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风口》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通过描写主人公在乱世中的坚强和勇敢展现出人性的美好。小说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展现了主人公的成长和奋斗历程。读后让人感慨万千,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老风口读后感(一)
从新疆刚解放那时开始讲起,第一批新疆人是当兵的人,第二批就是他们的家属,从河南湖南山东上海等地来的女性,第二代就是他们的子女了。
那些熟悉的名词“红柳”“翻浆”“沙枣花”…… 回想到曾经的岁月。
也有不明白的规定,汉族男人不能和维族女人结婚,而维族男人却能和汉族女人通婚。是因为要维持少数民族的纯良性吗?
2010.10
1/3页老风口读后感(二)
作为一个70的兵团人后代,对新疆有种特殊的感情,一直希望能找到一本描写新疆那段特殊历史时期的书,偶然的机会读到这本书,便爱不释手,把思绪又带回那个年代。
印象最深的是80年代初,那个时候开荒基本上都还是要靠人力,技术员测量好高程,土的转运基本上就靠坎土曼、独轮车,把土地整平,然后通过渠道引水灌溉。刚开垦的土地,盐碱很重,一般第一季种水稻,俗称压碱,种了几季以后,再种别的作物。到80年代中期以后,机械化开荒就比较多了,效率也高了很多,东方红推土机,大马力拖拉机一致排开,很有气势。
2/3页老风口读后感(三)
花了很多时间看了一遍这本书,觉得不是很值。
开头几十页比较平庸,差点半途而废,后面略好一些,坚持读完,感觉还勉强,过得去。比这位作家以前写的那本《桃李》好一点。
写新疆的题材,本身就比较新鲜;写兵团的,更容易受人关注。如果有过在新疆兵团生活经历的人,读着可能会比较亲切。
但是写新疆,却又对新疆地域文化的复杂性与丰富性缺乏深刻理解的话,便终究丧失了这一特殊题材的灵魂。只不过把一个老套的题材与主题换了一个地域而已,就如同同样的或类似的一出戏,换了一个舞台演出,虽然这个舞台会给人最初的新鲜感,但当仔细品味那演出的内容,则让人感到似曾相识。
总的说来,跟当前活跃在文坛的莫言、刘震云等人相比,这部小说显得明显深度与功力不够,语言也不是很有表现力。而跟更年轻的80后作家相比,则显得拘谨、平淡,缺乏创造性。
有闲暇、有闲钱,还是可以买来看一看的。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