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John》是一部关于爱情和牺牲的小说,讲述了约翰和萨瓦纳之间的感情纠葛。约翰为了军队而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而萨瓦纳则在等待中逐渐远离他。小说描写了爱情的坚持和忠诚,以及牺牲的意义和代价。读后让人深思和感慨。
Dear John读后感篇一
我承认,我真的不懂爱。
昨天花了4个钟的时间一口气读完,哭了7次,最后一段文字,让我的眼泪彻底没了控制。
有如林忆莲与李宗盛的感情:最爱的,是要放在天边一辈子惦记的。
我敬佩那些所有美好结局的爱情,那该是多深的情感才能撑过那些煎熬。
看着自己的,朋友的,也有过美好的记忆,但如今都已天各一方。
我不懂爱,不想离开了,想回去,那个像是我身体一部分的怀抱。
幸福的人呀,别轻易写这封信吧。
1/3页Dear John读后感篇二
首先,看nicholas的书纯粹是因为想要找找英语原著的感觉,并且作为“美国琼瑶”,即使某些地方无法理解,其故事大纲还是很能够接受的。
要说的故事其实比较简单,或者说这是典型的男二上位男一甘愿推出为他们的幸福生活做贡献的故事。本书结尾之前的所有情节都描述的很棒,直到最后一封dear john的出现,充分调动了读者的兴趣,总觉得背后会有什么惊心动魄或者难言之隐(原谅我已经看太多烂言情剧)。结果却并不是这样,而仅仅是女主因为太爱男主而失去自我,男二作为暖男时刻陪护然后两人日久生情的故事……知道最后,即使有描述女主看月亮的场景,却仍然免不了有一种为了矫情而矫情的嫌疑。其实细细想来,大概作者想要表达的仅仅是“爱一个人,就是要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不管那个人是不是我”(概念雷同《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由于个人经历有限,其实并不能完全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也不能只能真的参透什么“爱的真谛”,只是爱情是亘古不变的作家笔下的主题,因此难免无法看到其中的创新和引人入胜之处。但是这至少还是带来了不同于国内那些“非他不可”“难言之隐”老梗的清新之风,因而总体来说仍然值得一看。最后还是要赞一下作者的文笔,其场景和心理描写真是分分钟戳心窝子。
2/3页Dear John读后感篇三
刚看电影时觉得主题是1、爱情。2、军人。
今年重新看电影,再看书。觉得主题是1、父子。2、自闭症。
或许还有第三个主题,就是john的个人成长,他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好。
Savannah问john如果是在参军之前,他还会这样见义勇为吗?他说一定不会,还会笑话她倒霉。
在遇见了Savannah和Tim之后,他无疑变成了更好的人。
savannah之所以特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能跟john的父亲相处好,更重要的是她让john明白了他父亲的病,她让john看清了他父亲对他的爱。john甚至说she gave me my father. 就因为这个,john也会永远爱她。
看了原著,才发觉电影的改编是多么仁慈。
1、电影里John父亲是因为John才开始收集硬币,硬币就更能体现出他对John的爱了。
2、电影里Savannah和John是同一个地方的人,没有文化差异。
3、电影里Savannah没有那么犀利,其实书中他们经常有争吵,但是电影里都略去了。
4、电影里暗示Savannah和Tim结婚是因为Tim的病,Tim生病发生在他们结婚之前。
5、电影里John卖掉父亲的硬币收藏,附加条件是一定要保持成套。
而且电影里三个我很爱的片段原著里原来都是没有的。
1、savannah得知911后john要reup,john语无伦次对她说I just need you to tell me what to do
2、john在父亲临终前给他写了一封信,when I got shot, the first thing that came across my mind, was coins. and the last thing before everything went black, was you.
3、savannah给john看她保存好的John所有的信,包括john的第一张note,写在Tim的水费单上,short, sweet, to the point, 大大咧咧写着I LOVE YOU, JOHN.
书的开头和结尾一直在问两个问题。
1、什么才是真正的爱。
这个问题已经回答了,只想要对方幸福,哪怕会让自己无比痛苦。
2、如果重来一次,还会不会做同样的选择,人生会有什么不同。
其实一切都是命运。不论做怎样的选择,也许结果都是一样。只是我们不会有机会测试了。
作者文笔很动人,看得人伤心不能自已,但又觉得人生命运的确如此,我们不得不面对。
开头和结尾看了几遍仍然忍不住眼泪。我甚至觉得如果按书中所写的,他们或许更适合做朋友。john在这份感情中有点太卑微了,但是爱一个人大约正是如此,就如张爱玲所说:“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
3/3页