到一个概念是“没有金刚钻,敢拦瓷器活”。他敢于把“文化底蕴”搬上荧幕,但演员的演技并不是太好。而且文艺片一般都叫好不叫座。观众还是喜欢“闹腾”的电影。

榫卯影评(三)

电影《榫卯》围绕陈家家祠的重建展开叙事。因经济发展需要征地,陈家家祠被迫“连根拔起”。为保留家祠,父亲陈守拙和商人罗总达成协议,在别处的景区重建家祠。儿子陈文远是古建筑师,心灰意冷于古建筑难以长存,本决定歇业回老家,但自家家祠的重建改变了计划,他还是回来担任总建筑师。

主人公陈文远既是儿子、丈夫、建筑师,又是“颍川陈氏”的后人,当他与父亲、妻子、商人因为家祠重建连结在一起时,不同的立场观点就产生了摩擦。因此电影中展现了三条冲突线。开头即出现夫妻之间的冲突。陈文远夫妇一人做古建筑,一人做现代建筑,本就常有观念不合。陈文远决计不干古建筑、想带儿子回老家的行为,使妻子苏拉万分困惑。开头一幕是她气愤地带回儿子驾车而去,留陈文远一人在原地,留在他的老家。

随着家祠修建的推进,父子的冲突也慢慢浮现。电影中有一幕是父亲发疯似推翻工人砌好的墙,因为工人为求快采用水泥砌墙,而不是米浆糊墙的古法。父亲痛心疾首,觉得愧对先人。他的坚持体现着传统匠人精益求精的匠心,“虽则尘世喧嚣,古制有法法不容乱。唯其工匠肃静,手艺走心心若止水。”他之所以拖着病体执意和施工队待在这陌生清冷的深山里,就是放心不下儿子的那套在现代社会培训下的理念。在他眼里,家祠不是景区的一处景观,而是陈家家族史的载体,是陈家的魂。尽管体力不支,他还是背石头、擦木雕,亲力亲为。

父亲的执着让陈文远醒悟,他想起小时候母亲抱着自己在中庭踱步,一遍遍教他“颍川世泽”的场景。他开始理解自己作为“颍川陈氏”后人的责任,不再把家祠重建看作是个任务,而是陈家子孙对家祠、对先祖的责任。

但精雕细琢必然会和注重经济效益的商人产生冲突,因此第三条冲突线是以罗总为代表的商人和陈工的冲突。陈文远所追求的古法建房,是为了砌墙一遍遍慢熬、翻搅米浆、是专门请福建工人来做灰塑、是多花钱去买一批老瓦。在工期将近、经费花超的情况下,这种费时费力费钱的功夫,无疑会让商人着急。影片中林经理几次三番催陈文远加快进度,后面二人爆发争吵,陈文远掷地有声,“我就是给自己立牌坊,这个牌坊,就是那块匾!颍川世泽!”

但资金短缺、工期临近等问题还是使陈文远陷入层层危机。他只能找妻子苏拉借钱,妻子震惊之下还是支持丈夫的决定,因为这是陈家的家祠。工程超期、借来的钱用尽,陈文远走投无路时,作为商人的罗总愿意放弃精打细算,提供充足的资金援助,让他无后顾之忧,继续推进工程。在众人齐心协力下,终于完成了陈家家祠的重建工作。

纵观影片,无论是文远母亲在特殊时代以身护匾,还是当下陈家父子的坚持、苏拉的资金支援,都是在共同守护着颍川陈氏的绵延。影片最后,父亲给儿子写的信点明了家祠的意义:“祠堂的一榫一卯见证家族世代繁衍,也续写你们的故事”。他临终前做家祠大厝榫卯留给孙子,也是希望家祠能以另一种方式留在后代的记忆里。“归去来兮,家园何如?”尽管沧海桑田,家祠易变,只要将“颍川世泽”牢记于心,此心安处,即是吾乡。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