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妹头读后感1000字

妹头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4-04 08:10:23
妹头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5-04-04 08:10:23   小编:

《妹头》是一部描写家庭和妹妹关系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对妹妹的独特情感展开叙述。小说情节曲折,人物性格鲜明,引人深思。读后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妹妹的可爱,同时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如此宝贵。这部小说让人感到温馨、感动,值得一读。

《妹头》读后感(篇一)

和《长恨歌》、《 米尼 》里的女性不同的是妹头更加琐碎,不是边缘化的人物,亦不像王琦瑶那样是世界的中心,妹头生活在最琐碎的生活里,过最寻常人的生活、恋爱、结婚。正是在这种细碎的生活里上海女人点点滴滴在其中还原,正在这样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生活里我们看见了自己,记住寻常女人的柴米油盐。然后妹头远走,那些单调的记忆也只有在小白的印象里被还魂,被诉说。上海这座老城市早已不是当年弄堂里许多人住在一幢大房子里的模样,而当年那些格局孕育了这样的文人,正是那样的格调下的时代,养育了王安忆的记忆。

1/4页

《妹头》读后感(篇二)

这是书里最后的一篇,很短,但是蛮入心境。前面的笔墨讲述了上海本身以及后入上海者的种种,最后两段才将这段旅程拉回到了现下,让我们一起在回忆里寻找上海。

我不是上海人,只来这里读了一年书,中秋时候大学好友来吃玩,我竟也还略带骄傲与惬意的带着她走了桃江路,天平路一带。跟她讲去年初来上海的时候无意间走到思南路上的小兴奋与大欢喜,心想着不会再有一个城市在繁华中这样优雅的存在,甚至还带着股谧静,或许台湾会有后者的感觉但是应该会缺少点优雅。可是令我有点丧气的是小伙伴的不经意,她的感慨是魔都这座城市不如想象的高楼林立,只有外滩边的浦东才让她有了种来到上海的意思。好吧,这或许也是另一种对上海的寻找,一种直立冷峻的现代都市感触。

回头说下妹头,她本身就是上海的影射吧。读妹头的故事总会想到田苏菲,一样的胆大能干,一样过生活的好手,一样带着点冷漠的书卷气丈夫。这样的女人总是忙忙碌碌,一手操持家里的一切,带着辛苦和满足,可是我不要。

2/4页

《妹头》读后感(篇三)

我读王安忆的书,进入状态总是很缓慢。

往往读了一半,才能被书中人物所感动。

而这种感动,又不是大悲大喜,只是一声叹息而已。

犹如一杯柠檬水,它既不像白开水那样淡而无味,也不像果汁般甜美腻人,而是口渴的时候可以喝,不渴的时候也可以喝,反正没什么大碍。

《妹头》这本书依然如此,放在床边快两个星期了,前面的80页用了两个星期,而后面的50多页却是一口气看完。

犹如《长恨歌》一书,里面总有各色各样的女子出现,《妹头》依然如此,妹头,妹头的好友玲玲、薛雅琴、还有寥寥数笔的“七O届的拉三”。王安忆笔下的女主角总是有那么一点点姿色,有那么一点点精明,典型的上海女人形象。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并不是那种繁华却空洞的都市,而是60年代70年代,上海普通百姓家弄堂里的百态人生。对于我,对于上海子女,亦熟悉不过,承载着儿时的回忆。所谓的以小见大,或是如此。一个城市的变迁,不是只可以反映在她的GDP指数或体现在她的楼宇大厦,而是可以体现在一个人妆容、着装,或者观念的改变。

当我看到125页的时候,鼻头有一点酸。但就像我一开始说的,就那么一瞬间,不作长久停留的触动。

“她走到床跟前,摸摸小白露在被子外面的一丛乱发,小白一动不动。小白,妹头喊他。小白听见她的声音,忽然感到无尽的委屈,便流下了眼泪。妹头感觉到她的抽泣,也流下了眼泪。她隔了被子抱住小白,哭着叫他:小白,小白。小白开始想挣,挣不动,就罢了。被子把他裹得那么紧,眼泪又哽住了鼻腔和咽喉,闷得简直透不过气来。两个人被里被外地哭了一会儿,小白终于挣脱了出来。伸出半个身子,停了一会儿,他说:怎么办?妹头说:随便你。小白就说离婚,妹头说:我知道你会这么说的。两个人谁也不看谁地坐着。”

平淡无奇的剧本上演着真实的生活。没有大笑,也没有大哭。而淮海路上的女子,总是有那么一点无法真正被了解,被拥有。

3/4页

《妹头》读后感(篇四)

在阅读过王安忆的众声喧哗之后再一次选择了一本她的小说集,在这本书中有两篇短篇小说和一篇与书本同名的长篇小说。这一次品读妹头这本书,让我对王安忆的写作手法更加清晰,她是一位能利用极细小和那琐碎生活细节来诠释并展现时代中的人和城市变迁的作者。

这本妹头主要以其中的长篇小说妹头为中心,在不到两百页的书中竟有一百三十多页都是这篇同名小说妹头。在这篇小说中,我认为有不可忽视的亮点也同时具有着茅盾与瑕疵。

首先我认为在作者王安忆的散文与小说的一大亮点始终是她对人物和景象那细微的描写,使得人物非常的具有画面感。并且这本书中,作者王安忆还搭配了一些图片给读者进行一个能够想象的空间,毕竟有一些曾经的市井弄堂已所剩无几并且无法还原了。

另一点,便是作者王安忆非常有民族特色的上海话融入到了文章当中, 在她的另一本小说众声喧哗,我也非常喜爱这个特点。但其实,我认为这也同时是一个小的缺陷,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说上海话,而在这一本妹头中更是有一些同为上海人的我都看不懂的词汇。所以我认为其实可以添加备注,仔细的讲解每一个词汇所代表的读法,与它在上海话中的含义。

那我认为在这篇小说中,有一些是人物与篇幅是不需要的。就好比妹头的哥哥这个人物本身就具有茅盾,在文中的开始,作者王安忆就讲到了在妹头的家中,只有妹头是更父母住同一房间,而哥哥和弟弟是和奶奶住在小房间的。并且她身上穿的都是皮鞋和新衣裳而兄弟穿的都是奶奶缝的布鞋和老旧的中山装。但在后来,文中又体现了在当时社会中重男轻女的现象。并且父母都想把哥哥留在上海把妹头送去乡下。我认为其中并没有交代父母情感的变化与想法,使得读者会产生疑惑。 而哥哥的结局也是草草以“”的一届全被送去农村而消失的读者的视线中。

再者,我认为这个故事其实如果被放到现在应该是每一个肥皂剧都会有的情节:小白,妹头,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顺其自然结为夫妻,一个成为了小有名气的文伦家,一个成为了那所谓的生意人,后来妹头的婚外恋导致了结婚。如果不是因为时代的特殊体现出了当时理想世界和世俗生活的差别与冲突,这篇小说除了精细的描写手法其实并没有能够让人深思和能够记忆的点。

综上所述是我对于这篇妹头的个人观点,没有对于这本书带有不尊敬的想法,不喜勿喷。

4/4页

还剩1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