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墙上的蝴蝶》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讲述了作者在乡村见到一只被困在马头墙上的蝴蝶,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联系和对生命的尊重。通过对蝴蝶的观察和思考,作者感悟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引起了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
马头墙上的蝴蝶读后感第一篇
内容很写实,反映了当今社会很多人的处境。值得一读。
文中的民宿老板娘许文玮,是我们比较关心的一个角色,她当初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放弃了城市的生活,选择了与名校毕业的爱人在小城生活。生活总是出人意料的安排,她的爱人接受不了小城的生活离她而去了大城市。就像一个围城一样,一个忙着往时挤,而另一个人想着往外逃。
生活总是如此之“蹇”(蹩脚),而人还是得活下去。短短一生,自己得让自己活得开心一点。
1/3页马头墙上的蝴蝶读后感第二篇
我阅读《马头墙上的蝴蝶》时,我被徽州谧园独特的写作风格和高超的隐喻手法深深吸引。这本小说是作者的第三部作品,延续了他前两部作品《挂在树上的猴子》和《月亮湾上的向日葵》中的风格和主题。 《马头墙上的蝴蝶》通过主角王蹇的故事,以一个回到故乡却像异客的中年人的视角,审视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想与现实以及生活的真义。徽州谧园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地运用隐喻手法,让读者在故事中深入思考人性、生活的意义和追求。 我特别欣赏作者对隐喻的运用。通过将蝴蝶与狗这两个形象进行对比,徽州谧园传达了一些人生活像狗般墨守成规、缺乏激情,却内心向往自由和美好的蝴蝶的意象。这种对比让人思考自己是否在生活中追求真正的自由和热情,以及是否陷入了一种桎梏中。 同时,我也深受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所感动。尽管生活中存在着虚伪、自私和斗争,但徽州谧园相信在人们的步履间总能发现一抹不为人知的善意和淳朴。这种人性的揭示让我重新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现实中保持真诚和善意。 《马头墙上的蝴蝶》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更像是一次关于生活和人性的启迪之旅。通过作者高超的隐喻手法和深刻的思考,这本书引导我思考自己的人生追求、对理想的坚持以及如何在现实中找到真正的意义。它让我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给予了我对生活的启示和思考的价值。
2/3页马头墙上的蝴蝶读后感第三篇
《马头墙上的蝴蝶》并非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故事”,而更像是一幅用散文笔触描绘的心灵风景。作者将时间打碎,用回忆和联想串联起主人公王蹇在故乡绩县的生活切片,展现了一个身处迷茫,却又努力寻找生活真谛的灵魂。 王蹇,一个从一线城市回到故乡的网络工程师,他的经历很容易引起当代人的共鸣。在大城市奋斗的疲惫,与故乡的格格不入,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不确定,这些情绪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们共同的时代困境。作者没有试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选择用细腻的笔触,描绘王蹇与故乡的人和事之间的互动,让我们在这些细微之处,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复杂。 书中的人物塑造也颇具特色。叔叔一家的家长里短,高中同学的物是人非,民宿店老板许文玮的淡然处世,画师胡玉萍的艺术追求,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小城生活的鲜活画卷。每个人物都有其自身的弱点和闪光点,他们既有自私的一面,也有内心深处的纯朴,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更贴近真实的生活。 《马头墙上的蝴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散文式的表达。作者用情绪来串联情节,使得故事的跳跃性较大,这可能会让一些习惯线性叙事的读者感到不适应。然而,这种表达方式也恰恰体现了人生的真实状态。我们的记忆和情感并非总是按照逻辑顺序排列,而常常是跳跃和碎片化的。作者用这种方式,试图捕捉人生的内在流动性与不确定性。 “马头墙上的蝴蝶”是一个充满意象的符号。马头墙象征着故乡的传统与坚守,而蝴蝶则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作者借由这个意象,传达了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勿忘初心的主题。书中的黄狗则象征着人性的纯朴,提醒我们即使在复杂的社会中,也要坚守内心的善良。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